張會和雲豆在外邊走了一圈後,聽到謝卓在門口招唿他們進去。
原來謝卓和溫茹蕙吃過飯後兩人又在書法上開始較起勁來了。
張會看到書案上擺了兩幅還沒幹透的字,從字跡的風格很容易看出哪副是謝卓寫的,哪副是溫茹蕙寫的。
他倆都是默寫了一段《降真篇》,《降真篇》是鹿山先祖的語錄體的典籍,張會和雲豆在藏書閣都已經看得滾瓜爛熟了。
從字跡上看,謝卓的字是藏巧於拙,粗略看去,好像字跡還有些不成熟和笨拙,甚至還有些奇形怪狀不守章法,但是細細品味起來,卻是大有意趣,經得起探究。
而溫茹蕙的字卻是如行雲流水般渾然天成,一筆一劃都成竹在胸,自信而大氣,讓人一眼看到就忍不住拍案叫絕。
雲豆心裏感歎:“書法與符術同源,都是對這自然界中圖紋的總結,難怪師叔祖在書法上也有如此大造詣,師叔祖和溫師姐能夠如此投緣,能將溫師姐當做知己好友,那溫師姐對符術肯定也有很深了解,自然書法也是超凡脫俗。”
謝卓指著書案上的兩幅字道:“你們來看看,誰寫得更好,更喜歡誰的。”
謝卓抱著胳膊極為認真的樣子,期待著張會和雲豆的迴答,而溫茹蕙隻是在一邊一臉淡漠地看著。
雲豆兩個人都不敢得罪,隻好和稀泥道:“都好,你們倆不相上下,你們這字都出神入化,世間不可多得。”
張會笑道:“要說誰的好呢,那要看心情,如果喜歡好看的自然選溫師姐,如果喜歡有意思的那就選師叔祖的。”
張會知道謝卓這人向來自恃甚高,現在他能將他自己和溫茹蕙放到一起做比較,可見他對溫茹蕙的認可程度。
經張會這麽一說,意思是謝卓和溫茹蕙的書法各有千秋沒什麽可比的,謝卓覺得這寫字也沒意思了,攙著溫茹蕙往外頭走去。
他又迴過頭來朝張會招招手道:“你過來,讓小蕙看看你的‘雲豆慢步’,這步法可是我獨創出來的,而且還是我親自教你的,讓她說說厲不厲害。”
溫茹蕙無奈地向張會說道:“好,那就領教吧。”
張會的“雲豆慢步”雖近日沒有再繼續鑽研,但是使過多次後已經覺得比之前要熟練多了。
他剛使出“雲豆慢步”,溫茹蕙手裏的紅綾也像長了眼睛一般跟著他追了出去,那紅綾在風中發出的嗖嗖聲很快就到達了他的耳邊。
他的步法在變,溫茹蕙的手法也在變,空中的紅綾像是迅速變化著身形的猛龍,緊跟在他身後。
“溫師姐手中這紅綾果然使得出神入化,難怪那天能夠瞬間就將我和雲豆捆住。”張會在心裏感歎著,他感覺自己已經使出渾身解數了,而此時的溫茹蕙仍舊是不慌不忙,冷靜如初。
謝卓生怕張會要輸,在一旁急得時不時地說出幾個關鍵的字來提醒張會,但最終張會仍然快不過溫茹蕙手中飛出的紅綾。
張會肩膀剛躲過纏向他的紅綾,而這時,腳下突然使不上力,隨後覺得身體騰空,覺得腦中一陣暈眩,整個人被纏在腳下的一股力量拉向一邊,重重地朝地上摔去。
“哎喲!”謝卓痛唿,好像摔在地上的人是他一般,他很失望地蹲下身去,搖著頭連連歎氣。
雲豆趕緊上前去扶張會,張會覺得自己輸在溫茹蕙手上是很正常的事,也不覺得有什麽丟臉,但雲豆還是為張會開解道:“你現在是處於開脈期,所以練功時有些混亂。”
雲豆將張會扶到一邊,又走向謝卓道:“張會他現在正在開脈,徐先生給他指點過,但是好像也並沒有比之前順暢。”
雲豆知道張會不會在謝卓麵前說徐圭的不是,所以趁著這個機會將事情說出來,說不定謝卓能夠幫到張會。
謝卓立馬站起身來:“開脈可是大事啊,來說說,徐圭是怎麽給你指點的。”
張會將自己之前的困惑,以及在徐圭書房中徐圭和向衍的爭執全都向謝卓說了。
謝卓道:“徐圭這個表麵謙和,實際上又迂又倔,還死要麵子,我向來不喜歡他,向衍呢古板又無趣,也不喜歡,但向衍腦子好使,比徐圭有本事,你這開脈的事情我也沒什麽好主意,我自己當初也是亂打亂撞,但要是我,隻要是徐圭說的,我都不會立馬就信他的。”
張會知道謝卓向來不喜歡徐圭,但是要說徐圭的話完全不能信也未必,所以張會對於徐圭所給的建議也尚在思索當中。
溫茹蕙在一邊靜靜的聽著,本來是默不作聲,後來突然向張會道:“你跟我來。”
溫茹蕙和張會走到書案前,她提筆在紙上隨意畫出一張識脈圖,那圖上都已經標出了剛剛張會說到的問題。
謝卓看到溫茹蕙好像是要和張會分析開脈的事情,驚喜地說道:“哎呀,我都忘了小蕙可是鹿穀的人啦,你們鹿穀不是整天都在想這些囉囉嗦嗦又麻煩的修行大道理麽?那你來給張會分析分析看!”
在鹿山,內門修行和外門修行的根本區別在於外門修行更加具體,注重實用和功法招式,而內門修行更玄妙高深,鹿穀是整個鹿山的根基,而鹿山的外門修行就像在根基之上長出的樹幹,世人所看到的鹿山成就都是由外門修行者體現出來,但是支撐起他們的卻是內門修行。
溫茹蕙道:“張師弟的識脈走向的確與常人不同,但是這不是什麽大問題,因為識脈都是個人意誌探索出來的,它反映了你的意誌還有天賦,如果你刻意去變改,反而會越來越困惑。向先生說你右三脈需要稍稍平衡意思是說右三脈強大之後,你可以暫時不那麽痛苦。現在你中途變改原來的方向,可以說就是在逆著你身體最本源的意誌而行。”
謝卓聽到這裏,好像被溫茹蕙給突然點醒了:“對對對,就是這個道理,你讓我說我說不清楚,這些道理太囉嗦了。徐圭這人就是喜歡左右別人,你看袁知行就是他左右出來的,袁知行雖成就不小,但隻怕走得不遠,也就這樣了,虧徐圭還老是自鳴得意。”
張會雖然一下並沒有完全接受溫茹蕙所說的,但是溫茹蕙的這番話讓他心裏原來模糊的一點觀點突然變得清晰了,他心裏對她頓生感激。
原來謝卓和溫茹蕙吃過飯後兩人又在書法上開始較起勁來了。
張會看到書案上擺了兩幅還沒幹透的字,從字跡的風格很容易看出哪副是謝卓寫的,哪副是溫茹蕙寫的。
他倆都是默寫了一段《降真篇》,《降真篇》是鹿山先祖的語錄體的典籍,張會和雲豆在藏書閣都已經看得滾瓜爛熟了。
從字跡上看,謝卓的字是藏巧於拙,粗略看去,好像字跡還有些不成熟和笨拙,甚至還有些奇形怪狀不守章法,但是細細品味起來,卻是大有意趣,經得起探究。
而溫茹蕙的字卻是如行雲流水般渾然天成,一筆一劃都成竹在胸,自信而大氣,讓人一眼看到就忍不住拍案叫絕。
雲豆心裏感歎:“書法與符術同源,都是對這自然界中圖紋的總結,難怪師叔祖在書法上也有如此大造詣,師叔祖和溫師姐能夠如此投緣,能將溫師姐當做知己好友,那溫師姐對符術肯定也有很深了解,自然書法也是超凡脫俗。”
謝卓指著書案上的兩幅字道:“你們來看看,誰寫得更好,更喜歡誰的。”
謝卓抱著胳膊極為認真的樣子,期待著張會和雲豆的迴答,而溫茹蕙隻是在一邊一臉淡漠地看著。
雲豆兩個人都不敢得罪,隻好和稀泥道:“都好,你們倆不相上下,你們這字都出神入化,世間不可多得。”
張會笑道:“要說誰的好呢,那要看心情,如果喜歡好看的自然選溫師姐,如果喜歡有意思的那就選師叔祖的。”
張會知道謝卓這人向來自恃甚高,現在他能將他自己和溫茹蕙放到一起做比較,可見他對溫茹蕙的認可程度。
經張會這麽一說,意思是謝卓和溫茹蕙的書法各有千秋沒什麽可比的,謝卓覺得這寫字也沒意思了,攙著溫茹蕙往外頭走去。
他又迴過頭來朝張會招招手道:“你過來,讓小蕙看看你的‘雲豆慢步’,這步法可是我獨創出來的,而且還是我親自教你的,讓她說說厲不厲害。”
溫茹蕙無奈地向張會說道:“好,那就領教吧。”
張會的“雲豆慢步”雖近日沒有再繼續鑽研,但是使過多次後已經覺得比之前要熟練多了。
他剛使出“雲豆慢步”,溫茹蕙手裏的紅綾也像長了眼睛一般跟著他追了出去,那紅綾在風中發出的嗖嗖聲很快就到達了他的耳邊。
他的步法在變,溫茹蕙的手法也在變,空中的紅綾像是迅速變化著身形的猛龍,緊跟在他身後。
“溫師姐手中這紅綾果然使得出神入化,難怪那天能夠瞬間就將我和雲豆捆住。”張會在心裏感歎著,他感覺自己已經使出渾身解數了,而此時的溫茹蕙仍舊是不慌不忙,冷靜如初。
謝卓生怕張會要輸,在一旁急得時不時地說出幾個關鍵的字來提醒張會,但最終張會仍然快不過溫茹蕙手中飛出的紅綾。
張會肩膀剛躲過纏向他的紅綾,而這時,腳下突然使不上力,隨後覺得身體騰空,覺得腦中一陣暈眩,整個人被纏在腳下的一股力量拉向一邊,重重地朝地上摔去。
“哎喲!”謝卓痛唿,好像摔在地上的人是他一般,他很失望地蹲下身去,搖著頭連連歎氣。
雲豆趕緊上前去扶張會,張會覺得自己輸在溫茹蕙手上是很正常的事,也不覺得有什麽丟臉,但雲豆還是為張會開解道:“你現在是處於開脈期,所以練功時有些混亂。”
雲豆將張會扶到一邊,又走向謝卓道:“張會他現在正在開脈,徐先生給他指點過,但是好像也並沒有比之前順暢。”
雲豆知道張會不會在謝卓麵前說徐圭的不是,所以趁著這個機會將事情說出來,說不定謝卓能夠幫到張會。
謝卓立馬站起身來:“開脈可是大事啊,來說說,徐圭是怎麽給你指點的。”
張會將自己之前的困惑,以及在徐圭書房中徐圭和向衍的爭執全都向謝卓說了。
謝卓道:“徐圭這個表麵謙和,實際上又迂又倔,還死要麵子,我向來不喜歡他,向衍呢古板又無趣,也不喜歡,但向衍腦子好使,比徐圭有本事,你這開脈的事情我也沒什麽好主意,我自己當初也是亂打亂撞,但要是我,隻要是徐圭說的,我都不會立馬就信他的。”
張會知道謝卓向來不喜歡徐圭,但是要說徐圭的話完全不能信也未必,所以張會對於徐圭所給的建議也尚在思索當中。
溫茹蕙在一邊靜靜的聽著,本來是默不作聲,後來突然向張會道:“你跟我來。”
溫茹蕙和張會走到書案前,她提筆在紙上隨意畫出一張識脈圖,那圖上都已經標出了剛剛張會說到的問題。
謝卓看到溫茹蕙好像是要和張會分析開脈的事情,驚喜地說道:“哎呀,我都忘了小蕙可是鹿穀的人啦,你們鹿穀不是整天都在想這些囉囉嗦嗦又麻煩的修行大道理麽?那你來給張會分析分析看!”
在鹿山,內門修行和外門修行的根本區別在於外門修行更加具體,注重實用和功法招式,而內門修行更玄妙高深,鹿穀是整個鹿山的根基,而鹿山的外門修行就像在根基之上長出的樹幹,世人所看到的鹿山成就都是由外門修行者體現出來,但是支撐起他們的卻是內門修行。
溫茹蕙道:“張師弟的識脈走向的確與常人不同,但是這不是什麽大問題,因為識脈都是個人意誌探索出來的,它反映了你的意誌還有天賦,如果你刻意去變改,反而會越來越困惑。向先生說你右三脈需要稍稍平衡意思是說右三脈強大之後,你可以暫時不那麽痛苦。現在你中途變改原來的方向,可以說就是在逆著你身體最本源的意誌而行。”
謝卓聽到這裏,好像被溫茹蕙給突然點醒了:“對對對,就是這個道理,你讓我說我說不清楚,這些道理太囉嗦了。徐圭這人就是喜歡左右別人,你看袁知行就是他左右出來的,袁知行雖成就不小,但隻怕走得不遠,也就這樣了,虧徐圭還老是自鳴得意。”
張會雖然一下並沒有完全接受溫茹蕙所說的,但是溫茹蕙的這番話讓他心裏原來模糊的一點觀點突然變得清晰了,他心裏對她頓生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