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態的發展完全出乎藍玉的預料。
他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竟然會以這種戲劇性的方式得到主帥的大印。
從概率學上來講,在目的沒有達到以前,千萬不要氣餒,因為隻要你經過努力老天會以它的一種方式來讓你得到你本該得到的東西。
我相信此時的藍玉是興奮的。
他絕對不會想到做為罪魁禍首的自己竟然沒有被處於任何處罰,反倒是兩個配角成為了受處罰的對象。
在慶幸的同時,他也得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一展風采的機會。
這個機會來自另外一個地方。
死亡的深淵。
沙漠。
而他的對象則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元順帝的孫子,脫古思帖木兒。
他的父親,也就是我們前麵提到了北元的皇帝阿壽,已經在洪武二十年(1387)去世。
具體日期不詳。
對於阿壽我實在沒有什麽好評價的,他和他的老爹一樣。
一樣的廢物。
甚至比他老爹還廢!
什麽都不說了,現在該是脫古思帖木兒上場了!
做為元朝的嫡子,充分傳承了元朝不服輸精神的脫古思帖木兒決心繼續繼承自己父親和爺爺的使命,依舊和朱和尚作對。
與明軍幹仗。
麵對元朝這支打不死又攆不跑生命力極其頑強的隊伍,朱元璋不由自主的聯想起了一個有趣的東西。
蟑螂。
又名,小強。
這個不大又不小的玩意讓朱元璋恨的牙根直發癢。
這幫該死的混蛋。
咋還沒死呢!
西北風都抽不死你們!
你們果然夠強!
為了繼續發揚我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斷的優良傳統,繼續傳承我死也要與你幹仗的優良軍事作風,擁有絕對發言權的朱元璋再一次將目光放在了這裏。
有了前幾次的北伐經驗,這一次朱元璋決定玩一把大的。
趁著脫古思帖木兒勢力還沒豐滿的檔口,直接送他去見閻王!
於是,第六次北伐,開始。
這一年是洪武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88年。
這一次主將的頭銜落到了藍玉的身上,他真切的披上了主角的光環,而在他的手下有著二十幾萬兵強馬壯的兵馬,堪稱雄兵。
在朱元璋的命令下,藍玉從中抽調了十五萬兵馬向沙漠腹地進發。
這是一支真正的王牌!
而對於這支王牌軍,朱元璋似乎也喪失了引導士兵如何進攻的興趣,一向喜歡戰前引導作戰的他這一次出奇的沒有參與軍事行動的具體安排。
而是全權交由藍玉,任由其指揮。
僅僅從這一點上來講,就能夠看得出朱元璋對藍玉的信任。
從戰火之中長大的朱元璋深刻明白用兵的道理,他絕不會隨隨便便把軍權放心的交到某一個人身上。
而一旦他把貴之又貴的國家最後一道防線交到某一個人手上的時候,那此人的能力必定非凡。
此人絕對可以委以大任!
確切的說,在軍事人才的挑選上,不得不佩服朱元璋的眼光。
在看人方麵他從來沒有犯過錯誤。
比如徐達,比如常遇春,比如朱文正,又比如李文忠。
他們哪一個不是可以一統千軍萬馬,而叱吒風雲另敵人聞風喪膽的一代豪雄。
但凡經過朱元璋挑選的將領從來沒曾讓他失望。
這就是朱元璋。
非同凡響的,朱元璋。
在藍玉的才能上,朱元璋同樣應該欣慰。
藍玉沒有讓他失望。
他用他的實際行動迴饋了朱元璋,同樣也告訴了所有人。
我藍玉,不輸於任何人!
好了,讓我們來共同驗證藍玉的表現吧。
而此時的藍玉同樣意氣風發。
看著身後十五萬的兵馬,他的思緒似乎迴到了幾年前,那時候自己還是一個什麽都不是的小卒,跟著徐達北征元軍。
而當時從來沒有和元軍打過交道的他就被對方一通狠揍,還沒反應過來就被對方包了餃子。
如果不是當時自己年輕,身體夠棒腿腳夠快的話,說不定自己早就去見了閻王。
迴想起當時種種,猶如恥辱,曆曆在目。
麵對恥辱,一直沒有機會的藍玉選擇默不作聲。
沉默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才能,為將來的某一天不斷做著準備。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很顯然,藍玉選擇了前者,他用他的信念告訴了自己一個真理。
誰也不可能打敗我,包括我自己在內。
這一次他的終於抓住了機會。
此時他的目的隻有一個。
雪恥。
一雪前恥。
而雪恥的方式隻有一種。
送原先欺負過自己的元兵迴老家。
迴尚是娘胎的老家。
讓他們迴爐重造。
抱著這一偉大目標,藍玉率領著十五萬大軍出發北進。
擺在他麵前的是一條前途未卜的道路,他不會想到在這條前進道路上它將會麵臨人生之中前所未有的磨難,而在這場近乎生死危難的道路上,他也將一戰成名。
抵達人生的巔峰!
同樣因為不菲的功勳,為他的末路買下了一顆定時**。
明天會是怎樣,誰也不會知道,即便明天將要麵對死亡,同樣要奮力闖蕩。
如此,生才光彩,死才無憾!
藍玉率領大軍從大寧出發,一路北進,達到慶州。
他聽說脫古思帖木兒和兵馬駐紮在捕魚兒海(今俄羅斯南部貝加爾湖)的時候,剛剛到達慶州的藍玉果斷下令,抄小路日夜不停的向目標進發。
這條路對於藍玉和士兵來說絕對是一場考驗,我個人認為當時的藍玉一心隻想著複仇,應該是忽略了地形的重要性。
換句話說,他對地形並不是很熟悉。
他並不知道在他的前方有一座綿延數千公裏的沙漠在等待著他。
而當他真正踏入沙漠的時候,本來就是孤軍深入的明軍劣勢瞬間表現出來。
最大的劣勢表現在糧草和水源的不足。
但是當時一心隻為快速前行的藍玉似乎並沒有發現這一點。
當大軍日夜兼程強行軍趕到百眼井的時候,藍玉從屬下口中得知自己的糧草和水源將近枯竭,此時的他瞬間發現自己已經陷入了絕境。
生與死的絕境。
而在他的前方,依舊是綿延望不到邊的漫漫黃沙。
此時的他產生了恐懼,強大的內心生出了一絲膽怯的裂縫。
麵對生死的抉擇,再堅強冰冷的內心也會升起波瀾,即便冷血動物,他們也會產生恐懼,而在恐懼之中,能夠正麵麵對,並且強硬的戰勝恐懼,便是強者!
藍玉充分的展現出強者的風範。
他把一個人叫到麵前。
這個人現在是他的屬下,同樣是朱元璋派給他的助手。
定遠侯,王弼。
他問王弼我們到了哪裏?
王弼的迴答是到了百眼井,距離捕魚兒海還有四十餘裏。
麵對眼前的絕境,他又問了王弼一句話:“我們該怎麽辦?”
王弼的迴答是:“我們率十多萬人深入漠北,毫無所獲,就這樣班師迴朝的話,我們怎麽去向皇上複命呢?”
是啊!
沒有收獲,就沒辦法向老大交代。
到時候別說朱老大不會怪罪,就算王公大臣也不會輕饒過他!
如果繼續前進,可能就建立不菲之功業,也可能數十萬人就此喪命。
誰也不能保證在他前進的途中脫古思帖木兒一直在捕魚兒海等著他。
該怎麽辦呢?
這當真是一個艱難的抉擇。
這一刻,上天似乎將要拋棄他們!
藍玉看著王弼,內心極度複雜。
他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麽辦。
他希望王弼能給他一點意見。
但是對於目前的絕境,王弼也無可奈何。
藍玉無奈的搖了搖頭,並沒有過多的流露出失落。
此時此刻,誰都可以認輸,唯獨他不可以。
這就是主將的無奈與悲哀。
在毫無對策的情況下,他決定召集所有軍事幹部開會,征求大家的意見,他希望從這些人的口中得到他想要的答案。
但是讓他失望的是,會議一開始眾人就一邊倒的主張撤退。
剩下的幾個人雖然沒有發表意見,但是從他們恍惚的眼神中藍玉看到了對方的恐懼。
那是對未知和死亡的恐懼。
藍玉失望的看著眾人,這群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靠他們絕不可能得到答案。
一切還得靠自己。
撤退,也許可以明哲保身,但是他將永遠失去一個可以全殲敵軍的機會。
前進,也許可以一戰成名,但是也有可能因為自己的判斷失誤十幾萬人而黃喪黃泉。
在反複的心裏鬥爭中,藍玉在不斷掙紮。
對於死亡,他也害怕,但是比死亡更可怕的是十幾萬人陪著他一同殉葬。
如果沒有這次北伐,他們這些人還是一個好父親好丈夫好兒子,他們還可以孝敬父母相夫教子過著安逸的生活,用不著風采露宿牽掛心腸。
但是做為軍人,這是他們的職責。
總有人需要為國守疆,生死的戰場總有人需要浴血犧牲。
否則,將有更多的人死在國破家亡的路上。
這就是軍人的宿命,誰也逃脫不了。
迴去,他心有不甘!
走都走到這裏了,他絕不甘心就這麽輕易的放棄,他知道如果放棄了這次機會,那他以後就再也沒有機會重新踏足沙漠。
踏足這塊可以建功立業,一灑熱血的沙場。
那樣的話,活著還有什麽意思。
男人,生來就為闖蕩,安逸的活一輩子又有什麽意思。
為了畢生之信念拚一把,即便是死也死得無憾。
想到這裏,他下定了決心。
就算死,也要死在沙漠之上。
麵對這個生與死的命題,藍玉的表現讓我們後人看到了軍人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剛硬氣節。
死,也要死在衝鋒的路上。
他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竟然會以這種戲劇性的方式得到主帥的大印。
從概率學上來講,在目的沒有達到以前,千萬不要氣餒,因為隻要你經過努力老天會以它的一種方式來讓你得到你本該得到的東西。
我相信此時的藍玉是興奮的。
他絕對不會想到做為罪魁禍首的自己竟然沒有被處於任何處罰,反倒是兩個配角成為了受處罰的對象。
在慶幸的同時,他也得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一展風采的機會。
這個機會來自另外一個地方。
死亡的深淵。
沙漠。
而他的對象則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元順帝的孫子,脫古思帖木兒。
他的父親,也就是我們前麵提到了北元的皇帝阿壽,已經在洪武二十年(1387)去世。
具體日期不詳。
對於阿壽我實在沒有什麽好評價的,他和他的老爹一樣。
一樣的廢物。
甚至比他老爹還廢!
什麽都不說了,現在該是脫古思帖木兒上場了!
做為元朝的嫡子,充分傳承了元朝不服輸精神的脫古思帖木兒決心繼續繼承自己父親和爺爺的使命,依舊和朱和尚作對。
與明軍幹仗。
麵對元朝這支打不死又攆不跑生命力極其頑強的隊伍,朱元璋不由自主的聯想起了一個有趣的東西。
蟑螂。
又名,小強。
這個不大又不小的玩意讓朱元璋恨的牙根直發癢。
這幫該死的混蛋。
咋還沒死呢!
西北風都抽不死你們!
你們果然夠強!
為了繼續發揚我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斷的優良傳統,繼續傳承我死也要與你幹仗的優良軍事作風,擁有絕對發言權的朱元璋再一次將目光放在了這裏。
有了前幾次的北伐經驗,這一次朱元璋決定玩一把大的。
趁著脫古思帖木兒勢力還沒豐滿的檔口,直接送他去見閻王!
於是,第六次北伐,開始。
這一年是洪武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88年。
這一次主將的頭銜落到了藍玉的身上,他真切的披上了主角的光環,而在他的手下有著二十幾萬兵強馬壯的兵馬,堪稱雄兵。
在朱元璋的命令下,藍玉從中抽調了十五萬兵馬向沙漠腹地進發。
這是一支真正的王牌!
而對於這支王牌軍,朱元璋似乎也喪失了引導士兵如何進攻的興趣,一向喜歡戰前引導作戰的他這一次出奇的沒有參與軍事行動的具體安排。
而是全權交由藍玉,任由其指揮。
僅僅從這一點上來講,就能夠看得出朱元璋對藍玉的信任。
從戰火之中長大的朱元璋深刻明白用兵的道理,他絕不會隨隨便便把軍權放心的交到某一個人身上。
而一旦他把貴之又貴的國家最後一道防線交到某一個人手上的時候,那此人的能力必定非凡。
此人絕對可以委以大任!
確切的說,在軍事人才的挑選上,不得不佩服朱元璋的眼光。
在看人方麵他從來沒有犯過錯誤。
比如徐達,比如常遇春,比如朱文正,又比如李文忠。
他們哪一個不是可以一統千軍萬馬,而叱吒風雲另敵人聞風喪膽的一代豪雄。
但凡經過朱元璋挑選的將領從來沒曾讓他失望。
這就是朱元璋。
非同凡響的,朱元璋。
在藍玉的才能上,朱元璋同樣應該欣慰。
藍玉沒有讓他失望。
他用他的實際行動迴饋了朱元璋,同樣也告訴了所有人。
我藍玉,不輸於任何人!
好了,讓我們來共同驗證藍玉的表現吧。
而此時的藍玉同樣意氣風發。
看著身後十五萬的兵馬,他的思緒似乎迴到了幾年前,那時候自己還是一個什麽都不是的小卒,跟著徐達北征元軍。
而當時從來沒有和元軍打過交道的他就被對方一通狠揍,還沒反應過來就被對方包了餃子。
如果不是當時自己年輕,身體夠棒腿腳夠快的話,說不定自己早就去見了閻王。
迴想起當時種種,猶如恥辱,曆曆在目。
麵對恥辱,一直沒有機會的藍玉選擇默不作聲。
沉默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才能,為將來的某一天不斷做著準備。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很顯然,藍玉選擇了前者,他用他的信念告訴了自己一個真理。
誰也不可能打敗我,包括我自己在內。
這一次他的終於抓住了機會。
此時他的目的隻有一個。
雪恥。
一雪前恥。
而雪恥的方式隻有一種。
送原先欺負過自己的元兵迴老家。
迴尚是娘胎的老家。
讓他們迴爐重造。
抱著這一偉大目標,藍玉率領著十五萬大軍出發北進。
擺在他麵前的是一條前途未卜的道路,他不會想到在這條前進道路上它將會麵臨人生之中前所未有的磨難,而在這場近乎生死危難的道路上,他也將一戰成名。
抵達人生的巔峰!
同樣因為不菲的功勳,為他的末路買下了一顆定時**。
明天會是怎樣,誰也不會知道,即便明天將要麵對死亡,同樣要奮力闖蕩。
如此,生才光彩,死才無憾!
藍玉率領大軍從大寧出發,一路北進,達到慶州。
他聽說脫古思帖木兒和兵馬駐紮在捕魚兒海(今俄羅斯南部貝加爾湖)的時候,剛剛到達慶州的藍玉果斷下令,抄小路日夜不停的向目標進發。
這條路對於藍玉和士兵來說絕對是一場考驗,我個人認為當時的藍玉一心隻想著複仇,應該是忽略了地形的重要性。
換句話說,他對地形並不是很熟悉。
他並不知道在他的前方有一座綿延數千公裏的沙漠在等待著他。
而當他真正踏入沙漠的時候,本來就是孤軍深入的明軍劣勢瞬間表現出來。
最大的劣勢表現在糧草和水源的不足。
但是當時一心隻為快速前行的藍玉似乎並沒有發現這一點。
當大軍日夜兼程強行軍趕到百眼井的時候,藍玉從屬下口中得知自己的糧草和水源將近枯竭,此時的他瞬間發現自己已經陷入了絕境。
生與死的絕境。
而在他的前方,依舊是綿延望不到邊的漫漫黃沙。
此時的他產生了恐懼,強大的內心生出了一絲膽怯的裂縫。
麵對生死的抉擇,再堅強冰冷的內心也會升起波瀾,即便冷血動物,他們也會產生恐懼,而在恐懼之中,能夠正麵麵對,並且強硬的戰勝恐懼,便是強者!
藍玉充分的展現出強者的風範。
他把一個人叫到麵前。
這個人現在是他的屬下,同樣是朱元璋派給他的助手。
定遠侯,王弼。
他問王弼我們到了哪裏?
王弼的迴答是到了百眼井,距離捕魚兒海還有四十餘裏。
麵對眼前的絕境,他又問了王弼一句話:“我們該怎麽辦?”
王弼的迴答是:“我們率十多萬人深入漠北,毫無所獲,就這樣班師迴朝的話,我們怎麽去向皇上複命呢?”
是啊!
沒有收獲,就沒辦法向老大交代。
到時候別說朱老大不會怪罪,就算王公大臣也不會輕饒過他!
如果繼續前進,可能就建立不菲之功業,也可能數十萬人就此喪命。
誰也不能保證在他前進的途中脫古思帖木兒一直在捕魚兒海等著他。
該怎麽辦呢?
這當真是一個艱難的抉擇。
這一刻,上天似乎將要拋棄他們!
藍玉看著王弼,內心極度複雜。
他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麽辦。
他希望王弼能給他一點意見。
但是對於目前的絕境,王弼也無可奈何。
藍玉無奈的搖了搖頭,並沒有過多的流露出失落。
此時此刻,誰都可以認輸,唯獨他不可以。
這就是主將的無奈與悲哀。
在毫無對策的情況下,他決定召集所有軍事幹部開會,征求大家的意見,他希望從這些人的口中得到他想要的答案。
但是讓他失望的是,會議一開始眾人就一邊倒的主張撤退。
剩下的幾個人雖然沒有發表意見,但是從他們恍惚的眼神中藍玉看到了對方的恐懼。
那是對未知和死亡的恐懼。
藍玉失望的看著眾人,這群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靠他們絕不可能得到答案。
一切還得靠自己。
撤退,也許可以明哲保身,但是他將永遠失去一個可以全殲敵軍的機會。
前進,也許可以一戰成名,但是也有可能因為自己的判斷失誤十幾萬人而黃喪黃泉。
在反複的心裏鬥爭中,藍玉在不斷掙紮。
對於死亡,他也害怕,但是比死亡更可怕的是十幾萬人陪著他一同殉葬。
如果沒有這次北伐,他們這些人還是一個好父親好丈夫好兒子,他們還可以孝敬父母相夫教子過著安逸的生活,用不著風采露宿牽掛心腸。
但是做為軍人,這是他們的職責。
總有人需要為國守疆,生死的戰場總有人需要浴血犧牲。
否則,將有更多的人死在國破家亡的路上。
這就是軍人的宿命,誰也逃脫不了。
迴去,他心有不甘!
走都走到這裏了,他絕不甘心就這麽輕易的放棄,他知道如果放棄了這次機會,那他以後就再也沒有機會重新踏足沙漠。
踏足這塊可以建功立業,一灑熱血的沙場。
那樣的話,活著還有什麽意思。
男人,生來就為闖蕩,安逸的活一輩子又有什麽意思。
為了畢生之信念拚一把,即便是死也死得無憾。
想到這裏,他下定了決心。
就算死,也要死在沙漠之上。
麵對這個生與死的命題,藍玉的表現讓我們後人看到了軍人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剛硬氣節。
死,也要死在衝鋒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