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印案的處罰基本完成以後,朱元璋以為這件事情就算這麽過去了。
但是這個時候,一個勇敢的人站了出來。
他以他近乎不怕死的強悍性格直麵批評了朱元璋對空印案的錯誤做法,並且深刻闡述了自己的理論觀點。
此人並非官員,在朱元璋當政時期也沒有任何朝廷任職。
可以說,他是真正意義上的草民。
他的名字叫鄭士利。
他之所以了解空印案的緣由始末是因為他的哥哥。
他哥名叫鄭士元,官職是湖廣按察使僉事(副縣長)。
在空印案的處罰結果下來以後,做為副縣丞的鄭士元也沒能逃過處罰的命運。
即將被狠狠的揍一百軍棍,然後發配到邊疆充軍。
而對於朱元璋的這種錯誤做法,覺得做的實在不合理的鄭士利站了出來。
覺得自己哥哥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以後,鄭士利決定冒死直諫!
他首先抓住了一個在他看來很是合理的機會。
星變(迷信)。
在星變發生以後,每天過著頂著雷,淋著雨,過著天打雷劈生活的朱元璋覺得自己肯定是做的某些事情惹怒了天顏,所以他讓眾人直言進諫,對自己近期的所作所為進行批評,而後加以改正。
這時候鄭士利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於是他寫了一份萬言書,準備上奏給朱元璋。
在這份萬言書中他明確說明了空印案的漏洞,並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首先第一點,他指出所有空白文書全部都是騎縫章,並不是一張白紙上隨便蓋一個大印,然後官員們就可以拿著這寫空白文書想幹嘛就去幹嘛,這種騎縫章可用的範圍其實很有限。
您這第一點就搞錯了。
這一點可以簡要的概括為:於情不明。
其次,鄭士利在距離和數字上做起了文章。
他說距離您的京城近一點的府州縣兩三千公裏還好說,可是遠的足有六七千公裏,這麽遠的路一個來迴就得一年多時間,還沒等第一年的銷完賬呢,第二年的任務又開始了,您給的每年對賬銷賬的時間根本就不夠用。
況且您朱老大說不允許空印案這麽幹,那您說怎麽辦,您作為老大給支一招,如果您能有一套可行性的方案,那我們就跟著你幹,如果不行的話,那說明空印案也完全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第二點可以簡單概括為:於理不通。
再次,在上書之前鄭士利可能專門研究過明朝的法律,他鑽起了法律的空子。
他說在案子沒有爆發之前,空印的方法也一直沿用著並沒有出現任何違法違規的事情,而且我們明朝的法律上也並沒有明確說明不允許使用空印文書(注意這一點)。
可是今天您說這麽做是犯法的就要殺這麽多人,那您的依據是什麽?
您一句話說不能這麽幹,還要殺這麽多人。
這一點可以概括為:於法不公。
最後一點,為了顧及朱元璋的麵子,鄭士利不忘給朱元璋鋪好台階。
他講起了官員們的出身。
他說您手下的這些官員們都是通過層層篩選不斷考試才爬到現在位置上的,培養他們國家也付出了很大心血,他們好不容易有了經驗可以給您辦事了,卻因為這件事情您要把他們全都給殺了,那是在太可惜了。
我替國家感到可惜,也皇帝您趕到可惜。【臣竊為陛下惜之!】
希望皇帝您可以對涉案官員從輕發落!
這就是鄭士利奏書的大致內容。
奏書寫好以後,鄭士利準備上交給朱元璋。
但是在上奏之前,鄭士利發現朱老大在允許進言的同時還下令的一條名為“假公言私者罪(借天變的漏洞假公近私替親人開脫)”的政令對自己很不利。
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
為了撇清和自己哥哥的關係,也為了避免避嫌,他並沒有著急上書,而是等哥哥鄭士元挨了一百軍棍以後,他才進行上表。
我老哥都已經挨了棍子,我再說這事總不是為我哥哥開脫了吧!
不得不說,在朱元璋的問題上,鄭士利還是給自己留有一定的後路。
因為他這麽做從表麵上已經把自己放在了一個中立的位置,此時的他已經不再是單純為了自己哥哥開脫,而是為了空印案中所有牽涉的官員進行辯論。
從來沒有和朱元璋正麵打過交道卻自認為抓住真理的鄭士利,永遠不會知道這份奏疏會對自己造成什麽樣的麻煩。
他並不真正了解朱元璋。
如果我之前對空印案這個政治陷阱的設想成立的話,那這份奏疏對於鄭士利來說則無疑是致命的。
連官員們都不放在眼裏的朱元璋,又豈會在鄭士利這樣一個小小的平頭百姓頭上吃癟。
當他看到鄭士利這份文書的時候,朱元璋氣炸了。
我頂你個肺呀!
敢和我公開叫板,我看你是活的不耐煩了。
於是乎,在朱元璋火冒三丈的情況下,鄭士利被朱元璋抓了起來。
並且在朱元璋的親自監督下,命丞相和禦史組成聯合調查小組,對鄭士利的作案動機進行嚴格審查,要求深挖他身後的主謀之人。
對於朱元璋來說,鄭士利的諫言無疑就是一個殺戮官員的有利借口。
但是這一次朱元璋真的失望了。
鄭士利這個純純粹粹的草民背後真的沒有任何後台,他可以說是真正的光棍一條。
我們現在有一個經典的名詞可以完美形容鄭士利的身份。
單身狗。
一條純純粹粹的單身狗。
在單身狗眼裏,一向秉持著一個原則,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也可以這麽說:我是光棍,我怕誰!
我個人估計鄭士利的這份奏疏連他哥哥鄭士元都不知道,因為深居官場的鄭士元對朱元璋的執政方針應該是有所了解的,他也應該清楚這份奏疏對自己會產生什麽樣的影響。
可以說,這完全是掉腦袋的買賣。
在這種極端威脅之下,做為一個已經受到相應處分的官員來說,這份奏疏基本相當於自殺。
而自己要麵對的政治命運可能會被刖足(砍腳),也可能被砍頭,又或者會被淩遲,這都是有可能要麵臨的處罰。
在流放和被殺兩者之間進行選擇,但凡是個有腦子的正常人都會選擇前者。
所以我覺得鄭士元對自己弟弟的所作所為並不了解。
而已經在流放途中忍辱遭罪的鄭士元,也應該為他有一個勇敢的弟弟而感到慶幸,因為自從鄭士利被朱元璋抓起來並嚴加拷問以後,儼然光棍一條的鄭士利絲毫沒有把他哥哥給牽扯進來,自始至終將所有責任全都扛了下來。
從這一點來說,鄭士利除了不怕死以外,應該還有一副傲骨。
寧死不屈的傲骨。
而對於這個本來可以完美利用的借口,即便是殺伐無情的朱元璋最後也不得不無奈放棄。
嚴酷審訊過後,毫無結果的朱元璋卻離奇的沒有殺他。
而是給了他另外一份政治待遇。
放他去勞改。
我不殺你,但我絕不會輕饒了你!
讓你在辛苦的勞改中,深刻認識自己的錯誤。
同時讓你知道一個道理:我所做的任何事都是對的,即便明明是錯的它也是對的!
但是這個時候,一個勇敢的人站了出來。
他以他近乎不怕死的強悍性格直麵批評了朱元璋對空印案的錯誤做法,並且深刻闡述了自己的理論觀點。
此人並非官員,在朱元璋當政時期也沒有任何朝廷任職。
可以說,他是真正意義上的草民。
他的名字叫鄭士利。
他之所以了解空印案的緣由始末是因為他的哥哥。
他哥名叫鄭士元,官職是湖廣按察使僉事(副縣長)。
在空印案的處罰結果下來以後,做為副縣丞的鄭士元也沒能逃過處罰的命運。
即將被狠狠的揍一百軍棍,然後發配到邊疆充軍。
而對於朱元璋的這種錯誤做法,覺得做的實在不合理的鄭士利站了出來。
覺得自己哥哥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以後,鄭士利決定冒死直諫!
他首先抓住了一個在他看來很是合理的機會。
星變(迷信)。
在星變發生以後,每天過著頂著雷,淋著雨,過著天打雷劈生活的朱元璋覺得自己肯定是做的某些事情惹怒了天顏,所以他讓眾人直言進諫,對自己近期的所作所為進行批評,而後加以改正。
這時候鄭士利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於是他寫了一份萬言書,準備上奏給朱元璋。
在這份萬言書中他明確說明了空印案的漏洞,並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首先第一點,他指出所有空白文書全部都是騎縫章,並不是一張白紙上隨便蓋一個大印,然後官員們就可以拿著這寫空白文書想幹嘛就去幹嘛,這種騎縫章可用的範圍其實很有限。
您這第一點就搞錯了。
這一點可以簡要的概括為:於情不明。
其次,鄭士利在距離和數字上做起了文章。
他說距離您的京城近一點的府州縣兩三千公裏還好說,可是遠的足有六七千公裏,這麽遠的路一個來迴就得一年多時間,還沒等第一年的銷完賬呢,第二年的任務又開始了,您給的每年對賬銷賬的時間根本就不夠用。
況且您朱老大說不允許空印案這麽幹,那您說怎麽辦,您作為老大給支一招,如果您能有一套可行性的方案,那我們就跟著你幹,如果不行的話,那說明空印案也完全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第二點可以簡單概括為:於理不通。
再次,在上書之前鄭士利可能專門研究過明朝的法律,他鑽起了法律的空子。
他說在案子沒有爆發之前,空印的方法也一直沿用著並沒有出現任何違法違規的事情,而且我們明朝的法律上也並沒有明確說明不允許使用空印文書(注意這一點)。
可是今天您說這麽做是犯法的就要殺這麽多人,那您的依據是什麽?
您一句話說不能這麽幹,還要殺這麽多人。
這一點可以概括為:於法不公。
最後一點,為了顧及朱元璋的麵子,鄭士利不忘給朱元璋鋪好台階。
他講起了官員們的出身。
他說您手下的這些官員們都是通過層層篩選不斷考試才爬到現在位置上的,培養他們國家也付出了很大心血,他們好不容易有了經驗可以給您辦事了,卻因為這件事情您要把他們全都給殺了,那是在太可惜了。
我替國家感到可惜,也皇帝您趕到可惜。【臣竊為陛下惜之!】
希望皇帝您可以對涉案官員從輕發落!
這就是鄭士利奏書的大致內容。
奏書寫好以後,鄭士利準備上交給朱元璋。
但是在上奏之前,鄭士利發現朱老大在允許進言的同時還下令的一條名為“假公言私者罪(借天變的漏洞假公近私替親人開脫)”的政令對自己很不利。
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
為了撇清和自己哥哥的關係,也為了避免避嫌,他並沒有著急上書,而是等哥哥鄭士元挨了一百軍棍以後,他才進行上表。
我老哥都已經挨了棍子,我再說這事總不是為我哥哥開脫了吧!
不得不說,在朱元璋的問題上,鄭士利還是給自己留有一定的後路。
因為他這麽做從表麵上已經把自己放在了一個中立的位置,此時的他已經不再是單純為了自己哥哥開脫,而是為了空印案中所有牽涉的官員進行辯論。
從來沒有和朱元璋正麵打過交道卻自認為抓住真理的鄭士利,永遠不會知道這份奏疏會對自己造成什麽樣的麻煩。
他並不真正了解朱元璋。
如果我之前對空印案這個政治陷阱的設想成立的話,那這份奏疏對於鄭士利來說則無疑是致命的。
連官員們都不放在眼裏的朱元璋,又豈會在鄭士利這樣一個小小的平頭百姓頭上吃癟。
當他看到鄭士利這份文書的時候,朱元璋氣炸了。
我頂你個肺呀!
敢和我公開叫板,我看你是活的不耐煩了。
於是乎,在朱元璋火冒三丈的情況下,鄭士利被朱元璋抓了起來。
並且在朱元璋的親自監督下,命丞相和禦史組成聯合調查小組,對鄭士利的作案動機進行嚴格審查,要求深挖他身後的主謀之人。
對於朱元璋來說,鄭士利的諫言無疑就是一個殺戮官員的有利借口。
但是這一次朱元璋真的失望了。
鄭士利這個純純粹粹的草民背後真的沒有任何後台,他可以說是真正的光棍一條。
我們現在有一個經典的名詞可以完美形容鄭士利的身份。
單身狗。
一條純純粹粹的單身狗。
在單身狗眼裏,一向秉持著一個原則,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也可以這麽說:我是光棍,我怕誰!
我個人估計鄭士利的這份奏疏連他哥哥鄭士元都不知道,因為深居官場的鄭士元對朱元璋的執政方針應該是有所了解的,他也應該清楚這份奏疏對自己會產生什麽樣的影響。
可以說,這完全是掉腦袋的買賣。
在這種極端威脅之下,做為一個已經受到相應處分的官員來說,這份奏疏基本相當於自殺。
而自己要麵對的政治命運可能會被刖足(砍腳),也可能被砍頭,又或者會被淩遲,這都是有可能要麵臨的處罰。
在流放和被殺兩者之間進行選擇,但凡是個有腦子的正常人都會選擇前者。
所以我覺得鄭士元對自己弟弟的所作所為並不了解。
而已經在流放途中忍辱遭罪的鄭士元,也應該為他有一個勇敢的弟弟而感到慶幸,因為自從鄭士利被朱元璋抓起來並嚴加拷問以後,儼然光棍一條的鄭士利絲毫沒有把他哥哥給牽扯進來,自始至終將所有責任全都扛了下來。
從這一點來說,鄭士利除了不怕死以外,應該還有一副傲骨。
寧死不屈的傲骨。
而對於這個本來可以完美利用的借口,即便是殺伐無情的朱元璋最後也不得不無奈放棄。
嚴酷審訊過後,毫無結果的朱元璋卻離奇的沒有殺他。
而是給了他另外一份政治待遇。
放他去勞改。
我不殺你,但我絕不會輕饒了你!
讓你在辛苦的勞改中,深刻認識自己的錯誤。
同時讓你知道一個道理:我所做的任何事都是對的,即便明明是錯的它也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