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力在這個社會背景下是一種奢侈的東西。基本上隻要有人,套上了鎧甲,拿上了武器,再訓練兩天就能稱得上是精兵了。
若是上過兩次戰場還能活下來的,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大部分的戰爭,都是一群衣不蔽體被強行招募來的所謂“士兵”,拿著粗劣的農具甚至削尖的木棍互相拚殺,你殺了對方還是對方殺了你全憑運氣和反應速度。
那些讓人聞風喪膽的流寇與盜匪也大都是這個戰鬥力層級的,頂多是搶來的武器更好一點,更加悍不畏死罷了。
所以在這個時代,隻要能管好自己的軍隊,戰爭便已贏了大半。
蔣飛是治軍的高手,那些士兵一般對太守們也沒有太多的忠誠,他們當兵要不就是被迫的,要不就是世襲的飯碗,什麽忠誠什麽意誌根本無從講起,上了戰場最大目標就是保命。
林寧要讓他們為自己所用,除了用雷霆之法震懾之外,還要做出諸多承諾,例如幫他們的家鄉剿匪,給他們吃飽飯之類的。
剿匪這一條,也正是她下一步要做的事情。
具體操作起來諸多繁雜不一一細數,總之林寧將縣公和太守們關在地牢裏好吃好喝的同時,將他們的兵力都收編到了自己麾下。
接著便帶上糧草,大軍開拔,向陳留郡行去。自古剿匪是練兵的最好方法,何況還兼顧守土之責,何樂而不為也。
林寧這頭忙著在兗州剿匪練兵,遠在北方邊境,江玄徹卻又迎來了人生之中的一個困難關卡。
江玄明因多年積勞成疾,又因親人遭難突逢打擊,終於油盡燈枯,在與江玄徹相見不過兩天之後便撒手人寰。
在江玄明離世之前,他將心腹手下都叫到一起,鄭重將幽州事業向江玄徹全盤相托。
於是江玄徹便一身白衣縞素,紅著眼睛晝夜不休。
白日帶著兄長心腹了解各處人事。了解各個將領都帶著多少兵,了解各個將領的履曆戰績、優缺點和練兵打仗時的習慣。了解軍備物資,大到糧食裝備馬匹,小到馬奴釘馬掌的手藝怎麽樣,哪個鐵匠的手藝最好,打的刀兵最經用……
晚上還要在燈下讀一卷卷的文書,每日隻休息不到一個時辰。半個月下來,整個人瘦了兩圈。
江玄明的原配夫人江雲氏領著幼子江山前來拜見,勸慰江玄徹莫要如此拚命,若他也倒了,江氏才是徹底消亡,江山這個江玄明的遺孤也將徹底無人庇佑。
江玄徹這才收斂,每日吃飯睡覺總算看似正常了起來。
盛京中,蕭子瀾完全不知道這一係列的變化,他順利的將姚貴嬪封了皇後,正是誌得意滿的時候。
自屠了江家和蘇家,朝中再也無人敢反駁他的政令,總算讓他徹底過了一把九五之尊的癮。
隻是偶爾午夜夢迴,總是夢到江玄徹和蘇洛羽帶著刀兵殺將迴來,因此白日便更加惶恐,發出一封又一封的驛信,催促各方努力追捕逆賊。
幽州的江玄明也不迴來,可見是早已起了反心,蕭子瀾憤怒之餘卻又無可奈何。冀州王仁是蘇氏姻親,靠不住。蕭子瀾便向雍州的鎮北大將軍發了三道召令,令鎮北大軍伐幽州,將江玄明就地格殺,追隨者若有反抗,也一律嚴懲不貸。
而鎮北大將軍石原則以鎮北大軍當戍衛國門不宜輕動的緣由,拒了皇帝的三次召令。
蕭子瀾由此才感受到了深切的恐懼。
他一直知道地方軍權坐大會威脅皇室統治,但一直以來並沒有過如此直觀的感受,直到他發現地方勢力不聽話的時候他身為皇帝竟然一點製裁的辦法都沒有。
在此之前,他還一直做著君臨天下的美夢,以為在權力製衡中掌握了盛京這一畝三分地,就真的成為了整個龐大王國的主人。
蕭子瀾恐慌之下,竟破天荒的開始關注起了中軍,多次巡視中軍之後,蕭子瀾越發感覺自己的安全沒有一點保障,於是開始臨時抱佛腳,訓練中軍,加強盛京各方軍備。
時光飛逝,轉眼已然入冬。這年從三月春到十一月冬,林寧自兗州最西邊的陳留郡,打到了最東邊的泰山郡。
其間她也從幕後站到了台前,一把紅纓槍,一把開山弓,每有戰事必立於三軍之前。
這年代流行陣前鬥將。就是兩軍對壘時,雙方先各出一名將領單打獨鬥,勝方自然氣勢如虹,敗方往往兵敗如山倒。小時候看過《三國演義》的看官必然對這種戰鬥方式印象深刻。
而林寧鬥將,未嚐一敗。
兗州軍也都知道了自己真正的領袖是一位力拔山兮的女戰神,軍中傳聞,單打獨鬥就連蔣飛將軍都打不過蘇將軍,蘇將軍恐妨礙蔣將軍治下,不願跟他一決勝負罷了。
泰山郡的水患已經平息,然而災後重建是一個大工程,林寧帶兵收了周遭的流寇之後,留下了一千人幫助災後重建,她自己領著大部隊迴了廩丘。
經過大半年的戰鬥磨合,兗州軍的人數從兩萬餘減員到了一萬八,再減去留在泰山郡的一千士兵,林寧現在的手裏的兵隻有一萬七千人。
但如今這支兗州軍跟半年前的兗州軍在戰鬥力方麵已經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了。
剿匪還是其次,長時間對令行禁止概念的培養,長途奔襲的拉練,每一日的安營拔寨,都是對這支軍隊的考驗。
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林寧並不是一直讓大隊伍一起前進,她讓幾個將領帶著部隊路線穿插著進行,沿途剿匪以戰養戰,讓軍隊自己為自己賺取補給,並訂立了嚴厲的軍規,幾次殺雞儆猴強勢貫徹了下去。
如今在泰山郡匯合又跟隨林寧迴到廩丘的這支兗州軍,已稱得上是真正百裏挑一的精兵。
之所以迴到廩丘,還要從現在天下局勢說起。
在林寧忙著剿匪練兵的這段時間,全國各地頻發各種災禍,民不聊生之下,自然有人揭竿而起。
北方大水之後便是大旱,涼州、秦州、雍州、司州、冀州、兗州、幽州皆有不同程度的災害。天災加上人禍,整個神州大地充斥著令人目不忍視的慘狀。
若是上過兩次戰場還能活下來的,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大部分的戰爭,都是一群衣不蔽體被強行招募來的所謂“士兵”,拿著粗劣的農具甚至削尖的木棍互相拚殺,你殺了對方還是對方殺了你全憑運氣和反應速度。
那些讓人聞風喪膽的流寇與盜匪也大都是這個戰鬥力層級的,頂多是搶來的武器更好一點,更加悍不畏死罷了。
所以在這個時代,隻要能管好自己的軍隊,戰爭便已贏了大半。
蔣飛是治軍的高手,那些士兵一般對太守們也沒有太多的忠誠,他們當兵要不就是被迫的,要不就是世襲的飯碗,什麽忠誠什麽意誌根本無從講起,上了戰場最大目標就是保命。
林寧要讓他們為自己所用,除了用雷霆之法震懾之外,還要做出諸多承諾,例如幫他們的家鄉剿匪,給他們吃飽飯之類的。
剿匪這一條,也正是她下一步要做的事情。
具體操作起來諸多繁雜不一一細數,總之林寧將縣公和太守們關在地牢裏好吃好喝的同時,將他們的兵力都收編到了自己麾下。
接著便帶上糧草,大軍開拔,向陳留郡行去。自古剿匪是練兵的最好方法,何況還兼顧守土之責,何樂而不為也。
林寧這頭忙著在兗州剿匪練兵,遠在北方邊境,江玄徹卻又迎來了人生之中的一個困難關卡。
江玄明因多年積勞成疾,又因親人遭難突逢打擊,終於油盡燈枯,在與江玄徹相見不過兩天之後便撒手人寰。
在江玄明離世之前,他將心腹手下都叫到一起,鄭重將幽州事業向江玄徹全盤相托。
於是江玄徹便一身白衣縞素,紅著眼睛晝夜不休。
白日帶著兄長心腹了解各處人事。了解各個將領都帶著多少兵,了解各個將領的履曆戰績、優缺點和練兵打仗時的習慣。了解軍備物資,大到糧食裝備馬匹,小到馬奴釘馬掌的手藝怎麽樣,哪個鐵匠的手藝最好,打的刀兵最經用……
晚上還要在燈下讀一卷卷的文書,每日隻休息不到一個時辰。半個月下來,整個人瘦了兩圈。
江玄明的原配夫人江雲氏領著幼子江山前來拜見,勸慰江玄徹莫要如此拚命,若他也倒了,江氏才是徹底消亡,江山這個江玄明的遺孤也將徹底無人庇佑。
江玄徹這才收斂,每日吃飯睡覺總算看似正常了起來。
盛京中,蕭子瀾完全不知道這一係列的變化,他順利的將姚貴嬪封了皇後,正是誌得意滿的時候。
自屠了江家和蘇家,朝中再也無人敢反駁他的政令,總算讓他徹底過了一把九五之尊的癮。
隻是偶爾午夜夢迴,總是夢到江玄徹和蘇洛羽帶著刀兵殺將迴來,因此白日便更加惶恐,發出一封又一封的驛信,催促各方努力追捕逆賊。
幽州的江玄明也不迴來,可見是早已起了反心,蕭子瀾憤怒之餘卻又無可奈何。冀州王仁是蘇氏姻親,靠不住。蕭子瀾便向雍州的鎮北大將軍發了三道召令,令鎮北大軍伐幽州,將江玄明就地格殺,追隨者若有反抗,也一律嚴懲不貸。
而鎮北大將軍石原則以鎮北大軍當戍衛國門不宜輕動的緣由,拒了皇帝的三次召令。
蕭子瀾由此才感受到了深切的恐懼。
他一直知道地方軍權坐大會威脅皇室統治,但一直以來並沒有過如此直觀的感受,直到他發現地方勢力不聽話的時候他身為皇帝竟然一點製裁的辦法都沒有。
在此之前,他還一直做著君臨天下的美夢,以為在權力製衡中掌握了盛京這一畝三分地,就真的成為了整個龐大王國的主人。
蕭子瀾恐慌之下,竟破天荒的開始關注起了中軍,多次巡視中軍之後,蕭子瀾越發感覺自己的安全沒有一點保障,於是開始臨時抱佛腳,訓練中軍,加強盛京各方軍備。
時光飛逝,轉眼已然入冬。這年從三月春到十一月冬,林寧自兗州最西邊的陳留郡,打到了最東邊的泰山郡。
其間她也從幕後站到了台前,一把紅纓槍,一把開山弓,每有戰事必立於三軍之前。
這年代流行陣前鬥將。就是兩軍對壘時,雙方先各出一名將領單打獨鬥,勝方自然氣勢如虹,敗方往往兵敗如山倒。小時候看過《三國演義》的看官必然對這種戰鬥方式印象深刻。
而林寧鬥將,未嚐一敗。
兗州軍也都知道了自己真正的領袖是一位力拔山兮的女戰神,軍中傳聞,單打獨鬥就連蔣飛將軍都打不過蘇將軍,蘇將軍恐妨礙蔣將軍治下,不願跟他一決勝負罷了。
泰山郡的水患已經平息,然而災後重建是一個大工程,林寧帶兵收了周遭的流寇之後,留下了一千人幫助災後重建,她自己領著大部隊迴了廩丘。
經過大半年的戰鬥磨合,兗州軍的人數從兩萬餘減員到了一萬八,再減去留在泰山郡的一千士兵,林寧現在的手裏的兵隻有一萬七千人。
但如今這支兗州軍跟半年前的兗州軍在戰鬥力方麵已經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了。
剿匪還是其次,長時間對令行禁止概念的培養,長途奔襲的拉練,每一日的安營拔寨,都是對這支軍隊的考驗。
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林寧並不是一直讓大隊伍一起前進,她讓幾個將領帶著部隊路線穿插著進行,沿途剿匪以戰養戰,讓軍隊自己為自己賺取補給,並訂立了嚴厲的軍規,幾次殺雞儆猴強勢貫徹了下去。
如今在泰山郡匯合又跟隨林寧迴到廩丘的這支兗州軍,已稱得上是真正百裏挑一的精兵。
之所以迴到廩丘,還要從現在天下局勢說起。
在林寧忙著剿匪練兵的這段時間,全國各地頻發各種災禍,民不聊生之下,自然有人揭竿而起。
北方大水之後便是大旱,涼州、秦州、雍州、司州、冀州、兗州、幽州皆有不同程度的災害。天災加上人禍,整個神州大地充斥著令人目不忍視的慘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