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進後院,就看到烏楊麗娜正在拿幾塊木板給“三百五十六”搭建狗窩。


    這一路走下來雖然看到的怪事比較多,但呂決對這個夏家營的底細已經猜了個八九不離十,知道自己兩人段時間內應該沒什麽危險。再說了,自己隻要有迴收儀在手,就算有危險也不怕。


    他笑嗬嗬的走到烏楊麗娜身邊,邊幫忙邊說道:“這人都還沒安頓好,你倒先管起狗來了。”


    烏楊麗娜雖然是個女孩子,但學物理地在大學也好在實驗室也罷都要動手做很多實驗,隻見她一邊揮動榔頭釘著木板一邊說道:“你都說了要在這裏住下來了,我還不能安頓一下我的‘三百五十六’啊!”


    呂決接過榔頭,邊敲打著木板上的釘子邊笑道:“你就不怕他們把你留在這裏不讓走了?”


    “不讓走就不走。到時候你主外我主內……”說到這裏烏楊麗娜突然意識到不妥,俏臉一紅,連忙住口。


    呂決先是一愣,接著丟掉榔頭哈哈大笑了起來。


    烏楊麗娜紅著臉從地上撿起塊木板上前來追打,呂決一邊笑一邊圍著還沒建好的狗窩四處躲著,“三百五十六”則朝著天“汪汪”亂叫。


    就在這兩人一狗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那位男仆走進來說晚飯已經做好了,請公子和小姐去前廳吃飯。


    呂決撿起地上的榔頭交到男仆手裏,吩咐他天黑以前務必把狗窩搭好,然後和烏楊麗娜向前院走去。


    剛走兩步,他突然轉身對那位男仆說道:“記住,以後沒我和小姐的允許你們倆不準踏進後院一步,我倆的房間更是不能進入!”


    看到男仆躬身喏喏後,這才又往前院走去。扭頭看著烏楊麗娜臉上那還沒褪去的紅潮,呂決不禁想起每次田莉和自己剛剛做完那事時的模樣來,小臉也是這樣紅紅的潤潤的,像是要滴出水來的樣子。唉,還真的想她了!呂決心裏說道。


    正文 第一百零六章 匠戶


    飯的空檔,呂決從那女仆嘴裏問出她叫文幼娘,那名黑,具體姓什麽她說她也不太清楚。


    文幼娘是個很熱情的女人,她還從自己家裏帶來了一壇自釀的米酒放在桌子上。呂決的酒量和烏楊麗娜比起來隻能說是一般,並且他知道這種米酒雖然喝起來好像比較淡,但後勁特足。於是便端著酒碗一邊小口小口的喝著,還一邊同站在對麵的韓幼娘說著話。烏楊麗娜卻是一碗一碗的使勁往下灌,似乎從來不知道什麽叫酒精似的。


    呂決和文幼娘的談話就是從這壇米酒開始的。


    “幼娘,”呂決說道,“馬老爺對你們可真好,你們還有閑錢拿來釀酒。”


    文幼娘說道:“少爺有所不知,我並不是馬……馬老爺家的奴仆,而是這夏家營的匠戶。”


    匠戶是中國古代從事手工業生產的專業人戶。


    從唐朝開始就有了番匠製度。到了宋朝,匠戶社會地位開始降低,甚至根本就不當成一種正式戶籍來管理,官府往往以強差強雇的方式役使。元代時騎在馬上的蒙古人多少認識到了工匠(主要是鐵匠、皮匠和布幔匠)的作用,這才又逐步恢複了匠戶的戶籍。元朝的匠戶數量非常之多,僅製造建蒙古包所用毛氈的工匠就在二萬戶以上。元初的各種工匠居統計加起來竟達到了四十多萬戶。元世祖忽必烈平定江南以後﹐一次就解散工匠三十萬戶。經過揀選﹐留下的也有十萬戶左右。此外﹐還有隸屬於諸王投下地大量沒被統計的匠戶。


    匠戶上工時﹐“每日絕早入局”﹐在官吏監督下造作﹐“抵暮方散”﹐工作很辛苦。其中有一部分人全家入局造作﹐他們多是原來被俘的工匠或被逼為工匠的俘虜。除了官府發給地鹽糧和偶爾賞賜地衣物之外﹐沒有其它收入﹐因而生活艱難﹐衣食不給﹐常常發生賣兒賣女的事情。


    明朝初年,匠戶製度和元朝差不多。人數也在十二三萬左右。由於匠戶在作訪中要受到官吏地層層盤剝,工匠中常有怠工或逃亡的情況。天順十年﹐工匠逃亡多達三萬八千餘人。明政府一方麵設法招撫﹐一方麵將逃亡匠戶發往衛所充軍。可就是這樣,也擋不住匠戶們地逃亡行動。到了成化年間﹐明政府被迫下令:不願出役的匠戶可以折收銀兩,一般在六錢到九錢之間。交了銀子。可以不用去當班。嘉靖四十一年﹐明政府加大了物資的采購量。各種物品對匠戶的依賴程度有所減輕,因此便進一步改革匠役製度。但匠籍製度並沒有取消。隨著明末商品經濟的發展﹐各種物資市場采購量的加大,匠戶對於朝廷的人身依附關係越來越鬆弛。到了清初。商品經濟更加發達,清政府從市場上采購物資倒比養一幫子匠戶便宜的多。清順治二年,大清政府宣布廢除了匠籍製度。


    呂決把酒碗往桌上一頓說道:“匠戶?我記得在順治初年匠籍製度不就廢除了嗎?”


    文幼娘一低頭,黃昏中也看不出她地表情,隻聽她幽幽地說道:“我們家那口子祖上是匠籍,後來是脫籍了的。四年前官府……官府……”


    她說道這裏時突然打住,抬起頭淚眼朦朧的看向呂決。


    “四年前官府怎樣?”呂決站起身問道。


    文幼娘向著呂決福了福,淚水漣漣的說道:“少爺。我知道你們是好人,可這件事不能說的,真的不能說。您要問話就問點別的吧。求您了!”說著,竟然雙腿一曲跪在了地上。


    這頓飯呂決再沒有心思吃下去了。他連忙上前把這個菩薩的匠婦攙扶起來:“那二黑也是匠籍嗎?”


    不知道文幼娘是不想再說這個話題了還是真的不知道,隻見她搖了搖頭說道:“不知道,我是這幾天才認識他的。”


    呂決心說不管你是否真地不知道,我一定要想辦法試探出來。他又問道:“這個夏家營是不是除了官兵就全是工匠?”


    文幼娘邊擦眼淚邊說道:“男人們都是。”


    “那你知道這山上修建的是什麽建築物嗎?”


    “不知道。我那口子是匠人,我隻是個外麵種地的,根本就不讓我們這種匠婦靠近那邊的山腳。並且我家那口子也隻是個石匠,從來沒到裏麵去看過。”


    呂決又問道:“馬老爺是這裏的管事”


    文幼娘囁喏道:“平時大家都管他叫馬……馬大人。”


    “馬大人?”


    嘿嘿。這個地方越來越有意思了。穿越過來竟攤上這麽檔子事,想不發財都不行了。


    呂決想了想問道:“你聽說過這裏出現過鬧鬼的事情嗎?”


    文幼娘的臉上明顯的掠過一絲驚恐:“鬧鬼?山上的大房子鬧鬼了?”


    “我在問你呢!”呂決說道。


    “哦!……這我可就不知道了,不過山上的大房子幾個月前就停工了,誰也不知道為什麽。並且這兩三個月來夏家營陸陸續續的來了十多個和尚尼姑道士道姑什麽的,不知道是不是和您說的鬧鬼有關。”


    “哦?”這下輪到呂決吃驚了,“那些出家人現在住在哪裏?”


    嘿嘿,同行倒是不少啊!看來有人遇到大麻煩了。


    “大部分都走了,是被官兵壓走的。還有幾位才來不久的,也是和您一樣每個人都單獨住在一個小院裏。您和小姐是外來人當中唯一不是出家人的一撥。”


    呂決在房間裏背著手來迴踱著步,他突然扭頭問道:“你為什麽要迴答我這寫問題?”


    文幼娘被這突如其來的問話問得一愣,她想了想才慢悠悠地說道:“因為……因為您要問。”


    這算什麽答案!不過自己的問題似乎也大有問題。


    呂決剛要繼續問下去,忽然聽到門外傳來腳步聲,他知道應該是二黑把狗窩建好了。他把話題一轉說道:“幼娘啊,吃完飯我和小姐要到村裏去轉轉,有可能迴來的有點晚。你給準備兩盞燈籠。”


    這時二黑走進門來,隻聽他嘿嘿一笑說道:“聽侯管家說公子和小姐是兩位大法師,小的覺得您二位首先是兩個大善人。頭一迴聽說一條狗還要專門建所小房子的。”


    烏楊麗娜剛才喝了半壇子從不說半句廢話的文幼娘釀的米酒,又聽了半天她和呂決的對話,知道文幼娘是個老實巴交的窮苦人出身。現在見到這個進門就拍馬屁的家夥,竟然生出一股敵視心理來。她悠悠的說道:“是嗎?一條真正的狗我會對它好的,不過要是條走狗可就不見得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河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想熬糨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想熬糨糊並收藏河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