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這次把你送到我們周家莊南麵的一個亂墳崗子上。那兒是我們縣處決犯人的地方,平時是狐狸和黃鼠狼的地盤,你從那兒穿過去應該不會有人發現的。”
呂決剛要說什麽,就聽刁文亮插嘴道:“呂決,山東可是出美女狐仙的地方。你可別讓狐仙迷住不願意迴來了啊!”
呂決“嘿嘿”一笑。就聽田莉卻說道:“刁大哥既然那麽喜歡狐仙,幹脆你去得了。過兩天也給我們帶個狐媚子刁大嫂迴來看看。”
歡笑聲中,就聽賀詩建喊道:“穿越準備開始!”
“等等!”田莉邊喊著邊衝到呂決麵前,她揚起頭關切的看著呂決說道:“記住教授的話,千萬別逞能,不行就趕緊迴來。我在這邊等你!”
……
民國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日農曆十一月十八,呂決站在凜冽的寒風中,迴味著田莉剛剛在自己耳邊說過的那句話。
“我在這邊等你!”
那你就先在那邊等我吧!怎麽地也得讓我把教授的身世查清楚才能迴去了。
放眼四周,這裏確實是個亂墳崗子。高矮不平的柏樹林子裏,東一個西一個的到處都是沒有墓碑的墳頭。由於地上積了一層雪,看那墳頭就有了看一鍋超大型饅頭的感覺。
按照周以康的描述,這個周家莊正好位於黃河衝積平原與魯中山區交界的地方,而這個亂墳崗子就應該處於一座叫青龍山的山腳下。
他抬頭向南看去,果然一道白茫茫的山巒橫亙在視野裏。而向北看,卻是一片沃野,毫無遮擋。
從酷熱的八月一下子進入了寒冷的十二月,呂決覺得剛剛才出的那身汗這會兒都快結成冰了。雖然沒下雪,但那寒風夾裹雪粒子的滋味還不如下雪,特別是周教授不知從哪兒找來的這件棉衣,當時田莉笑它那寬大的下擺時自己也隻是覺得怪怪的,現在倒好,有點熱量也都從那兒跑出去了。
他狠狠的打了幾個噴嚏,抓起自己的粗布包袱,轉身走出了這個被一圈柏樹包圍著的亂墳崗子。
這次的穿越,和上次那樣弄了個一應俱全的雜貨鋪相比,他可謂是輕裝簡從了。
包袱裏除了那個要命的迴收儀和幾件粗布衣服以外,隻有教授從昆明古玩市場上給自己買來的幾塊銀元。而外麵包著的這塊粗布,則是從賀詩建他們家客廳的牆上摘下來的。當時往下摘時候賀太太還在旁邊一個勁的嘟囔:“小呂啊,這可是正宗的手工紮染呢,我可是在麗江四方街轉了一上午才淘到了這麽一塊的啊!雖說價錢不是很貴,可這麽好的手藝現在已經不好找了呀!”而賀副教授則在旁邊一個勁的勸解:“好了好了!你知道小呂這次是去哪兒嗎?山東鄒平哎!那是什麽地方?中國紮染工藝四大發源地之一啊!等他迴來時給你背一大包迴來,你想要什麽樣的有什麽樣的。”
呂決把包袱往肩膀上攢了攢,心說迴去時說不定還真得弄點迴去。就這點不起眼的東西據賀太太講竟花了一千來塊呢!
周教授說周家莊是離這亂墳崗子最近的村莊,也就一裏多地的樣子。果不其然,穿過一片幹枯的蘆葦蕩子就已經望見村口了。
周教授還說他的祖父是前清秀才,還是這十裏八鄉最大的財主,站在村口一望,最高最大的門樓就是他們家的。呂決站在街口向莊裏看去時,果然看見了一座高高大大的門樓就立在街角處。
他抬腿剛要往莊子裏進,突然從裏麵傳出一陣“劈裏啪啦”的響聲。呂決一驚,不是說鬼子要在三天後才過黃河嗎?那這聲音……不對!步槍聲沒這麽急;機槍聲沒這麽脆。
這是……是鞭炮的聲音!
媽媽的!還特種兵出身呢,竟然讓一串鞭炮給嚇住了。
正文 第三十九章 留辮子的老秀才
不一樣的穿越,不一樣的抗日,故事結局絕對出乎您的意料。砸票啊大大們!另,周日晚十點半《河圖》書友群討論抗日事宜,有興趣的朋友請加:(一)群號56852239(二)群號4652869(三)群號29794765##########################################的確是鞭炮,因為那“劈裏啪啦”中隱約還夾雜著嗩呐的吹奏聲。
咦——,教授不是說二十三號嗎,怎麽今天就吹上喇叭了?呂決快步的往莊子裏走去,轉過街角,周家那高大的門樓就在眼前了。
就見門樓上掛了兩隻碩大的紅燈籠,燈籠下麵一隊吹鼓手正在賣力的演奏著。門口中間站著一位神采奕奕的年輕人,隻見那年輕人頭戴一頂黑色禮帽,身上棉袍子外麵罩著一件瓦藍色湖綢長衫,正在招唿著不時走進去的客人。
呂決不敢冒然上前打招唿,隻是拉住身邊一個中年人問道:“大叔,這家人家是哪天‘過公事’(注)啊?”
中年人說道:“你不是咱本地人吧?”
呂決道:“不是,我是濟陽的。家鄉鬧鬼子,這不過河來躲鬼子的!”
中年人聽見這麽說,沒迴答呂決的問話反倒來問起他來:“你是濟陽的?知道鬼子啥時候過黃河不?”
呂決心說知道,但就是不能告訴你,否則你不把我當成半仙就是當成漢奸。
還沒等呂決想好怎麽迴答,那人拽著他的棉襖袖子朝門口的年輕人喊道:“周少爺,快……快!這人是從濟陽過來的,他知道鬼子要過黃河了!”
呂決心說這人咋這樣?我問你問題不迴答也就算了,怎麽還把你自己猜的事情都加到我頭上來了!
門口的年輕人聽到這話,忙提起長袍跑了過來。他上下打量了呂決一眼,見呂決雖然穿著一身粗布衣裳,卻有著一種這身衣裳裹不住的氣質,言語當中便不敢過於怠慢。隻見他拱了拱手說道:“這位大哥,您是濟陽過來的?知道鬼子的事?”
一開始見這年輕人站在門口迎客,又聽那中年人喊周少爺,呂決猜此人八成就是周以康的父親周家莊老秀才周玉升的獨子周秉新了。他聽對方管自己叫大哥,心裏不免又yy起來:教授,聽見沒?你爸爸管我叫大哥呢。
他也忙拱了拱手說道:“這位少爺,您叫我呂決就行了。我是從濟陽過來的,鬼子的事我多少知道一些。”
多少知道一些!大兄弟,老哥我知道的多了,臨你兒子派我來見你那幾天,我都差點抱著抗日史料睡覺了。
“哦?那你快跟我講講,日本鬼子長啥樣?有人說日本人驢高馬大,有咱中國人一個半高,紅眉毛,綠眼睛,甚是嚇人;還有人卻說其實日本鬼子很矮很矮,隻比中國人的腰略高些,還煞有介事地說要不怎麽叫‘小鬼子’呢。我覺得這些都不可信,咱中國人是人,他日本人也是人。做人的差距不可能有那麽大吧!”
呂決心說我知道後世那句著名的台詞是從那兒來的了,是從你這兒抄去的。
就聽周秉新又問道:“日本人真的要過黃河?什麽時候過?”
呂決差點麻木過去。這就是國人啊!人家都端著刺刀抵到自己家大門上了還在問:他真的要闖進來嗎?
但是現在不是教訓這位周大公子的時候,自己還要在他手底下混呢,現在得罪了可不太好。
呂決向左右看了看,囁喏道:“這個……”
周秉新一下子明白過來,好像在這個節骨眼上確實不是在大街上談論日本人的時候,忙道:“對對對!請到裏麵說,正好我父親也想了解一下情況。”
呂決心說這就對了嘛,我的第一個目的就是打入你們家臥底,你光在門口問話連門都不讓進我還怎麽實施啊!
邊跟著周秉新往裏走,呂決邊仔細的打量著這位後來被小鬼子活埋了的抗日英雄。隻見他也就十七八歲的樣子,雖然穿著厚厚的棉袍子,但卻掩蓋不住身材的修長,一張國字臉,流光溢彩中透出少年老成的神氣。
進入大門,呂決看到上房客廳裏、兩邊廂房裏都坐了不少人,就連院子中間也有三三兩兩的人站在一起聊天,而看這些人的打扮又不像是什麽貴客,呂決一下明白了。原來按魯北一帶的風俗,婚事前主家都會抽一到兩天來專門宴請四鄰鄉親,而到正日子那天就隻接待自己家親戚和來送親的人了。當然,那天鄉親們也會來看熱鬧,但卻不會有飯吃,也就是說今天應該就是宴請四鄰鄉親的日子。
周秉新帶著呂決並沒在前院裏停留,而是穿過一道角門直接進了後院。
整座院子從房屋到圍牆全都是用青磚砌成,甚至地麵都鋪著幽幽的青磚。給人的感覺非常的漂亮,非常的舒心。呂決心說周以康啊周以康,什麽你們家大財主啊,大地主吧!不是大地主誰會在鄉間修這麽漂亮的大院子啊!
來到後院的正房門口,就聽周秉新對著門裏說道:“爹,有人從濟陽來,帶來了日本人的消息。您要見見嗎?”
呂決剛要說什麽,就聽刁文亮插嘴道:“呂決,山東可是出美女狐仙的地方。你可別讓狐仙迷住不願意迴來了啊!”
呂決“嘿嘿”一笑。就聽田莉卻說道:“刁大哥既然那麽喜歡狐仙,幹脆你去得了。過兩天也給我們帶個狐媚子刁大嫂迴來看看。”
歡笑聲中,就聽賀詩建喊道:“穿越準備開始!”
“等等!”田莉邊喊著邊衝到呂決麵前,她揚起頭關切的看著呂決說道:“記住教授的話,千萬別逞能,不行就趕緊迴來。我在這邊等你!”
……
民國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日農曆十一月十八,呂決站在凜冽的寒風中,迴味著田莉剛剛在自己耳邊說過的那句話。
“我在這邊等你!”
那你就先在那邊等我吧!怎麽地也得讓我把教授的身世查清楚才能迴去了。
放眼四周,這裏確實是個亂墳崗子。高矮不平的柏樹林子裏,東一個西一個的到處都是沒有墓碑的墳頭。由於地上積了一層雪,看那墳頭就有了看一鍋超大型饅頭的感覺。
按照周以康的描述,這個周家莊正好位於黃河衝積平原與魯中山區交界的地方,而這個亂墳崗子就應該處於一座叫青龍山的山腳下。
他抬頭向南看去,果然一道白茫茫的山巒橫亙在視野裏。而向北看,卻是一片沃野,毫無遮擋。
從酷熱的八月一下子進入了寒冷的十二月,呂決覺得剛剛才出的那身汗這會兒都快結成冰了。雖然沒下雪,但那寒風夾裹雪粒子的滋味還不如下雪,特別是周教授不知從哪兒找來的這件棉衣,當時田莉笑它那寬大的下擺時自己也隻是覺得怪怪的,現在倒好,有點熱量也都從那兒跑出去了。
他狠狠的打了幾個噴嚏,抓起自己的粗布包袱,轉身走出了這個被一圈柏樹包圍著的亂墳崗子。
這次的穿越,和上次那樣弄了個一應俱全的雜貨鋪相比,他可謂是輕裝簡從了。
包袱裏除了那個要命的迴收儀和幾件粗布衣服以外,隻有教授從昆明古玩市場上給自己買來的幾塊銀元。而外麵包著的這塊粗布,則是從賀詩建他們家客廳的牆上摘下來的。當時往下摘時候賀太太還在旁邊一個勁的嘟囔:“小呂啊,這可是正宗的手工紮染呢,我可是在麗江四方街轉了一上午才淘到了這麽一塊的啊!雖說價錢不是很貴,可這麽好的手藝現在已經不好找了呀!”而賀副教授則在旁邊一個勁的勸解:“好了好了!你知道小呂這次是去哪兒嗎?山東鄒平哎!那是什麽地方?中國紮染工藝四大發源地之一啊!等他迴來時給你背一大包迴來,你想要什麽樣的有什麽樣的。”
呂決把包袱往肩膀上攢了攢,心說迴去時說不定還真得弄點迴去。就這點不起眼的東西據賀太太講竟花了一千來塊呢!
周教授說周家莊是離這亂墳崗子最近的村莊,也就一裏多地的樣子。果不其然,穿過一片幹枯的蘆葦蕩子就已經望見村口了。
周教授還說他的祖父是前清秀才,還是這十裏八鄉最大的財主,站在村口一望,最高最大的門樓就是他們家的。呂決站在街口向莊裏看去時,果然看見了一座高高大大的門樓就立在街角處。
他抬腿剛要往莊子裏進,突然從裏麵傳出一陣“劈裏啪啦”的響聲。呂決一驚,不是說鬼子要在三天後才過黃河嗎?那這聲音……不對!步槍聲沒這麽急;機槍聲沒這麽脆。
這是……是鞭炮的聲音!
媽媽的!還特種兵出身呢,竟然讓一串鞭炮給嚇住了。
正文 第三十九章 留辮子的老秀才
不一樣的穿越,不一樣的抗日,故事結局絕對出乎您的意料。砸票啊大大們!另,周日晚十點半《河圖》書友群討論抗日事宜,有興趣的朋友請加:(一)群號56852239(二)群號4652869(三)群號29794765##########################################的確是鞭炮,因為那“劈裏啪啦”中隱約還夾雜著嗩呐的吹奏聲。
咦——,教授不是說二十三號嗎,怎麽今天就吹上喇叭了?呂決快步的往莊子裏走去,轉過街角,周家那高大的門樓就在眼前了。
就見門樓上掛了兩隻碩大的紅燈籠,燈籠下麵一隊吹鼓手正在賣力的演奏著。門口中間站著一位神采奕奕的年輕人,隻見那年輕人頭戴一頂黑色禮帽,身上棉袍子外麵罩著一件瓦藍色湖綢長衫,正在招唿著不時走進去的客人。
呂決不敢冒然上前打招唿,隻是拉住身邊一個中年人問道:“大叔,這家人家是哪天‘過公事’(注)啊?”
中年人說道:“你不是咱本地人吧?”
呂決道:“不是,我是濟陽的。家鄉鬧鬼子,這不過河來躲鬼子的!”
中年人聽見這麽說,沒迴答呂決的問話反倒來問起他來:“你是濟陽的?知道鬼子啥時候過黃河不?”
呂決心說知道,但就是不能告訴你,否則你不把我當成半仙就是當成漢奸。
還沒等呂決想好怎麽迴答,那人拽著他的棉襖袖子朝門口的年輕人喊道:“周少爺,快……快!這人是從濟陽過來的,他知道鬼子要過黃河了!”
呂決心說這人咋這樣?我問你問題不迴答也就算了,怎麽還把你自己猜的事情都加到我頭上來了!
門口的年輕人聽到這話,忙提起長袍跑了過來。他上下打量了呂決一眼,見呂決雖然穿著一身粗布衣裳,卻有著一種這身衣裳裹不住的氣質,言語當中便不敢過於怠慢。隻見他拱了拱手說道:“這位大哥,您是濟陽過來的?知道鬼子的事?”
一開始見這年輕人站在門口迎客,又聽那中年人喊周少爺,呂決猜此人八成就是周以康的父親周家莊老秀才周玉升的獨子周秉新了。他聽對方管自己叫大哥,心裏不免又yy起來:教授,聽見沒?你爸爸管我叫大哥呢。
他也忙拱了拱手說道:“這位少爺,您叫我呂決就行了。我是從濟陽過來的,鬼子的事我多少知道一些。”
多少知道一些!大兄弟,老哥我知道的多了,臨你兒子派我來見你那幾天,我都差點抱著抗日史料睡覺了。
“哦?那你快跟我講講,日本鬼子長啥樣?有人說日本人驢高馬大,有咱中國人一個半高,紅眉毛,綠眼睛,甚是嚇人;還有人卻說其實日本鬼子很矮很矮,隻比中國人的腰略高些,還煞有介事地說要不怎麽叫‘小鬼子’呢。我覺得這些都不可信,咱中國人是人,他日本人也是人。做人的差距不可能有那麽大吧!”
呂決心說我知道後世那句著名的台詞是從那兒來的了,是從你這兒抄去的。
就聽周秉新又問道:“日本人真的要過黃河?什麽時候過?”
呂決差點麻木過去。這就是國人啊!人家都端著刺刀抵到自己家大門上了還在問:他真的要闖進來嗎?
但是現在不是教訓這位周大公子的時候,自己還要在他手底下混呢,現在得罪了可不太好。
呂決向左右看了看,囁喏道:“這個……”
周秉新一下子明白過來,好像在這個節骨眼上確實不是在大街上談論日本人的時候,忙道:“對對對!請到裏麵說,正好我父親也想了解一下情況。”
呂決心說這就對了嘛,我的第一個目的就是打入你們家臥底,你光在門口問話連門都不讓進我還怎麽實施啊!
邊跟著周秉新往裏走,呂決邊仔細的打量著這位後來被小鬼子活埋了的抗日英雄。隻見他也就十七八歲的樣子,雖然穿著厚厚的棉袍子,但卻掩蓋不住身材的修長,一張國字臉,流光溢彩中透出少年老成的神氣。
進入大門,呂決看到上房客廳裏、兩邊廂房裏都坐了不少人,就連院子中間也有三三兩兩的人站在一起聊天,而看這些人的打扮又不像是什麽貴客,呂決一下明白了。原來按魯北一帶的風俗,婚事前主家都會抽一到兩天來專門宴請四鄰鄉親,而到正日子那天就隻接待自己家親戚和來送親的人了。當然,那天鄉親們也會來看熱鬧,但卻不會有飯吃,也就是說今天應該就是宴請四鄰鄉親的日子。
周秉新帶著呂決並沒在前院裏停留,而是穿過一道角門直接進了後院。
整座院子從房屋到圍牆全都是用青磚砌成,甚至地麵都鋪著幽幽的青磚。給人的感覺非常的漂亮,非常的舒心。呂決心說周以康啊周以康,什麽你們家大財主啊,大地主吧!不是大地主誰會在鄉間修這麽漂亮的大院子啊!
來到後院的正房門口,就聽周秉新對著門裏說道:“爹,有人從濟陽來,帶來了日本人的消息。您要見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