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電波,其實就是一種大腦磁場的表現,良平覺得,這主觀意識上的共同的看法,其實就是眾多人的腦電波共同形成的一個磁場,在這個磁場形成之後,在這個磁場上最初級的,最表麵上的表現。


    要說這腦電波所形成的磁場,往更深層次的方麵說,那它的表現就在書籍與著作上了,往詳細的說,就是思想與理論,也就是說,共同的看法,其實就是共同的想法,而這共同的想法,就是思想,就是理論。


    而思想與理論,就是學問,就是哲學、理學與文學等等,而這一切最終所表現的,就是神學,把所有的思想與理論加以完善,最終所要表現的就是一個萬能,也就是說,此思想與理論是無所不能的,而這到最後,表現在人或物上,表現在一個群體上,就是神的表現,因為神是萬能的,神才是無所不能的。


    但是,光思想與理論,成不了神,就算是再完善的思想與理論,甚至是頂級完善的思想與理論,同樣也成不了神,因為這些都是空的想象,如果沒有了文明,不管這文明是高級還是低級,也就是說,如果是在野蠻的環境中,思想與理論都是不存在的,因此,一旦步入了文明,就需要思想與理論,而在有了思想與理論之後,這思想與理論,就必須得有一定的載體,也就是得有承載物,於是乎,真正的神就出現了。


    為了讓接近完善的思想與理論得到充分的體現,也就是為了表現出這思想與理論的萬能,為了讓其充分能夠展現其的無所不能,就需要有某人或某物,又或是某形象來承載這思想與理論,於是乎,此人或此物,又或是此形象就成了神。


    當然,神也並不是這麽產生的,有的神,是為了讓自己成神,而弄出了一套思想與理論來,不過,歸根結底,還是思想與理論造就了神。


    雖然有些神是為了成神而弄出一套思想與理論來,但是,這樣的思想與理論,也是在一個群體中產生的,是適應群體的,哪怕不是全部適應,也會是在部分或是某個時間段裏適應,這思想與理論,也是這群體的一部分,所以這思想與理論,同樣也算是群體產生的,這神,同樣也是群體創造的,也就是同樣也是這思想與理論創造的。


    神的產生,實際上並不是因為人類對未知世界的不可探索與恐懼,或是各種其他的奇怪原因而產生的,真正的產生,就是因為需要,對,就是一個群體的需要,在這個群體的思想與理論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這思想與理論所需要的承載物,就是神。


    所以一切的一切,就隻是因與果,需要與不需要,這才是永恆不變的真理。


    “共同意識的空間”,就是一個群體中,眾人的腦電波所產生的一個共同的空間,這也是一個意念的空間。


    不同的人群,有著不同的意念空間,而在不同的意念空間之中,也有著不同的,相對應每個意念空間所需要的神,因為各個群體有著不同的思想與理論,所以就需要不同的思想與理論的承載物,因此,就有了不同的神,當然,不同的思想與理論,也會因為群體的交流與融合,而互相交流與融合,這就會產生新的神,或是把原來的神更加的完美化,也有把兩個或幾個神融合成一個神。


    良平認為,神,其實並不存在於現實之中,但卻是起源於現實之中,是現實所需要才出現的,而且神也是與現實息息相關的。


    在一個群體中,總會有某人或某物,成為這個群體的,接近完善了的思想與理論的承載物,這人或物,自然而然會被這個群體所崇拜,因為這人或物,是這個群體的思想與理論的象征,如此一來,這人或物,漸漸的就會被神化,因為這個群體需要他們的理想與理論是萬能的,所以,他們也需要這人或物是萬能的,因此,他們就需要神化這人或物。


    當然,這人或物,如果還是活著的,也就是按照這個群體來說,和這個群體中的每一個個體都一樣是活的,那麽,這人或物是完全不能被神化的,因為在現實中,這人或物的能力確實是有限的,這人或物雖然可以造假,或是在這個群體中,讓這個群體看到,這人或物是萬能的,但現實中卻真的不是萬能的,隻能算是很有能力或最有能力,如果完全神化了這人或物,一旦這人或物出現了不能證明其是萬能的情況,那麽這樣的事,並不是毀了這人或物,而是毀了或是傷害了這個群體的思想與理論,同樣也是毀了或是傷害了這個群體,因此,這樣的事,群體的思想與理論如果到達了一定的境界,是不會讓其發生的。


    所以,隻有這些人或物死了,或是死物,才能被這個群體真正的神化。


    死去的人或物,或是死物,說他是什麽都行,你說他是萬能的,也可以,你說他什麽都做不了,同樣也可以。


    當然,在有些群體中,他們在現實中找不到他們的思想與理論的合適的承載物,所以,他們隻能是想象,想象出一個他們認為合適的人或物,成為他們的思想與理論的承載物,成為他們的神,這樣的神的形象,其實也是從現實中來的,從這些群體的日常生活中來的,是這些群體所塑造出來的。


    這就是良平所認為的神的由來,雖然在場的眾人都認同了良平的說法,不過,大家還是覺得缺少了很多東西,比方說,神的能力,如果照良平這麽說,即使真有人或物,或是塑造出來的形象,這些被神化了,可這些被神化了的神,卻並不能展現他們的能力,其次一點的,就是與神的聯係,這些被神化了的神,好似並不能與現實中的人有所聯係,這與吳斌的解釋,有了一定的區別。


    在眾人的疑惑與疑問中,良平繼續說著自己的理解。


    先不說神的能力,也不說與神的聯係,良平首先說起了這人或物,或是被塑造出來的形象,被神化了之後,也就是成神了之後,對現實生活中的影響。


    良平認為,神也可以有一定的分類,但他的分類,卻與吳斌的是不一樣的。


    良平覺得,一旦神被確立,就有了宗教的性質,也就是這個群體以他們的思想與理論為基礎,形成了宗教,而在神被確立之前,這些群體雖然也有一定的思想與理論,但他們隻能被稱為教、派或幫等等,遠不是宗教的性質。


    良平覺得,一旦成了宗教,神在宗教中的地位也就被確立了下來,而不同形式的地位確立,就給了神不同的分類。


    良平把神分成兩種分類方式,一種分法是以神的數量來分,這一點,老淺他們也是了解的,他們原來的世界,宗教與神的分類的依據,就按此宗教的神的數量來說的,也就是一神論與多神論兩種分法,這一分法,在場的眾人,包括吳斌他們,全都能理解。


    而第二種分法,則是分為固定神論與皆可成神論,這一分法,連老淺他們也一時理解不了,良平解釋道,固定神論,就是此宗教有固定的一個或幾個神,其他沒有了,也就是說,神就隻有這固定的神,其他都不是,而皆可成神論,則是認為,人人皆可成神,神可以增加,甚至也可以減少。


    良平認為,一神論與多神論的分法,太過於單一了,在某些方麵,遠不能說明這神對現實生活的影響,而固定神論與皆可成神論,則能說明神對現實生活的影響。


    固定神論,就是說神已經被定了,其他任何人或物,或是塑造出來的形象,都不可能成神了,這也說明了另一方麵,這要從神的能力與形象上來說了,神是萬能的,同樣,由於群體的需要,神也被認定為是完美的,因為這個群體需要他們的思想與理論是完善的,是盡善盡美的,所以他們也需要他們的神是完美的,從這一方麵來說,同樣也告訴了其他人,除了神,其他人是不可能萬能的,也是不可能完美的。


    如此一來,對現實生活中的人來說,會有什麽影響呢?


    很簡單,在現實生活中的人則會認為,他們在做事情的時候,失敗了是正常的,丟了麵子了,也是正常的,這不影響他們之後的生活,而他們成功了,有麵子了,則會認為,這主要是神的功勞,其次才是自己的幸運或是功勞,神不僅是他們的引路人,也是他們的守護者,隻有萬能的神,完美的神,才能守護所有的人。


    這樣一來,這些人失敗了或是丟麵子了,他們還會繼續正常的生活,或是繼續他們原來在做的事,他們跌倒了,還會繼續站起來,直到站不起來為止,他們是可以被打倒的,但卻並不會被徹底抹殺掉,他們也沒有了過多的虛榮心,因為榮耀是神的。


    這些人也隻能這麽認為,因為他們覺得他們自己能力有限,在關鍵的時候,隻有神才能幫他們,除了神,沒有別人能幫了,他們隻能祈求於神,他們內心希望神會幫他們,隻有這樣,他們才能度過難關,所以他們隻能這麽認為,神肯定會幫他們,別無他法,所以神不僅成了他們的引路人,還成了他們的守護者,而他們,可以允許失敗或跌倒,或是丟麵子。


    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人甚至還會創造出更多新的東西來,因為他們敢於去嚐試,什麽都不怕,之所以什麽都不怕,是因為有神在。


    但這同樣也給這些人帶來了負麵影響,比方說積極性不高,或是團結性不高,他們認為有神在,什麽都會沒事的,任何事有沒有他們去參與,都並不重要,他們隻有認為是於己有利了,並且是自己想去做了,或是不管於己有沒有利,隻要自己想去做,他們才會去做,或是在神的號召下,他們也會去做,否則,他們要是不想去做,他們就不會去做,哪怕於他們有利,他們不想去做,他們也同樣不會去做。


    就因為有神在,這些人對集體的觀念並不強,隻有在神或以神的名義的號召與帶領下,這些人才會想到為了集體而努力,但他們的團結觀念仍並不是很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六眼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INSECT蟲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INSECT蟲子並收藏六眼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