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依舊閉著眼睛,緩緩說道:“蟬兒姐看到的那棵鬆樹上有白鶴三隻,一鶴口中銜魚,二鶴鼓翅伸嘴,欲爭搶之;穀底小溪邊有小鳥兩隻,正在歡叫跳躍;近旁草叢隱一青蛇,正引頸企盼,欲躍而啖之——”陡然頓住,神情凝滯。


    張儀、蘇秦皆吃一驚,睜大眼睛,不可置信地望著童子。


    張儀注意到童子根本沒有睜眼,說話像在背書,如發現作弊似地嚷叫起來:“大師兄,沒有看到就是沒有看到,編什麽故事?”


    童子似是沒有聽見,依舊全神貫注,有頃,陡然叫道:“先生,蛇撲中了,小鳥正在撲騰呢!”


    張儀大笑起來:“我說大師兄呀,你這越編越邪乎了。蛇在哪兒,也讓師弟看看!”


    童子依舊閉眼,但伸手指向崖下一處地方:“就在那兒!”


    張儀伸頭望去,依然是白雲鎖穀,莫說是小鳥,即使玉蟬兒所說的小溪,也不見蹤影,嗬嗬笑道:“崖下除去雲霧還是雲霧,哪來什麽蛇撲小鳥?”


    鬼穀子不動聲色:“張儀,你是用什麽看的?”


    張儀應道:“迴先生的話,弟子是用眼睛看的。”


    鬼穀子轉對玉蟬兒:“蟬兒,你是用什麽看的?”


    玉蟬兒應道:“弟子是用直覺看的。”


    鬼穀子轉向童子:“小子,你呢?”


    童子應道:“童子是用心看的。”


    張儀、蘇秦看看玉蟬兒,又看看童子,陡然明白原委,真正服了。


    鬼穀子微微一笑,轉向張儀:“張儀,這下明白了吧。用肉眼,你可看到眼前之物;用直覺,你可看到眼外之物;用心眼,你可無所不見。”將目光從張儀處移開,轉向蘇秦,然後又轉向張儀,“昨日談及‘知時識勢,因時用勢’,若是換個說法,就叫觀天下。”


    蘇秦、張儀一下子悟出鬼穀子要他們來此絕頂的真正目的,頓時雙目圓睜,四隻眸子眨也不眨地直盯著先生。


    鬼穀子侃侃而談:“觀天下就如觀這遠山,視這深穀,不能單靠眼睛,要用直覺,要用心。觀遠山,不必上遠山,看深穀,也不必下深穀。反過來說,若是真的上了遠山,下了深穀,你隻會觀不見遠山,看不到深穀。就好比鑽進林中,但見樹木,不見林莽。要想看到林莽,唯有站在此處絕頂,用眼望下去,用直覺望下去,再用心望下去。”


    鬼穀子一席話如醍醐灌頂,蘇秦、張儀心中皆是一亮。


    蘇秦應道:“弟子明白了,審時度勢,須用心眼,不能用肉眼。”


    “是的,”鬼穀子微微點頭,“心眼也叫慧眼。口舌之學,在服天下;要服天下,須觀天下;要觀天下,須洞悉天、聖、人三道,須熟諳捭闔之術。你們四年所學,僅是嘴皮功夫,說人說家尚可,說國則顯不足,若以之說天下,必貽笑大方。”


    蘇秦、張儀麵麵相覷。


    有頃,蘇秦問道:“請問先生,何為天、聖、人三道?”


    “天道為自然之道,也即宇宙萬物的生克變化之理;聖道為人世之道,也即安邦定國、天下大同之理;人道為人生之道,也即安居樂業、為人立世之理。此三道相輔相成,失此離彼。遠天道,聖道困;遠聖道,人道難。”


    諸人各陷深思。


    過有一時,張儀複問:“請問先生,何為捭闔之術?”


    “捭即開,即言;闔即閉,即不言。捭闔之術,就是張口閉口之術,習口舌之學,知捭知闔,最是難得。”


    張儀急道:“張口、閉口有何難哉?”


    鬼穀子連連搖頭:“難!難!難!”


    蘇秦問道:“請問先生,難於何處?”


    “難於你必須知道何時應該張口,何時應該閉口;你必須知道應該張口時如何張口,應該閉口時如何閉口。宮廷之上,一句話入心,大功唾手可成;一句話說錯,腦袋頃刻搬家。常言道,福從口入,禍從口出,講的就是這個理兒。”


    蘇秦怔了下,接著問道:“這……捭闔之術可有訣竅?”


    “若要明白捭闔之術,先須明白捭闔之道。”


    “何為捭闔之道?”


    “捭闔之道,也即天、聖、人三道,就是宇宙萬物的陰陽變化之理。任何事物,都離不開捭闔,也都可以用捭闔之道進行解析。陽為捭,陰為闔;白晝為捭,黑夜為闔;開始為捭,終結為闔;善為捭,惡為闔;春夏為捭,秋冬為闔;月圓為捭,月缺為闔;向上為捭,向下為闔;長生、富貴、榮耀、安樂、利益、希望為捭,死亡、貧窮、毀棄、痛苦、損失、失望為闔……”


    “先生,”玉蟬兒抬起頭來,望著鬼穀子若有所思,“可否這麽說,凡與生相關,均為捭,凡與死相關,均為闔?”


    鬼穀子微微點頭:“有這麽個意思,但捭闔之道遠不止此,你們唯有慢慢體悟,方能明白其中妙理。”


    張儀再問:“捭闔之道,具體到口舌之中,可有因循法則?”


    “當然有,”鬼穀子徐徐言道,“捭闔之道,其因循可依陰陽變化法則。萬物或捭或闔,或捭中有闔,或闔中有捭。具體到口舌之學,其法則是,凡朝成功方向的謀劃,均叫捭,凡朝挫敗方向的謀劃,均叫闔。”


    張儀恍然悟道:“先生之言,如開茅塞!”


    “習口舌之學,捭闔之道就如一扇大門,你們唯從此門進入,方能領悟其中玄妙,方能掌握捭闔契機,方能做到何時張口,何時閉口,方能做到開口時如何開口,閉口時如何閉口。”


    蘇秦、張儀雙雙歎服:“弟子受教了!”


    自於猴望尖得傳捭闔大道之後,蘇秦、張儀再也不提下山之事,於穀中日夜感悟。每有所得,二人就在一起研討,精進神速。數月之後,二人觀物察事一如玉蟬兒,學會了如何使用直覺。又過數月,他們竟也趕上童子,能以心眼觀物。


    流光如梭,轉眼又值深秋。朔風吹來陣陣寒意,催紅漫山秋葉。秋葉一片片落下,鬼穀林中,部分樹木已近光禿。


    這日午後,玉蟬兒正在草堂中看書,一股冷風唿嘯著吹開房門,襲入草堂。玉蟬兒陡然受涼,情不自禁地打個噴嚏,起身關住房門,拿木棍頂上,返迴洞中閨房,打開衣箱,取出一套秋衣加在身上。


    玉蟬兒複至草堂,正欲坐下,忽聽天上傳來大雁的“呱呱”叫聲。


    玉蟬兒猛然想起什麽,心兒就如被人揪住似的,隻幾步跨到門口,打開房門,衝到外麵的草坪上。


    玉蟬兒放眼望去,但見萬裏晴空點綴朵朵白雲,一行大雁正從頭頂掠過,排成人字隊形飛過鬼穀。姬雪的聲音亦隨著一聲聲的雁叫響在耳邊:“雨兒,燕地遙遠,阿姐這一去,此生怕是再難迴來了。阿姐想念你時,就會把心裏的話兒說予大雁,大雁最是守信,定會把阿姐的話兒一絲不差,全捎予你。雨兒,秋天到來時,隻要你看到南飛的大雁,可要用心去聽……”


    玉蟬兒正在迴想,雁陣已是掠過頭頂,飛向南麵山頂。玉蟬兒緊追幾步,眼睜睜地看著雁陣沒入山後,那串“呱呱”的叫聲也漸響漸弱,再也聽不到了。


    山穀重歸靜寂。


    玉蟬兒的淚水攸然而出,正自傷懷,又有兩行雁陣由北飛來,呱呱叫著,掠過她的頭頂。玉蟬兒精神一振,兩眼直直地凝視它們,目送它們再次消失在南山之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鬼穀子的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寒川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寒川子並收藏鬼穀子的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