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來了,順舅爺就是鯉魚洲最後一個趕毛驢車的人。
多年以前,木陽離開鯉魚洲,去鼇州一中上學的那天中午,在鎮政府的大門口遇見的就是這輛毛驢車。那時候,木陽還不知道這人跟四舅爺是一家,隻是覺得那毛驢車上裝了一口黑漆棺材實在讓人緊張……
其實,這一片墳地並不讓人覺得荒涼。
遠遠地看去,鯉魚洲鎮的幢幢高樓就在不遠處。與那片高樓相反的方向,黃藍相間的地方就是鼇水與大海的交匯處。如果不是因為水太淺,這裏是可以建一處港口的。木陽在鎮上中學念初中的時候就聽大人們議論過建港口的事,後來不了了之,直到如今無人再提。
爺爺的墳跟鹽倉碼頭隔了一條河溝子。走一架石板橋,再經過一道長長的坡路。木陽對這路線並不熟悉,因為爺爺下葬那天木陽剛到部隊第100天,家裏人對他隱瞞了這個消息。
88歲的四舅爺步履沉穩,令人佩服。但他又不時地停下來咳嗽,把淺綠色濃稠的粘痰吐到路邊的浮土中,偶爾迴頭看看木陽,然後繼續一步一步向前。四舅爺是自學成才的風水先生,鯉魚洲任何一戶人家都以請他老人家現場指點一番為榮。
待到木陽和四舅爺走到的時候,長順舅爺已經在高坡上動土了。木陽發現,這一片地上隻生長刺槐。
長順舅爺動土的地方生長著一棵水桶粗兩丈多高的刺槐。四舅爺說:“這是我跟木娟選定的地兒,你來扶一扶鐵鍁,就算是你挖的墳吧!”
這一刻,木陽突然十分感激同父異母的姐姐木娟。爺爺是那樣一個重男輕女的人,死前一定不會想到他從來沒有喜歡過的長孫女會為他選定新的墳址……長順舅爺遞過鐵鍁,木陽就跳到坑中挖起來。
四舅爺擺擺手,說:“不用啦,不用啦,再挖就多餘啦,你好好看看,說個‘行’,咱就去請你爺你奶的骨灰。”
木陽從坑裏跳出來,仔細看了那已經提前砌好的墓室和暗庭,說:“行”。
四舅爺說:“這活兒幹得漂亮,在鯉魚洲,有這本事的人,也隻有你順舅爺。”
木陽看了長順舅爺一眼,說:“順舅爺費心了。”
四舅爺卻說:“這是應該的,他還得謝我給他攬了這差事不是?親兄弟明算賬,你說吧長順,連工錢,帶料錢,一共多少?”
長順舅爺正在平整那暗庭的地麵,頭也不抬,手也不停,說:“八百。”
木陽看看四舅爺,那意思是想讓四舅爺給個評價。
四舅爺說:“這是哪輩子的價?該多少是多少嘛!”
長順舅爺還是不抬頭,還是繼續忙著他的活兒計,說:“五八年臘月二十三,為富哥借給我一口袋地瓜幹子,那時候,我家人多,孩子多,勞力少,後來,越來越好了,一直不讓我還,這下,兩扯平。”
木陽忙說:“順舅爺,我帶了好幾千塊錢,該多少是多少。”
四舅爺說:“罷,罷,他這人,言不二價,我們走,起墳去!”
一百多米之外的坡根子底下,木陽發現爺爺的墳確實顯得異常潮濕。長順舅爺手腳敏捷,很快就挖到了封住暗庭的青磚。暗庭相當於陽世間的庭院,墓室相當於堂屋和臥室。長順舅爺一鍁一鍁地把土扔向一邊,那暗庭就顯得敞亮了許多。
木陽看看四舅爺,四舅爺卻不看木陽,隻是盯著那挖土的進展。暗庭確實進水了,水有半尺深。墓室也進水了。不過,還好,那墓室略高於暗庭,墓室的水隻是淺淺的一層。木陽看到了分別盛裝著爺爺和奶奶的骨灰的兩個青花瓷罐。
鯉魚洲的風俗,人死之後不用棺材,實行火化之前是在磚砌的墓室裏麵先鋪上一層海鹽,放入死者之後再用海鹽把墓室填平。木陽聽老人說,解放後,政府要求火化,也是為了省下那些海鹽,改為把骨灰裝進罐子裏。早此年是粗瓷罐,近些年講究了,多數人家用的是青花瓷罐。
四舅爺目不轉睛地盯著那墓室,口水落到了腳麵子上,喃喃地說:“從今往後,你們安心吧,經不起折騰啦,再折騰就對不住先人啦……”
木陽一時解不開四舅爺這話裏麵的意思,隻見長順舅爺從坑裏退出來,從他那個看不出顏色的提包裏拿出一束深黃色的香,又拿出一卷淺黃色的紙。
長順舅爺正正經經地對著暗庭的門,神色凝重地跪下去,拱手拜了三拜,說:“大哥大嫂,我代表你家的後人,一手包辦喬遷,請你們去新家。”
四舅爺麵無表情,木陽就到長順舅爺的身後跪了。香點上了,
紙燒起來了,過程短暫,容不得多想。木陽忍不住去看四舅爺,老人家竟然扭頭去看遠方的天空。奇怪,鯽魚洲那片高樓的上空,竟然出現了一道彩虹……
紙灰飄到半空,遲遲沒有一個要落下來的方向。長順舅爺站起來,走到墓室的一側,彎腰撳起了墓室的石板,把石板移到一邊,定睛一看,又表情複雜地說:“四哥,你看!”
四舅爺正望著遠處的彩虹發呆,聽長順舅爺這麽一喊,還是遲疑了一下,問:“怎麽?”
長順舅爺並不迴答四舅爺的疑問,隻是說:“你過來看看嘛。”
木陽搶在四舅爺的前邊,一步跨到了長順舅爺的身旁,呀!那墓室裏,那兩個青花瓷罐的跟前,竟然臥著一隻龜!一隻碗口大的龜!
“怪呀!”四舅爺說。
“還倆兒尾?”長順舅爺說。
“這麽大的個兒,怎麽進來的?”四舅爺的眼睛瞬間明亮起來。
“怎麽辦吧?”長順舅爺問。
“先把它請出來,再讓少主家請仙骨。”四舅家果斷地說。
木陽聽明白了,四舅爺是讓長順舅爺先把雙尾龜請出來,然後才是他下到墓室中把爺爺奶奶的骨灰罐請出。
長順舅爺下到了墓室中,突然想起了什麽,問:“請出去,怎麽辦?”
怎麽辦?四舅爺像是有點點為難,抬頭看看天,看看地,又看看東西南北,說:“秤杆兒吳家的太爺,你還記得遷墳那年不?墳裏不也有個這個!”
;
多年以前,木陽離開鯉魚洲,去鼇州一中上學的那天中午,在鎮政府的大門口遇見的就是這輛毛驢車。那時候,木陽還不知道這人跟四舅爺是一家,隻是覺得那毛驢車上裝了一口黑漆棺材實在讓人緊張……
其實,這一片墳地並不讓人覺得荒涼。
遠遠地看去,鯉魚洲鎮的幢幢高樓就在不遠處。與那片高樓相反的方向,黃藍相間的地方就是鼇水與大海的交匯處。如果不是因為水太淺,這裏是可以建一處港口的。木陽在鎮上中學念初中的時候就聽大人們議論過建港口的事,後來不了了之,直到如今無人再提。
爺爺的墳跟鹽倉碼頭隔了一條河溝子。走一架石板橋,再經過一道長長的坡路。木陽對這路線並不熟悉,因為爺爺下葬那天木陽剛到部隊第100天,家裏人對他隱瞞了這個消息。
88歲的四舅爺步履沉穩,令人佩服。但他又不時地停下來咳嗽,把淺綠色濃稠的粘痰吐到路邊的浮土中,偶爾迴頭看看木陽,然後繼續一步一步向前。四舅爺是自學成才的風水先生,鯉魚洲任何一戶人家都以請他老人家現場指點一番為榮。
待到木陽和四舅爺走到的時候,長順舅爺已經在高坡上動土了。木陽發現,這一片地上隻生長刺槐。
長順舅爺動土的地方生長著一棵水桶粗兩丈多高的刺槐。四舅爺說:“這是我跟木娟選定的地兒,你來扶一扶鐵鍁,就算是你挖的墳吧!”
這一刻,木陽突然十分感激同父異母的姐姐木娟。爺爺是那樣一個重男輕女的人,死前一定不會想到他從來沒有喜歡過的長孫女會為他選定新的墳址……長順舅爺遞過鐵鍁,木陽就跳到坑中挖起來。
四舅爺擺擺手,說:“不用啦,不用啦,再挖就多餘啦,你好好看看,說個‘行’,咱就去請你爺你奶的骨灰。”
木陽從坑裏跳出來,仔細看了那已經提前砌好的墓室和暗庭,說:“行”。
四舅爺說:“這活兒幹得漂亮,在鯉魚洲,有這本事的人,也隻有你順舅爺。”
木陽看了長順舅爺一眼,說:“順舅爺費心了。”
四舅爺卻說:“這是應該的,他還得謝我給他攬了這差事不是?親兄弟明算賬,你說吧長順,連工錢,帶料錢,一共多少?”
長順舅爺正在平整那暗庭的地麵,頭也不抬,手也不停,說:“八百。”
木陽看看四舅爺,那意思是想讓四舅爺給個評價。
四舅爺說:“這是哪輩子的價?該多少是多少嘛!”
長順舅爺還是不抬頭,還是繼續忙著他的活兒計,說:“五八年臘月二十三,為富哥借給我一口袋地瓜幹子,那時候,我家人多,孩子多,勞力少,後來,越來越好了,一直不讓我還,這下,兩扯平。”
木陽忙說:“順舅爺,我帶了好幾千塊錢,該多少是多少。”
四舅爺說:“罷,罷,他這人,言不二價,我們走,起墳去!”
一百多米之外的坡根子底下,木陽發現爺爺的墳確實顯得異常潮濕。長順舅爺手腳敏捷,很快就挖到了封住暗庭的青磚。暗庭相當於陽世間的庭院,墓室相當於堂屋和臥室。長順舅爺一鍁一鍁地把土扔向一邊,那暗庭就顯得敞亮了許多。
木陽看看四舅爺,四舅爺卻不看木陽,隻是盯著那挖土的進展。暗庭確實進水了,水有半尺深。墓室也進水了。不過,還好,那墓室略高於暗庭,墓室的水隻是淺淺的一層。木陽看到了分別盛裝著爺爺和奶奶的骨灰的兩個青花瓷罐。
鯉魚洲的風俗,人死之後不用棺材,實行火化之前是在磚砌的墓室裏麵先鋪上一層海鹽,放入死者之後再用海鹽把墓室填平。木陽聽老人說,解放後,政府要求火化,也是為了省下那些海鹽,改為把骨灰裝進罐子裏。早此年是粗瓷罐,近些年講究了,多數人家用的是青花瓷罐。
四舅爺目不轉睛地盯著那墓室,口水落到了腳麵子上,喃喃地說:“從今往後,你們安心吧,經不起折騰啦,再折騰就對不住先人啦……”
木陽一時解不開四舅爺這話裏麵的意思,隻見長順舅爺從坑裏退出來,從他那個看不出顏色的提包裏拿出一束深黃色的香,又拿出一卷淺黃色的紙。
長順舅爺正正經經地對著暗庭的門,神色凝重地跪下去,拱手拜了三拜,說:“大哥大嫂,我代表你家的後人,一手包辦喬遷,請你們去新家。”
四舅爺麵無表情,木陽就到長順舅爺的身後跪了。香點上了,
紙燒起來了,過程短暫,容不得多想。木陽忍不住去看四舅爺,老人家竟然扭頭去看遠方的天空。奇怪,鯽魚洲那片高樓的上空,竟然出現了一道彩虹……
紙灰飄到半空,遲遲沒有一個要落下來的方向。長順舅爺站起來,走到墓室的一側,彎腰撳起了墓室的石板,把石板移到一邊,定睛一看,又表情複雜地說:“四哥,你看!”
四舅爺正望著遠處的彩虹發呆,聽長順舅爺這麽一喊,還是遲疑了一下,問:“怎麽?”
長順舅爺並不迴答四舅爺的疑問,隻是說:“你過來看看嘛。”
木陽搶在四舅爺的前邊,一步跨到了長順舅爺的身旁,呀!那墓室裏,那兩個青花瓷罐的跟前,竟然臥著一隻龜!一隻碗口大的龜!
“怪呀!”四舅爺說。
“還倆兒尾?”長順舅爺說。
“這麽大的個兒,怎麽進來的?”四舅爺的眼睛瞬間明亮起來。
“怎麽辦吧?”長順舅爺問。
“先把它請出來,再讓少主家請仙骨。”四舅家果斷地說。
木陽聽明白了,四舅爺是讓長順舅爺先把雙尾龜請出來,然後才是他下到墓室中把爺爺奶奶的骨灰罐請出。
長順舅爺下到了墓室中,突然想起了什麽,問:“請出去,怎麽辦?”
怎麽辦?四舅爺像是有點點為難,抬頭看看天,看看地,又看看東西南北,說:“秤杆兒吳家的太爺,你還記得遷墳那年不?墳裏不也有個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