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發生的這一切,不僅孫玉民絲毫不知,連即將出發去湖南的劉文智也是不知。
這邊戴笠在忙著策劃和組織針對劉文智的暗殺行動,畢竟是征戰沙場十餘年的老將,身邊自然不會少人,身手也不會差,如果不周密一點,事情敗露了,那惹來的麻煩,他戴笠也是擔負不起的。
另一邊的孫玉民則在應付著薛嶽,雖然他和這個名義上的上司不熟,可是人家既然來了,總不能不理人家吧。
傻熊他們也算得上幸運,虧得薛嶽來了,才讓他們免去了繼續承受皮肉之苦,可即使是這樣,他們還是傷的不輕,雖然隻是明麵上的傷,可要好起來,也得用上一些日子。還好一開始的時候,就有人叫來了蘇院長,她帶著藥箱和一名護士早早地等在了外麵。薛嶽製止了孫玉民以後,傻熊和戴存祥他們得已脫身,一出指揮部就在參謀幹事們的協助下,取下了縛在身上的荊刺,這個過程還是疼得他們呲牙咧嘴。待到蘇院長替他們上傷藥,翻開他們的傷口,這才讓他們深深地受了一迴罪,全是些細小的皮肉傷,全都要清創,這一番折騰比起讓刀割兩塊肉還疼。
薛嶽心中很是感激孫玉民,這次長沙會戰若不是十二軍關鍵時刻頂住,後果將不堪設想,所以他是盯著蘇醫生給孫玉民上的傷藥,待到他穿好衣服,薛嶽又讓他先去休息,任憑孫玉民再怎麽客套,薛嶽隻是一句話:“有鄧參謀長陪同就好,你好好安心養傷。”
孫玉民是因為展書堂的死才大發雷霆,嚴加處置傻熊他們,為了撫慰和安穩住他,在薛嶽的要求監督下,鄧東平布置了一個很大的靈堂,用以祭奠在這次會戰中陣亡的國軍最高軍職者,十二軍副軍長兼八十一師師長展書堂。祭奠儀式的流程讓孫玉民過目時,他增加了一項重要的內容:祭奠此次戰役中所有陣亡的國軍將士。
盛大的祭奠儀式由鄧東平主持,作為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在儀式上也致上了悼詞,國府給展書堂授予的勳章和追授陸軍中將的命令的儀式也一並舉行了,孫玉民攜扶著展書堂的遺孀,在靈堂上對著一眾參與祭奠的十二軍以及九戰區各部隊派來祭奠的官兵說道:“展副軍長一生戎馬,殺敵無數,然蒼天無眼,以致英年早逝,第六師團本已經是沾滿我國人鮮血,現今又多了一筆血債,我孫玉民在展副軍長和萬千抗日英烈靈前起誓,不將倭寇驅逐出我華夏大地,誓不為人。”
說來也怪,本來是晴朗的天氣,在要替展書堂下葬和陣亡將士墓園落土時,天上淅淅瀝瀝下起了小雨,就似在為這些為國英勇犧牲的將士哭泣一般。所有參與祭奠儀式的人,心情都像這雨天一樣,陰陰沉沉,直到警衛團一個營的士兵朝天扣響為勇士們送行的槍聲後,才真正的為第二次長沙會戰的所有一切劃上圓滿句號。
也虧得陳誠第六戰區發動了大規模對宜昌的攻擊,才最終使得九戰區這次本已大敗的局麵得以挽迴,兩處戰場雖然損失都不少,可還是讓陳誠和他的土木係大出風頭。
本身六戰區逼迴日軍四個師團,已經立下奇功,再加上孫玉民的十二軍以一己之力硬撼日軍兩大主力,表現出來的強大戰鬥力,更是讓所有的國軍部隊和將領側目,陳誠一時間風頭無倆。雖然戰後陳誠想把十二軍調至六戰區,可是老蔣以九戰區局勢未穩,湘鄂贛這邊仍有惡戰為由拒絕,他還是以他私人的名義撥發了一大批獎賞給十二軍,這樣做的目地很簡單,就是要向所有人宣告,十二軍是他陳誠土木係的部隊,盡管孫玉民壓根就沒有半分想成為某係某派的想法,可在趙雷等人的勸說下,他還是接受了這些東西。隻是這有些讓薛嶽下不來台,他也想拉攏孫玉民,可無奈陳誠棋先一步。其實若不是孫玉民敬重羅卓英此人,他才不會默認了陳誠的高調。
有時候想想也是這樣,與其成為眾矢之的,何不找棵大樹乘乘涼,雖然陳布雷一直都在照顧,可是他手上並無真正的實權,一旦有什麽問題,其實他能做的並不多,可若是靠上陳誠這等有兵有權的一方大吏,有很多麻煩就可以避免了。
受人關注就是好,這一點張小虎深有感觸,當年城子鎮江邊一戰,二十師大破波田支隊時,那麽大的損失,可上麵像是沒看見一樣的,那時若不是孫桐萱顧念二十師是其起家部隊,給予一些資助和補給,二十師幾乎生存不下去。而現今,陳誠的獎賞還未到,羅卓英從江西那邊運來的一批物資就先行到達了,原本十九集團軍的補給就很緊張,可羅卓英把孫玉民視為自己的“學生”,硬是擠出來如此大一批補給過來,雖然沒有武器彈藥,但孫玉民已經很是高興了,因為他正缺少糧食和被褥呢。
這邊才收好羅卓英的物資,九戰區奉軍政部命令也下發了一批補給過來,還順帶著補充了一批新兵,這批新兵原本是要補充給37軍的,給薛嶽截了胡,先行補充了12軍。
這樣一來,陳誠的東西反而是最後才到,而這期間忙碌的孫玉民,接到了一封令他非常意外的電報:劉文智要來湖南了。
對於這個老搭檔,孫玉民是一直掛念著,如果不是礙著他和穀姐新婚,孫玉民肯定已經是多番催促他前來了。
這大半年的時間,孫玉民一直沒有和那邊聯係,他太忙了,忙得幾乎忘了自己還有一個基地,忘了還有一個好兄弟、好搭檔,現在得知他要來,自然是高興的不得了。
從一收到電報開始,他就期盼著劉文智的到來,電文上雖然沒有說穀姐來,但孫玉民卻敢肯定她也會一同前來,他們若是一起來了,那周善軍和王豔茹也肯定會一起來,這行人是又有小又有大肚子,(孫玉民邪惡地、想當然地以為穀紅英已經大肚子了,畢竟兩人在一起那麽久了,如果肚子還沒大,這不是相當於說劉文智不行嗎。)肯定會不太方便,而且還很不安全,所以第一時間,孫玉民就讓警衛士兵把剛楞子叫了過來,刺刀分隊此時不上場,更待何時?
孫玉民不知道,他的這一臨時決定,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不僅使戴笠的陰謀付諸流水,而且更加地加深了他對國府的失望。
孫玉民對於國府的失望並不隻是因為花園口決堤這一單方麵的因素遭成,他是湖南人,早在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11月的長沙文夕大火時,就已經讓他對這個腐蝕的國民政府失望了。
當年的民國三大慘案之一的長沙文夕大火,不管是前世的李偉還是後世的孫玉民,都是無法原諒種釋懷的。
那還是在花園口決堤之前,1938年10月13日,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第一處主任賀耀祖、軍統局副局長戴笠聯名電呈蔣介石,匯報江西九江失陷前未能貫徹焦土作戰,被日軍獲取大量物資的情形;10月下旬,廣州、武漢相繼淪陷,政府嚴令實施焦土政策。然而,國民黨內部意見不統一,武漢警備司令郭悔擅自先行撤退,最終機場為日所用。戴笠的這份支持焦土政策的電報,最終使蔣介石排除他議,痛下決心燒毀長沙古城。
1938年10月25日,武漢淪陷。武漢會戰失利後,武漢的機關、工廠,以及大批難民和傷兵湧入長沙,使當時30多萬人口的長沙驟增至50多萬。加上以前長沙作為上海,南京等會戰的後方,長沙已經積累了許多戰略儲備,商業也很繁榮。但長沙有限的鐵路、公路和水路交通根本難以承載如此大量的遷入,這些都給日後的巨大損失埋下了隱患。
1938年11月8日,日軍攻入湖南北部,並轟炸了長沙和衡陽。9日、11日,臨湘、嶽陽接連失守,中日兩軍對峙新牆河,長沙的局勢十分嚴峻。
抗戰中最先提起“焦土抗戰”戰略思想的人是李宗仁。他曾發表《焦土抗戰論》,正式提出這一完全抗日的主張,隨後發表一係列文章,明確提出;“舉國一致,痛下決心,不惜流盡最後一滴血,更不惜化全國為焦土,以與侵略者做一殊死之抗戰。”
當時政府為免軍事物資遭日軍獲取,而規定焦土抗戰的作戰思想即敵軍進入城郊30華裏以內時,實施焦土政策,以為積極防禦。
1938年11月11日上午9時,老蔣的密令到達時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的張治中手中:“長沙如失陷,務將全城焚毀,望事前妥密準備,勿誤!”旋即,張治中又接到蔣侍從室副主任林蔚的電話,內容是“對長沙要用焦土政策。”
張治中召來警備司令酆悌和省保安處長徐權,兩人於11日下午4時就拿出了一份“焚城計劃”。
該計劃共13條,明確要求,“棄守前,需將長沙市的公私建築和一切不準備運走的物質全部焚毀,不資敵用”、“派省會警備司令部警備第二團和長沙市社訓總隊負責執行”、“於(1938年)11月13日淩晨兩點以前”、“進入準備位置”。另外,還對焚城的過程,如引火材料的發放和控製,起火的命令、信號、秩序、紀律等作了具體規定。放火的地點選定天心閣。
據計劃起草人長沙市警備司令部參謀長許權迴憶,經過徐權修改後的計劃(共13條),明確要求,“棄守前,需將長沙市的公私建築和一切不準備運走的物質全部焚毀,不資敵用”。“派省會警備司令部警備第二團和長沙市社訓總隊負責執行”,“於(1938年)11月13日淩晨兩點以前”,“進入準備位置”。
計劃還對焚城的全部過程,如引火材料的發放和控製,起火的命令、信號、秩序、紀律等作了具體規定。放火的地點選定天心閣,這是長沙城中地理位置最高的地方。張治中批示:“限明晨(13日)4點準備完畢,我來檢閱。”
張治中還和酆悌、徐權一起研究組建了“破壞長沙指揮部”。決定由酆悌負總責,警備第二團團長徐昆任總指揮、市社訓總隊副總隊長王偉能和許權任副總指揮。
1938年11月13日淩晨2時許,長沙南門口外的傷兵醫院突然起火,許權得到士兵的報告後,電詢前線的關麟征處,得知前方無事,且南門不是舉火的地點,所以判斷是失慎。
許權打電話找警察局局長文重孚,要求救火,答複是:警察都撤離了,消防隊員也撤離了。另外,因早前為了實行焦土政策,所有消防車都把水換成了汽油。意外產生的火災,沒能快速撲滅。
不到一刻鍾後,南門又有三處起火。不知真相的城內警備司令部見城外起火,以為是信號,紛紛將點燃的火把投向油桶或居民的房屋。不多久,連天心閣也火光四射,接著全城起火。
眼看大火已無法撲救,隻能宣布棄城。最終長沙大火燒了五天五夜,才自行熄滅。
由於焚城的計劃是嚴格保密的,焚城的行動又是在沒有得到命令的情況下突然發生的。故當火起時,留城的老百姓尚在睡夢中。及至從夢中驚醒,還以為是日軍打進城來了。正準備奪路逃命,但烈火已經臨門,大多數的街巷已被煙火封住。
熊熊大火中逃命的人們,在擁擠和混亂不堪中,有的被人群踩死,有的被汽車壓死,有的被大火活活燒死。此次的文夕大火毀滅了長沙城自春秋戰國以來的楚國曆史文物積累,地麵文物毀滅到幾近於零。長沙作為中國為數不多的2000多年城址不變的古城,文化傳承也在此中斷,在曆史研究上造成無可估量的損失。(以上摘自長沙文夕大火慘案記實)
雖然發生此事時,孫玉民人還在山東濟寧,但作為後世人,他非常的清楚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所以在他的心裏,在他的意識裏,即使是老蔣再如何如何地信任他;即使是陳布雷再如何如何器重他;即使是陳誠和羅卓英如何如何想拉籠他,孫玉民都不可能會和這些視民眾生命如草芥的人為伍。
他現在隻所以委身於國軍行列,是因為他很清楚,像十二軍如此規模的隊伍,沒有強有力的支援,是不可能發揮出它最大的力量。一旦時機成熟,他肯定會毫不猶豫地帶著整支隊伍,投入到黨和人民的懷抱中。
這邊戴笠在忙著策劃和組織針對劉文智的暗殺行動,畢竟是征戰沙場十餘年的老將,身邊自然不會少人,身手也不會差,如果不周密一點,事情敗露了,那惹來的麻煩,他戴笠也是擔負不起的。
另一邊的孫玉民則在應付著薛嶽,雖然他和這個名義上的上司不熟,可是人家既然來了,總不能不理人家吧。
傻熊他們也算得上幸運,虧得薛嶽來了,才讓他們免去了繼續承受皮肉之苦,可即使是這樣,他們還是傷的不輕,雖然隻是明麵上的傷,可要好起來,也得用上一些日子。還好一開始的時候,就有人叫來了蘇院長,她帶著藥箱和一名護士早早地等在了外麵。薛嶽製止了孫玉民以後,傻熊和戴存祥他們得已脫身,一出指揮部就在參謀幹事們的協助下,取下了縛在身上的荊刺,這個過程還是疼得他們呲牙咧嘴。待到蘇院長替他們上傷藥,翻開他們的傷口,這才讓他們深深地受了一迴罪,全是些細小的皮肉傷,全都要清創,這一番折騰比起讓刀割兩塊肉還疼。
薛嶽心中很是感激孫玉民,這次長沙會戰若不是十二軍關鍵時刻頂住,後果將不堪設想,所以他是盯著蘇醫生給孫玉民上的傷藥,待到他穿好衣服,薛嶽又讓他先去休息,任憑孫玉民再怎麽客套,薛嶽隻是一句話:“有鄧參謀長陪同就好,你好好安心養傷。”
孫玉民是因為展書堂的死才大發雷霆,嚴加處置傻熊他們,為了撫慰和安穩住他,在薛嶽的要求監督下,鄧東平布置了一個很大的靈堂,用以祭奠在這次會戰中陣亡的國軍最高軍職者,十二軍副軍長兼八十一師師長展書堂。祭奠儀式的流程讓孫玉民過目時,他增加了一項重要的內容:祭奠此次戰役中所有陣亡的國軍將士。
盛大的祭奠儀式由鄧東平主持,作為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在儀式上也致上了悼詞,國府給展書堂授予的勳章和追授陸軍中將的命令的儀式也一並舉行了,孫玉民攜扶著展書堂的遺孀,在靈堂上對著一眾參與祭奠的十二軍以及九戰區各部隊派來祭奠的官兵說道:“展副軍長一生戎馬,殺敵無數,然蒼天無眼,以致英年早逝,第六師團本已經是沾滿我國人鮮血,現今又多了一筆血債,我孫玉民在展副軍長和萬千抗日英烈靈前起誓,不將倭寇驅逐出我華夏大地,誓不為人。”
說來也怪,本來是晴朗的天氣,在要替展書堂下葬和陣亡將士墓園落土時,天上淅淅瀝瀝下起了小雨,就似在為這些為國英勇犧牲的將士哭泣一般。所有參與祭奠儀式的人,心情都像這雨天一樣,陰陰沉沉,直到警衛團一個營的士兵朝天扣響為勇士們送行的槍聲後,才真正的為第二次長沙會戰的所有一切劃上圓滿句號。
也虧得陳誠第六戰區發動了大規模對宜昌的攻擊,才最終使得九戰區這次本已大敗的局麵得以挽迴,兩處戰場雖然損失都不少,可還是讓陳誠和他的土木係大出風頭。
本身六戰區逼迴日軍四個師團,已經立下奇功,再加上孫玉民的十二軍以一己之力硬撼日軍兩大主力,表現出來的強大戰鬥力,更是讓所有的國軍部隊和將領側目,陳誠一時間風頭無倆。雖然戰後陳誠想把十二軍調至六戰區,可是老蔣以九戰區局勢未穩,湘鄂贛這邊仍有惡戰為由拒絕,他還是以他私人的名義撥發了一大批獎賞給十二軍,這樣做的目地很簡單,就是要向所有人宣告,十二軍是他陳誠土木係的部隊,盡管孫玉民壓根就沒有半分想成為某係某派的想法,可在趙雷等人的勸說下,他還是接受了這些東西。隻是這有些讓薛嶽下不來台,他也想拉攏孫玉民,可無奈陳誠棋先一步。其實若不是孫玉民敬重羅卓英此人,他才不會默認了陳誠的高調。
有時候想想也是這樣,與其成為眾矢之的,何不找棵大樹乘乘涼,雖然陳布雷一直都在照顧,可是他手上並無真正的實權,一旦有什麽問題,其實他能做的並不多,可若是靠上陳誠這等有兵有權的一方大吏,有很多麻煩就可以避免了。
受人關注就是好,這一點張小虎深有感觸,當年城子鎮江邊一戰,二十師大破波田支隊時,那麽大的損失,可上麵像是沒看見一樣的,那時若不是孫桐萱顧念二十師是其起家部隊,給予一些資助和補給,二十師幾乎生存不下去。而現今,陳誠的獎賞還未到,羅卓英從江西那邊運來的一批物資就先行到達了,原本十九集團軍的補給就很緊張,可羅卓英把孫玉民視為自己的“學生”,硬是擠出來如此大一批補給過來,雖然沒有武器彈藥,但孫玉民已經很是高興了,因為他正缺少糧食和被褥呢。
這邊才收好羅卓英的物資,九戰區奉軍政部命令也下發了一批補給過來,還順帶著補充了一批新兵,這批新兵原本是要補充給37軍的,給薛嶽截了胡,先行補充了12軍。
這樣一來,陳誠的東西反而是最後才到,而這期間忙碌的孫玉民,接到了一封令他非常意外的電報:劉文智要來湖南了。
對於這個老搭檔,孫玉民是一直掛念著,如果不是礙著他和穀姐新婚,孫玉民肯定已經是多番催促他前來了。
這大半年的時間,孫玉民一直沒有和那邊聯係,他太忙了,忙得幾乎忘了自己還有一個基地,忘了還有一個好兄弟、好搭檔,現在得知他要來,自然是高興的不得了。
從一收到電報開始,他就期盼著劉文智的到來,電文上雖然沒有說穀姐來,但孫玉民卻敢肯定她也會一同前來,他們若是一起來了,那周善軍和王豔茹也肯定會一起來,這行人是又有小又有大肚子,(孫玉民邪惡地、想當然地以為穀紅英已經大肚子了,畢竟兩人在一起那麽久了,如果肚子還沒大,這不是相當於說劉文智不行嗎。)肯定會不太方便,而且還很不安全,所以第一時間,孫玉民就讓警衛士兵把剛楞子叫了過來,刺刀分隊此時不上場,更待何時?
孫玉民不知道,他的這一臨時決定,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不僅使戴笠的陰謀付諸流水,而且更加地加深了他對國府的失望。
孫玉民對於國府的失望並不隻是因為花園口決堤這一單方麵的因素遭成,他是湖南人,早在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11月的長沙文夕大火時,就已經讓他對這個腐蝕的國民政府失望了。
當年的民國三大慘案之一的長沙文夕大火,不管是前世的李偉還是後世的孫玉民,都是無法原諒種釋懷的。
那還是在花園口決堤之前,1938年10月13日,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第一處主任賀耀祖、軍統局副局長戴笠聯名電呈蔣介石,匯報江西九江失陷前未能貫徹焦土作戰,被日軍獲取大量物資的情形;10月下旬,廣州、武漢相繼淪陷,政府嚴令實施焦土政策。然而,國民黨內部意見不統一,武漢警備司令郭悔擅自先行撤退,最終機場為日所用。戴笠的這份支持焦土政策的電報,最終使蔣介石排除他議,痛下決心燒毀長沙古城。
1938年10月25日,武漢淪陷。武漢會戰失利後,武漢的機關、工廠,以及大批難民和傷兵湧入長沙,使當時30多萬人口的長沙驟增至50多萬。加上以前長沙作為上海,南京等會戰的後方,長沙已經積累了許多戰略儲備,商業也很繁榮。但長沙有限的鐵路、公路和水路交通根本難以承載如此大量的遷入,這些都給日後的巨大損失埋下了隱患。
1938年11月8日,日軍攻入湖南北部,並轟炸了長沙和衡陽。9日、11日,臨湘、嶽陽接連失守,中日兩軍對峙新牆河,長沙的局勢十分嚴峻。
抗戰中最先提起“焦土抗戰”戰略思想的人是李宗仁。他曾發表《焦土抗戰論》,正式提出這一完全抗日的主張,隨後發表一係列文章,明確提出;“舉國一致,痛下決心,不惜流盡最後一滴血,更不惜化全國為焦土,以與侵略者做一殊死之抗戰。”
當時政府為免軍事物資遭日軍獲取,而規定焦土抗戰的作戰思想即敵軍進入城郊30華裏以內時,實施焦土政策,以為積極防禦。
1938年11月11日上午9時,老蔣的密令到達時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的張治中手中:“長沙如失陷,務將全城焚毀,望事前妥密準備,勿誤!”旋即,張治中又接到蔣侍從室副主任林蔚的電話,內容是“對長沙要用焦土政策。”
張治中召來警備司令酆悌和省保安處長徐權,兩人於11日下午4時就拿出了一份“焚城計劃”。
該計劃共13條,明確要求,“棄守前,需將長沙市的公私建築和一切不準備運走的物質全部焚毀,不資敵用”、“派省會警備司令部警備第二團和長沙市社訓總隊負責執行”、“於(1938年)11月13日淩晨兩點以前”、“進入準備位置”。另外,還對焚城的過程,如引火材料的發放和控製,起火的命令、信號、秩序、紀律等作了具體規定。放火的地點選定天心閣。
據計劃起草人長沙市警備司令部參謀長許權迴憶,經過徐權修改後的計劃(共13條),明確要求,“棄守前,需將長沙市的公私建築和一切不準備運走的物質全部焚毀,不資敵用”。“派省會警備司令部警備第二團和長沙市社訓總隊負責執行”,“於(1938年)11月13日淩晨兩點以前”,“進入準備位置”。
計劃還對焚城的全部過程,如引火材料的發放和控製,起火的命令、信號、秩序、紀律等作了具體規定。放火的地點選定天心閣,這是長沙城中地理位置最高的地方。張治中批示:“限明晨(13日)4點準備完畢,我來檢閱。”
張治中還和酆悌、徐權一起研究組建了“破壞長沙指揮部”。決定由酆悌負總責,警備第二團團長徐昆任總指揮、市社訓總隊副總隊長王偉能和許權任副總指揮。
1938年11月13日淩晨2時許,長沙南門口外的傷兵醫院突然起火,許權得到士兵的報告後,電詢前線的關麟征處,得知前方無事,且南門不是舉火的地點,所以判斷是失慎。
許權打電話找警察局局長文重孚,要求救火,答複是:警察都撤離了,消防隊員也撤離了。另外,因早前為了實行焦土政策,所有消防車都把水換成了汽油。意外產生的火災,沒能快速撲滅。
不到一刻鍾後,南門又有三處起火。不知真相的城內警備司令部見城外起火,以為是信號,紛紛將點燃的火把投向油桶或居民的房屋。不多久,連天心閣也火光四射,接著全城起火。
眼看大火已無法撲救,隻能宣布棄城。最終長沙大火燒了五天五夜,才自行熄滅。
由於焚城的計劃是嚴格保密的,焚城的行動又是在沒有得到命令的情況下突然發生的。故當火起時,留城的老百姓尚在睡夢中。及至從夢中驚醒,還以為是日軍打進城來了。正準備奪路逃命,但烈火已經臨門,大多數的街巷已被煙火封住。
熊熊大火中逃命的人們,在擁擠和混亂不堪中,有的被人群踩死,有的被汽車壓死,有的被大火活活燒死。此次的文夕大火毀滅了長沙城自春秋戰國以來的楚國曆史文物積累,地麵文物毀滅到幾近於零。長沙作為中國為數不多的2000多年城址不變的古城,文化傳承也在此中斷,在曆史研究上造成無可估量的損失。(以上摘自長沙文夕大火慘案記實)
雖然發生此事時,孫玉民人還在山東濟寧,但作為後世人,他非常的清楚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所以在他的心裏,在他的意識裏,即使是老蔣再如何如何地信任他;即使是陳布雷再如何如何器重他;即使是陳誠和羅卓英如何如何想拉籠他,孫玉民都不可能會和這些視民眾生命如草芥的人為伍。
他現在隻所以委身於國軍行列,是因為他很清楚,像十二軍如此規模的隊伍,沒有強有力的支援,是不可能發揮出它最大的力量。一旦時機成熟,他肯定會毫不猶豫地帶著整支隊伍,投入到黨和人民的懷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