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左手石飛行器的最終難度還是控製問題。


    因為飛行器的最快飛行速度理論上可以達到三分之二光速,那是無法想象的速度。


    首先問題就出在這個“快”上。


    因為如果發現三十萬千米以外有顆微型天體的話,全速航行的左手石飛行器在發現它到撞到它隻需要不到兩秒的時間,不知這兩秒鍾內飛行器上的駕駛者能做些什麽?連罵句髒話的時間都不夠。


    這在全速航行時就需要出發地到目的地的全景圖,最好是連每一塊碎石都標記的詳細圖,這當然有些不現實。


    所以,在航行時真正需要的是一個完善的監察係統,不但要提前識別出發地與目的地之間一定範圍的實際情況,還要計算好有可能經過這段區域的流星或是飛行物。


    左手石飛行器的理論最高速度是每秒20萬千米,如果飛行器在全速行駛過程中,發射出去的偵查信號也是以光速發出並迴饋,同時假設發現危險時,駕駛員的反應時間是10秒鍾。


    假設在a點全速行駛的左手石飛行器同時發出偵查信號,一秒鍾後,左手石在離a點直線距離20萬千米的地方,而偵查信號在離a點直線距離30萬千米的地方並遇到一個不明物體,這時偵查信號再以光速反饋迴信息,而這時飛行器還在繼續全速前行,這時大概會在離a點24萬千米的地方,左手石飛行器會接到反饋迴來的偵測信號,而這時,離危險物隻有6萬千米了,而駕駛員需要至少10*20萬千米行駛距離來反應才可以避險。


    200萬千米大概是6萬千米的33倍。


    也就是說,左手石飛行器在全速航行狀態下的33秒之前,在33*20萬千米之內,是無法人工避險的。


    或者說,左手石飛行器在航行前至少要事先清楚660萬千米內的情況。


    這還隻是最小值。


    如果駕駛光速或是接近光速的飛行器,就必須事先了解很大的立體範圍內的情況,


    這不是人為所能控製的,所以,如果全速航行,就得全交給飛行器,讓飛行器在飛行過程中能夠自動快速做出反應,包括速度的變化。


    全速航行時的這種自動控製也是基於事先對目的地之間一段區域的探測,如果首先要到達a點,就得事先選擇以a點為中心一個巨大球體空間內所有固定及移動物體的具體情況。


    而這時在航行過程中,如果再需要到a點以外的一個目的地,那在這個已經確定並製定好的路線就不能臨時再更改了,不管會發生什麽,都無法改變,而隻能按既定路線行駛。


    而在到達a點的過程中,飛行器會對下一個目的地b點和以b點為中心的一個巨大球體空間範圍進行探測、計算、確定。


    所以說,極速航行,是無法進行即時航行的,而隻能是預定航行,特別是光速航行時。


    但就算是這樣,如果同時有一個以光速運行的物體自這個球體的任意邊緣襲來,比如激光武器,那也是躲不開的。


    好在在宇宙中遇到以光速運行的具有傷害性的自然物質的概率是極低的。


    這種極速航行,減速也是需要時間的,所以隻能進行遠程航行。


    另外的問題是如何“慢”行。


    飛行器的飛行肯定不是隻需要快速行駛,更多的時候還需要慢行。慢行時雖然也可以全自動行駛,但這時人為操作還是更方便的。


    人為操作的慢行時,就需要將左手石的特性調節到一種與磁力均衡的狀態,這時飛行器就會飄浮在空中,然後轉為內部動力,以原始的推動力方式行駛。


    不過,不管是高速還是低速行駛,左手石飛行器的大部分功能都是由計算機來完成的。


    奧洛卡文試飛左手石飛行器時,引來了幾乎全國的關注,畢竟這是兩百多年的研製成果。其實他並不是優秀的飛行員,甚至都算不上飛行員,但他是最了解左手石飛行器的人,這也是最終由他試飛的原因。


    因為在高速飛行時,計算機需要不斷地快速調整飛行方向,所以球形外形就是飛行器的最佳選擇。還有左手石的特性和飛行速度的原因,使飛行器任何方式的機翼都顯得是多餘的。


    不過飛行器還需要慢行,甚至更多的時候是需要慢行的,至少是要適合星球大氣層以內的空間行駛速度,所以機翼也是必不可少的,隻是不再顯得那麽重要而已。


    左手石飛行器最後外形的最佳選擇就成了正陀螺形,但是人們感覺它更像原始進化人吃飯時使用的盤子或是碟子——兩個盤子或是碟子對扣在一起。


    漸漸人們就稱這種左手石飛行器為飛碟,或者是飛盤。


    奧洛卡文在包括機械人在內的全球矚目下踏上飛碟的那一刻,便注定凝聚成了一個曆史時刻。


    此時人們還不知道,這也將是拉開改變銳特星球高級生命結構的序幕。


    機械人一直都在監視著記憶人這邊的所有動靜,就和記憶人也在無時無刻地監視著機械人一樣。飛碟的發展進程就算是十分地隱秘,但兩百多年了,秘密自己都會發酵的,更何況是試飛這種不得不公開的事件。


    飛碟是被陸地固定裝置固定在地麵上的,奧洛卡文登上飛碟後,啟動了電腦和正電子裝置,地麵固定裝置緩緩移開,飛碟穩穩地飄浮在離地麵幾厘米的地方。


    其實飛碟的整個外體就是一個大發動機,因為左手石的每一個分子都具有動力的基因,所以飛碟在飛行時,無論速度有多快都不會斷裂破碎,不會被撕裂,因為它整體中幾乎每一個分子都是在向著目標運動的,所以幾乎不會產生扭力。


    飛碟內部空間與飛碟的外殼不是固定在一起的,而是分離的,這樣的結構可以保證飛碟在快速調整方向時,內部會有緩衝,特別是在星球上飛行時,不管飛碟如何調整方向或是翻滾,都能保證飛碟內部的重心是向著星球中心的。


    這樣的結構使飛碟無論如何飛行,內部都能保證一定的穩定性。


    在星球上飛行時,隻能將飛碟設置成手動狀態,左手石特性也是降低到最低點,降到在星球引力範圍內,這樣飛碟就可以停留在星球引力範圍內的任意空間。


    這就好比比重和水一樣的物體可以停留在水中任意位置一樣,當然還要考慮深海壓強。


    因為正電子裝置的小型化應用,所以飛碟的慢速動力就可以用粒子動力,當然了,這裏所說的慢速是相對於左手石的反基本力情況下的速度來說的,除左手石反基本力飛行狀態外,粒子動力算是目前銳特星上能使飛行器達到最快速度的動力了。


    因為飛碟理論上可以在星球引力範圍內的任意空間停留,所以粒子加速就會更容易,效果也更好,所消耗粒子束也會更少,更節省能量。


    因為粒子動力所消耗的粒子本來就很少,所以正電子裝置一次可以讓一架中小型飛碟在星球引力空間飛行連續飛行十幾天的時間,如果隻作用於左手石的話,可以連續供應近一百天的正電子。


    飛碟在奧洛卡文的操作下穩穩而緩緩地升起,粒子動力噴射的粒子束幾乎是讓人感覺不到的,聲音都感覺不到。


    飛碟在人們頭上十幾米的地方以很小的角度無聲地滑行了幾圈。


    奧洛卡文又在空中做了幾個小於九十度的轉彎,這種轉彎幾乎是沒有弧邊的,因飛碟可以以任何一邊航行,所以其實並沒有“轉彎”而是直接向著所需要方向的一邊前行,飛碟內部可以自動將駕駛台轉到前進的方向。


    整個飛碟的外部構件全是用左手石打造的,每一個左手石分子都是一個動力源,而正電子裝置也是加裝在外殼裏的,需要粒子動力時,就從外殼上的很多細小的孔洞裏噴射粒子束,所以可以說,整個飛碟就是一個大發動機,而駕駛者或是乘客則是在一個大發動機裏麵。


    為了極速航行,飛碟是全封閉的,外部景像全是通過飛碟四周孔洞的成像係統成像後顯現在內部的顯示屏上。


    計劃的試飛計劃隻是在銳特星的大氣層內部,但奧洛卡文還是情不自禁地將飛碟向上拉升。


    拉升。


    拉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進化大危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何兆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何兆明並收藏進化大危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