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星球上的一些角落,一些國家的角落,一些城市的角落,總有一些人,用與大多數人不相同方式生活,與世無爭。比如衛極曾講過的浮石島。


    現在地球上大多數人都在追求並享受著高科技帶來的文明,農村基本已經城市化,剩下的也正在紅紅火火地在城市化進程中。


    大多平民都遷往空中城市生活,或是在地麵工作,而迴到空中城市裏居住,因為那裏共享的物資和設備比較多,比如房屋、車輛、衣物、電子設備、機器保姆甚至寵物等等,所以相對地麵生活成本要低很多,大家都顯得富足優越。


    而富有的人則堅持在地麵城市裏生活,絕對的私有化,絕不會將自己的物品與別人共享,熱衷獨享與獨立空間,寧可定期捐獻出一些財物,也絕不會與別人共享。


    這樣一來,最昂貴的就是土地,富有的人會拚命地去占有土地,因為土地所能帶來的一切都無法複製。


    其實確切地說,最富有的人和最貧窮的人,都生活在地麵上,隻是富有的人生活在城市或者是城市邊緣,而最貧窮的人則生活在遠離城市的偏遠地區。


    盡管已經是“基本上”和“大多數”,但也總會有些例外,總也無法做到全部,這就是那些角落。總有一些人,相對於地球總人數來說是極其少數,甚至是祖祖輩輩都沒感受過現代科技城市生活的人,這類人可以歸類到貧窮,也可以歸類到落後,歸類到極其偏遠地區,或是極其貧瘠地區。


    但還有更少數從現代化城市裏逃出來的人,他們盡量使用簡單的工具和機械,親自勞動,並以此為樂,而這些人,卻不是固執的落後人群,相反,他們曾是社會各領域的精英,富有而受人尊敬,隻是後來主動放棄優越的生活,離開繁華的都市,遠塵離垢,過起了隱居的生活。


    而主流生活圈裏的人,對這些生活在角落裏的人,開始是嘲笑和譏諷,甚至說這些人是嘩眾取寵的異類,應該在地球上徹底消失。


    再後來,主流生活圈裏的人就不再理這些邊緣人了,認為這些人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忍不住寂寞而迴到主流社會,或是在這個星球上自生自滅。


    盡管有些這樣的族類已經以他們的方式生活了很久很久。


    當然,主流生活圈裏,也會在一些時候,以慰問的方式給這些邊緣人輸送一些現代文明的產品,以表愛心,或是理解。


    在遠離陸地的太平洋北部,衛極說的“浮石島”就是這樣一個角落,這裏幾乎已經被主流社會遺忘,因為很久都沒有內陸的人來過了。


    浮石島上並沒有發現以往人類生活的痕跡,這裏不但遠離大陸,還很小,並且還很不適合人類生存,隻是在最近十幾年,才有人選擇在這裏居住,這些人來自很多國家,現在大概有一百多人,最多時也不過二百幾十人。


    在浮石島上生活的人,基本上全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社會精英,他們放棄了優越的生活,來到這裏過著隱士一樣的清苦生活。


    其實浮石島上生活的人,過得是一種泛空中城市的生活,他們也是以共享的方式生活,隻是會更多地摒棄一些享受與快速的科技,特別是記憶存儲。


    在浮石島上,絕對禁止的,除了武器和毒品,就是記憶存儲。


    這裏沒有法律沒有政權也沒有犯罪,大家相安無事,隔一段時間,島上的人會集會一次,共同解決問題與分歧,也逐漸形成分工,比如耕種、捕魚、治安、教育兒童,建造住房、儲存食物、島外貿易……大家都在為快樂而簡單地生存而互幫互助,以一種都認同的方式生活。


    這裏沒領袖,但始終會有十人左右組成的“決定小組”,來最後決定一些比較重要的事,以及製定島規等。


    何農後來帶著孩子去的偏遠山村,和浮石島很類似,隻是那裏混雜著一些落後而樸實的原住民,並且還有象征性的政府機構。


    在山村裏何農主要負責教育,因為他在城市就是一名教師,所以在這裏仍然擔負這個任務,當然,閑暇時也會做一些農活,特別是耕種與收獲的季節。


    何農的教育方式比較傳統,也正是因為堅持傳統教育方式,拒絕讓兒女接受記憶存儲,而離開城市來到偏遠山區的,在這裏,幾乎所有從城市裏來的人,都是為了躲避記憶存儲。


    在忙完日常勞作後,何農總會坐在離簡易小屋不遠處一塊大石頭上,望著遠方,思念愛人。


    何農本來有個幸福的家庭,與美麗賢惠的妻子水水生養了何修與何恬兄妹兩個孩子,他是個比較傳統的人,盡職而本分地做著教師工作,另外他還是一個叫“生命科學愛好者”協會的成員。生命科學愛好者是個以生命形式和生存條件為研究主題的民間非贏利性團體。


    而他的妻子水水卻是個十分新潮時尚的人,她為一家時尚媒體工作,兩個人能走到一起,也算是對另一種生活方式的好奇或是吸引吧。


    他們從不幹涉對方的生活方式和愛好,但又相互十分的理解和尊重,從來沒有明顯的矛盾,不過確切的說,那是在出現記憶存儲技術之前。


    自從出現了記憶存儲技術以後,兩個人開始明顯地站在了兩個陣營裏,後來兩個人都退讓一步,就是在不給自己的兒女使用記憶存儲技術的前提下,進行探討和爭論,接受和拒絕。


    其實不管何農怎樣反對記憶存儲技術,但他根本就無力阻擋新技術給人類帶來的革命。


    記憶存儲是一種記憶寫入技術,也稱這種技術為“記憶移植”。這種技術是將各類信息轉換成生物信息,然後直接存儲到生命的記憶體係——大腦。


    開發並生產記憶信息轉換和記憶寫入生物芯片的國際極點公司掌握著這項核心技術,也使得極點公司一躍成為新世紀世界最掙錢的公司,當然也是世界最大的公司,而一些相關的外圍生產及銷售商也快速地步入了新一代富豪的行列,造就了新一輪的財富神話。


    因為這種技術的成本不是很高,使得一般收入水平的家庭都能接受得起,所以普及的速度也極快,就像幾百年前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一樣。


    極點公司逐步將芯片升級,使其容量、功能、存儲速度的不斷提高,同時也將芯片開發並分拆成文字、語言、數學、圖形、技能、藝術、感覺、夢境等不同的種類,從而使得公司具備了持久的贏利能力。


    公司將記憶存儲點稱作“記憶銀行”,記憶銀行不但可以將信息賣出存入人的大腦,也可以將人的記憶上傳,儲存在記憶銀行裏以備不時之需,隻是這種個人記憶的存儲,再重新下載迴來就會極其昂貴。


    其實這種存儲個人記憶的事件很惹人爭議,因為某人的記憶被存儲到另一個人的大腦裏後,會產生很多社會矛盾,並且如果一個人死去,這人的記憶繼續轉到別人的大腦裏,那這個人算是還活著嗎?這種記憶的繼續算不算永生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進化大危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何兆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何兆明並收藏進化大危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