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呢,就是護理病人的。天天在病房招唿住院病人,麵對的病人不僅是產婦,可能什麽病的病患都有。”


    哦,還是伺候人的活兒。


    不過,以後伺候的是各宮的主子們,想必打賞是不少的,那些被選作護士的宮女們也沒有什麽不滿了。


    “大夫們跟著我和陳醫官、李大夫坐堂。”


    “助產士進產房,跟著我、薛娜和穩婆們學習如何幫助產婦分娩。”


    “護士們進病房,跟著薛娜和穩婆們學習如何護理病患。”


    如此分配好了,醫院步入正軌。


    見醫院裏的大夫、穩婆多了,收費公道、伺候得又好,關鍵是產婦和新生兒的死亡率為零!


    再加上醫院地處京城最為繁華的昌盛大街,人來人往的口口相傳,不僅京城的權貴富豪之家,慢慢的便有城外富戶的家眷過來瞧病、生產。


    平安醫院的病患跟以往相比,猛增!


    這邊兒用心教、那邊兒用心學,再加上每天大量的患者可供實習,助產士和護士們的水平飛速提高!


    而大廳坐堂學習醫術的就沒有那麽明顯了。


    見幾人氣餒,肖瑤笑著安慰道:“一個好的專科大夫需要經驗,不能一蹴而就。所以,不著急,慢慢來。”


    “姑娘小小年紀便有如此高的醫術,到底是怎麽學得啊!”


    肖瑤笑,“更刻苦些罷了。還有,你們要自己留心,多用筆記錄,事後多琢磨,注意積累經驗。”


    陳淳時時給軒轅宗報告醫院的情況。


    軒轅宗聽了,也頗為讚許,道:“那些宮女們好好學了,以後宮中也少些事。”


    每年都有嬪妃生病、流產,皇兒夭折,有些是人為,其實,大多數還是重病使然。


    古代醫療水平差,人均壽命低,新生兒夭折率相當高。


    我國曆代皇子皇女多夭亡。以清朝為例,皇裔夭亡的情況尤其嚴重。


    清代皇帝共生子女一百四十六個,十五歲以前夭逝者,共七十四人,殤亡數是出生數的一半。其中皇女六十人中竟夭三十七人,夭亡率高達百分之六十二!


    這與皇帝、妃子成婚過早有關。


    皇帝一般不到十五歲便成婚生育,皇後、妃子年齡相當,因自身發育不成熟,他們結合生育的子女當然先天嚴重不足,缺陷甚多,再精心護養也不能久留於人世。


    比如康熙帝,十四歲做了父親,所夭亡的頭六個孩子,全是他在十八歲以前生養的!


    皇帝成年之後,自身身體是發育成熟了,但妃嬪眾多,床上沒有節製,所生育的子女也仍然多有不健全的,故而死亡率高。


    南豐國亦是如此。


    軒轅宗最初生的皇子皇女多有夭折,軒轅釗並非軒轅宗長子,在軒轅釗之前有夭亡的皇子。


    軒轅釗卻還算健康,是以備受疼愛,長大成人後,軒轅宗見其資質尚佳,便將其立為太子。


    肖瑤兩次進宮診治,病人有妃子、女官,更有皇子、公主,見她們普遍身體素質低下,健康狀況堪憂。


    所以,肖瑤和軒轅離商量了,借陳淳之口,建議宮中設立專門的女醫和安樂堂,並進行產婦和新生兒的保健。


    隻有這樣,宮中才會少些悲劇。


    作為一個大夫,眼看著這麽多可愛的孩子夭折,簡直難以容忍!


    肖瑤如此,卻更惹了陳貴妃的厭惡!


    “她不知道皇子越多對阿離和阿煜越不利嗎?她這是要幹什麽呀!”


    陳貴妃一臉怒氣,把桌子拍得啪啪響。


    陳嬤嬤便勸:“娘娘低聲,她是莊戶人出身、又是醫者之心,哪裏想得到大位之爭!”


    陳貴妃眼睛一瞪,“所以,我就說她配不上阿離啊!這樣農門小戶出身的,怎麽可能成為平西王妃,以後母儀天下呢!”


    陳嬤嬤歎了一口氣,“唉,多把她叫到宮裏來,咱們指點些才好。”


    陳貴妃兩手一拍,“哪次來了,不是說兩句就跟我頂嘴!然後便跑去給那些賤人瞧病了!莫非真想要那些診費不成?!”


    “王爺又不是沒有那些錢財,金銀都堆成山了,也沒聽說她多貪占。聽說那姑娘家中也頗有些資材,家有良田、開著藥廠和醫院。”


    陳嬤嬤看了看陳貴妃的臉色,笑吟吟地接著說,“以奴婢看,她並非貪圖百兩銀子的診費,隻能說姑娘慈悲,還是醫者父母心吧。”


    陳貴妃卻不買賬,怒道:“她怎麽就不對我慈悲些?啊?我快被她氣死了!”


    陳嬤嬤便在身後給陳貴妃順著背,“娘娘保重身子啊!姑娘說了,不要上火!”


    陳貴妃又怒了,“別再提她了,越提她我越上火。還是我家淑嫻那孩子乖巧……。”


    見陳貴妃實在生氣,陳嬤嬤便提議,“要不,咱們便宣舅太太和表小姐們進宮,陪著您說說話、解解悶?”


    “也好。也不知道大嫂的疹子好了沒有,竟多日未見了。”


    沒幾日,陳夫人徐氏便帶著長女陳淑嫻、次女陳淑慧進了宮。


    姑嫂相見,自有一番親熱。


    陳淑嫻奉上自己做的一雙鞋墊,便得到了陳貴妃的著力誇讚,“看看這針腳、看看這蝴蝶,看著要飛起來似的!嘖嘖,淑嫻的手真巧!”


    徐氏便奉承道:“這丫頭,也就是給你做的好!我要她一雙,便沒有這個好看!”


    陳貴妃知道大嫂逗趣,便笑:“誰說的?我還能有你這個親娘親?”


    幾人便都笑了。


    陳淑慧也不遜色,捧過來一碟糕點,嬌聲道:“姑姑,這是慧兒親手做的脆餅,加了院中的桂花呢,您嚐嚐。若是好吃,下次我再帶來些。”


    陳貴妃臉上便有了思念之色,隨手撚起一塊,邊品嚐邊迴味著小時候的家,“那棵桂花樹,我小時候還爬過呢,唉,多年沒迴府,也不知道長多粗了……”


    母女三人唯恐貴妃再傷懷,忙轉了話題。


    徐氏問:“阿離、阿煜都忙去了?”


    “阿煜讀書去了。阿離天天不見影兒,”陳貴妃有些不自在,“軍營裏離不開。”


    軒轅離被肖瑤死丫頭勾住了,天天不迴宮,陳貴妃感覺有些對不住娘家嫂子和侄女,便轉了話題,“大嫂的疹子可是好了?上次來還吃著藥呢。”


    徐氏想到肖瑤,有些不自在,咳了一聲,道:“勞娘娘惦記,些許小毛病,吃了幾服藥,可不是早好了。”


    那死丫頭討厭歸討厭,藥還是挺管用的。吃了她開的藥,果然好了。以後再也沒有複發。


    “西詔安撫住了,朝政穩定。選妃一事就快開始了,大嫂迴府讓孩子們也準備準備吧。”陳貴妃看著陳淑嫻,道:“淑嫻已十八歲了,這次無論如何會入宮的。”


    陳淑嫻便微微紅了臉。


    要不是等著軒轅離,陳淑嫻按年齡早該嫁了。


    “淑惠和淑琴也有十六了吧?”


    “是。淑貞也有十四了呢。”


    陳淑琴和陳淑貞是陳乾家的兩個嫡女。


    “都是因為戰亂,本來三年一選,現在五年了才選,倒把我們家的幾個女孩子都給耽誤了。”


    南豐選大臣、富戶之女充當妃嬪和宮女,年齡一般在十四歲至十八歲之間。


    五年前,軒轅離棄宮而去,便跟那次選秀有關。


    陳貴妃送了秀女到軒轅離的床上,軒轅離大怒,奔軍營而去,一去五年多未迴,迴來便帶了肖瑤!


    這次陳貴妃其實也沒有把握,軒轅離便會接受陳淑嫻,不過皇上賜婚聖旨一下,他不要也得要。


    隻怕這輩子便苦了陳淑嫻,不過隻要能讓陳淑嫻當上平西王妃,將來母儀天下,一個肖瑤算什麽?大不了封她個貴妃了事。


    幾個女人都是這個心思,不過沒有拿到明麵兒上來說罷了。


    陳貴妃和徐氏都是過來人,自然知道,此時的軒轅離和肖瑤正是熱乎的時候,越是想要分開他們,他們便越是粘得緊。


    索性由著他們去,等熱乎勁兒過了,軒轅離再娶了淑嫻,自然便知道淑嫻的好,到那個時候,還有什麽可發愁的?


    是以,雖然都明知道軒轅離夜夜宿在肖瑤處,卻都假裝不知,相互都不說破。


    心裏卻在鄙夷肖瑤,“長得天仙似的,卻沒名沒分的便跟著男人,哪像個良家婦女?不被婆家人看低才怪!”


    陳家人走了,陳貴妃看著桌上放著的精致繡花鞋墊、香甜桂花脆餅,越發生氣,“肖瑤那丫頭可什麽也沒給自己送過!”


    等見了軒轅離,陳貴妃便發作了,“肖瑤這丫頭跟著你日子也不短了,怎麽也沒見她給我繡個帕子、做個甜點什麽的,好壞總得表個心意吧?”


    軒轅離便悶笑,道:“那丫頭哪裏會這些!她的手不是撚銀針便是拿鋼刀,都是救人命的!繡花?做餅?沒得浪費了她的手!”


    何況,你兒子我認識她一年多了,便隻得了那件錦袍!這丫頭,一頓飯也沒給我做過呢!


    迴去了,軒轅離懶得跟肖瑤提這事兒,肖瑤自然不知。


    陳貴妃等肖瑤的繡花帕子甜脆餅,便沒了下落,怒火越發盛了。


    所以說,婆媳關係好壞,兒子這個夾心餅做事很重要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醫妃養成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呢喃燕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呢喃燕語並收藏醫妃養成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