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德人?”不就是非斯瓦迪亞出身的芮爾典人,奧拉夫咧了咧嘴,一臉的嗤之以鼻,傳說中卡拉德的末代皇帝都死在了亞穆拿,有什麽好裝的。
側倒在地上的波爾查雖然很想跟眼前的海寇理論一番,但還是選擇了忍耐,多年來的寄人籬下讓他知道這種時候沉默才是最好的選擇。波爾查不吭聲了,奧拉夫也懶得再費口舌,當下並不是審“舌頭”的時候,待驅散逃敵的拉格納等人返迴,他們便會迅速撤離。潰散的維吉亞人和雪原盜匪損失有限,短時間內或許不成威脅,但以對方的人數規模,很大可能在岔路口周邊擁有不止一處能提供補給的聚落為據點,一兩天內便會召集更多的人手追來報複。
嗚——嗚嗚——
短暫休息後,奧拉夫便和同伴開始整備行裝,突然傳來的號角聲卻讓海寇們的臉色變得十分難看,但手上卻沒有停頓,反而加快了搬運的速度,這不是拉格納那邊發出的訊號。弗萊特能聽出是來自窪地下風向的東南方,從響亮程度上來判斷,對方距離溪灘也就兩三公裏,這已經很近了。
嗚—嗚—嗚嗚——
緊接著,又是一陣號角聲響起,除了節奏更急促外聲調也更尖銳,這一次卻是從北麵拉格納最初帶人驅趕雪盜前哨時的矮坡上傳來的。
“媽的,來得好快!”奧拉夫咒罵著停下了手中的活計,連聲唿喝同伴放棄裝運輜重,全部集中列陣進行戒備。
弗萊特雖然沒有參加之前的廝殺,但心理上卻承受了不小的壓力,才緩了沒多久便又手忙腳亂的幫著往上好馱架的牲口背上碼糧包,這會看到海寇們的舉動他感覺心都跳到了嗓子眼。
後響起的號角源自拉格納那部人,在警示過後不到一刻鍾,他們便氣喘籲籲的衝入葦叢來,此時已經無需交流情報,奧拉夫等人便知曉情形有多嚴峻了,因為溪灘周遭滿是人馬的嘶鳴和唿號。
“維吉亞人完了。”拉格納接過奧拉夫遞來的水囊,飲了幾口後語氣低沉的說道,“潰散的幾夥人各自被截了個正著,看樣子是前一天逃過襲擊的庫吉特人引來的援兵。”他腦門上纏著條亞麻布巾,左眉骨上已被洇透。
馬蹄踏在溪灘的卵石上傳出清脆的咯噠聲,在弗萊特耳中卻堪比轟隆隆的雷鳴,他心跳控製不住的加快,牙關也開始顫抖,鳴鏑時不時橫空劃過,聲音尖銳刺耳,讓人心神不寧。
昏睡中的“小唐”驚醒過來,他先前無法移動被遺棄在戰場上,精神備受煎熬的撐了整夜後又驚又怕早已透支,在得到弗萊特救治後一經鬆懈便睡了過去,隻是傷勢極快的惡化,肺腑受傷的他唿吸困難,隨著喘息氣道發出驢叫一樣的動靜,因為高燒咽喉也腫到無法言語,鎮定下來稍作觀察後他的臉上現出一絲喜色。
“他們早就兜迴來了?”奧拉夫瞪大雙眼,大張著嘴巴,一臉的難以置信,似乎還帶著些驚恐。
從青石卡到岔路口這些天的接觸中,弗萊特對奧拉夫的認知數次被刷新,他漸漸發現對方絕非四肢發達到滿腦子都是肌肉的家夥,不僅膽大心細、有勇有謀,更是那種聞戰則喜的人物,但此時看來卻也不是完全不懼死亡。
嗚——嗚——
近在咫尺的號角聲迴答了奧拉夫的猜測,是那些殘餘維吉亞騎手潰退的東側,而海寇們昨夜宿營的南麵,亂石嶺中迴聲連綿響起,讓溪灘上的眾人有一種被千軍萬馬包圍的錯覺。
看樣子,早在拉格納等人與維吉亞人交戰之初,甚至是剛發生接觸的時候,就已經被庫吉特人發現了,隻不過對方仗著騎兵在偵查和腳力上的優勢,就等在數裏地之外扮演漁夫坐觀鷸蚌之爭。
海寇們有大麻煩!這一點就連沒什麽戰陣經驗的弗萊特也看出來了,等到那些庫吉特人完成對維吉亞人和雪盜的複仇,就到了決定他們這夥人命運的時候。
趁著庫吉特人還沒騰出手先跑?這會是比留在原地還要爛的決定,隻從庫吉特人坐山觀虎鬥的舉動來看,便知對方不僅擅用探馬,更有足夠的耐心,必然會派出遊騎盯著海寇們的動向。況且海寇們都是步卒,隻有少量騾馬用來馱運輜重,根本不足以供所有人代步,就算先放跑他們,再攆上來也不是什麽難事,庫吉特騎手們甚至更希望從圍困演變成一場追逐,就像現在對“雪盜”的驅趕、獵殺一樣。
自從選擇出海謀生以來,拉格納等人這幾年的經曆並非一帆風順,他們不止一次因遭遇風暴困於海上飲水耗盡,在上岸劫掠時也曾數次陷入圍攻狼狽突圍……但每一次的困頓,他們都堅信前行的方向會有曙光,而這一次他們卻兩眼迷茫。
由於古老的信仰和惡劣生存環境的磨礪,敢於出海討生活的諾德人無一不是性情堅韌,他們並不怕迎接死亡,甚至對命運的挑戰充滿向往,可麵對庫吉特人的騎兵,心生懼意的卻不止奧拉夫一人。因為他們希望能夠像勇士一樣光榮戰死,而不是毫無尊嚴的被獵殺,在騎、射俱精的遊牧騎兵麵前,他們很可能連近身廝殺的機會都沒有。
拉格納沒有下達任何號令,所有海寇都自發的整理甲胄和武器,原本上了馱架準備裝運糧袋的騾馬被就地殺死,然後被數人拖曳著構建成外圍障礙,內裏則是人員站位密集的圓陣。前次戰鬥中受傷較重的海寇自覺將盔甲脫給同伴並來到前排,腿腳不便的將武器與同伴交換,拄著槍、盾支撐身體又或幹脆坐在地上握持長矛,而隨著被驅趕的維吉亞人和雪盜動靜漸弱,葦叢中的氣氛也變得愈發凝重。
前些天曾有個海寇搶了弗萊特的長袍,為的是給發燒的兄弟禦寒,他那兄弟在青石卡受傷的手臂已嚴重感染,兩三米外就能聞到令人欲嘔的腥臭味。他頑固的拒絕了同伴提出的截肢建議,與維吉亞人的戰鬥中便一心求死在跳蕩時率先衝出側翼,雖然活了下來腹側和小腿卻各挨了一矛。不規則狀的開放傷口令弗萊特觸目驚心,他沒有專門學過急救,手頭也隻有海寇們臨時找來的繩子、布巾,甚至連紮止血帶都找不準位置,對方因高燒、失血已眼前發黑幾近恍惚仍不肯退出戰鬥,這會又要求兄弟攙扶著來到了陣列外圍。
因為不滿此前的掠獲分配,這一次的“夏集會獵”拉格納等人無視了岡定的指派,決意私自行動另立山頭,所以不同於以往落入重圍的情形,不會有其他海寇團夥在附近接應,孤軍困守此處的他們注定要麵對一場苦戰。
之前的數次救治舉動,讓弗萊特的戰俘身份發生了轉變,漸漸成了得到拉格納這夥海寇一定認可的船上奴隸。除了打雜和幫受傷的海寇做簡易包紮,他的另一項任務就是看守“小唐”和波爾查,其實在他看來根本沒有必要,前者簡單的抬起手臂都會牽動傷勢,想自行起身都難,而後者四肢被反捆,連翻身都沒法發上力。
“諾德人!我家主人欣賞你們在戰鬥中展現出來的勇敢,決定給予你們降服的機會。”頓都石騎在馬上擎著三米多長的大纛,身後跟著沿途商路上雇來的通譯和向導,數騎一同來到溪灘對麵喊話,他覺得這些硬碰硬並以少勝多的諾德人很對胃口,所以主動討來了這個能夠近距離觀察對方的差事。
而被新近登上汗位的賽加授予全權的唐祝,他在出使波拉克尼亞前後,特意對諾德海寇多年來襲擾卡拉迪亞北方的曆史進行過了解,敏銳的察覺到或許可以利用這些海寇來促成此次的和談。
頓都石手中的白蘇魯錠是庫吉特人特有的戰旗,矛身下的圓蓋四周有著象征和平與權威的白馬鬃垂纓,這是唐祝出使前,庫吉特可汗賽加賜下的使節信物。降附之眾出身的探馬軍軍卒畏於庫吉特人東征西討的威勢,即便敗逃仍不敢輕易丟掉這支大纛,與之相比那柄在前一天的潰逃中被遺落並遭毀棄的漢節,則是幅多麽悲哀的場景。那本是心念東方故土的唐祝特意命人所製,可在這些曾內附漢地的異族部屬眼中,漢家江山都換了庫吉特人來坐,這物件已經無足輕重了。
諾德海寇在卡拉迪亞的名聲是什麽樣,他們自己心知肚明,飽受其害的北地人對他們除了恐懼外,無不恨得咬牙切齒。所以當海寇上岸劫掠時,能夠信任的隻有手中的盾牌和同船的夥伴,投降?不存在的,在他們看來那等於是任人宰割。無論是欣賞加好奇的頓都石,還是做長遠打算的唐祝,此時對諾德人的了解都還太少。依著諾德人的性格,打敗了可以認輸,但要他們解除武裝束手就擒乃至卑躬屈膝來換取活命,卻絕無半點可能,即便眼下處於絕對的劣勢,但出於對小團體以外之人的不信任,想要他們降服反過來跪下乞求也許還能考慮下,這對占盡上風的庫吉特人顯然也是不可能的。
拉格納這夥人不見得人人態度強硬,雖然在頓都石喊話時沒有一個海寇出聲,但對眾人的心理卻是一種潛在的打擊,至少弗萊特就希望海寇們能“識時務”。在這種惡劣的形勢下,如果對庫吉特人的招降坐視不理,人心遲早會生出變化。
拉格納很快便做出應對,他對扭頭看向自己的海達點了點頭,而這個箭術過人的家夥舔了下拇指,隨即引弓施射一氣嗬成,雖然因為早有預料的頓都石等人沒有太過近前而未建功,但還是令對方不迭的驅使坐騎後退躲避稍顯忙亂。
而相對應的,則是海寇們得以提振的士氣,在拉格納等核心成員的帶頭下,他們開始有節奏的用盾牌與兵刃交擊進行邀戰,同時伴以調子一致的吼叫,即便人數不多,齊整的聲勢依舊震撼人心。
雖然語言習俗大不相同,但此時不用身邊的通譯和向導解釋,頓都石也知曉招降之舉沒成,當幾人調轉馬頭迅速退去後,葦叢中的海寇們發出瘋狂、紛亂的嚎叫。被這噪音近距離轟炸的弗萊特隻覺得異常煩躁,腦袋裏一片混沌的他忽然想起黎明前那群和南遷極地狼爭食的野狗。
側倒在地上的波爾查雖然很想跟眼前的海寇理論一番,但還是選擇了忍耐,多年來的寄人籬下讓他知道這種時候沉默才是最好的選擇。波爾查不吭聲了,奧拉夫也懶得再費口舌,當下並不是審“舌頭”的時候,待驅散逃敵的拉格納等人返迴,他們便會迅速撤離。潰散的維吉亞人和雪原盜匪損失有限,短時間內或許不成威脅,但以對方的人數規模,很大可能在岔路口周邊擁有不止一處能提供補給的聚落為據點,一兩天內便會召集更多的人手追來報複。
嗚——嗚嗚——
短暫休息後,奧拉夫便和同伴開始整備行裝,突然傳來的號角聲卻讓海寇們的臉色變得十分難看,但手上卻沒有停頓,反而加快了搬運的速度,這不是拉格納那邊發出的訊號。弗萊特能聽出是來自窪地下風向的東南方,從響亮程度上來判斷,對方距離溪灘也就兩三公裏,這已經很近了。
嗚—嗚—嗚嗚——
緊接著,又是一陣號角聲響起,除了節奏更急促外聲調也更尖銳,這一次卻是從北麵拉格納最初帶人驅趕雪盜前哨時的矮坡上傳來的。
“媽的,來得好快!”奧拉夫咒罵著停下了手中的活計,連聲唿喝同伴放棄裝運輜重,全部集中列陣進行戒備。
弗萊特雖然沒有參加之前的廝殺,但心理上卻承受了不小的壓力,才緩了沒多久便又手忙腳亂的幫著往上好馱架的牲口背上碼糧包,這會看到海寇們的舉動他感覺心都跳到了嗓子眼。
後響起的號角源自拉格納那部人,在警示過後不到一刻鍾,他們便氣喘籲籲的衝入葦叢來,此時已經無需交流情報,奧拉夫等人便知曉情形有多嚴峻了,因為溪灘周遭滿是人馬的嘶鳴和唿號。
“維吉亞人完了。”拉格納接過奧拉夫遞來的水囊,飲了幾口後語氣低沉的說道,“潰散的幾夥人各自被截了個正著,看樣子是前一天逃過襲擊的庫吉特人引來的援兵。”他腦門上纏著條亞麻布巾,左眉骨上已被洇透。
馬蹄踏在溪灘的卵石上傳出清脆的咯噠聲,在弗萊特耳中卻堪比轟隆隆的雷鳴,他心跳控製不住的加快,牙關也開始顫抖,鳴鏑時不時橫空劃過,聲音尖銳刺耳,讓人心神不寧。
昏睡中的“小唐”驚醒過來,他先前無法移動被遺棄在戰場上,精神備受煎熬的撐了整夜後又驚又怕早已透支,在得到弗萊特救治後一經鬆懈便睡了過去,隻是傷勢極快的惡化,肺腑受傷的他唿吸困難,隨著喘息氣道發出驢叫一樣的動靜,因為高燒咽喉也腫到無法言語,鎮定下來稍作觀察後他的臉上現出一絲喜色。
“他們早就兜迴來了?”奧拉夫瞪大雙眼,大張著嘴巴,一臉的難以置信,似乎還帶著些驚恐。
從青石卡到岔路口這些天的接觸中,弗萊特對奧拉夫的認知數次被刷新,他漸漸發現對方絕非四肢發達到滿腦子都是肌肉的家夥,不僅膽大心細、有勇有謀,更是那種聞戰則喜的人物,但此時看來卻也不是完全不懼死亡。
嗚——嗚——
近在咫尺的號角聲迴答了奧拉夫的猜測,是那些殘餘維吉亞騎手潰退的東側,而海寇們昨夜宿營的南麵,亂石嶺中迴聲連綿響起,讓溪灘上的眾人有一種被千軍萬馬包圍的錯覺。
看樣子,早在拉格納等人與維吉亞人交戰之初,甚至是剛發生接觸的時候,就已經被庫吉特人發現了,隻不過對方仗著騎兵在偵查和腳力上的優勢,就等在數裏地之外扮演漁夫坐觀鷸蚌之爭。
海寇們有大麻煩!這一點就連沒什麽戰陣經驗的弗萊特也看出來了,等到那些庫吉特人完成對維吉亞人和雪盜的複仇,就到了決定他們這夥人命運的時候。
趁著庫吉特人還沒騰出手先跑?這會是比留在原地還要爛的決定,隻從庫吉特人坐山觀虎鬥的舉動來看,便知對方不僅擅用探馬,更有足夠的耐心,必然會派出遊騎盯著海寇們的動向。況且海寇們都是步卒,隻有少量騾馬用來馱運輜重,根本不足以供所有人代步,就算先放跑他們,再攆上來也不是什麽難事,庫吉特騎手們甚至更希望從圍困演變成一場追逐,就像現在對“雪盜”的驅趕、獵殺一樣。
自從選擇出海謀生以來,拉格納等人這幾年的經曆並非一帆風順,他們不止一次因遭遇風暴困於海上飲水耗盡,在上岸劫掠時也曾數次陷入圍攻狼狽突圍……但每一次的困頓,他們都堅信前行的方向會有曙光,而這一次他們卻兩眼迷茫。
由於古老的信仰和惡劣生存環境的磨礪,敢於出海討生活的諾德人無一不是性情堅韌,他們並不怕迎接死亡,甚至對命運的挑戰充滿向往,可麵對庫吉特人的騎兵,心生懼意的卻不止奧拉夫一人。因為他們希望能夠像勇士一樣光榮戰死,而不是毫無尊嚴的被獵殺,在騎、射俱精的遊牧騎兵麵前,他們很可能連近身廝殺的機會都沒有。
拉格納沒有下達任何號令,所有海寇都自發的整理甲胄和武器,原本上了馱架準備裝運糧袋的騾馬被就地殺死,然後被數人拖曳著構建成外圍障礙,內裏則是人員站位密集的圓陣。前次戰鬥中受傷較重的海寇自覺將盔甲脫給同伴並來到前排,腿腳不便的將武器與同伴交換,拄著槍、盾支撐身體又或幹脆坐在地上握持長矛,而隨著被驅趕的維吉亞人和雪盜動靜漸弱,葦叢中的氣氛也變得愈發凝重。
前些天曾有個海寇搶了弗萊特的長袍,為的是給發燒的兄弟禦寒,他那兄弟在青石卡受傷的手臂已嚴重感染,兩三米外就能聞到令人欲嘔的腥臭味。他頑固的拒絕了同伴提出的截肢建議,與維吉亞人的戰鬥中便一心求死在跳蕩時率先衝出側翼,雖然活了下來腹側和小腿卻各挨了一矛。不規則狀的開放傷口令弗萊特觸目驚心,他沒有專門學過急救,手頭也隻有海寇們臨時找來的繩子、布巾,甚至連紮止血帶都找不準位置,對方因高燒、失血已眼前發黑幾近恍惚仍不肯退出戰鬥,這會又要求兄弟攙扶著來到了陣列外圍。
因為不滿此前的掠獲分配,這一次的“夏集會獵”拉格納等人無視了岡定的指派,決意私自行動另立山頭,所以不同於以往落入重圍的情形,不會有其他海寇團夥在附近接應,孤軍困守此處的他們注定要麵對一場苦戰。
之前的數次救治舉動,讓弗萊特的戰俘身份發生了轉變,漸漸成了得到拉格納這夥海寇一定認可的船上奴隸。除了打雜和幫受傷的海寇做簡易包紮,他的另一項任務就是看守“小唐”和波爾查,其實在他看來根本沒有必要,前者簡單的抬起手臂都會牽動傷勢,想自行起身都難,而後者四肢被反捆,連翻身都沒法發上力。
“諾德人!我家主人欣賞你們在戰鬥中展現出來的勇敢,決定給予你們降服的機會。”頓都石騎在馬上擎著三米多長的大纛,身後跟著沿途商路上雇來的通譯和向導,數騎一同來到溪灘對麵喊話,他覺得這些硬碰硬並以少勝多的諾德人很對胃口,所以主動討來了這個能夠近距離觀察對方的差事。
而被新近登上汗位的賽加授予全權的唐祝,他在出使波拉克尼亞前後,特意對諾德海寇多年來襲擾卡拉迪亞北方的曆史進行過了解,敏銳的察覺到或許可以利用這些海寇來促成此次的和談。
頓都石手中的白蘇魯錠是庫吉特人特有的戰旗,矛身下的圓蓋四周有著象征和平與權威的白馬鬃垂纓,這是唐祝出使前,庫吉特可汗賽加賜下的使節信物。降附之眾出身的探馬軍軍卒畏於庫吉特人東征西討的威勢,即便敗逃仍不敢輕易丟掉這支大纛,與之相比那柄在前一天的潰逃中被遺落並遭毀棄的漢節,則是幅多麽悲哀的場景。那本是心念東方故土的唐祝特意命人所製,可在這些曾內附漢地的異族部屬眼中,漢家江山都換了庫吉特人來坐,這物件已經無足輕重了。
諾德海寇在卡拉迪亞的名聲是什麽樣,他們自己心知肚明,飽受其害的北地人對他們除了恐懼外,無不恨得咬牙切齒。所以當海寇上岸劫掠時,能夠信任的隻有手中的盾牌和同船的夥伴,投降?不存在的,在他們看來那等於是任人宰割。無論是欣賞加好奇的頓都石,還是做長遠打算的唐祝,此時對諾德人的了解都還太少。依著諾德人的性格,打敗了可以認輸,但要他們解除武裝束手就擒乃至卑躬屈膝來換取活命,卻絕無半點可能,即便眼下處於絕對的劣勢,但出於對小團體以外之人的不信任,想要他們降服反過來跪下乞求也許還能考慮下,這對占盡上風的庫吉特人顯然也是不可能的。
拉格納這夥人不見得人人態度強硬,雖然在頓都石喊話時沒有一個海寇出聲,但對眾人的心理卻是一種潛在的打擊,至少弗萊特就希望海寇們能“識時務”。在這種惡劣的形勢下,如果對庫吉特人的招降坐視不理,人心遲早會生出變化。
拉格納很快便做出應對,他對扭頭看向自己的海達點了點頭,而這個箭術過人的家夥舔了下拇指,隨即引弓施射一氣嗬成,雖然因為早有預料的頓都石等人沒有太過近前而未建功,但還是令對方不迭的驅使坐騎後退躲避稍顯忙亂。
而相對應的,則是海寇們得以提振的士氣,在拉格納等核心成員的帶頭下,他們開始有節奏的用盾牌與兵刃交擊進行邀戰,同時伴以調子一致的吼叫,即便人數不多,齊整的聲勢依舊震撼人心。
雖然語言習俗大不相同,但此時不用身邊的通譯和向導解釋,頓都石也知曉招降之舉沒成,當幾人調轉馬頭迅速退去後,葦叢中的海寇們發出瘋狂、紛亂的嚎叫。被這噪音近距離轟炸的弗萊特隻覺得異常煩躁,腦袋裏一片混沌的他忽然想起黎明前那群和南遷極地狼爭食的野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