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了前幾天的降雨,岔路口溪灘一帶的土壤吃透了水分,牡蠣港和亂石嶺間的對流風又令地表的水分迅速揮發。簡單來說就是地麵板結的好似硬木砧板,雖然缺少黏土成分的砂礫土壤依舊強度不高,但摔落地麵的那下狠的對騎手們來說絕不好受。人的唿叫和馬的嘶鳴聲中夾雜著瘮人的脆響,躲在馱架下提心吊膽的弗萊特臉色蒼白,初涉戰陣的他分不出鹿砦和骨骼斷裂聲的區別,腦海中抑製不住的去想象那血腥的場麵,很快便陷入恐慌的包圍。
以寡敵眾的拉格納等人再度破滅了對手扭轉局麵的希望後,戰鬥便進入滾雪球的階段,混戰中的雙方都沒有再刻意維持陣型。可海寇士氣高昂有蹈死之誌,維吉亞人卻無心戀戰,不僅士氣崩壞組織不起有效的反擊更開始敗逃,若是憑借人數優勢死磕未嚐沒有逆轉的可能。
“媽耶!”就在戰鬥進入尾聲的時候,弗萊特卻感覺到左臂上一陣冰涼,有個黏膩濕滑的東西爬了上去,頭皮發麻的他一時不敢動作,但很快小臂上傳來的叮咬痛感就讓他手腳並用的從藏身的馱架下竄出。
廝殺滋生的血腥氣息讓馱運輜重的騾馬感到不安,若不是繩結拴的牢固,早被這些不時頓蹄子的大牲口掙脫了。從馱架下鑽出來的弗萊特陷入了異常尷尬的境地,手臂上的疼痛隻是被叮咬的那一下,在發現是隻小指尖大的螞蟥後他就沒那麽怕了,當然免不了有稍許惡心,而在他當麵則是個拉著已解開韁繩的陌生家夥。
短暫的四目相對,弗萊特對眼前之人打量了個大概,大鼻子、褐眼、黑發,但發梢卻是深淺不一的淡黃色,就像染發後長長了似的。濃眉大眼卻被一臉縱橫分明的褶子拉低了顏值,裸露的皮膚呈現出高原人種特有的皴紅,但膚色偏白沒變成古銅色,以及一雙骨節粗壯的大手掌。“中年人”因為弗萊特的突然出現略有分神,但很快反應過來,單手一拉鬃毛便輕巧的翻上頭馱馬的背,沒有鞍韉和馬鐙,甚至連嚼子都沒上。弗萊特還在驚訝,對方卻是左手摩挲著驢子的脖頸以作安撫,右手扯出斜挎在身上的弓矢,驅使坐騎開拔的同時單手搭箭上弦,迅速側扭身子用腳蹬上短弓,稍開不到半滿便射向弗萊特。
時間迴到三個多鍾頭前,岔路口東南方約二十裏,亂石嶺北麓的一處無名溝穀。這裏是庫吉特人遭遇襲擊前的臨時營地,這支人馬雖然公開打著使者旌節,卻隻是一隊打前站的先導,此時留守的幾名斥候前腳剛接應一隊百十來人的庫吉特騎士,那些提前出發卻遇伏潰奔的同袍後腳便狼狽而至。
“中領軍恰在,潰師而還,當如何處置?”問詢之人正當壯年,麵相上看大概四十歲上下,實際年齡應該要年輕一些,看似諮詢意見,實則是推人“唱白臉”。
生逢亂世的唐祝從小跟著祖、父轉戰淮泗,十三歲便作為騎從經曆戰陣,十七歲成為一營主官,從傑拉克西征二十餘載間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但無論再怎麽名聲顯赫、功勳彪炳,在庫吉特權貴眼中仍是降附之人,即便他的母親擁有部分蒙兀室韋血統,他在迎娶傑拉克之女後更名拖巨,在庫吉特上層依然備受排擠。
“軍機事宜駙馬自決便可。但以我淺見,諸人既迴營領受軍法,可見並非不敢死戰,不妨暫緩懲處,以收知恥後勇之效。”應對之人並未上套,對答不卑不亢,遣辭婉轉也顯示出其人並非不通文墨的蠻勇武夫。
中領軍是漢家官製,作為傑拉克整合諸部後的怯薛那顏之一,阿骨爾的確配得上這個稱唿。他並非庫吉特人,而是挾蓋、複、金三州降附的粟末部貴族,早年在質子軍中,後被奧格達劃分給傑拉克做伴當。由於這層關係,他雖然名位不顯,卻始終是傑拉克最信任的心腹,但也正因如此,他在塞加與達斯塔姆爭位時沒有偏向,現在正處於“觀察期”。塞加將他派來做唐祝的副使,實際上變相的暫時剝奪兵權並行監視之責,可他這個光杆司令連親兵都是對方的人,再開罪對方手下悍卒怕是要挨暗箭了。為潰卒說情也表明他並非不知變通,隻是之前所處的位置不容他這麽做,以外族身份統轄可汗親軍,不知有多少眼紅之人暗中讒謗,他隻能維持為人忠貞的人設。
“我等敗得不甘!請郎主給頓都石一匹馬,必生擒那盧水胡兒來見!”一個跪伏在地的軍吏神情激憤,咬牙切齒亦不足表達恨意,圓髻和兩鬢的小辮已經有些散亂,這大漢奔逃一日形容雖狼狽,弓矢、甲衣卻還全備,看似一副無謀匹夫之態,實則已暗中自辯。
郎主這個稱唿源自北地異族,含義與主公仿佛,這擺明是以臣下乃至奴仆自居,潛台詞便是希望唐祝念及完全依附於其的親信關係在執行軍法時給予寬宥,從而免去死罪乃至暫緩懲罰。頓都石出自營州大賀部,其部由於內附已久,大多數習俗已同漢民一般無二。奈何漢家皇族亂政,兄弟、叔侄相互攻伐,以至於中原大亂,連年戰禍、饑饉。由漢家王朝扶植擔任內附諸部盟主的大賀部接受燕王之邀南下助其爭位,兵敗汴京後戰俘被流放昭陽,削奪賜姓。再後來,失去掣製的幽州八部並起,河湟雜胡亦在河西舉起叛旗,自漠北異軍突起的庫吉特部趁機兼並邊藩,侵河套、克西京、破關入洛,一路東向覆滅北朝,大族南渡流民遍野,唐祝的祖父率一幹刑徒背倚大江起兵求活,軍勢坐大後受南朝敕封為節度割據淮左。及至宛地、襄州陷落,南朝行在從建業遷往臨安,屏藩地位被江州、京口取代,形同棄子的武寧軍降附,兩家在軍中雖分尊卑,私下裏卻是三代人的交情了。
而頓都石所提到的“盧水胡兒”,本是對涇渭、河湟這一帶遊牧民族的泛稱,但因為對中原漢家王朝時而依附時而叛亂,各族雜居又有通婚,匈、羯、氐、羌、塞種乃至半農半牧的漢民都被歸於此類。庫吉特人通過內附的黃頭室韋與漢家朝廷約為盟友,打著義從旗幟侵襲幽州、河西兩處叛軍後路,但隨著中原連年戰亂,奧格達卻憑借在邊塞掠得的人口、財貨逐漸統合漠北。雙方實力不再對等後,奧格達先是試探然後迅速兼並漠南諸部,而烽煙遍地的漢家朝廷根本無力阻撓,據有雍涼的河湟叛軍先是與其爭奪河套失敗,繼而主力在靈、原、蘭、鄯四州接連敗績,諸部膽氣盡喪或降服或西遷。
弗萊特撞見的那個“中年人”便屬於其中一部,在傑拉克西征後幾乎是被驅趕著從伊瑞利亞遷徙至卡拉迪亞,可最終其所在部族仍沒逃過覆滅的命運。頓都石那數十人都是唐祝的親信騎從,雖然攜帶輜重行止臃腫,也沒有刻意隱藏蹤跡,但作為前出開道的騎卒,絕對夠得上小心翼翼。他之所以失敗,既不是缺乏警惕,也不是伏擊者人多勢眾,而是那個他口中的“盧水胡兒”,趁黎明十分孤身潛入營地,然後明目張膽的偷走了所有戰馬。這些與騎手們幾乎朝夕相伴的戰馬,麵對陌生人卻沒有一匹馬兒有所抗拒,這讓值夜的軍士誤以為那是自己人,直到那個“中年人”要趕著馬群離開才反應過來,可那已經晚了。
見到“中年人”的第一眼,弗萊特就已經渾身緊繃,他很確定這不是拉格納的人,陌生人!敵人!打量對方的同時,他的心跳和唿吸也急促起來,箭矢當麵飛來的那一刻,他下意識的想要咽口水卻口幹舌燥,他能感覺腦門的血管嘣嘣直跳,眼前如夏日馬路上空氣在燃燒一般。腎上腺素的緊急分泌促使弗萊特做出應對,他腦子裏一片空白,本能的伸出左手去擋,令人詫異的是射來的箭矢如同撞見了磁石,竟被他一把撈在手裏,然後掄出飛向那偷馬的“中年人”。
整個過程隻是一眨眼的工夫,“中年人”顯然沒料到會是這樣,他身手敏捷的翻到馬腹側麵躲避,卻忘了坐騎隻是剛安撫下來的馱馬,馬兒鬃毛被揪得吃痛,猛地一甩身便把他拋了下來。“中年人”隻是麵相老成,實際年齡還不到二十歲,雖然落馬後矯健的在地麵順勢一滾便起了身,但預料中本應輕鬆的逃跑計劃被弗萊特破壞,他的心境已不再平穩。他沒有選擇再去控製一匹馱獸,也沒有攻擊弗萊特,而是扭身朝葦叢茂密處跑去,但迎麵而來的一個雄壯身影卻將他撞翻在地,頭暈目眩的掙紮了幾步後他便做出了投降姿勢,因為利刃已經比劃在了脖子上。
“夥計,幹的不錯!”奧拉夫一腳將“中年人”踹趴在地上,從後腰上扯過一掛繩索將其四肢反捆在一起,人手不足的海寇沒法大舉追擊,拉格納集合大部確保維吉亞人被驅散,他則帶著數人趕來看護輜重,正好看見弗萊特最後的投擲動作,而另一邊的“中年人”恰好落馬,但他若是再早一點到達,恐怕看到的便是弗萊特的鴕鳥姿態了。
鹿砦取得的直接戰果其實很有限,隻是數十維吉亞騎手打頭的那幾號人馬,但引發的慌亂所造成的連鎖反應才是大頭。有人坐騎受驚,有人被摔倒的人馬絆倒,由於同樣缺乏死戰信念,不少騎手甚至將希望寄托於另一邊的同伴,自己調掉轉馬頭便跑,哪裏知道人數占優的正麵步陣早就岌岌可危了。奧拉夫隻帶了數人趕來保護輜重,恐怕除了人手不足外也不盡是托大,而是他對這些維吉亞騎手的反應早已有所預判,這表明海寇們和這些受到波拉克尼亞同盟貴族雇傭的維吉亞人曾有過多次交手。
以寡敵眾的拉格納等人再度破滅了對手扭轉局麵的希望後,戰鬥便進入滾雪球的階段,混戰中的雙方都沒有再刻意維持陣型。可海寇士氣高昂有蹈死之誌,維吉亞人卻無心戀戰,不僅士氣崩壞組織不起有效的反擊更開始敗逃,若是憑借人數優勢死磕未嚐沒有逆轉的可能。
“媽耶!”就在戰鬥進入尾聲的時候,弗萊特卻感覺到左臂上一陣冰涼,有個黏膩濕滑的東西爬了上去,頭皮發麻的他一時不敢動作,但很快小臂上傳來的叮咬痛感就讓他手腳並用的從藏身的馱架下竄出。
廝殺滋生的血腥氣息讓馱運輜重的騾馬感到不安,若不是繩結拴的牢固,早被這些不時頓蹄子的大牲口掙脫了。從馱架下鑽出來的弗萊特陷入了異常尷尬的境地,手臂上的疼痛隻是被叮咬的那一下,在發現是隻小指尖大的螞蟥後他就沒那麽怕了,當然免不了有稍許惡心,而在他當麵則是個拉著已解開韁繩的陌生家夥。
短暫的四目相對,弗萊特對眼前之人打量了個大概,大鼻子、褐眼、黑發,但發梢卻是深淺不一的淡黃色,就像染發後長長了似的。濃眉大眼卻被一臉縱橫分明的褶子拉低了顏值,裸露的皮膚呈現出高原人種特有的皴紅,但膚色偏白沒變成古銅色,以及一雙骨節粗壯的大手掌。“中年人”因為弗萊特的突然出現略有分神,但很快反應過來,單手一拉鬃毛便輕巧的翻上頭馱馬的背,沒有鞍韉和馬鐙,甚至連嚼子都沒上。弗萊特還在驚訝,對方卻是左手摩挲著驢子的脖頸以作安撫,右手扯出斜挎在身上的弓矢,驅使坐騎開拔的同時單手搭箭上弦,迅速側扭身子用腳蹬上短弓,稍開不到半滿便射向弗萊特。
時間迴到三個多鍾頭前,岔路口東南方約二十裏,亂石嶺北麓的一處無名溝穀。這裏是庫吉特人遭遇襲擊前的臨時營地,這支人馬雖然公開打著使者旌節,卻隻是一隊打前站的先導,此時留守的幾名斥候前腳剛接應一隊百十來人的庫吉特騎士,那些提前出發卻遇伏潰奔的同袍後腳便狼狽而至。
“中領軍恰在,潰師而還,當如何處置?”問詢之人正當壯年,麵相上看大概四十歲上下,實際年齡應該要年輕一些,看似諮詢意見,實則是推人“唱白臉”。
生逢亂世的唐祝從小跟著祖、父轉戰淮泗,十三歲便作為騎從經曆戰陣,十七歲成為一營主官,從傑拉克西征二十餘載間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但無論再怎麽名聲顯赫、功勳彪炳,在庫吉特權貴眼中仍是降附之人,即便他的母親擁有部分蒙兀室韋血統,他在迎娶傑拉克之女後更名拖巨,在庫吉特上層依然備受排擠。
“軍機事宜駙馬自決便可。但以我淺見,諸人既迴營領受軍法,可見並非不敢死戰,不妨暫緩懲處,以收知恥後勇之效。”應對之人並未上套,對答不卑不亢,遣辭婉轉也顯示出其人並非不通文墨的蠻勇武夫。
中領軍是漢家官製,作為傑拉克整合諸部後的怯薛那顏之一,阿骨爾的確配得上這個稱唿。他並非庫吉特人,而是挾蓋、複、金三州降附的粟末部貴族,早年在質子軍中,後被奧格達劃分給傑拉克做伴當。由於這層關係,他雖然名位不顯,卻始終是傑拉克最信任的心腹,但也正因如此,他在塞加與達斯塔姆爭位時沒有偏向,現在正處於“觀察期”。塞加將他派來做唐祝的副使,實際上變相的暫時剝奪兵權並行監視之責,可他這個光杆司令連親兵都是對方的人,再開罪對方手下悍卒怕是要挨暗箭了。為潰卒說情也表明他並非不知變通,隻是之前所處的位置不容他這麽做,以外族身份統轄可汗親軍,不知有多少眼紅之人暗中讒謗,他隻能維持為人忠貞的人設。
“我等敗得不甘!請郎主給頓都石一匹馬,必生擒那盧水胡兒來見!”一個跪伏在地的軍吏神情激憤,咬牙切齒亦不足表達恨意,圓髻和兩鬢的小辮已經有些散亂,這大漢奔逃一日形容雖狼狽,弓矢、甲衣卻還全備,看似一副無謀匹夫之態,實則已暗中自辯。
郎主這個稱唿源自北地異族,含義與主公仿佛,這擺明是以臣下乃至奴仆自居,潛台詞便是希望唐祝念及完全依附於其的親信關係在執行軍法時給予寬宥,從而免去死罪乃至暫緩懲罰。頓都石出自營州大賀部,其部由於內附已久,大多數習俗已同漢民一般無二。奈何漢家皇族亂政,兄弟、叔侄相互攻伐,以至於中原大亂,連年戰禍、饑饉。由漢家王朝扶植擔任內附諸部盟主的大賀部接受燕王之邀南下助其爭位,兵敗汴京後戰俘被流放昭陽,削奪賜姓。再後來,失去掣製的幽州八部並起,河湟雜胡亦在河西舉起叛旗,自漠北異軍突起的庫吉特部趁機兼並邊藩,侵河套、克西京、破關入洛,一路東向覆滅北朝,大族南渡流民遍野,唐祝的祖父率一幹刑徒背倚大江起兵求活,軍勢坐大後受南朝敕封為節度割據淮左。及至宛地、襄州陷落,南朝行在從建業遷往臨安,屏藩地位被江州、京口取代,形同棄子的武寧軍降附,兩家在軍中雖分尊卑,私下裏卻是三代人的交情了。
而頓都石所提到的“盧水胡兒”,本是對涇渭、河湟這一帶遊牧民族的泛稱,但因為對中原漢家王朝時而依附時而叛亂,各族雜居又有通婚,匈、羯、氐、羌、塞種乃至半農半牧的漢民都被歸於此類。庫吉特人通過內附的黃頭室韋與漢家朝廷約為盟友,打著義從旗幟侵襲幽州、河西兩處叛軍後路,但隨著中原連年戰亂,奧格達卻憑借在邊塞掠得的人口、財貨逐漸統合漠北。雙方實力不再對等後,奧格達先是試探然後迅速兼並漠南諸部,而烽煙遍地的漢家朝廷根本無力阻撓,據有雍涼的河湟叛軍先是與其爭奪河套失敗,繼而主力在靈、原、蘭、鄯四州接連敗績,諸部膽氣盡喪或降服或西遷。
弗萊特撞見的那個“中年人”便屬於其中一部,在傑拉克西征後幾乎是被驅趕著從伊瑞利亞遷徙至卡拉迪亞,可最終其所在部族仍沒逃過覆滅的命運。頓都石那數十人都是唐祝的親信騎從,雖然攜帶輜重行止臃腫,也沒有刻意隱藏蹤跡,但作為前出開道的騎卒,絕對夠得上小心翼翼。他之所以失敗,既不是缺乏警惕,也不是伏擊者人多勢眾,而是那個他口中的“盧水胡兒”,趁黎明十分孤身潛入營地,然後明目張膽的偷走了所有戰馬。這些與騎手們幾乎朝夕相伴的戰馬,麵對陌生人卻沒有一匹馬兒有所抗拒,這讓值夜的軍士誤以為那是自己人,直到那個“中年人”要趕著馬群離開才反應過來,可那已經晚了。
見到“中年人”的第一眼,弗萊特就已經渾身緊繃,他很確定這不是拉格納的人,陌生人!敵人!打量對方的同時,他的心跳和唿吸也急促起來,箭矢當麵飛來的那一刻,他下意識的想要咽口水卻口幹舌燥,他能感覺腦門的血管嘣嘣直跳,眼前如夏日馬路上空氣在燃燒一般。腎上腺素的緊急分泌促使弗萊特做出應對,他腦子裏一片空白,本能的伸出左手去擋,令人詫異的是射來的箭矢如同撞見了磁石,竟被他一把撈在手裏,然後掄出飛向那偷馬的“中年人”。
整個過程隻是一眨眼的工夫,“中年人”顯然沒料到會是這樣,他身手敏捷的翻到馬腹側麵躲避,卻忘了坐騎隻是剛安撫下來的馱馬,馬兒鬃毛被揪得吃痛,猛地一甩身便把他拋了下來。“中年人”隻是麵相老成,實際年齡還不到二十歲,雖然落馬後矯健的在地麵順勢一滾便起了身,但預料中本應輕鬆的逃跑計劃被弗萊特破壞,他的心境已不再平穩。他沒有選擇再去控製一匹馱獸,也沒有攻擊弗萊特,而是扭身朝葦叢茂密處跑去,但迎麵而來的一個雄壯身影卻將他撞翻在地,頭暈目眩的掙紮了幾步後他便做出了投降姿勢,因為利刃已經比劃在了脖子上。
“夥計,幹的不錯!”奧拉夫一腳將“中年人”踹趴在地上,從後腰上扯過一掛繩索將其四肢反捆在一起,人手不足的海寇沒法大舉追擊,拉格納集合大部確保維吉亞人被驅散,他則帶著數人趕來看護輜重,正好看見弗萊特最後的投擲動作,而另一邊的“中年人”恰好落馬,但他若是再早一點到達,恐怕看到的便是弗萊特的鴕鳥姿態了。
鹿砦取得的直接戰果其實很有限,隻是數十維吉亞騎手打頭的那幾號人馬,但引發的慌亂所造成的連鎖反應才是大頭。有人坐騎受驚,有人被摔倒的人馬絆倒,由於同樣缺乏死戰信念,不少騎手甚至將希望寄托於另一邊的同伴,自己調掉轉馬頭便跑,哪裏知道人數占優的正麵步陣早就岌岌可危了。奧拉夫隻帶了數人趕來保護輜重,恐怕除了人手不足外也不盡是托大,而是他對這些維吉亞騎手的反應早已有所預判,這表明海寇們和這些受到波拉克尼亞同盟貴族雇傭的維吉亞人曾有過多次交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