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爾典王國的統治在北方向來缺少支持,就拿窩車則灣來說,這一地域雖然受北地統領庫林家族統治多年,但距離庫林家領地近的領主也就罷了,因為距離王室在北方的頭號打手太近,對王命還算聽從。▽ 番茄小說網  w`w`距離遠的切爾貝克西北部和卡拉克裏亞東部,照樣是我行我素,就連隔海相望的窩車則領主沃波特家族,想要其聽從王命,還得看其心情好壞。


    這隻不過是舉出的個例,但借用一句孫子兵法上的話,就是“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身為國王的卡洛曼六世雖然不知道這本書,但對待戰爭絕不會輕忽大意,各種可能發生的事情,他和手下大臣都要一一推敲、商討,以確保遠征的目的能夠達成。即使派出偏師迫使那些波拉克河北岸的諸侯站在王軍陣營這邊,但誰能保證戰局一直對王軍有利?到那時他們還會站在王軍這邊嗎?這些沒人能保證的了。雖然不可否認的一點是王軍兵力占優,而這些北岸諸侯不支援庫勞那邊就是幫了王軍大忙,但若是因此認為不用防備他們,那也未免太過天真。


    派出偏師在另一個方向佯攻,確實可以分散庫勞的兵力,王軍便可以趁勢尋找洛瑪河北岸的防禦薄弱地帶,發起搶渡。但關鍵就在於,波拉克河北岸的那些諸侯在王軍偏師的直接威脅下,雖然會加入王軍這一邊,但王軍偏師想從他們那裏得到補給卻絕無可能,沿途劫掠倒是個好辦法,但怕的就是這些諸侯在偏師背後捅刀子,如果用搶掠鄉村的方式來就地征集補給,隻怕這些諸侯會立刻反水,那時偏師別說完成佯攻動作了,能否自保都成問題。


    所以在波拉克河北岸設立一個由王軍完全掌控的據點,用來支持偏師完成佯攻動作,就很有必要了。這個位於北岸的據點最大的作用就是為偏師提供前期補給,易守難攻是最基本的選址條件,岑達爾男爵領所在的台地背山臨河,恰好符合,從這裏到依斯摩羅拉堡的界橋,大概快馬疾馳一天的距離。而王軍主力進軍庫勞後,解圍後的依斯摩羅拉堡也能為對岸的偏師提供補給,當王軍主力拿下鐵鏽河口的南港鎮,便能在水、陸聯合封鎖波拉克河河麵,同樣可以為偏師提供人員和物資的補充。


    可似乎至此,在岑達爾家領地上建立的據點就失去了作用,好像沒有必要去大費周章的建立一個永久據點,隻要運些補給過河,建個臨時的營地就足夠了。但卡洛曼六世、菲利普、阿拉西斯他們顯然想得比這要多的多,國王的直轄領地距離北方太遠,即便在北方取得土地也是飛地,更重要的是王室因子嗣不豐沒有可以分封的王子,從兩支旁係中選擇又是國王所不願的,那會打破兩支旁係間的平衡,不利於維持統治。所以說卡洛曼六世雖然有心往北方貴族中摻沙子,但卻沒有合適人選,北地統領庫林家在窩車則灣地區的統治已經覆蓋了北方一半地域了,任其一家獨大的局麵是他所不想看到的。而空降親信去北方,必定會如庫林家那般被北地貴族排擠,沒有如庫林家族在當地的實力,全憑國王的支援,也起不到太大效果。那麽最好的辦法就隻能是在北地貴族中扶植一個與王室親善之人,而阿拉西斯.岑達爾的出現則恰到好處。


    阿拉西斯的領地雖然破敗,但卻不算小,有發展的潛力,隻是因為沒有財力組織起軍隊來防備每年諾德海盜的劫掠,才逐漸敗落,但在王軍來到北方後,這便不是問題了。靠近波拉克河的地理位置,使得阿拉西斯的領地在治安得到保證後,很快便能利用內河貿易繁榮起來,更能從陸上直接威脅到同屬卡拉克裏亞的窩車則,迫使其認清局勢投入王室懷抱。這種和臣子的臣子的接觸,看起來會讓庫林家不滿,但實際上庫林家對窩車則的沃波特家族並沒有多少好感,巴不得能擺脫掉沃波特家族這個大爺似的屬臣,這也正合卡洛曼六世製衡庫林家的心意。而阿拉西斯.岑達爾實力弱小,其借助王軍北征之勢興盛家族的手段,必然使其家族打上王室烙印,成為北地貴族眼中的叛徒,但結合他的家族在當地的長期統治帶來的人望和王室的支持,立足並發展起來絕非難事。


    看到這裏有人該奇怪了,卡洛曼六世北征不是為了打庫勞的魯道夫嗎?怎麽變成製衡庫林家了?


    別忘了國王介入戰爭的借口,調解糾紛。這場戰爭無論勝負與否,依斯摩羅拉堡的丕平在之前魯道夫軍的圍攻中,已經大傷元氣。雖然丕平的一部分封臣為自保選擇中立,但也有一部分封臣選擇支持他,這些支持他的臣子的領地被魯道夫軍洗劫一空,他若是不為此埋單,隻會寒了忠臣之心,失去臣民擁戴。僅憑丕平自己恐怕短期內難以恢複實力,不過依斯摩羅拉作為卡洛曼六世楔入波拉克尼亞的一根釘子,是他完成北方戰略的重要支點,使依斯摩羅拉盡快恢複實力是必須的,但又不能任其要價,於是扶植出阿拉西斯.岑達爾,讓丕平.伊夫感受到有人能取代他的危機,除了讓他更加賣力為王室效命外,也能為他提供支持、分擔壓力。


    至於製衡庫林家,戰爭打輸了,自然一切休提,贏了則是卡洛曼六世必然要做的事,這場戰爭是為了讓王權進入波拉克尼亞,而不是讓庫林家入主波拉克尼亞,一步步坐實北地統領這個先王當做虛銜封賞出去的頭銜,弄清這一點就什麽都明白了。就這麽的,因為時與勢的促成,加上阿拉西斯大膽的把握住了機會,於是禪達這個此前在卡拉迪亞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借著這場北征快速興起,並成為波拉克河下遊溝通北岸貿易的樞紐城鎮。


    既然是調解糾紛,卡洛曼六世在這場戰爭中與魯道夫.克洛爾是扮演了相同的角色,隻是分別支持不同一邊,即便他借著這個名頭打到庫勞,隻要魯道夫認慫,這事就算是結了,別管戰爭中占了多少地,戰爭結束都得吐出去。出動數萬大軍,勞民傷財,卡洛曼六世怎麽可能空手而歸,土地可以還,反正坐擁斯瓦迪亞平原的他也看不上北方寒冷的雪原,但控製庫勞的鐵礦則是必須要達到的目的,至少也要控製一部分。


    為此,王軍必須要攻過鐵石大橋,而想要維持對河麵的封鎖和過河後的王軍補給,就必須完全控製鐵鏽河口南、北、西三個港口鎮子,可因為河流的阻隔,又要再次分兵。之前的偏師仍需看死瑟雷茲克大橋,北港鎮則需再次分出一支偏師,南崗鎮也是一樣,可為了維持對庫勞的包圍態勢,並無法分出太多兵力,波拉克河南、北兩麵的波拉克尼亞貴族難保不會因態度變化加入戰爭,那時兵力分散的王軍很容易被各個擊破,這讓卡洛曼六世感到十分棘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卡拉迪亞冒險日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虎頭蛇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虎頭蛇尾並收藏卡拉迪亞冒險日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