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抬頭望天,眼前所見之境,讓重修本來柔和明亮的鳳眸也忍不住眯了起來,漫天紫氣,正朝著漢都朝拜,漫天虛影,像是大漢的名臣名將。


    “想必,師父大師兄他們,皆已經該出關了,這事麻煩了。”


    “師兄……”


    “此等異象,這必是天下大變,如此之下,也定然是出了對潛龍不利事,你我速迴門中,至於其他,非你我可左右,但聽師門之命即可。”


    “諾。”而重修望著山下綿延的道道紫氣,想起去年那等盛景之時,還有重安迴山稟報的世俗之事,師父師叔還有大師兄去年閉關推算至今毫無成果,這一係列事聯係起來,他的表情前所未有的嚴肅起來。


    去年昭示聖人出世,當然也可能是天庭帝君,隻是這凡世自然不可能有天庭帝君,那麽也就隻能是聖人出世了,而天地演化至今,也就數百前的老聃一人了,孔丘雖為儒家尊,但是想成為聖人,也得徒子徒孫再傳道數百年才有可能。


    如今這景象,不像是聖人之景,聖人出世,其實並不算多大影響;如今這異象,卻像是大漢龍氣勃發。


    若是如此,那麽這件事就非同小可,若潛龍天機,真起變化,師門為之投入心血和氣數皆將白費,不僅如此,從一開始,他們的所作所為,便會由順天意,改成逆天命。


    上天之罰隨時可落,而這天罰,對普通人還罷了,對他們這等煉氣士影響猶大。


    師門平時一點點香火和功德積累的氣數,如果不能抵消罪孽,這隻怕,就是折功折壽之罰,隻是哪怕如此,很可能也抹不去師門罪過。


    這正是: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甚至可能他們這一支道脈就此消亡,隻細想一番,便會心生寒意。


    重修專修望氣,精通氣運之學,他此時心神更是為之慌亂。


    去年那等之景,是預示聖人出;而今之景,不如去年,但是其中厚重意味,尤其是天空上虛幻之影,卻是更讓人為之驚顫!


    二人快速下去,片刻後,便於此山巔之處消失不見,再過片刻,於半山腰處現身,已然用出全力奔迴山門。


    幸好此處,還有有一小道,可直通山中,進入之後,將會別有洞天,也就是真正的道家青城洞天。


    二人不再猶豫,踏小道而上。


    片刻工夫,就見得一座山門。


    一條溪流宛轉流過,潺潺流水,到處古木林立,淺草如茵,花樹行列疏整,繁花似錦,多種不可能於同一時節出現之花色,亦在此地爭相綻放。


    山風吹動,鬆濤和溪流之音合為天籟,流泉水氣蒸騰,可真是靈氣四溢,隻是在此生活,定然就能延年益壽。


    山門奇景相疊,門中議事之處,便在一幽穀中的連綿房舍中,其中核心卻隻一間,上麵竟然有著罕見的琉璃,陽光正由上麵斜射下來,照在中央,成了一圈三尺方圓的白光,映得通明。


    再看光照之處,是一個三尺大三尺高的圓池,此時水深一尺,中間生著一朵青蓮,此時青蓮正半開著,有七瓣,周圍有十數人此時正凝神看著。


    感應到二人進來,其中一人望向外麵,說著:“重修他們已歸來了。”


    說話間,有兩個矯健的身影,此時突然入內。


    “見過師父師叔,以及眾位師兄。”重修和重安此時雖然是急切奔來,但是卻絲毫未曾喘氣,不見疲累,隻是垂首,一一向眾人見禮。


    眾人微點頭,算是還禮。


    “重修,重安,你們歸來正好,現開始議潛龍之事。”一老者淡淡說著,道門之中,入道者皆可參與議事。


    二人很快尋當所在之處坐下,議事方始,他們這十數人,就是這一脈的核心所在了。


    “諸位同道,今日喚爾等前來,便是討論這潛龍之事。


    要知,你我雖是煉氣士,隻是無有道祖之才,也無天師之能,想要成道,卻是需借那真龍之勢,以助修行,如今,先前洞察之天機,怕是已生變端了。”這時,中間的一位長須老者說著。


    聽到此話,除重修、重安二人,其他人皆微微一愣,現出愕然之色來,他們還都不知道此時外界氣象。


    “掌教,此話怎講?”


    “潛龍之人,乃由真君當年所言測出,又怎會出錯?”


    “真君自不會出錯,隻是如今從凡世傳來情況,卻頗為不妙,怕是有變數出現於凡世了,真君所言,一甲子零五年之後,蜀地當有潛龍出,吾等踏遍蜀地龍脈,埋下暗子,十五年前,親見那潛龍出。”


    變數,出現幾率甚小,一出現便可擾亂天機,嚴重些甚至可改既定天命。


    在場幾道士,聞此,皆略動容,當年真君,見外域魔道將至,未來道門皆暗,奮力一搏,意圖黃天降世,卻是功敗垂成,臨坐化之前,窺得一絲天機,留下隻言片語,為後人參詳。


    卻也牽連道門,數位真君,盡皆被打落位業,真人以下,更是道業全失,隻是有著當年天機昭示,如今道門才逐漸複興,隻是也分裂成數脈至今。


    “不知掌門所提變數,乃是何事?”


    “我等對凡世關注不多,卻要掌門解惑了。”幾個道士向老者注目,說著。


    長須老者點頭,說著:“這是自然,各位先看著這青蓮!


    當年黃石公輔助君王,並且得了天下,立炎漢基業,方才有緣得了青蓮道果,孕育得種之後,當年道君坐化之前分賜下,吾等這一脈在此尋得這洞天,造就了這青蓮。


    吾之一脈傳承至此已然九十年了,這九十年來,每年都有弟子行走天下,或主持道觀,積蓄香火,或治病救人,積蓄功德,或靠近官員,輔助執政,如此才積蓄一絲絲氣運。


    這青蓮介於現世和法界之間,能鎮壓氣運,使我們這一道脈氣運不至於流失,又能培養青蓮,壯大氣運,單看這青蓮周邊之水深淺就可知本門氣運,並且我門神通法術,如今也皆由此而施展!


    而這青蓮周圍的外顯之神水就是我道脈功德所化;此神水有八種殊勝,即:澄淨、清冷、甘美、輕軟、潤澤、安和、除饑渴、長養諸根。


    同時,神水包圍青蓮,又具有:甘、冷、軟、輕、清淨、無臭、沐浴清香、用之不傷體八特質。”


    這話大家都清楚,但是都凝神聽著,心知這接下來定然就是有轉折了,於是都認真聽著。


    果然,這掌教道人頓了一頓,又說著:“原本以來,一直增長,可是自去年聖人降世之景以來,這青蓮池之水不增反減,這就是不祥!


    諸位同道也知,我們道脈如今在各地有上百人同時積累功德氣數,又有青蓮池鎮壓氣運,若無人倒行逆施,絕對不至於這樣。


    這氣運關係我們神通法力,若是氣運全去,就算咒法神術個個是真,也難以影響現世……重安,你將從凡世得來情況,與眾人說了。”


    道人重安,此時站出來應著一聲:“是!”


    就一一把蜀地的事一一說出,重點就是點出了漢家再出明君,以及道脈外傳長老閆式夫妻之死,以及潛龍所在的李家將要遭逢變故。


    “這些消息,是外門弟子傳迴,又由重安親自去確定,不會有錯,諸位同門,可有何高見?”掌教此時看向左右,問著。


    這些道士,聽此消息,麵色凝重,漢家明君這可非是小事,在這個時代,帝皇能被稱之為明君,那可非同小可。


    皇帝這個職業也是要天賦的,就比如大漢朝,大漢皇朝有天賦的皇帝可是真的不少,至少是遠遠的勝過當年的大秦國,像是大秦國秦二世那般敗家業的皇帝,大漢朝是沒有的。


    最有天賦的當屬孝武皇帝和孝宣皇帝這兩位了,孝武皇帝當時麵臨的局麵,這個世界幾十年後,一統天下的晉國也會遇到;而孝宣皇帝當時所遭遇的,數十年前的漢獻帝和如今曹魏皇室也在遭遇……


    一個有天賦的皇帝,就是有著能力挽狂瀾的本事,再說大漢朝數百年的基業至今,龍運潛藏,天下仍有無數心懷大漢之士。


    這也就罷了,王朝興衰,其實和道脈興衰卻是影響不大,但是其後的那些事,卻是關係著他們這一門道脈興衰。


    因為秦嶺中的羌人李氏是他們選擇的潛龍一脈,雖然還未曾完全綁定,但是已經開始進行投資了,這氣運也就有了牽連。


    “經雲:欲求鬼仙者,五百功德氣運,欲求地仙者,三千功德氣運,天仙和府君者,三萬功德氣運,而帝君位,不但需要百萬的功德氣運,還需要真正的龍氣;


    功德氣運本形縹緲,如今有這青蓮顯化,有著這青蓮池,化作這神水,才讓我們這一支道脈,有了複興之機,這功德氣運事關重大,也是本門成真之根基,而今這事,的確有些不對,思之當年真君推斷,潛龍如今,應該還未曾到出世之時才對,潛龍出世,應當還在三十年後,為何如今竟有隕落之勢?”此時一道士出神一會之後,卻是說著。


    “對極,吾觀之,潛龍一族,竟有破滅之勢,本來這應該是潛龍資糧,可如今這顯然已成劣勢,莫非天機變化,便指此事?”一煉氣士此時出言說著。


    掌教真人卻將目光落到重修身上:“重修,你如何看此事?”


    都知重修是他們這一脈中少見有望氣術天賦者,眾人目光皆落於此人身上。


    重修雖然年輕,但是此時卻毫不怯場,站起身,朝眾人一禮,隨即麵向掌門,說著:“師父,重修在此之前,便在做觀氣之術,雖未察覺到細節之處,卻可斷言,的確有變數出現了。”


    “若如你所言,此事,怕是錯不了了。”掌教真人此時歎一口氣,環視眾人:“諸位同道,此事非同小可,若坐觀變數繼續發生,隻怕這潛龍天機,會有大變化,若真的是選錯了潛龍,到了那時,我等皆逃不過天譴,莫說修行有成,便是道業壽數折損到底,恐怕亦不能免罪。”


    眾人都是凜然,如若還是凡人,一無所知的,自然是不懼天譴,因為凡人之靈很難感覺到,但是修真煉氣士,氣運超脫肉體而與天地共鳴,一有天譴,卻是直麵,這就像是,一普通人走在路上一無所知的被天降隕石砸死,而道門練氣士卻是眼睜睜的看著隕石臨身,但是卻逃不了,而這過程不是一瞬間,而是很長很長時間。


    “如今,隻能再派人下山了,隻是吾等煉氣士不益幹預凡世之事過甚,隻能派行走武士前去了。”


    道門的行走武士,非一人,是一群人統一稱謂,在這個世界,煉氣士有神通法力,單是肉體層次的戰鬥,卻也難以對抗軍隊,如是有甲士上百,圍困住一真人,就能將其斬殺;就是當年真君,麵對十萬大軍的鎮壓,最終也隻能坐化。


    因為這世界,不但是有著練氣士,還有著其他的道途,自當年諸子百家之後,如今那些大士族,都有著超凡傳承所在。


    而在天下,最多人習練的,還是凡身練體的武道之路。


    武道一路,也是精絕,雖然不如練氣士有著種種的神通,但是修煉至精深處,卻是有著萬夫不當之勇,這等人物,當年群雄逐鹿之時,可是出世了不少;而道門自然也有人專一修習武學,這群人,大多為前代煉氣士後人,隻是沒有修道天賦,那麽養於山上,自然就轉修武道。


    武道的門檻低,但是需要的資糧可不少,不過比著練氣士需要種種玄虛的大藥,武道之路卻是簡單,隻需要吃肉吃糧就可以了。


    經過多年的積累和傳承,許多道脈,都對武術經過精益求精,演化出一門門精良的武學,這些人雖然不精玄學,也無法修成仙業,但是肉體精悍,精滿氣足,舉手投足都可殺人。


    這類人在道脈傳承中,開始時名稱不一,有稱後來統一被稱之為道門行走武士,而能被道門稱之為行走的,其中任何一人,放至山下,都有百人將的本事。


    隻是武道之路,甚為兇險,一旦下山,就纏入了這紅塵羅網之中,卻是再也掙脫不得,甚至就是武道邁至巔峰,最終也可能身首異處。


    當年的項王,後來的兵仙韓信,乃至冠軍侯霍去病,溫侯呂布,漢壽亭侯關羽等等,都是邁步了武道巔峰,有著萬人不擋之勇,但是又有哪一個安度晚年?


    因此,縱有驚人才能,卻少現於世,偶然出現,也會如同曇花一現,幾無一例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江湖做女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弓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弓誠並收藏我在江湖做女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