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卑一見呂布之勇,紛紛下馬投降,劉明收攏鮮卑騎兵共得精兵三萬,良馬五萬匹。魔鬼軍團眾將士押解鮮卑眾人迴到遼西郡肥如縣與龐統、張遼諸將匯合,清點傷殘士兵,這次鮮卑之亂共傷亡上萬人,主要是鄉民被鮮卑在搶劫是所殺,兩軍團傷殘士兵也達兩千之數,守城百姓傷殘五千之餘。戰後劉明大堂議事劉明曰:“此次東部鮮卑犯境,我北府軍雖勝但傷殘嚴重,鮮卑人之強騎兵也,但攻城之時為何還能傷人上五千之眾。諸位可知其原因?其二所有此次傷殘亡的士兵依定下的規則按時發放撫恤銀兩,凡是參加守城而傷殘亡的鄉民也要發於家人撫恤銀兩和其他補助。”


    龐統迴道:“此次對鮮卑作戰傷殘亡達兩千之原因是,因士兵所用刀槍不鋒利造成,如環首刀在與鮮卑人對陣之時,刀與對方的刀碰撞久了,刀刃就不鋒利或容易斷,造成士兵大量傷殘。所有北府兵的傷殘亡己登記造冊做好,撫恤銀兩己發放完成,守城而傷殘亡的青壯己在一一核實之中,死亡青壯每人撫恤銀十兩,傷殘每一人一兩至五兩,被鮮卑搶劫之鄉民,當地各縣衙己發放相應糧草,被毀滅的房屋由士兵幫助其修複。”


    劉明道:“幫守城而傷殘亡的青壯在根據每一家的情況和戰鬥表現每一位再分五至一十五畝田地其田地耕種其間在二十年內免稅,均分一等好田。鮮卑士兵及親人乍樣安排?”


    賈詡迴答:“幽州留鮮卑騎兵一萬,統一由張遼將軍管轄,其家人也留在幽州各郡縣,願意務農者分其田地,其田地十稅六,教其耕種,不願務農者而願放牧者暫統一留於代郡等戶部韓馥大人統一登記造冊後由屯田典農中郎將負責管轄放牧;冀洲兩萬鮮卑騎兵也是采用相同辦法進行管轄。”


    劉明道:“鮮卑騎兵一定要嚴加看管,所有夥長、百夫長采用以前選兵方法進行選用,千夫長及校尉由我們漢人擔任,訓練方法也采用我們士兵的訓練方法為主,不合格之兵打入輔兵之例,每三個月評選項一次優秀士兵,優秀士兵可以放探親假五天。每一百人中選五人為優秀士兵;冀洲之鮮卑騎兵兩萬暫由趙雲將軍代管,等以後成立騎兵兵團後由專人負責管轄,所有鮮卑人都要教其漢語認漢字,根據其識字多少和平時表現來決定其待遇,在所有鮮卑騎兵中要宣揚隻要做戰勇敢,平時訓練表現優秀就可脫其奴隸之籍貫,家人可以享受漢人待遇,分其田地,其田地二等田十稅一,一等田地十稅二。”劉明一一吩咐相應事項,讓手下眾人去落實辦好。


    數日後,劉明帶呂布、工部待郎孫乾及百名特衛在次來到山寨,經過層層關卡,核對腰牌和暗語後來到兵器作坊,一路走過,劉明看見了很多火爐,燃著熊熊的火光,而在旁邊,則是一個個裸露上身,肌腱隆起,皮膚金黃的鐵匠,正舉著偌大的鐵錘,一次次地砸下。


    一路走來隻聽到當當當!之聲。


    劉明直接來到兵器營最裏處,隻見一個皮膚古銅色,身著粗布衣衫的老叟正有用粗布擦拭麵上的汗水,此人正是兵器營大師程剛強,劉明見程大師正在忙碌著打治手上環首刀於是站於前麵等候,隻見程大師反複對刀錘打、放入爐火之中燒紅,在錘打、燒紅、再錘打、淬火,等了快一時辰才見程大師才從裏間出來,一見劉明等人站於外間忙跪下道:“小人不知洲牧大人來到,讓洲牧大人久等,小人之過,望恕罪。”


    劉明一聽忙拱手一禮,恭敬道:


    “程剛強大師安好,今日突然造訪,是因軍中之刀槍,沒有提前告之,卻是有些失禮,失禮!”


    程剛強迴道:“大人,軍中刀槍何事?”


    劉明於程剛強說出這次於鮮卑作戰因刀槍原因而造成大量士兵傷殘並拿出在戰場上撿迴的己斷刀槍,


    “大師請看,這些環首刀己斷,這些刀刃己鈍”


    程剛強一一看過後開口迴道:“大人這些斷的環首刀是因過硬的原因,你看有的斷成三節或四節,但其刀刃也很鋒利,其原因是環首刀過硬則脆而易斷;而這些刀刃己鈍之環首刀是因此鐵太軟所以刀刃己鈍而不鋒利,同時因太軟所以鐵韌性大而不易斷。”


    劉明道:“大師可有解決之法?”


    程剛強迴道:“我程家從春秋戰國時就為鐵器世家,代代相傳,都在想法攻克,蒲元大師如在這裏看共同商議能不能解決其環首刀硬和軟的問題?環首刀長達一米以上所以易斷,重達四斤過重,所以要改進,我剛才己打好一把新刀,刀長90厘米,重三斤,不知上陣殺敵乍樣?”


    劉明從程剛強手中接過新做之刀,從懷中摸出瑞士軍刀在程大師新刀上一劃則留下深深痕跡。


    程剛強一見立馬從劉明手上搶過瑞士軍刀仔細端倪道:“如此巧奪天工之刀老夫從未見過,老夫得見如此鋒利,小巧玲瓏之刀,老夫死而無憾。”


    劉明問道:“程大師,知否此刀如何做法?此刀之材乍樣煉成?”


    程鋼強迴道:“此刀做法不知?此刀之材應為大馬士革所產之镔鐵。吾等之鐵因雜質太多所以必須反複錘煉才能去雜。”


    劉明曰:“我這次上山來就為生鐵去雜和打好戰刀而來,我己把好戰刀的鍛造之法寫好,大師看完後能否打造出好戰刀。此刀我命名為橫刀。煉鐵所用之碳我準備用鋼碳,這次上山也是為了煉鋼碳而來。”


    程鋼強從劉明手上接過後世唐刀之鍛造之法,頓時愛不釋手,隻見上麵寫到此刀刃長75厘米柄長:27厘米刀身寬:3.1厘米刀身厚:0.7厘米全重:3斤刀重:2斤,下麵附圖一張。同時寫到先用百煉鋼進行包鋼夾鋼再進行覆土燒刃進行鍛造,


    包鋼夾鋼方法為首先打造兩塊百煉硬鋼,采用折疊方法打造,打造時鐵塊完全燒紅並剛過心時,就拿出反複錘打、如此錘打之法達15次以上,然後把兩塊硬鋼,和一塊軟鋼夾在一起,三塊鋼鐵共同加熱到鐵塊燒紅快熔化左右,在進行鍛打,使三塊鐵塊變成一塊鋼,然後延長到刀的其本形狀,這時因為鋼刀曾經加熱及快熔化,這時表麵已經脫炭,硬度變小,這時還要經過滲炭處理,使表麵硬度加強,使其成為一把刀之形狀後再進行覆土燒刃,此法是以調配的泥土覆蓋刀身不需要高硬度的位置,然後將刀加熱至特定溫度。當紅熱的刀身進入水中後,赤裸的部分迅速冷卻,而有泥土覆蓋部位的溫度變化不會非常明顯,導致硬度與赤裸部位不同。這樣可以精確控製整條橫刀不同部位淬火時的不同冷卻速度,冷卻越快硬度越強,但冷卻越快韌度則越弱。淬火,所用之水為鹽水也就是一百斤水裏麵放鹽一斤......。


    次日,劉明和工部待郎孫乾帶眾工匠於溪流邊找一平坦地勢開始挖一排土坑,待地坑挖好後用石灰、條石砌成一座座石窯,隻見此窯高一丈,窯厚兩尺,隻見窯頂部再用碎石砌一高約三尺之小洞,窯中部各留四個中孔,窯之底部在留八個大孔。眾人見之不明問劉明。


    劉明曰:“燒鋼碳之通氣孔也。”待窯幹涸能站人後,劉明令人於窯中放入黑石(現稱煤炭)同時一邊令人於溪邊取水和泥,裝窯之時劉明令在窯底放許多木頭,及一層細枝和葉子等易燃之物在木頭上麵放入黑石,待黑石裝滿後用稀泥密封,頂部留一大洞。劉明見一切準備就緒後立即於底部點火,待火旺之後劉明用泥封閉底部七個大洞,隻留一洞,此時隻見頂部小洞冒著濃煙,兩日後又見窯中部四孔也出現明火,劉明令看窯工匠封閉底部大孔和中部三個中孔,隻留一孔,在隔兩日,頂部大孔也出現火焰,待頂部火焰燃燒半日後劉明令看窯工匠用泥封閉,次日令工匠用水從頂部大孔注水,注水次日開窯一見,隻見一堆堆變成了堅硬無比的黑碳,劉明取出一塊拳頭大小的黑碳一看,隻見黑碳四周布滿許多小孔,落地之後聲音清脆。整個煉鋼碳過整用了六天。


    半月後兵器作坊大師程鋼強手拿用鋼碳冶煉出的橫刀呈在劉明麵前,劉明一看刀的長度與寬度正適用,手拿起一試重量也正合適,令兩特衛一人拿橫刀一人拿以前所用之環首刀對砍,隻一合就把環首刀砍斷。


    劉明一見橫刀之利於是拿出現代之一步煉鋼高爐煉鐵之法的修改本交於程鋼強,讓其按其法建爐和煉鐵。程鋼強隻見上麵寫道:“爐高三丈,底寬九尺,圓形,高爐外皮用礫石砌牆,內用沙質耐火土砌成。爐厚兩尺,砌牆用漿為一份糯料漿加兩份石灰漿拌河中之沙而成。頂部爐口直徑三尺,內壁係黃褐色耐火泥。正前方建用石條砌成石拱用於到爐子下方接鐵水,爐拱深六尺、高四尺、寬三尺至五尺。爐底部設火膛和通風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來到三國我為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明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明朗並收藏來到三國我為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