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王把樓緩送走後,馬上把平原君趙勝宣進了宮,把樓緩做說客和趙國無糧再戰的事跟全部跟他交待清楚。這趙孝成王雖有滿朝文武,文有藺相如、虞卿之賢,武有廉頗、田單之勇,但是最親近的也隻有這平原君能說下心裏話了。
“叔父,這事你怎麽看,現在趙國北有匈奴之擾,西有秦國之敵,內有斷糧之憂,朕實無他法啊。”
“依微臣淺見,這樓緩雖為秦國之說客,但客觀來說,他說的話並不是全無道理,我們現在是想守,也無糧可守,想攻,卻又無可攻之將。幸好他們隻知道我國缺糧,但並不知,我軍之糧,僅能支撐二個月的。吾王現在有兩種選擇,一是可以將計就計,另譴一名大將代替廉頗出戰迎擊秦軍攻其不意,或可以戰而勝之,但若是白起為秦帥,其必會防範我們偷襲,勝算不大;二是可以依樓緩之計而行,但要小心秦王翻臉不認賬。依微臣之愚見,偷襲毫無勝算,況要在二個月內速勝,否則我軍仍然有斷糧之憂,所以我們還是依樓緩之意,談和為主。”
“但即使我們想談和,若秦軍若知道我軍斷糧的消息,恐怕也會趁火打劫,而且我軍如若東撤,其糧食問題還是沒有解決,總不能把軍隊解散了吧,那秦軍更不是可以直入邯鄲了。”
“微臣有一策,吾王可以派一將軍去替換廉頗將軍,領兵二十萬增援長平,這樣秦國若想進攻也會有所顧慮,也不會懷疑我軍已近斷糧。然後,讓他帥二十五萬軍隊出擊佯攻秦軍,然後分批後撤,而剩下二十萬部隊我們可以分成二部分,一部分可以撤迴邯鄲,以防秦國毀約直逼邯鄲;另一部分隻好由我暗中交給我那魏國的小舅子,讓他駐守在趙魏邊境,若是秦國一但攻打我邯鄲,也可以直援我趙國。”
“你說的信陵君魏無忌吧,雖信陵君高義,但那魏王貪婪,但把部隊給魏國,那魏王還不據為己有才怪。”
“此舉實屬無奈,以我國之現存糧食實難以維持如此多的軍隊,隻能交由信陵君,希望他能在趙魏之間調停周旋,至少在我國有難時,到時能發兵相助。”平原君也是長歎一聲,他不知道的是此處的安排在日後的邯鄲保衛戰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這就是後來的信陵君竊符救趙的事件,隻不過信陵君帶去救趙的軍隊已是魏軍,那原來的趙軍早被魏王給分拆了,這是後話。
“那由誰去接替廉頗將軍之帥位呢?此事絕密,必是要一可托的親信,又要在軍中有一定的威望。”
“臣有一個人選,趙括,馬服子。”
“你說的是那馬服君趙奢的兒子,此人可信嗎?他好像未有實際統兵的經驗啊,在軍中隻是做參軍,軍師之職,並未有他父親威望。即使我想令他為帥,隻恐朝中全臣不服啊。”
“趙奢當年是微臣舉薦給吾王,才做了將軍,所以他趙氏父子與微臣交好,決對可信。這馬服子確無統帥之經驗,但他熟讀各家兵書,若談兵論戰,他父親都不是他對手,在朝堂也能舌戰群臣,說服百官。至於威望,他父親當年大敗秦軍與閼與,我們可以從秦國方麵入手,叫樓緩派幾個秦國探子過來,讓秦探說,‘秦人皆怕馬服君,更怕他兒子,若馬服子為帥,恐白起也難敵也。’還有什麽話比從敵人口中說出來更有威信嗎?”
“此計甚妙,唉,說起來馬服君來,若他在,又豈容秦軍如此欺我啊。”趙王也是一聲長歎。
“那微臣告退,就此與馬服子去商量此事,計議已定後再來稟奏吾王。”
趙勝直去了趙括處,將樓緩來使和君臣所議皆相告於括。
“無他,君若以此事相托,我也隻有將老母相托了。”趙括拱手道。
“此話怎講?”
“此次領兵,即使能安然得脫秦軍之圍,但這敗軍之責不可脫,即使吾王不怪我,我亦無顏苟活;更何況那秦王素來無信,必會趁我軍撤退之機來打擊我軍,那白起更是驍勇無比,擅打殲滅戰,其之目標必是全殲我軍,所以臣此次唯一辦法斷後死守,一保其他部隊之安全。臣守得越久,對秦國消耗越大,越能增加我國與秦國談判的砝碼,所以臣此次必以身死守,以戰謀和。與此同時也望君早做打算,若其背約,馬上合縱六國,共禦秦敵,若趙滅,其他五國亦不久已。”
“吾害汝矣。”
“不然,國家有難,大丈夫當仁不讓,隻請君待吾照顧吾之家人,讓他們不會我受我敗軍之責受牽連。我也會讓我母親上奏請趙王,讓她勸趙王不要命我為帥,說我隻會紙上談兵,尚若命我為帥,則家人不受牽連。”
“此法甚好,我定當待君之母如吾之親生母親。你也不必絕望,我必會竭力保你周全。君之大義,勝必銘記在心。”平原君雙手抱拳,並向前一揖。
趙括待平原君走後,向父親趙奢靈前一拜,“父親,孩兒不孝,此次出征要讓趙家蒙羞了,但國家有難,孩兒豈能坐視不管。隻是可惜這趙家的兵法,無人繼承了。”
“叔父,這事你怎麽看,現在趙國北有匈奴之擾,西有秦國之敵,內有斷糧之憂,朕實無他法啊。”
“依微臣淺見,這樓緩雖為秦國之說客,但客觀來說,他說的話並不是全無道理,我們現在是想守,也無糧可守,想攻,卻又無可攻之將。幸好他們隻知道我國缺糧,但並不知,我軍之糧,僅能支撐二個月的。吾王現在有兩種選擇,一是可以將計就計,另譴一名大將代替廉頗出戰迎擊秦軍攻其不意,或可以戰而勝之,但若是白起為秦帥,其必會防範我們偷襲,勝算不大;二是可以依樓緩之計而行,但要小心秦王翻臉不認賬。依微臣之愚見,偷襲毫無勝算,況要在二個月內速勝,否則我軍仍然有斷糧之憂,所以我們還是依樓緩之意,談和為主。”
“但即使我們想談和,若秦軍若知道我軍斷糧的消息,恐怕也會趁火打劫,而且我軍如若東撤,其糧食問題還是沒有解決,總不能把軍隊解散了吧,那秦軍更不是可以直入邯鄲了。”
“微臣有一策,吾王可以派一將軍去替換廉頗將軍,領兵二十萬增援長平,這樣秦國若想進攻也會有所顧慮,也不會懷疑我軍已近斷糧。然後,讓他帥二十五萬軍隊出擊佯攻秦軍,然後分批後撤,而剩下二十萬部隊我們可以分成二部分,一部分可以撤迴邯鄲,以防秦國毀約直逼邯鄲;另一部分隻好由我暗中交給我那魏國的小舅子,讓他駐守在趙魏邊境,若是秦國一但攻打我邯鄲,也可以直援我趙國。”
“你說的信陵君魏無忌吧,雖信陵君高義,但那魏王貪婪,但把部隊給魏國,那魏王還不據為己有才怪。”
“此舉實屬無奈,以我國之現存糧食實難以維持如此多的軍隊,隻能交由信陵君,希望他能在趙魏之間調停周旋,至少在我國有難時,到時能發兵相助。”平原君也是長歎一聲,他不知道的是此處的安排在日後的邯鄲保衛戰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這就是後來的信陵君竊符救趙的事件,隻不過信陵君帶去救趙的軍隊已是魏軍,那原來的趙軍早被魏王給分拆了,這是後話。
“那由誰去接替廉頗將軍之帥位呢?此事絕密,必是要一可托的親信,又要在軍中有一定的威望。”
“臣有一個人選,趙括,馬服子。”
“你說的是那馬服君趙奢的兒子,此人可信嗎?他好像未有實際統兵的經驗啊,在軍中隻是做參軍,軍師之職,並未有他父親威望。即使我想令他為帥,隻恐朝中全臣不服啊。”
“趙奢當年是微臣舉薦給吾王,才做了將軍,所以他趙氏父子與微臣交好,決對可信。這馬服子確無統帥之經驗,但他熟讀各家兵書,若談兵論戰,他父親都不是他對手,在朝堂也能舌戰群臣,說服百官。至於威望,他父親當年大敗秦軍與閼與,我們可以從秦國方麵入手,叫樓緩派幾個秦國探子過來,讓秦探說,‘秦人皆怕馬服君,更怕他兒子,若馬服子為帥,恐白起也難敵也。’還有什麽話比從敵人口中說出來更有威信嗎?”
“此計甚妙,唉,說起來馬服君來,若他在,又豈容秦軍如此欺我啊。”趙王也是一聲長歎。
“那微臣告退,就此與馬服子去商量此事,計議已定後再來稟奏吾王。”
趙勝直去了趙括處,將樓緩來使和君臣所議皆相告於括。
“無他,君若以此事相托,我也隻有將老母相托了。”趙括拱手道。
“此話怎講?”
“此次領兵,即使能安然得脫秦軍之圍,但這敗軍之責不可脫,即使吾王不怪我,我亦無顏苟活;更何況那秦王素來無信,必會趁我軍撤退之機來打擊我軍,那白起更是驍勇無比,擅打殲滅戰,其之目標必是全殲我軍,所以臣此次唯一辦法斷後死守,一保其他部隊之安全。臣守得越久,對秦國消耗越大,越能增加我國與秦國談判的砝碼,所以臣此次必以身死守,以戰謀和。與此同時也望君早做打算,若其背約,馬上合縱六國,共禦秦敵,若趙滅,其他五國亦不久已。”
“吾害汝矣。”
“不然,國家有難,大丈夫當仁不讓,隻請君待吾照顧吾之家人,讓他們不會我受我敗軍之責受牽連。我也會讓我母親上奏請趙王,讓她勸趙王不要命我為帥,說我隻會紙上談兵,尚若命我為帥,則家人不受牽連。”
“此法甚好,我定當待君之母如吾之親生母親。你也不必絕望,我必會竭力保你周全。君之大義,勝必銘記在心。”平原君雙手抱拳,並向前一揖。
趙括待平原君走後,向父親趙奢靈前一拜,“父親,孩兒不孝,此次出征要讓趙家蒙羞了,但國家有難,孩兒豈能坐視不管。隻是可惜這趙家的兵法,無人繼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