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那邊日子不好過,趙王這邊更是難受。自從長平開戰以來,幾乎就沒什麽事那讓他順心的。內務大臣來報,糧倉存糧不多,王宮的糧食都隻按計劃供應,而他向齊王借糧的使者迴來說,齊王因懼怕秦國,不敢借糧給趙國,而他屢屢明示暗示廉頗出戰迎擊秦軍,廉頗仍已將在外君令有所不授而拒不出戰,還有那北方也傳來敵報,有匈奴軍隊聚集往我北方邊塞的跡象。早朝上他讓那些朝臣將軍們議個解決辦法,那滿朝的文武也議不出個所以然來,這朝堂之上又不知有多少秦國眼線,他又不能直說趙國已經無糧再戰,若是讓秦國知道此等消息,定會直接打到邯鄲來,非滅了趙國不可,所以他隻好下令全麵封鎖此消息,違令者斬。


    這天,一個他意想不到的人來了。樓緩,這個曾今被他祖父重用的人,當年為了秦趙交好,被他父王派到秦國為官,甚至在秦做到了相國,他想也許事情出現了轉機。


    “樓愛卿,你怎麽從秦國迴來了,你來的正好啊,朕正有事想請教你啊。”


    “吾王啊,微臣想死你了,想當年遠赴秦國時,吾王還未及冠呢?”


    “吾王也想你啊,要不是李兌那奸臣當年從中構陷愛卿,朕早就想把你請迴來了。”這趙王對著樓緩確實現在產生了特殊親切感,他畢竟是祖父、父親的舊屬,當年的祖父因沙丘宮變而慘遭餓死,此事主要是由公子成和李兌策劃,而公子成死後,而趙惠文王年幼,李兌更是獨攬朝政大權,而這樓緩就是被李兌罷拙不用而以親信以代之。


    “臣也一直也想迴來啊,趙國才是臣的故國,但那奸賊李兌在趙國隻手摭天,我是有家不能迴啊,還好吾王聖明,把那李兌給治了罪,要不然臣這一輩子流落他鄉,再也迴不來了。”樓緩說著說著,這聲情並茂,老淚縱橫,把那趙王感動的也是聲淚俱下,兩個人恨不得抱頭痛哭一場才好。


    “你來的正好啊,你從秦國迴來,我有些關於秦國的事想問問你啊。”


    “我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你說這次秦國跟我國長平之戰,你認為誰能贏啊?”本來那樓緩準備一大堆肉麻的鋪墊,哪知趙王這句話倒是省了他不少事。


    “吾王有滿朝的賢臣良將,此事應與他們議之啊?”那樓緩不愧是縱橫大家,欲擒故縱。


    “朕就是剛下朝來,那滿朝的文武也議不出所以然啊。”


    “不會吧,這種簡單的數學題,秦國三歲孩童都會,他們會議不出來。”


    “樓愛卿不要誑騙於朕,難道我堂堂趙國滿朝文武還不如秦國三歲孩童?”


    “臣就是有十個腦袋也不敢誑騙吾王啊。夫孫子曰:‘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這不就是道簡單的數學題嗎?”


    “是啊,怎麽我那滿朝文武怎麽沒想到呢?我的好愛卿趕緊與朕算算。”


    “那微臣就冒大不諱,與吾王算一算,敢問吾王,我國與秦國相比誰的麵積大?”


    “當然是秦國,秦土三倍於我。”


    “好,此秦勝一,再問吾王,我國與秦國的人口相比誰的人多?”


    “還是秦國,秦國的人口至少二倍於我國。”


    “好,此秦勝二,再問吾王,我國與秦國的糧食相比誰多?”


    “仍是是秦國,秦國至商鞅變法,廢井田、開阡陌,國內糧產大增,後又得巴蜀這關中糧倉,這糧食恐怕也是三倍於我國啊。”


    “好,此秦勝三。。。”


    。。。。


    樓緩把那趙國和秦國的綜合實力一一對比,這一下就讓秦勝了六,而趙國並無一勝。但眼見趙王並不是太信服,心裏盤算著得來些更狠的了。


    “這秦軍比起趙軍如何?”


    “朕屢催那廉頗出戰,但那廉頗總是推說秦軍的士兵勇猛難擋,而且裝備更是優於我軍,這樣算來,秦軍也是勝於我軍了。”這趙王自己也是越算越氣餒。


    “此秦勝七,那我國的文臣比秦國的文臣如何啊?”


    “這個還真不好說,秦國有那範雎,但我也有相如,虞卿啊。”


    “那範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以一已之力瓦解六國合縱,遠交而近攻,雖相如,虞卿比之若何。”這句說到了趙王的痛處,前些年,因為秦國對六國鯨吞蠶食,趙國恐秦國日益坐大,就邀請天下策士到邯鄲討論合縱盟約,目的是使六國聯合起來抗拒強秦,但那範雎命人也在邯鄲大擺宴席,並贈於萬金,結果黃金沒贈完,那天下策士就開始內訌了,六國合縱變成了一場鬧劇。


    “不若也。”趙王無奈的答到。


    “此秦勝八,那我國武將比之秦國的武將又如何?”


    “差不多吧,秦國有白起和王齕,我趙國也有廉頗和田單啊。”


    “田單,不說其實力如何,外臣也,吾王敢將幾十萬大軍交於他,若他領兵歸於齊,吾王若之奈何;廉頗雖勇,但已不複當年,與王齕在長平已交鋒數次,皆敗,現於退守於關內不敢複出,所以王齕勝於廉頗,那白起比之王齕如何呢?”


    “朕聞白起戰神之名久已,那白起自是更甚之。”


    “然也,這白起勝王齕,王齕勝廉頗,則秦將勝於趙將,此秦勝九也。”


    “最後有一句話不知當問不當問?”


    “愛卿就直說吧。”趙王現在也是死豬不怕開水燙了。


    “臣就冒死直諫吾王,吾王賢明,至吾王繼位以來,北擊匈奴,中與諸侯稱霸與中原,封韁擴土,善納忠言,從諫如流,但是,改問吾王比之秦王,若何?”此話一出,趙王心想,樓緩你好大膽,你是想說我不若秦王賢明嗎?但隨即一想當年,父王澠池之會秦王,他曾問父王之隨從秦王何如,那隨從說秦王何等的英雄氣概,有狹天下百兵之利,吞四海八荒之氣,若不是當年相如以死相脅迫,他父王未必能全身而退,想他父王都如此懼怕秦王,他自是更不如了。


    不禁長歎之“唉,未若之。”


    “此秦勝十也,今吾王與秦國交鋒,秦有十勝,而我有十敗,其結果不是一目了然了嗎?”這樓緩不愧是縱橫大家,句句擊到趙王之軟肋,這十勝十敗說得趙王麵如死灰,但這兩軍對壘又豈如同孩童算數如此簡單。但這縱橫之術講的就是揣其情,摩其意,惑其心,而亂其誌,惹意誌不堅者,必被亂其心誌,言聽而計從。


    “愛卿救朕,不瞞愛卿,我國之糧食已經非常緊張,而我趙國二十萬大軍皆困於長平,現在是進退兩難之境。”


    “此事好辦,隻要吾王撤兵退出上黨即可。”


    “撤軍,我若撤軍,那秦國如虎狼之師,早就對我國垂涎三尺,秦軍必會趁勝追擊,一舉攻入我邯鄲,亡我國,滅我族啊。”趙王不停搖頭道。


    “吾王有所不知,若吾王撤軍,則秦必不會繼續攻打我邯鄲,其原因有二。其一,此次秦國與我國開戰,皆是因我國接收了韓上黨,那秦王聽說韓國割於秦的上黨被我國接收大發雷霆,所以發大軍以討之,但我軍若主動撤出上黨,秦則無繼續東進之口實。其二,臣雖在秦,但仍在謀秦趙兩國之邦交,臣與那相國範雎近年來所交甚厚,隻要厚金賄之,臣可以使其勸秦王罷刀兵,修幫交。”


    “秦王,虎狼也,不可信也。”趙王對那秦王甚是畏懼。


    “秦王不可信,但秦王非常寵信範雎,然這範雎可信也。”


    “但範雎為何要幫愛卿,幫趙國,聽說這範雎睚眥必報,雖重金不足以背其主吧。”


    “那範雎並非幫趙國,實乃幫他自己啊。”


    “此話怎講?”趙王大惑不解。


    “吾王有所不知,此次秦王表麵是派王齕出兵征討我國,實際早已暗中派白起趕赴上黨,若我吾王不撤軍,即命白起接替王齕來全力消滅我上黨全軍,以白起之武功和野心,必會趁勝追擊直取我邯鄲,滅我趙國。但這白起與範雎素來不合,朝堂意見相左,若這白起搶得此等頭功,必會位居範雎之上,那範雎又豈會容白起有此等立功之良機。所以說那範雎不僅是幫趙國,也是幫他自己。若我軍從上黨撤軍,將防線部署在上黨以東,以防秦兵來繼續東進,那範雎必會以秦兵久戰疲憊為由,勸秦王罷兵講和,吾王再割六城與秦王,這秦王已得上黨,又得六城,必也不會繼續戀戰了。”


    “愛卿啊,即使我舍得這上黨和這六城,然滿朝文武皆主戰,朕也是若之奈何啊?”趙王無奈道。


    “群臣皆主戰,皆因戰敗並無害於他們,而戰勝於他們有利也。而吾王不同也,這趙國是吾王的,若是邯鄲淪陷,群臣皆可降,然吾王能降乎?”樓緩這話說得仿佛趙國滿朝皆亂臣賊子,唯他一人忠已。


    “不能降爾,祖宗百年基業,豈能敗於我手,若真是有那天,朕豈有臉麵見先王們,況降乎?”


    “所以吾王當早做決斷,撤兵出上黨與秦國議和。若是擔心群臣不同意,微臣倒是有一計。”


    “吾王可以令廉頗出陣迎戰秦軍,這廉頗若是堅守拒戰,則可借機撤其趙軍統帥一職,然後再派一將軍前去領大軍出戰迎擊秦軍。”


    “愛卿不是說要撤軍與秦國議和嗎?怎麽還要出戰迎擊秦軍啊?”趙王大惑。


    “吾王隻需與這將軍私下言明,隻用佯裝出戰迎擊,實則東撤以自保。如此一來表麵上看來是趙軍出擊迎擊秦軍,而戰敗而退出上黨,而不是不戰自退,則群臣自也無話可說。而微臣也自會暗中向秦國那邊議和,達成默契,減少我軍之傷亡。這樣方能保存我大趙國之實力,他日再圖爭霸與六國。”


    “妙計啊,愛卿真乃朕之肱骨良臣啊。”


    “臣能為吾王效力,雖九死而不悔。”


    趙王表麵上一副感激涕零的表情,但心裏麵把樓緩祖宗八代都罵遍了,心想你為秦國來做說客,讓本王白白讓出上黨和六城給秦國,還裝出副為我鞠躬盡瘁的樣子,無恥之極。但他又不能發作,因為現在的趙國沒有本錢,即使這要求再無恥也值得考慮一下,畢竟也算是一條出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起秦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公羊小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公羊小白並收藏秦起秦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