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就是我幹的。我嫌他們礙我的事,走在街上挺麻煩的,還向我要一種什麽證件,我沒有證件,隻好把他們弄死嘍。
噢,原來是這麽迴事。吳謙說:現在全保定都在傳說,這事是抗日救國會做的,救國會的人也這麽說。耀明也看過街上貼的標語,就問這是個什麽組織。吳謙說就是地下黨,是呂司令的人。耀明說你說清楚點,什麽呂司令。吳謙說就是八路軍的呂正操司令,是他的人。耀明說這就對了。
耀明想,呂正操的人替我頂這個名,真正是求之不得哩。這樣我就可以藏在暗處,不顯山不露水地收拾日本人了,也替八路軍辦件好事吧。耀明問吳謙,是否認識救國會的人。吳謙說也可能認識,前些天還有救國會的人向他策反來著,不知是不是真的,還有待核實。耀明說你是夠有心機的。吳謙說沒辦法呀,我一個窮酸書生,手無縛雞之力,能惹得起誰嘛,還不是在夾縫之中求生存。耀明點點頭:行,你還算說了句真話。那麽,你要想在我這求生存,嘴巴就給我封嚴實點,一旦我發現你在外邊胡說八道,你看見那些日本兵了吧,就是你的榜樣。
吳謙連忙點頭說不敢亂說不敢亂說。耀明說那你就先迴去吧,該幹什麽還幹什麽,你可要腦子清楚點,你的一舉一動,我都能看得到,不信,你來看。
說著,耀明打開掌心屏,讓吳謙過來看。吳謙湊過腦袋一看,登時就嚇傻了,隻見檔案室裏亂了套,他的那個頂頭上司,日本人多田一郎,正在院子裏發威,幾個日本兵端著大槍,滿處搜查。
吳謙嚇得麵如土色,說話都打起了哆嗦:這,這我可不敢迴去了。耀明說你別怕,我把他們弄開。話音未落,就見多田和那幾個正在搜查的日本兵,腰間爆開了花,頓時,不大的小院子裏,一片血肉模糊。吳謙驚愕地看了看耀明:真是你幹的,你是人是鬼呀。耀明說當然是人,不過,在魔鬼麵前,我就是真的魔鬼。你迴去吧,誰要找你的麻煩,我替你收拾他。吳謙戰戰兢兢地走了。
耀明這才展開那箱寶貝資料,細細地看起來。這一箱子資料,真正翻看起來,有用的也不多,耀明用了一天時間,就把這堆看似豐富的材料,通覽了一遍。一箱子的紙片翻過去,腦子裏空空如也,好像什麽都沒有。從紙上獲得的信息,也就是吳謙嘴裏說過的那幾句。
這些資料,多是一些地方小報,和一些小的說唱節目,大都是拿李書豪開涮的三流文人瞎編的。可能,李書豪在位的時候,沒有重視他們,或許,也真有過以勢壓人之舉,得罪了這幫筆杆子。等李書豪失勢,他們就一擁而出,拿李書豪說事兒,成了他們說唱節目的活靶子。這些作品中的李書豪,簡直就是天字第一號的大傻帽兒,傻到了等著別人來活捉,也不肯早一點順應潮流;傻到了嘴巴子抽到了臉上,還在琢磨人家為什麽要打我呀?
耀明對這類文藝作品不屑一顧,他幾乎沒有認真看這些作品的內容,因為裏麵沒有他想要的東西,李書豪是聰明是傻,與耀明沒有多大關係。有關係的是,現在李書豪是不是還活著,如果活著,他在哪裏。如果死了,他的家眷們在哪裏。特別是,他兒子在哪裏。這才是李耀明想要的東西。可惜,沒有。一點都沒有。
從武昌首義到現在,也有近三十年了,自己那個見過一次麵的第十九輩祖宗,應該年近四十,正在中年階段。耀明這麽推算著,李書豪七十多歲,在這個年代,屬於高壽,很可能不在了吧。
唉,這真比破什麽案子都難啊。耀明望著一堆形同廢紙的資料,氣就不打一處來。倒是有一則報道上寫著,原保定知府李書豪,近日獲釋,擬迴歸故裏。也就是說,他有可能迴了蘇州老家。但吳謙說的另一個情況,是耀明最擔心的,就是在李書豪坐監獄的這十多年,他的家眷也就是耀明的第十九輩祖宗,流落到哪裏去了。耀明沒好氣地把一堆沒用的資料扒拉到一邊。一個人來到外麵透透空氣。
耀明落腳的這個村子,名叫南大冉。屬於冉莊係列。耀明從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娛樂視頻中,看過以這個村子為原型的故事,農民們用挖地洞的方式,和日本人作戰。不過,現在這裏還沒有開始幹這件事。耀明看到,村子裏也有了類似城裏的那些標語,說明這裏的抗日活動,開展得十分活躍。這些標語一律把日本兵突遇橫禍,歸結為侵略戰爭的非正義性,這是侵略者的必然下場。如果日本兵膽敢繼續胡作非為,等著他們的隻有更加慘重的失敗。
這個說法,耀明十分認可。村裏的百姓也在興高采烈地議論保定城裏發生的怪事,說起鬼子挨炸來,最是令人開懷大笑。耀明也湊近人群聽了一會兒,講說的人各執一詞,有幾個人講,就有幾個版本。看來都屬於道聽途說,沒有幾個真正在現場的,更沒有人把這個作法的人說出來。耀明對這個效果十分滿意。有種做好事不留姓名,施恩不望報的大俠氣度。
在村子裏轉悠了半天,耀明並沒有引起懷疑,他是一副地道的農民打扮,也不多說話,在村子裏就沒有引起注意。不過,耀明還是軋出了苗頭,這個村子裏,就有抗日救國會的人,甚至,也可能就是一個堡壘村。這令耀明又感到不安,說不定哪一刻,村裏就會有人來找他。找祖宗的事擱淺了,可是想找到耀明的人卻大有人在。自己在保定城弄出了那麽大的動響,不可能不被注意,不被查詢的。
所以,耀明決定先不迴住處,再到城裏去一趟吧。
這次進城,耀明就有的可找了,他先是找到了第一天過夜的那個小院,那個做夜間生意的女主人還在。她見了耀明,就十分熟稔地打著招唿。耀明說不好意思,還要打擾您。女主人說打擾吧,反正晚上我也不在家。耀明說這就正好,反正白天我也不在家。
女主人正在休息,她白天攢足了精神頭,不知道晚上出去做什麽生意。她告訴耀明,這兩天城裏亂套了,日本人個個都嚇破了膽,都不敢端著大槍了,生怕這大槍哪時候就爆炸,把自己給炸了。救國會的人也敢出來,公開和日本人叫板,這幾天就打死了好幾個日本兵,都不用槍,拿木頭棍子砸死的。因為日本兵手裏的槍也不頂用了,他們不敢握著槍托,隻敢把槍倒過來拎著,就和拎了條燒火棍一樣。真打起來,就不如直接拿條大棍子好使。
這倒是個新情況。耀明沒想到,自己稍微使用了一點小手段,竟然可以造成這樣恐怖效果。女主人還告訴耀明,現在日本兵的腰裏都不敢掛手雷了,他們把手雷集中到一起,讓一個抓來的中國人替他們背著,等有了情況,再拿起來使用。反正日本人是夠鬧心的,這些拿來打別人的東西,不知道什麽時候就自我爆炸,這誰能受得了哇。耀明說也對呀,你光知道打別人了,就不知道別人也會掉過頭來給你一下子呢。女主人說是啊,老百姓都這麽說哩。也該讓小鬼子嚐嚐挨炸的滋味嘍。
女主人講說了一陣,就有點犯困,耀明就告辭出來。沿著老城牆去查看,見城上執勤的鬼子兵,果真都把大槍倒著拎在手裏,像拎燒火棍一樣,而且那槍托子也離開腳跟遠遠的。樣子十分怪異。在城牆上站崗,就這麽拎著大槍,四不像。看到這個場景,耀明就琢磨著再增添一個節目。
他要製造一種效果,讓這槍在中國人手裏,就可以正常使用,到了日本人手裏就爆炸。要製造出這個效果,就必須有人去日本人手中搶槍。這可不是說著玩的,在日本人占領的地區,敢公開從日本兵手裏搶槍,是要掉腦袋的事。但是,耀明就能製造出這個效果來,現在,耀明就要找到那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耀明想,要找到救國會的人,就容易多了,可是,他現在又不想現身,找祖宗的事,八字還沒一撇,現在就陷進打鬼子的事中去,就不好抽身了。於是,耀明就沒找吳謙去,他要自己發展幾個敢死隊員。從書本上,耀明了解到,這個地方的人們是相當豪邁的,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為國捐軀,抵抗外侮,不乏熱血男兒。耀明順著老城根兒溜躂,一路上就經了心。
行至城牆拐彎處,在一株巨大的柳樹下,幾個赤膊大漢,正在邊喝茶邊吹牛。這是一個小茶攤兒,幾個小板凳,一個破桌子,一個煤球爐子上,坐著吱吱叫的水壺。幾個膀大腰粗的漢子,圍著小破桌子,周圍散亂地停放著幾輛人力車。耀明完全是一副農民打扮,與這些城裏的體力勞動者比起來,隻顯得更土氣,不會引起特別注意來。
噢,原來是這麽迴事。吳謙說:現在全保定都在傳說,這事是抗日救國會做的,救國會的人也這麽說。耀明也看過街上貼的標語,就問這是個什麽組織。吳謙說就是地下黨,是呂司令的人。耀明說你說清楚點,什麽呂司令。吳謙說就是八路軍的呂正操司令,是他的人。耀明說這就對了。
耀明想,呂正操的人替我頂這個名,真正是求之不得哩。這樣我就可以藏在暗處,不顯山不露水地收拾日本人了,也替八路軍辦件好事吧。耀明問吳謙,是否認識救國會的人。吳謙說也可能認識,前些天還有救國會的人向他策反來著,不知是不是真的,還有待核實。耀明說你是夠有心機的。吳謙說沒辦法呀,我一個窮酸書生,手無縛雞之力,能惹得起誰嘛,還不是在夾縫之中求生存。耀明點點頭:行,你還算說了句真話。那麽,你要想在我這求生存,嘴巴就給我封嚴實點,一旦我發現你在外邊胡說八道,你看見那些日本兵了吧,就是你的榜樣。
吳謙連忙點頭說不敢亂說不敢亂說。耀明說那你就先迴去吧,該幹什麽還幹什麽,你可要腦子清楚點,你的一舉一動,我都能看得到,不信,你來看。
說著,耀明打開掌心屏,讓吳謙過來看。吳謙湊過腦袋一看,登時就嚇傻了,隻見檔案室裏亂了套,他的那個頂頭上司,日本人多田一郎,正在院子裏發威,幾個日本兵端著大槍,滿處搜查。
吳謙嚇得麵如土色,說話都打起了哆嗦:這,這我可不敢迴去了。耀明說你別怕,我把他們弄開。話音未落,就見多田和那幾個正在搜查的日本兵,腰間爆開了花,頓時,不大的小院子裏,一片血肉模糊。吳謙驚愕地看了看耀明:真是你幹的,你是人是鬼呀。耀明說當然是人,不過,在魔鬼麵前,我就是真的魔鬼。你迴去吧,誰要找你的麻煩,我替你收拾他。吳謙戰戰兢兢地走了。
耀明這才展開那箱寶貝資料,細細地看起來。這一箱子資料,真正翻看起來,有用的也不多,耀明用了一天時間,就把這堆看似豐富的材料,通覽了一遍。一箱子的紙片翻過去,腦子裏空空如也,好像什麽都沒有。從紙上獲得的信息,也就是吳謙嘴裏說過的那幾句。
這些資料,多是一些地方小報,和一些小的說唱節目,大都是拿李書豪開涮的三流文人瞎編的。可能,李書豪在位的時候,沒有重視他們,或許,也真有過以勢壓人之舉,得罪了這幫筆杆子。等李書豪失勢,他們就一擁而出,拿李書豪說事兒,成了他們說唱節目的活靶子。這些作品中的李書豪,簡直就是天字第一號的大傻帽兒,傻到了等著別人來活捉,也不肯早一點順應潮流;傻到了嘴巴子抽到了臉上,還在琢磨人家為什麽要打我呀?
耀明對這類文藝作品不屑一顧,他幾乎沒有認真看這些作品的內容,因為裏麵沒有他想要的東西,李書豪是聰明是傻,與耀明沒有多大關係。有關係的是,現在李書豪是不是還活著,如果活著,他在哪裏。如果死了,他的家眷們在哪裏。特別是,他兒子在哪裏。這才是李耀明想要的東西。可惜,沒有。一點都沒有。
從武昌首義到現在,也有近三十年了,自己那個見過一次麵的第十九輩祖宗,應該年近四十,正在中年階段。耀明這麽推算著,李書豪七十多歲,在這個年代,屬於高壽,很可能不在了吧。
唉,這真比破什麽案子都難啊。耀明望著一堆形同廢紙的資料,氣就不打一處來。倒是有一則報道上寫著,原保定知府李書豪,近日獲釋,擬迴歸故裏。也就是說,他有可能迴了蘇州老家。但吳謙說的另一個情況,是耀明最擔心的,就是在李書豪坐監獄的這十多年,他的家眷也就是耀明的第十九輩祖宗,流落到哪裏去了。耀明沒好氣地把一堆沒用的資料扒拉到一邊。一個人來到外麵透透空氣。
耀明落腳的這個村子,名叫南大冉。屬於冉莊係列。耀明從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娛樂視頻中,看過以這個村子為原型的故事,農民們用挖地洞的方式,和日本人作戰。不過,現在這裏還沒有開始幹這件事。耀明看到,村子裏也有了類似城裏的那些標語,說明這裏的抗日活動,開展得十分活躍。這些標語一律把日本兵突遇橫禍,歸結為侵略戰爭的非正義性,這是侵略者的必然下場。如果日本兵膽敢繼續胡作非為,等著他們的隻有更加慘重的失敗。
這個說法,耀明十分認可。村裏的百姓也在興高采烈地議論保定城裏發生的怪事,說起鬼子挨炸來,最是令人開懷大笑。耀明也湊近人群聽了一會兒,講說的人各執一詞,有幾個人講,就有幾個版本。看來都屬於道聽途說,沒有幾個真正在現場的,更沒有人把這個作法的人說出來。耀明對這個效果十分滿意。有種做好事不留姓名,施恩不望報的大俠氣度。
在村子裏轉悠了半天,耀明並沒有引起懷疑,他是一副地道的農民打扮,也不多說話,在村子裏就沒有引起注意。不過,耀明還是軋出了苗頭,這個村子裏,就有抗日救國會的人,甚至,也可能就是一個堡壘村。這令耀明又感到不安,說不定哪一刻,村裏就會有人來找他。找祖宗的事擱淺了,可是想找到耀明的人卻大有人在。自己在保定城弄出了那麽大的動響,不可能不被注意,不被查詢的。
所以,耀明決定先不迴住處,再到城裏去一趟吧。
這次進城,耀明就有的可找了,他先是找到了第一天過夜的那個小院,那個做夜間生意的女主人還在。她見了耀明,就十分熟稔地打著招唿。耀明說不好意思,還要打擾您。女主人說打擾吧,反正晚上我也不在家。耀明說這就正好,反正白天我也不在家。
女主人正在休息,她白天攢足了精神頭,不知道晚上出去做什麽生意。她告訴耀明,這兩天城裏亂套了,日本人個個都嚇破了膽,都不敢端著大槍了,生怕這大槍哪時候就爆炸,把自己給炸了。救國會的人也敢出來,公開和日本人叫板,這幾天就打死了好幾個日本兵,都不用槍,拿木頭棍子砸死的。因為日本兵手裏的槍也不頂用了,他們不敢握著槍托,隻敢把槍倒過來拎著,就和拎了條燒火棍一樣。真打起來,就不如直接拿條大棍子好使。
這倒是個新情況。耀明沒想到,自己稍微使用了一點小手段,竟然可以造成這樣恐怖效果。女主人還告訴耀明,現在日本兵的腰裏都不敢掛手雷了,他們把手雷集中到一起,讓一個抓來的中國人替他們背著,等有了情況,再拿起來使用。反正日本人是夠鬧心的,這些拿來打別人的東西,不知道什麽時候就自我爆炸,這誰能受得了哇。耀明說也對呀,你光知道打別人了,就不知道別人也會掉過頭來給你一下子呢。女主人說是啊,老百姓都這麽說哩。也該讓小鬼子嚐嚐挨炸的滋味嘍。
女主人講說了一陣,就有點犯困,耀明就告辭出來。沿著老城牆去查看,見城上執勤的鬼子兵,果真都把大槍倒著拎在手裏,像拎燒火棍一樣,而且那槍托子也離開腳跟遠遠的。樣子十分怪異。在城牆上站崗,就這麽拎著大槍,四不像。看到這個場景,耀明就琢磨著再增添一個節目。
他要製造一種效果,讓這槍在中國人手裏,就可以正常使用,到了日本人手裏就爆炸。要製造出這個效果,就必須有人去日本人手中搶槍。這可不是說著玩的,在日本人占領的地區,敢公開從日本兵手裏搶槍,是要掉腦袋的事。但是,耀明就能製造出這個效果來,現在,耀明就要找到那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耀明想,要找到救國會的人,就容易多了,可是,他現在又不想現身,找祖宗的事,八字還沒一撇,現在就陷進打鬼子的事中去,就不好抽身了。於是,耀明就沒找吳謙去,他要自己發展幾個敢死隊員。從書本上,耀明了解到,這個地方的人們是相當豪邁的,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為國捐軀,抵抗外侮,不乏熱血男兒。耀明順著老城根兒溜躂,一路上就經了心。
行至城牆拐彎處,在一株巨大的柳樹下,幾個赤膊大漢,正在邊喝茶邊吹牛。這是一個小茶攤兒,幾個小板凳,一個破桌子,一個煤球爐子上,坐著吱吱叫的水壺。幾個膀大腰粗的漢子,圍著小破桌子,周圍散亂地停放著幾輛人力車。耀明完全是一副農民打扮,與這些城裏的體力勞動者比起來,隻顯得更土氣,不會引起特別注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