喲,英子,都叫上英子了,看來也不用我再介紹你們認識了吧。
小英子卻絲毫不管之些,她好象聽不出這話裏的酸味來,順著翠英的話說:是啊,還介紹個什麽哩,你不是天天念叨著姐夫嗎,說姐夫走了多少天了,怎麽還不迴來呀,都想死我了。說姐夫走的時候,也沒帶什麽衣服,不知跑到哪裏去了,是冷著了,還是熱著了。說姐夫從來不記得吃飯的鍾點,饑一頓飽一頓的,也不怕吃壞了肚子。說姐夫——
好了,少說兩句,沒人把你當啞巴賣了。翠英被小英子揭了老底,也有點不好意思起來,告饒了兩句,氣氛中和了一下,總算和諧了。耀明這才顧得上詢問走後的情況。翠英告訴他,他走了之後,就把小英子接來和她作伴了。又到保定府購置了一掛大車,買了幾匹馬,一個驢,還養上了豬和雞鴨什麽的,這不,都收了一季糧食了。
翠英領著耀明在院子裏轉悠著,參觀她這一向以來的勞動成果。說多虧了英子,要是沒有她幫忙,自己真的就幹不過來這麽多的農活。耀明邊看邊稱讚英子能幹。翠英又不愛聽了:其實也不是英子一個人幹的,我也幹活來著。耀明這才趕緊改口,說是啊,要是沒有你,哪有她呀。翠英這才勉強有了笑模樣。耀明自己也發現,怎麽剛一見到這個英子,就被她勾了魂似的,話裏話外的,老是向著她說,倒好象翠英成了多餘的人。
看過家裏的,翠英引著耀明又來到了地裏。地裏大秋的莊稼剛剛收割,一層層的梯田露出了褐色的本色,像一個光著膀子的壯漢,英勇地裸露著結實的肌膚,孔武有力。英子閑不住,就爬到樹上給耀明摘柿子。耀明怕她摔著,就要用法術給她失重。翠英沒好氣地打了耀明的手一下:算了,她是個猴子,上樹是她手看家本事,你就少操點心吧。
說話間,英子已經像個猴子似的爬到了樹尖上,那樹枝還沒有小孩子的胳膊粗,英子手抓腳登的,在幾個樹枝之間保持著平衡,忽上忽下,看著就眼暈。耀明緊張得攥緊了拳頭,大氣也不敢出,翠英的嘴裏還在兀自地叨叨著什麽,他卻一句都沒聽進去,隻是嗯嗯地點著頭,應付她。
英子把一個個熟透的紅柿子扔下來,耀明伸手接住,咬了一品,一股濃烈的甜味就和柿子湯一起,從口中流到肚子裏,啊,真好吃。耀明稱讚著,忘情地仰頭看樹尖上的英子。
這時,英子又高舉起了一隻手,去夠頭頂上的一個大柿子,她已經把身體拉到了最長,衣襟的下擺高高地吊起來,一圈雪白的肚皮,光光鮮鮮地露了出來。而且,胸前那兩座高聳的小山包,把衣襟支起來一個大空間,竟然完美無缺地把自己呈現給仰視的人們。翠英和耀明都看見了,翠英本能地別過臉去,耀明卻帶著求之不得的神情,看得入了神,這般美景,世間能有幾度相逢啊。
啪。翠英把一個熟透的柿子摔在地上,賭氣地一扭身就跑下山去。耀明想去追她,又怕樹上的英子分心摔著,就先英子施行了引力暫缺,輕飄飄地從樹上弄下來,又把翠英施行了暫缺,從山下飄上來,把她們二人都在空中轉了一圈,轉到頭暈,求饒,才放下來。
英子隻當是大仙又再做遊戲,逗她開心,翠英卻不屑地哼了一聲,耀明也不加理會,反正你不公開罵我就行。這一出就這麽糊弄過去了。
在山上,邊走邊看,翠英指指點點地告訴耀明,這裏需要平整一下,這幾塊石頭礙事,那道溝渠要引過來什麽的,耀明就隨著她的指點,一一把這些東西們調整好了。這真是神力啊,看著這些千年頑石,就這麽隨著人的指令,輕飄飄地飛走了,那條流淌了不知多少輩子的河溝,說改道,就改了道,從山尖上往下流,再也不用到河溝裏去取水,這得省多大的勁嘛。
英子邊看邊尖叫,歡唿。她什麽都沒見過,不像翠英,跟著耀明走州過府的,還進過一趟皇宮,開了眼,見過大世麵,對這些雕蟲小技當然不在乎。這一趟山走下來,整個世外桃源就大變了模樣,不用梯田了,一律改成了平原,方塊田。田地中間有交織縱橫的溝渠,清清的渠水從塊塊方田間流過,想澆地,隻要改個口子就行。而且,收獲的糧食,再也不用費著老大的勁,從山上背下來,再裝上車,再運迴家。大車直接就趕到了田邊。耀明又在四合院旁邊,整理出一塊場院來,平平整整的,又不知從哪裏弄來了個大碌碌碡杵在場邊上,看著就帶勁。
英子不再尖叫了,這半天可算讓她開了眼,傳說中的大仙,成了現實中的真人,有血有肉的姐夫李耀明,他太有力了,孔武有力,無處不彰顯著男子漢的力道與豪邁。他的舉手投足之間,大山就改變麵貌,河水就改變走向。高山低頭,河水讓路,不再是神話,分明就是事實,是這個男人的舉手之勞。這是個什麽樣的男人啊,太神奇,太偉大,太讓人想看見他了。
於是,再看向耀明,英子的眼中,分明就多了一些什麽。
晚飯是北方最家常的貼餅子拌疙瘩湯。這個飯耀明吃過,是穿越前,在老家宋家峪吃的,也奇怪了,此前耀明從來沒吃過這個飯,甚至也沒聽說過,可一旦上了口,就有種天然的認同感,特別好吃,就像是吃了多少年,吃這個長大似的。今天,聽說要吃貼餅子拌疙瘩湯,耀明就格外高興:哎呀,你們還會做這個啊,以前怎麽沒見翠英做過哩。
翠英以前確實沒給耀明做過這個,以前的翠英都是跟著耀明走州過府地享福,吃遍了天津包子北京烤鴨,哪個名貴吃哪個,除了在飯館裏吃,還盯著掌心屏,讓耀明把好吃的弄到家裏來吃,居然,就一頓飯也沒給耀明做過。天知道,這個大能人居然喜歡吃這一口兒。
在家裏吃飯的主意,是英子出的。她說都累了一天,就別出去吃了,你們倆分開這麽久在一邊好好說會兒話,我給你們做飯。說罷就跑出去忙活了。此時已是深秋季節,可是英子幹起家務活來,還是隻穿了個肚兜,水紅色的,在院子裏來迴地跑,輕盈得像一隻小鳥兒。她平時就是這麽幹活的,家裏就她和翠英兩個人,這個世界連一個男人都沒有,也沒有了避諱的習慣。小紅肚兜僅僅遮擋住胸前的那個關鍵處,卻把一大片雪白的後背亮了出來。
翠英陪著耀明在屋子裏說話。這座晚清的建築,也稍稍沾染上了近代工業的邊,在糊滿窗紙的格子上,也留下了一兩處鑲有玻璃的窗格子,這是屋子與院子間視線唯一相通之處。耀明坐在炕頭上,背靠著成垛的被子,嘴裏應答著翠英提出的這個那個的事們,眼睛卻不聽使喚,一個勁地往那兩個玻璃窗格子瞟去。從那裏,可以偶爾看到那片不時閃過的雪白的背影。
有幾迴,耀明甚至都走了神,沒聽清楚翠英在問什麽,所答非所問,一副絕對心不在焉的樣子。翠英看在眼裏,氣在心頭,順手抄起英子扔下的上衣,跳到院子裏大聲順道:快把你這件皮穿上,當心把有些人的眼珠子鉤出來。英子反駁到,做飯哩,讓煙把衣裳熏了,你又不給我買新的。翠英不管三七二十一,扳過英子來,就把褂子給她穿上了。
再迴到屋子裏,想接著和耀明說會兒話,卻見這位老先生歪倒在炕頭上,睡著了。翠英心裏這個氣呀,好啊好啊,這男人要是變了心,真是九頭牛也拉不迴來,這才多大的功夫,就被這死妮子勾走了魂兒。翠英沒好氣地跑到院子裏,幫著英子做飯,姐妹倆一句話都沒有,分明都憋著一口氣。
飯熟了。當熱氣騰騰的飯菜擺上了炕桌,耀明就神奇地醒了。他抓起餅子,十分脆生地咬了一品:好,真好。又喝了一口疙瘩湯,嘖,簡直是人間第一美味嘛,我們全家都最愛這一口兒。
接著,耀明就動情地講起舉家訪祖,迴到宋家峪的故事來,當然,重點就是稱讚這貼餅子拌疙瘩湯,是如何如何的好吃。翠英從來沒聽耀明講過穿越前的事,穿越之前,這個神奇的大仙人,究竟是個什麽來頭,對於已經委身於他的翠英,到現在還是個謎。直到今天,直到小英子給這個神仙做了一頓飯,讓他吃上了貼餅子拌疙瘩湯,他才說出來,原來,他的老家就在這一帶群山之中,就是宋家峪的人。
翠英和小英子都知道有個宋家峪,離本地不算太遠的一個小山村,村子不大,都是姓宋的。姐妹兩人卻都沒有去過。翠英問耀明是不是去宋家峪看看呢。耀明說不必了。他沒有告訴翠英,現在,他的祖宗並不在那裏,他讓自己的祖宗當上了保定知府,這個三品大員,還不知道要過多少年,經過幾道人生折騰,才能破落到以宋家峪為家的地步哩。
小英子卻絲毫不管之些,她好象聽不出這話裏的酸味來,順著翠英的話說:是啊,還介紹個什麽哩,你不是天天念叨著姐夫嗎,說姐夫走了多少天了,怎麽還不迴來呀,都想死我了。說姐夫走的時候,也沒帶什麽衣服,不知跑到哪裏去了,是冷著了,還是熱著了。說姐夫從來不記得吃飯的鍾點,饑一頓飽一頓的,也不怕吃壞了肚子。說姐夫——
好了,少說兩句,沒人把你當啞巴賣了。翠英被小英子揭了老底,也有點不好意思起來,告饒了兩句,氣氛中和了一下,總算和諧了。耀明這才顧得上詢問走後的情況。翠英告訴他,他走了之後,就把小英子接來和她作伴了。又到保定府購置了一掛大車,買了幾匹馬,一個驢,還養上了豬和雞鴨什麽的,這不,都收了一季糧食了。
翠英領著耀明在院子裏轉悠著,參觀她這一向以來的勞動成果。說多虧了英子,要是沒有她幫忙,自己真的就幹不過來這麽多的農活。耀明邊看邊稱讚英子能幹。翠英又不愛聽了:其實也不是英子一個人幹的,我也幹活來著。耀明這才趕緊改口,說是啊,要是沒有你,哪有她呀。翠英這才勉強有了笑模樣。耀明自己也發現,怎麽剛一見到這個英子,就被她勾了魂似的,話裏話外的,老是向著她說,倒好象翠英成了多餘的人。
看過家裏的,翠英引著耀明又來到了地裏。地裏大秋的莊稼剛剛收割,一層層的梯田露出了褐色的本色,像一個光著膀子的壯漢,英勇地裸露著結實的肌膚,孔武有力。英子閑不住,就爬到樹上給耀明摘柿子。耀明怕她摔著,就要用法術給她失重。翠英沒好氣地打了耀明的手一下:算了,她是個猴子,上樹是她手看家本事,你就少操點心吧。
說話間,英子已經像個猴子似的爬到了樹尖上,那樹枝還沒有小孩子的胳膊粗,英子手抓腳登的,在幾個樹枝之間保持著平衡,忽上忽下,看著就眼暈。耀明緊張得攥緊了拳頭,大氣也不敢出,翠英的嘴裏還在兀自地叨叨著什麽,他卻一句都沒聽進去,隻是嗯嗯地點著頭,應付她。
英子把一個個熟透的紅柿子扔下來,耀明伸手接住,咬了一品,一股濃烈的甜味就和柿子湯一起,從口中流到肚子裏,啊,真好吃。耀明稱讚著,忘情地仰頭看樹尖上的英子。
這時,英子又高舉起了一隻手,去夠頭頂上的一個大柿子,她已經把身體拉到了最長,衣襟的下擺高高地吊起來,一圈雪白的肚皮,光光鮮鮮地露了出來。而且,胸前那兩座高聳的小山包,把衣襟支起來一個大空間,竟然完美無缺地把自己呈現給仰視的人們。翠英和耀明都看見了,翠英本能地別過臉去,耀明卻帶著求之不得的神情,看得入了神,這般美景,世間能有幾度相逢啊。
啪。翠英把一個熟透的柿子摔在地上,賭氣地一扭身就跑下山去。耀明想去追她,又怕樹上的英子分心摔著,就先英子施行了引力暫缺,輕飄飄地從樹上弄下來,又把翠英施行了暫缺,從山下飄上來,把她們二人都在空中轉了一圈,轉到頭暈,求饒,才放下來。
英子隻當是大仙又再做遊戲,逗她開心,翠英卻不屑地哼了一聲,耀明也不加理會,反正你不公開罵我就行。這一出就這麽糊弄過去了。
在山上,邊走邊看,翠英指指點點地告訴耀明,這裏需要平整一下,這幾塊石頭礙事,那道溝渠要引過來什麽的,耀明就隨著她的指點,一一把這些東西們調整好了。這真是神力啊,看著這些千年頑石,就這麽隨著人的指令,輕飄飄地飛走了,那條流淌了不知多少輩子的河溝,說改道,就改了道,從山尖上往下流,再也不用到河溝裏去取水,這得省多大的勁嘛。
英子邊看邊尖叫,歡唿。她什麽都沒見過,不像翠英,跟著耀明走州過府的,還進過一趟皇宮,開了眼,見過大世麵,對這些雕蟲小技當然不在乎。這一趟山走下來,整個世外桃源就大變了模樣,不用梯田了,一律改成了平原,方塊田。田地中間有交織縱橫的溝渠,清清的渠水從塊塊方田間流過,想澆地,隻要改個口子就行。而且,收獲的糧食,再也不用費著老大的勁,從山上背下來,再裝上車,再運迴家。大車直接就趕到了田邊。耀明又在四合院旁邊,整理出一塊場院來,平平整整的,又不知從哪裏弄來了個大碌碌碡杵在場邊上,看著就帶勁。
英子不再尖叫了,這半天可算讓她開了眼,傳說中的大仙,成了現實中的真人,有血有肉的姐夫李耀明,他太有力了,孔武有力,無處不彰顯著男子漢的力道與豪邁。他的舉手投足之間,大山就改變麵貌,河水就改變走向。高山低頭,河水讓路,不再是神話,分明就是事實,是這個男人的舉手之勞。這是個什麽樣的男人啊,太神奇,太偉大,太讓人想看見他了。
於是,再看向耀明,英子的眼中,分明就多了一些什麽。
晚飯是北方最家常的貼餅子拌疙瘩湯。這個飯耀明吃過,是穿越前,在老家宋家峪吃的,也奇怪了,此前耀明從來沒吃過這個飯,甚至也沒聽說過,可一旦上了口,就有種天然的認同感,特別好吃,就像是吃了多少年,吃這個長大似的。今天,聽說要吃貼餅子拌疙瘩湯,耀明就格外高興:哎呀,你們還會做這個啊,以前怎麽沒見翠英做過哩。
翠英以前確實沒給耀明做過這個,以前的翠英都是跟著耀明走州過府地享福,吃遍了天津包子北京烤鴨,哪個名貴吃哪個,除了在飯館裏吃,還盯著掌心屏,讓耀明把好吃的弄到家裏來吃,居然,就一頓飯也沒給耀明做過。天知道,這個大能人居然喜歡吃這一口兒。
在家裏吃飯的主意,是英子出的。她說都累了一天,就別出去吃了,你們倆分開這麽久在一邊好好說會兒話,我給你們做飯。說罷就跑出去忙活了。此時已是深秋季節,可是英子幹起家務活來,還是隻穿了個肚兜,水紅色的,在院子裏來迴地跑,輕盈得像一隻小鳥兒。她平時就是這麽幹活的,家裏就她和翠英兩個人,這個世界連一個男人都沒有,也沒有了避諱的習慣。小紅肚兜僅僅遮擋住胸前的那個關鍵處,卻把一大片雪白的後背亮了出來。
翠英陪著耀明在屋子裏說話。這座晚清的建築,也稍稍沾染上了近代工業的邊,在糊滿窗紙的格子上,也留下了一兩處鑲有玻璃的窗格子,這是屋子與院子間視線唯一相通之處。耀明坐在炕頭上,背靠著成垛的被子,嘴裏應答著翠英提出的這個那個的事們,眼睛卻不聽使喚,一個勁地往那兩個玻璃窗格子瞟去。從那裏,可以偶爾看到那片不時閃過的雪白的背影。
有幾迴,耀明甚至都走了神,沒聽清楚翠英在問什麽,所答非所問,一副絕對心不在焉的樣子。翠英看在眼裏,氣在心頭,順手抄起英子扔下的上衣,跳到院子裏大聲順道:快把你這件皮穿上,當心把有些人的眼珠子鉤出來。英子反駁到,做飯哩,讓煙把衣裳熏了,你又不給我買新的。翠英不管三七二十一,扳過英子來,就把褂子給她穿上了。
再迴到屋子裏,想接著和耀明說會兒話,卻見這位老先生歪倒在炕頭上,睡著了。翠英心裏這個氣呀,好啊好啊,這男人要是變了心,真是九頭牛也拉不迴來,這才多大的功夫,就被這死妮子勾走了魂兒。翠英沒好氣地跑到院子裏,幫著英子做飯,姐妹倆一句話都沒有,分明都憋著一口氣。
飯熟了。當熱氣騰騰的飯菜擺上了炕桌,耀明就神奇地醒了。他抓起餅子,十分脆生地咬了一品:好,真好。又喝了一口疙瘩湯,嘖,簡直是人間第一美味嘛,我們全家都最愛這一口兒。
接著,耀明就動情地講起舉家訪祖,迴到宋家峪的故事來,當然,重點就是稱讚這貼餅子拌疙瘩湯,是如何如何的好吃。翠英從來沒聽耀明講過穿越前的事,穿越之前,這個神奇的大仙人,究竟是個什麽來頭,對於已經委身於他的翠英,到現在還是個謎。直到今天,直到小英子給這個神仙做了一頓飯,讓他吃上了貼餅子拌疙瘩湯,他才說出來,原來,他的老家就在這一帶群山之中,就是宋家峪的人。
翠英和小英子都知道有個宋家峪,離本地不算太遠的一個小山村,村子不大,都是姓宋的。姐妹兩人卻都沒有去過。翠英問耀明是不是去宋家峪看看呢。耀明說不必了。他沒有告訴翠英,現在,他的祖宗並不在那裏,他讓自己的祖宗當上了保定知府,這個三品大員,還不知道要過多少年,經過幾道人生折騰,才能破落到以宋家峪為家的地步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