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瓦是最後一個上船的。耀明點了點頭:夠意思嘛,外國人也不是一個像樣的都沒有。說罷,打開掌心屏,劃定了這些船的航線,口中說:走你。就見二十多艘戰艦騰空而起,在空中排成方陣,像一片遮天蔽日的烏雲,擋住了陽光。一時間,整個港口碼頭,像是到了夜晚一般。
哇,真是震撼人心,真是心有餘悸啊。即使到了這個洋人滾蛋的時候,岸上的人們心裏還是有些後怕。這麽多的洋兵,這麽多的炮艦,就這麽走了?迴老家了?
走了,真的走了。耀明把手一揮:不送。就見懸浮在半空的洋兵艦瞬間消失,迴他們的歐羅巴去也。
送瘟神。直到這時,耀明的心才真的鬆快下來。他和義和團的兄弟們進了天津城,大吃大喝,再也沒了顧慮。痛痛快快地享受了一番戰鬥的成果。
不得了,真的不得了。義和團的幾十萬人,全部換上了洋槍洋炮,威威赫赫的,一下子就把天津衛塞了個滿滿當當。誰都看得出來,這是支什麽樣的力量。
楊天師有點暈,耀明更暈。他們都不是什麽政治家軍事家。耀明不過是有點超時空的技術,楊天師也缺乏必要的謀略。手裏一下子有了這麽強大的軍隊,他們都不知所措了。下一步幹什麽?酒喝到了痛快處,弟兄們提出了這個問題來。
是呀,下一步幹什麽呢?洋鬼子都迴老家了,我們也該迴家種地了吧。打跑了洋鬼子,迴家安生地種地,這是義和團的理想啊,今天,這個理想已經實現了。那還有什麽說的,迴家唄。
這時,一向沉默不語的師爺出來說話了:迴家容易,保命難啊。
話不在多,說到了點子上。眾頭領一下子就醒了酒。師爺進而說:眼下,咱們手裏的兵和槍,那可成了朝廷的眼中釘,肉中刺。老話說得好啊,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一山不容二虎。像咱們這般架式,朝廷是斷然容不下的。我敢說,從洋人撤走的那一刻,朝廷就開始琢磨著對咱們動手了。
這是真的,朝廷對義和團的打壓,又不是一天兩天,朝廷隻不過利用義和團打洋人,可是時時處處都在防著他們,根本談不上信任。這是人人明白的大白天的道理。
現在的問題是,下一步幹什麽,朝廷要對我們下手,我們難不成要推翻朝廷?這個話題一提出來,當時就嚇傻了好幾位。推翻朝廷,這是他們想都沒想過的,從楊天師這起,就沒有過這種想法。這個話題還不用說去做,就連說也沒人積極。也隻好放下不談。
耀明說,推翻朝廷也不是什麽不可想象的,如今這個腐敗無能的破朝廷,誤國誤民,早就氣數已盡,為什麽不能推翻它。耀明說罷,也無人響應。根據從曆史書上學到的知識,耀明知道清朝的日子,這就到頭了,但要讓麵前這些人明白什麽叫社會發展史,什麽叫先進生產力,不是件可以辦到的事。
而且,耀明本人也不具備這方麵的天賦。這時耀明就想到了耀星,他的那個有組織能力的哥哥,如果此刻是他在耀明的位置上,一定會把這幾十萬人統率起來,成就一番大業的。那樣,曆史就會改寫。可是,穿越迴來的是我李耀明,我不具備耀星的本事,我隻能盡我所能,把洋兵趕走了事,充其量,就是多拯救一些同胞的生命,少簽訂一個不平等條約吧。
想到此,耀明建議楊天師,最好把隊伍拉到南方去,那裏天高皇帝遠,不至於挨了黑手。耀明知道,在不久的將來,那場導致清王朝覆滅的革命,就是從南方開始興起的,這部分武裝力量到了南方,和革命黨取得聯係,就有了組織和目標。
楊天師也認為這是條好的建議,表示同意。耀明說那就事不宜遲,馬上就動手吧,我先搬移十萬人過去。楊天師說也好,就叫手下人去集合弟兄們,趕快走,晚了就麻煩。
團友們正在慶賀,也和他們的頭領一樣,喝得爛醉,一時半會兒的也集合不起來。耀明饒是著急,也沒有更多的辦法,隻是催促。正這時,外邊一陣騷亂,有值班的弟兄進來報告:朝廷的欽差大臣到。
欽差大臣,這還得了,趕緊迎接。楊天師等人立時就現出緊張的神情,耀明見此狀,更有些失望,也隻好陪著起立,出門降階相迎。
欽差大臣是慶親王奕匡。隨從一大幫,為首的是正在小站練兵的袁世凱。奕匡派頭十足,對迎接出來的楊天師李耀明他們,看也不看一眼,徑直走到正坐上,接受眾人的朝拜。三跪九叩之後,奕匡站起身,展開一卷黃綾:
聖旨到。
就宣讀聖旨。哇,這個場麵,耀明也隻在娛樂節目中見識過,今天見到了活的,端的新鮮。
聖旨的內容很多。開頭的部分,用了一堆相當繞口的詞兒們,大意是肯定了義和團驅逐洋人,為國立功。後麵的就能聽出個大概來,是對有功人員的封賞。其中有關李耀明的是:封護國公正一品領協辦大學士賞三眼頂戴花翎賜八人肩輿內廷行走並賜姓鈕鈷錄氏正藍旗滿州總管大內宗人府淨事房。
長長的一大串頭銜,把耀明聽得似懂非懂,雲山霧罩的。
給楊天師的封賞是:封衛國公正一品領協辦大學士賞三眼頂戴花翎八人肩輿內廷行走賜姓哇哩哇啦氏鑲黃旗兵部尚書。
耀明看了身旁的楊天師一眼,就見他麵露喜色,強忍著不讓自己笑出來。
奕匡洋洋灑灑地念了好一陣子,封賞的人多達二十幾個。好容易,總算念完了。叩首謝恩之後,耀明他們直起身來,鬆了一口氣。接旨後,耀明拿著金光閃閃的聖旨,把師爺叫到一旁,請他給自己解釋。
先說給耀明的好處,師爺解釋道:給您老人家的不薄,封號是護國公,就是你的尊稱了,以後人們見了您就得叫護國公。正一品,就是最高的官階,沒法再升官了,最大的大官。當然,跟王爺貝勒比,還差那麽一點點。協辦大學士,也是官職也是職稱,怎麽講呢,不光說明您官大,學問也大到邊了。三眼頂戴花翎,是您的服飾,就跟洋鬼子的軍銜一樣,最高的軍銜吧。八人肩輿內廷行走,是您老人家的待遇,您可以乘坐八人抬的大轎,在皇宮裏邊隨便走,不必下轎。賜姓鈕鈷錄氏正藍旗滿州,是皇上給您改了姓,從今天起您就不姓李了,您姓鈕鈷錄,老家在滿州的正藍旗。
耀明越聽越來氣:誰說我改姓了,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還什麽鈕鈷錄氏,狗屁一般,我不姓。師爺趕緊說:這可不是說著玩的,皇上金口玉言。耀明也不同他爭辯:你就說吧,他們讓我管什麽事。師父道:最後這句就是了,總管大內宗人府淨事房。大內者,皇宮內院也。宗人府就相當於皇宮的總管,管吃喝拉撒的。耀明一聽更來氣了:合著讓我給他們當管家呀。師爺說這麽說也對。耀明說那淨事房是幹什麽的?師爺說:有兩樣大事,一是給進宮當太監的人去除劣根,就是把男人的**兒弄下去;第二呢,就是把宮中積攢的穢物,移出宮門。
我呸。
耀明大怒。他個外祖母的,老子就算是個奴才,也不能受這份侮辱。我把洋兵趕出了中國,你們才能迴到皇宮接著享福。到頭來,給了我一大串的官銜,最後的工作是給你們倒尿盆呀!
李耀明出離憤怒,心想這晚清政府確實是不可救藥了,這樣的混蛋政府不倒台才怪哩。他看了看正在得意洋洋的楊天師等眾頭領,不由一陣心寒意冷。看來要說服他們也難。
想到此,耀明決定先下手為強,把那十萬弟兄弄走了再說。對,武器裝備一並移走。於是,他潛出正在熱鬧的大堂,來到校軍場,集合起弟兄們,簡單說了朝廷要收編遣散的事,就說你們到南方躲避吧,我隻能做到這一點了。到了南邊,你們好自為之,不要禍害百姓,等待革命時機,再舉大事。弟兄們齊聲唿喊:一切聽眾大仙調遣。瞬間,就從校軍場上消失得無影無蹤。
辦妥了這件事,耀明心裏有了底,表麵上,他還和這幫王公貴族們推杯換盞,折騰得熱鬧。
聖旨給楊天師的封賞,級別待遇與耀明相同,但卻是個貨真價實的實職肥缺:兵部尚書,即國防部長。無怪乎楊天師笑得眯縫了眼哩。就連袁世凱也沒有他官大了嘛。奕匡給楊天師和袁世凱之間介紹了認識。袁世凱單刀直入地就談了整編義和團的事。簡言之,精簡整編,遣散團眾,精編為三個鎮,歸袁世凱暫時統領,所有裝備物資暫存小站。
楊天師一口應承。他想,隨便你了,我是兵部尚書,你小站一哨人馬,還不是歸我統率麽。哈哈哈。隨便你。
哇,真是震撼人心,真是心有餘悸啊。即使到了這個洋人滾蛋的時候,岸上的人們心裏還是有些後怕。這麽多的洋兵,這麽多的炮艦,就這麽走了?迴老家了?
走了,真的走了。耀明把手一揮:不送。就見懸浮在半空的洋兵艦瞬間消失,迴他們的歐羅巴去也。
送瘟神。直到這時,耀明的心才真的鬆快下來。他和義和團的兄弟們進了天津城,大吃大喝,再也沒了顧慮。痛痛快快地享受了一番戰鬥的成果。
不得了,真的不得了。義和團的幾十萬人,全部換上了洋槍洋炮,威威赫赫的,一下子就把天津衛塞了個滿滿當當。誰都看得出來,這是支什麽樣的力量。
楊天師有點暈,耀明更暈。他們都不是什麽政治家軍事家。耀明不過是有點超時空的技術,楊天師也缺乏必要的謀略。手裏一下子有了這麽強大的軍隊,他們都不知所措了。下一步幹什麽?酒喝到了痛快處,弟兄們提出了這個問題來。
是呀,下一步幹什麽呢?洋鬼子都迴老家了,我們也該迴家種地了吧。打跑了洋鬼子,迴家安生地種地,這是義和團的理想啊,今天,這個理想已經實現了。那還有什麽說的,迴家唄。
這時,一向沉默不語的師爺出來說話了:迴家容易,保命難啊。
話不在多,說到了點子上。眾頭領一下子就醒了酒。師爺進而說:眼下,咱們手裏的兵和槍,那可成了朝廷的眼中釘,肉中刺。老話說得好啊,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一山不容二虎。像咱們這般架式,朝廷是斷然容不下的。我敢說,從洋人撤走的那一刻,朝廷就開始琢磨著對咱們動手了。
這是真的,朝廷對義和團的打壓,又不是一天兩天,朝廷隻不過利用義和團打洋人,可是時時處處都在防著他們,根本談不上信任。這是人人明白的大白天的道理。
現在的問題是,下一步幹什麽,朝廷要對我們下手,我們難不成要推翻朝廷?這個話題一提出來,當時就嚇傻了好幾位。推翻朝廷,這是他們想都沒想過的,從楊天師這起,就沒有過這種想法。這個話題還不用說去做,就連說也沒人積極。也隻好放下不談。
耀明說,推翻朝廷也不是什麽不可想象的,如今這個腐敗無能的破朝廷,誤國誤民,早就氣數已盡,為什麽不能推翻它。耀明說罷,也無人響應。根據從曆史書上學到的知識,耀明知道清朝的日子,這就到頭了,但要讓麵前這些人明白什麽叫社會發展史,什麽叫先進生產力,不是件可以辦到的事。
而且,耀明本人也不具備這方麵的天賦。這時耀明就想到了耀星,他的那個有組織能力的哥哥,如果此刻是他在耀明的位置上,一定會把這幾十萬人統率起來,成就一番大業的。那樣,曆史就會改寫。可是,穿越迴來的是我李耀明,我不具備耀星的本事,我隻能盡我所能,把洋兵趕走了事,充其量,就是多拯救一些同胞的生命,少簽訂一個不平等條約吧。
想到此,耀明建議楊天師,最好把隊伍拉到南方去,那裏天高皇帝遠,不至於挨了黑手。耀明知道,在不久的將來,那場導致清王朝覆滅的革命,就是從南方開始興起的,這部分武裝力量到了南方,和革命黨取得聯係,就有了組織和目標。
楊天師也認為這是條好的建議,表示同意。耀明說那就事不宜遲,馬上就動手吧,我先搬移十萬人過去。楊天師說也好,就叫手下人去集合弟兄們,趕快走,晚了就麻煩。
團友們正在慶賀,也和他們的頭領一樣,喝得爛醉,一時半會兒的也集合不起來。耀明饒是著急,也沒有更多的辦法,隻是催促。正這時,外邊一陣騷亂,有值班的弟兄進來報告:朝廷的欽差大臣到。
欽差大臣,這還得了,趕緊迎接。楊天師等人立時就現出緊張的神情,耀明見此狀,更有些失望,也隻好陪著起立,出門降階相迎。
欽差大臣是慶親王奕匡。隨從一大幫,為首的是正在小站練兵的袁世凱。奕匡派頭十足,對迎接出來的楊天師李耀明他們,看也不看一眼,徑直走到正坐上,接受眾人的朝拜。三跪九叩之後,奕匡站起身,展開一卷黃綾:
聖旨到。
就宣讀聖旨。哇,這個場麵,耀明也隻在娛樂節目中見識過,今天見到了活的,端的新鮮。
聖旨的內容很多。開頭的部分,用了一堆相當繞口的詞兒們,大意是肯定了義和團驅逐洋人,為國立功。後麵的就能聽出個大概來,是對有功人員的封賞。其中有關李耀明的是:封護國公正一品領協辦大學士賞三眼頂戴花翎賜八人肩輿內廷行走並賜姓鈕鈷錄氏正藍旗滿州總管大內宗人府淨事房。
長長的一大串頭銜,把耀明聽得似懂非懂,雲山霧罩的。
給楊天師的封賞是:封衛國公正一品領協辦大學士賞三眼頂戴花翎八人肩輿內廷行走賜姓哇哩哇啦氏鑲黃旗兵部尚書。
耀明看了身旁的楊天師一眼,就見他麵露喜色,強忍著不讓自己笑出來。
奕匡洋洋灑灑地念了好一陣子,封賞的人多達二十幾個。好容易,總算念完了。叩首謝恩之後,耀明他們直起身來,鬆了一口氣。接旨後,耀明拿著金光閃閃的聖旨,把師爺叫到一旁,請他給自己解釋。
先說給耀明的好處,師爺解釋道:給您老人家的不薄,封號是護國公,就是你的尊稱了,以後人們見了您就得叫護國公。正一品,就是最高的官階,沒法再升官了,最大的大官。當然,跟王爺貝勒比,還差那麽一點點。協辦大學士,也是官職也是職稱,怎麽講呢,不光說明您官大,學問也大到邊了。三眼頂戴花翎,是您的服飾,就跟洋鬼子的軍銜一樣,最高的軍銜吧。八人肩輿內廷行走,是您老人家的待遇,您可以乘坐八人抬的大轎,在皇宮裏邊隨便走,不必下轎。賜姓鈕鈷錄氏正藍旗滿州,是皇上給您改了姓,從今天起您就不姓李了,您姓鈕鈷錄,老家在滿州的正藍旗。
耀明越聽越來氣:誰說我改姓了,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還什麽鈕鈷錄氏,狗屁一般,我不姓。師爺趕緊說:這可不是說著玩的,皇上金口玉言。耀明也不同他爭辯:你就說吧,他們讓我管什麽事。師父道:最後這句就是了,總管大內宗人府淨事房。大內者,皇宮內院也。宗人府就相當於皇宮的總管,管吃喝拉撒的。耀明一聽更來氣了:合著讓我給他們當管家呀。師爺說這麽說也對。耀明說那淨事房是幹什麽的?師爺說:有兩樣大事,一是給進宮當太監的人去除劣根,就是把男人的**兒弄下去;第二呢,就是把宮中積攢的穢物,移出宮門。
我呸。
耀明大怒。他個外祖母的,老子就算是個奴才,也不能受這份侮辱。我把洋兵趕出了中國,你們才能迴到皇宮接著享福。到頭來,給了我一大串的官銜,最後的工作是給你們倒尿盆呀!
李耀明出離憤怒,心想這晚清政府確實是不可救藥了,這樣的混蛋政府不倒台才怪哩。他看了看正在得意洋洋的楊天師等眾頭領,不由一陣心寒意冷。看來要說服他們也難。
想到此,耀明決定先下手為強,把那十萬弟兄弄走了再說。對,武器裝備一並移走。於是,他潛出正在熱鬧的大堂,來到校軍場,集合起弟兄們,簡單說了朝廷要收編遣散的事,就說你們到南方躲避吧,我隻能做到這一點了。到了南邊,你們好自為之,不要禍害百姓,等待革命時機,再舉大事。弟兄們齊聲唿喊:一切聽眾大仙調遣。瞬間,就從校軍場上消失得無影無蹤。
辦妥了這件事,耀明心裏有了底,表麵上,他還和這幫王公貴族們推杯換盞,折騰得熱鬧。
聖旨給楊天師的封賞,級別待遇與耀明相同,但卻是個貨真價實的實職肥缺:兵部尚書,即國防部長。無怪乎楊天師笑得眯縫了眼哩。就連袁世凱也沒有他官大了嘛。奕匡給楊天師和袁世凱之間介紹了認識。袁世凱單刀直入地就談了整編義和團的事。簡言之,精簡整編,遣散團眾,精編為三個鎮,歸袁世凱暫時統領,所有裝備物資暫存小站。
楊天師一口應承。他想,隨便你了,我是兵部尚書,你小站一哨人馬,還不是歸我統率麽。哈哈哈。隨便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