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栓寶的妹妹馮巧珍,在京華空港當空乘小姐。這是個十分搶手又搶眼的好工作,不消說,巧珍長得是一流美女,高挑的個子,勻稱的身材,加上一套訓練有素的舉止作派,配上精致美麗的職業套裝,把個馮巧珍修飾得好生了得,走到哪裏,都立時迷倒一片,男人們的眼就像裝了衛星定位一般,被牢牢地焊在她身上,想要把眼球從她身上移開,除非突然發現錢包丟失,或當真學會了老僧入定的超級法力。


    這也正是空乘遴選的目的之一,乘坐空梭,在天上飛,即便到了如今的年代,也屬於奢侈消費之列,空梭是高級的,與空梭相關的一切就一律高級起來,在某種意義上,空乘就是空梭的名片,是無聲的宣言書,很難想象,在高級高端高雅的空梭上,會有一幫膘肥體壯的大媽為客人端茶送水。能夠近距離地欣賞空姐,也成了人們乘坐空梭的一大享受,甚至成了比旅行本身更為重要的目的。


    所以就巧珍就美得可以,她日常的習慣姿態是昂著頭挺著胸,以職業的步伐款款走過,目不斜視,耳不旁聽,世間一切似與她皆無關係,而她則是世間一切的中心,處處體現著被寵壞了的刁蠻任性。長得好看,這是姑娘最重要的資本,有了這個資本,你就可以不拘小節,故意犯點小錯兒,然後靜觀其變,看別人是怎樣從滿腔怒氣強行地轉為並不在意,進而又轉變為十分高興的。這個由生氣到高興的轉變過程,就是年輕美貌的價值所在。在家裏,巧珍就變著法兒的欺負哥哥栓寶,她也不忌諱起碼的男女大礙,把一應俱全的小東西積累了,用精巧的箱子裝迴家讓栓寶來洗。她自己一進了家就是倒頭大睡,像死狗一般,睡醒了就趿著鞋蓬著頭吃兩嘴飯,再接茬睡,全然沒有了飄逸空姐的風度。


    馮巧珍的家也住在一個圍屋裏,距離李春居住的那個圍屋不算太遠,從性質上屬於同一個檔次,也是中低收入者的居住區。巧珍的父母都是一般的勞動者,哥哥馮栓寶也一樣,在碼頭上當搬運工人。因此可以想見,馮巧珍長得再漂亮,也不過是個小家碧玉,這種家庭出來的美女,一般都非常容易露怯,常常是一不留神就現出了胡同串子的原形。馮巧珍也從不在空港談及自己的家庭,更沒有帶任何一位同事,哪怕是閨蜜到自己的家裏來過,在外邊,她把自己徹頭徹尾地高大上了。


    但巧珍也不是毫無自知之明,在對象的選擇上,她也依據了華夏人一慣的門第觀念,把標準定位在普通勞動者。巧珍想得明白,裝是一定要裝的,那是要裝給外人看,卻不可以蒙自家人,尤其不可以抱著蒙混的態度去組織自己未來的家庭,否則,一旦真相畢露,倒黴的還是自己。於是,她找了個煤礦工人。


    這個幸運的煤礦工人叫於則玉,是個高大威猛型的壯漢子,如果單從作為丈夫的實用性來講,應該是個十分給力的角色。所以栓寶就總是譏諷她,說巧珍需求度高,巧珍就說高就高,實在是高。如今的煤礦已不再需要讓活人下到井下去挖煤了,工人們實質上就是挖煤機器人的操作員,每日裏隻是在操控室裏盯著屏幕,調節著一群鋼鐵人類的各項操作程序,然後就是監控著煤從井口源源湧出。


    煤炭被人類發現並開采使用,已有幾千年曆史了,現存於地下的煤所剩無幾,開采更是受到嚴格的限製,好在地麵上需要量也不是很大,所以煤礦工人的工作,較之曆史上已有了根本性的好轉,是個相對輕省又收入頗豐的美差,但畢竟仍舊叫做煤礦工人,給人的第一印象和聽覺衝擊都不甚佳,仿佛一提及這個行業,古代煤礦中那些惡劣的勞動環境和居高不下的死亡率,就一律迴到現實中來。人們很少關注這個行業,包括這個行業工作環境滄海桑田的變化。這是一般人的認識,一般人不會仔細區分這類微妙,就像一般人都沒有下到過礦井裏一樣,他們憑借印象和想象就決定了很多。於則玉在礦上任著采煤班長,是煤礦上所有官中最小的官,也是所有兵中最大的兵,與之相匹配,巧珍在空港的職務是乘務長,管的人也不過三五個。但不管怎麽說,兩人都是長字號的人物,相互打趣起來,也都是平級領導間的平等對話。但是,這種平衡突然就被打破了。


    先是則玉那邊,本來就受到極大限製的采煤量,忽然就受到了更大的限製,或者幹脆說,就是不讓開采了。則玉他們礦的供應對象,是幾家尚在運轉中的火力發電廠,這些電廠的作用,是作為風力發電潮汐發電和光伏發電的補充,僅在用電高峰開動,用煤量極為有限。前一陣,這幾家發電廠紛紛進行了淘汰燃燒改造,完全不用煤了,用上了地熱發電。真邪門透了,不用燒煤就能把鍋爐轉起來,硬是能發出電來。地熱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沒有任何汙染,想想都是件很好的事,隻是煤礦工人們沒有一個相信的。


    為了打消礦工們的疑慮,礦上組織礦工們分批到發電廠參觀,當這些鼓搗了半輩子煤的工人們,看到空空如也的爐膛裏,硬是紅紅地向外輻射著熱量,鍋爐裏的水依然在沸騰,壓力表的指針照舊有規則地指向應有的刻度,一個個不由地歎服了。這下是真好了。能源是人類生活中躲不過去的事情,人類文明的發展,說白了就是個越來越學會偷懶的過程,利用外物的力量達到自己目的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第一撥被人類逮住並奴役的是動物,第二撥就是煤和石油了,而後者的利用價值和方便程度遠遠超過了前者,即使是在當今科技相當發達,可再生能源廣泛應用,人們還念念不忘也舍不得丟棄化石能源的消耗,舍不得放棄這種便捷的動力強勁的偷懶方式。現在好了,地熱能源被成功地應用在了人類的生活中,把地熱直接轉化成了電能,就等於把它轉化成可以作任何事情的能力。煤礦工人最能理解這其中包含的功德。礦工們從心裏讚成這項技術革命。可以預見,這項革命的成果必然導致能源的成本下降,那麽人人關心的電價就是第一個要降下來的。推而廣之,能源的成本下降了,一切產品的成本就跟著下降,社會所有產品的價格都會降低,人們的生活質量就必然在總體上提高。則玉他們興奮地議論著,胸膛裏湧動著迎接新生活的激情,眼前展望著美好的未來。


    電價真的降下來了,在則玉他們參觀電廠後不到一周後,他們所用的電價就下降了九十五個百分點,就是說,如果原先每度電是一元錢,那麽現在隻需要五分錢了。這幾乎就等於是免費。普通勞動者們對眼前的利益總是有著最直觀最熱切的關注,他們奔走相告,被巨大的幸福感包圍著。


    在歡唿成果的時候,他們幾乎沒有同時注意到,煤礦事實上已經停產。


    是的,停產。


    但是礦方的說詞不是停產,而是放假,並且是暫時性的放假,至於暫時是幾時,永遠有多遠,就不細加說明了。剛放假的那幾天,工人們照常在歡唿雀躍,互相擺酒,大有難得浮生幾日閑的歡愉。可是這個假就一直放起來沒完了。


    歡騰中的人們終於意識到發生了什麽,紛紛迴到礦上打探消息,何時開工呀?何時出煤呀?負責接待工人們的,是礦區大門口管收發的那個老頭兒,這個平時幾乎被礦工們忽略掉的人,現在卻真個成了人物,他也不知道什麽時候學會了一套官腔,拿腔拿調地應付著各式各樣的提問,不卑不亢,不徐不急,好象過去他一直當著礦長來的。這個世界太瘋狂了。眼下,看門老頭的工作成了人人心目中最好的工作,因為那畢竟還是個工作,是工作就比沒有工作強,一百個零加起來也不等於一。


    工人們終於明白,他們都失業了。


    失業,這在古代是個相當恐怖的詞匯,它的同義語就是:你將沒飯吃,你將沒衣穿,你將沒法活。到了當代,這些基本的生存條件已不必通過勞動來獲得,社會給每個人提供免費的必需品供給,如果你願意,可以一輩子不找任何事情做,也絕不會餓死你。但是人畢竟是人,勞動的意義,對人來說不僅僅是換取一口飯,勞動更主要的是意味著權利和榮譽,吃白飯或生活必需品領取者,是件十分沒有麵子的事,進入不了主流社會,享受不到人們的尊重,自己心裏也不是個滋味,即便是從單純的經濟角度,也沒有供你可以盡興支配的財產,僅隻為你提供必要的生存保障而已。生產力的高度發達,最根本的是人的因素,所以,經濟越是發達,社會越不能也不會忽視人的作用,社會總是想盡辦法來調動人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煤礦工人失業,根本因緣是煤炭的需求減少了。自從李春的新能源開發成功,上至聯區委,下到東西兩大區及至各分區、片區,負責宏觀調控的精英們,對新型的地心能源將要帶來的一係列重大變動,做出了概要的估算或預警。肯定要有些行業,有些群體首當其衝,成為受益者或利益缺失者。社會的每一次變動,都會有這樣一批人,他們將以自身為代價,成為社會進步的成本,這是社會學最普通的常識。這事說起來挺簡單,落實到每個人身上,就可能是不能承受之重。對社會的管理者來說,也是一個考驗,能不能邁過這道檻,是考驗每一個社會管理者的試金石。


    但是,幾乎無人懷疑,李春的地心能源是在為整個社會造福,這一點是堅決性的,就像一個人做了手術,必然要經曆短暫的陣痛,之後,便一定是健康和快樂。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未世俊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桐林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桐林雨並收藏未世俊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