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頭最盛的時候, 三百組範片從陶工室運往北冶區, 金坊把鐵英送往劑坊, 劑坊調製鐵、錫及白沙的配比, 一並送往煉坊。煉坊中, 各位爐正反複檢查爐膛。


    桃氏子弟在坊門前攪拌著淬水大缸,與阡陌間勞作的農民唱著同樣的歌謠。


    運炭隊伍從官道駛過, 就在此刻, 一片白炭屑被風吹起,落在路邊的亭子裏。


    寧懷下馬車,時不時地迴望一眼, 終在侍衛的陪伴下,走到何時與竇芸麵前。


    “何先生。”寧懷麵色凝重, 先對右鞠躬,直起身,再對左鞠躬, “竇冶勻。”


    “寧郡守, 我讓你辦的事, 怎麽到今天還沒有一點進展?”竇芸的兩根肥大的手指點了一點桌案, “一年就快要過去, 其中利害還要我提醒你麽, 這迴可不是雀門, 而是秦司空看上了寧邑這塊風水寶地,他若鑄成這批劍,贏不贏尹公另當別論, 但王室不是瞎子啊,若他們發現新的製度如此堪用,謔,定就從咱腳下這片田地開始普及,到那時,尹公不保你,你就是有苦也無處訴。”


    何時笑了笑,徑自拂去袖口的白屑。


    “我……”寧懷道微微皺起眉頭,迴道,“竇冶勻,我已盡力,可,自從秦司空來寧邑,安排宅邸不住,偏要一人住在北山草廬,天天看著冶區,他決策也謹慎,從不偏信冶令,而是到各村落去尋隱居的高人問計,好幾迴我想隱瞞地情耽誤工程,都被他嗅聞了出來,再說工人皆是大梁司徒從周圍郡縣征調,一個個膽小怕事,為保命,什麽枝節都不敢碰,我總不能做強盜之事啊。”


    寧懷是農家子弟,問題就出在此處。


    他腳下的這片土地十分肥沃,每畝產量十石。他秉承先祖,敬畏自然,從不妄想做點石成金之類的事,隻鑽研播種深耕的學問。他上計頗豐,一直是深受敬重的農人,可讓他覺得美中不足的是,離這兒不遠之處裸露著大量褐紅色的礦石,隨著魏國對冶金的需求日益加重,越來越多的人打起他田地的主意,都說地下埋著礦,要把寧邑從一座半農半冶的城市徹底改造為冶城。無奈之下,他通過竇氏的關係將郡裏的冶權承包給雀門,以換取尹昭在大梁城中對他家田地的保護。


    寧懷是無辜被扯進這場紛爭的。


    為了田業,他不得不配合雀門,然而,當他得知秦鬱當真去祭拜了寧封子,他又對桃氏師門心存敬意,總就這麽日複一日地拖延,直到今日大梁城來人督問。


    竇芸唉了一聲。


    和寧邑大部分世族不同,竇氏臉龐肥大,眼睛圓小,鼻子突出,像一隻豬獾。


    “寧郡守優柔寡斷,幸虧我替你留了一手。”語罷,竇芸令侍衛朝城門的方向搖了搖紅旗,不時,五六壯漢便攔下一輛運炭的板車,吭哧吭哧朝亭子拉來。


    白炭被裝入漆盤,呈在案前。


    何時笑道:“竇冶勻,我倒要看看你這迴用的是什麽招式,竟與我誇了一路。”


    竇芸在白炭之中翻找一番,扒出一小團固塊來,眯著眼道:“何先生,硝石。”


    原本和白炭無二的灰白固塊,被竇芸吹了一吹,粉末盡退,顯出油脂的光澤。


    寧懷看了一眼,連忙捂著鼻子擋開——每當秋高氣爽之季,這些醜陋的石頭便像鹽花一般析出來,覆蓋地麵和牆腳,如地霜,在豬圈、馬廄、廁所附近尤多


    “這是用於煉丹的硝石,無味,狀似白炭,瞞騙一般人足矣。”竇芸道,“聽聞昨日,桃氏嫡傳石狐從趙國至此,整個冶署的工師都沒了心思,那運炭監莆自然也去湊熱鬧,可,他們怎麽也沒想到,寧邑還有我竇家人守著呢,趁莆監不在,我幾個叔伯兄弟連夜往他們的木炭裏混進了硝石,也就是現在正入城的這批。”


    寧懷道:“這不是君子所為啊。”見竇芸對自己愛答不理,寧懷輕歎口氣,側過身對何時道:“秦司空的六千劍已入庫五千有餘,隻剩下最後的三百,三百又改不了勝負,何必惹騷氣呢。萬一事後他查出是我們做的手腳,後果不堪設想。”


    何時道:“寧郡守,你當真以為尹中府隻是想和秦司空爭朱雀劍的真偽麽,二十年前的事,西門氏都死絕了,天下還有幾人在乎?然,尹司空背後是公子嗣,是魏國諸多忠臣良將,而秦司空背後是相邦儀,是秦國,這,才是關鍵啊。秦司空口口聲聲讓大家守己,結果一劍收去冶權,這是守規矩嗎?他想做的事情再明顯不過,那就是把中原冶業蕩滌一空,然後重新分配資源。這是君子所為嗎?你要知道,論冶治,尹公入道比秦司空早整整二十年。二十年啊,不該講先後麽。”


    寧懷被何時的話震懾住了,他忽然覺得,自己即將要做的是一件正義的事情。


    “寧郡守。”何時把硝石放迴盤中,用白炭覆蓋住,淡淡說道,“放心,事後,我們隻需要你幾句實話,便能讓秦鬱永遠消失在魏國,也再不侵犯你的利益。”


    寧懷道:“何先生讓我說什麽?”


    何時抬起眼,認真說道:“其一,采金與冶金分開,寧邑冶署運轉效率低下,民間作坊消極怠工,致使本次工程大量浪費勞力,僅司徒府便比以往多征八千又二百人;其二,鍛鑄標準先行,使外國細作輕而易舉知悉我國兵器形製,譬如石狐子,一個秦國人,隻憑數日了解,便敢公然應承論劍;其三,冶具銘文不僅空耗民力,且使始作俑者可輕易找到替罪者,例證就是……”


    竇芸道:“例證就是這次失敗,誒,硝石燒不起來,達不到火候,必然失敗。”


    寧懷道:“明白,這批白炭我會親自盯到入爐,隻是因煉坊高溫危險,我仍需與竇冶勻核實一點,這硝石和木炭混在一起,又參硫黃之氣,會不會有異樣?”


    “唉,寧郡守多心!”竇芸道,“若有異樣,我那幾個兄弟也在,你怕什麽!”


    如是,在煉坊關閉之前,這批白炭和引火的黑炭一起被送入了各爐的底部。


    ※※※※※※※※


    夕陽西下,北山山頂泛出最後一陣溫熱的氣浪,陰陽分割,大地沉入夜幕。


    “先生,鍛劍有淬火、退火、迴火,卻從未聽你提起‘窒火’。”石狐子推著秦鬱走進狹長的甬道,前方漆黑一片,卻因為布置得井井有條,二人走得省心。


    秦鬱笑道:“‘窒火’也沒什麽,就把柔化的程式提前到澆鑄之前進行而已。”


    嘀嗒,嘀嗒。


    秦鬱能聽見水聲。


    黑炭將罄,白炭要迎水。


    水聲之外是一千二百名忙碌的工人,他們的眼睛映著爐底散出的暗紅的光,他們的手指摩挲泥範發出粗糙的音,他們的身體散發著鐵與木的氣味。這裏不再有高低貴賤,在泥塑的圓形穹廬下,空氣沿固定方向流動,不再有塵埃,唯剩那些細微的粘著火星的炭屑,緩緩地旋轉成螺殼的線條,朝著下風口的狹縫外流去。


    風火令名豐,豐是寧邑本地人,他的身旁燃著一把火炬,各爐正都緊張望著。


    果先生、檀先生以及祝五叔等人皆在,見過秦鬱及姒妤的示範,並經過前幾次的實踐之後,他們已經熟悉過程,能夠帶著自己的工人跟從風火令的指示了。


    與青銅合金不同,鑄鐵劍精髓在於柔化,而柔化的精髓在於澆鑄前的“窒火”。


    “窒火”是秦鬱總結楚國經驗,再考慮本地工況與佩蘭等友人討論出的方案,即,在爐內達到火候,鐵英融化之後,抽去爐中空氣保持一陣子,熄火冷卻,冷卻完全再升火侯,如此反複一次,便比成劍直接柔化更不易造成刃部變形等缺陷。


    石狐子雖知原理,但見秦鬱能把這樣的設想應用於實際,實在是佩服至極。


    尤其,當他看見那些從爐口抽氣的葉片管道,忍不住就伸手去觸碰,它們排排轉,就像他的竹飛子,把高溫空氣從爐中抽出,充入爐底預熱木炭的風道之中。


    “迎水!”


    “迎水!”


    “迎水!”


    紅光迸射,聲浪起伏。


    不遠處,姒妤看守淬水,並和六丫討論銘文。這次的銘文和以往不同,秦鬱為表示戰勝雀門的決心,在文字下麵刻了一隻小龍,龍有翅膀,六丫說像三丫兒。


    “龍哪兒有這麽短。”


    六丫用兩根指頭比著距離。


    “那是你一己之見。”姒妤拿絲布擦拭著成劍劍叢,“先生說,這就是青龍。”


    三尺半長,六寸弧鋒,單脊,劍格劍莖用卯榫焊接,黯淡中泛出可怖的寒光。


    兩道銘文清晰可見——“後元十四年,寧邑令寧懷,上庫工師秦鬱,工姒妤”


    “那我定得有見解。”六丫笑道,“姒郎的名刻在上麵,便是意義非凡的劍。”


    六丫已懷有三月身孕,原本姒妤是不讓她參與的,可這女子凡事都柔弱,偏偏黏著他的時候有一股子剛強的勁頭,愣是往臉上抹一把灰,下晌就藏了進來。


    黑濁之氣冒出,六丫又嚇得往姒妤懷裏躲。“喏,躲這兒。”姒妤指向水缸。


    “姒郎欺負我!”


    姒妤溫和笑了笑。


    “去邪!”


    “去邪!”


    “去邪!”


    不時,坊中明亮起來。


    赤白的火焰之中夾雜著絲縷的黃煙。


    坩堝中的鐵液悶悶滾動。


    “硫黃要生氣!”豐一聲令下,風火台舞旗,百餘名爐正立即開啟抽風管道,同時,炒炭工伸入鐵鏟將白炭撲滅,換低品質的黑炭,長達一個時辰的窒火開始。


    葉片開始轉動,黃煙竄入風道。


    “硫黃要生氣!”祝五叔道。


    各爐動作整齊劃一,儼然似軍陣之中執行號令的士兵,立刻就控製住了火候。


    白光穩定如日間。


    石狐子擦了很厚一層粉,全然無顧忌,便走入爐陣去與果先生、檀先生較量。


    秦鬱閉目養神,感受眼皮前的一片紅光,隨人影的來去,紅光中跳動著斑點。


    “秦司空。”寧懷撇開竇氏幾兄弟,趁人不注意,走到秦鬱旁邊坐了下來,“聽他們說這要等一個時辰,閑來無事,我想……我想再與你探討幾個問題。”


    秦鬱的手指動了一下。


    “對於寧郡守隻是等一個時辰,可對於爐正們來說,一陣風,一滴水,一隻蒼蠅,一點細微的變化都可能改變爐膛的火候,所以說,不動,比動更考驗手藝。”


    寧懷道:“是。”


    秦鬱道:“你有事瞞我。”


    “沒,沒有。隻是想問秦司空,寧邑這片土地,古時應屬神農氏還是軒轅氏。”


    秦鬱笑了:“怎問這樣的話,寧封子受軒轅之命任陶官,那麽寧邑當屬軒轅。”


    寧懷頓一頓,說道:“可他們後來聯手打敗蚩尤,共護天地生靈,寧邑子孫亦受其庇護,不瞞秦司空,我兒時跟許行先生行過滕國,許先生尊神農氏,播百穀,勸耕桑,一定要自己種田然後才吃飯,他穿未經紡織的粗麻布衣,但凡瓦甑與農具,也一定是用自己的糧食換取,如此,市價就不會不同,市集就沒有欺詐。”


    秦鬱道:“我不認同。”


    寧懷歎息。


    秦鬱道:“借孟軻先生一句話,物品的價格不一致是物品本性決定的,若鏽蝕的農具和堅硬的賣同樣價錢,還會有人精益求精嗎?這是固步自封,不可取。”


    寧懷道:“秦司空,我對不起你。”


    正是這時,風火台舞旗。


    豐道:“窒火已畢,加火!”


    果先生道:“引白炭,加火!”


    檀先生道:“引白炭,加火!”


    唿啦,唿啦,風箱再度哄鳴。


    粉塵撲出。


    硫黃已從鐵英之中被提煉出來,沿坩堝底部的輪廓凝結成一個個淡黃垢圈。


    秦鬱忽然睜開眼。


    一滴汗水從他的鼻尖滴落。


    “莆監,去看一看炭。”


    “啊?”阿莆瞪圓眼睛,“現在麽,這炭全都填進去了,難道先生要起坩堝?”


    秦鬱沒有聽見寧懷的話。他隻是本能的覺得,此時火候上升的速度慢得異常。冰漏加快連成液柱,火候確實在攀升,然而,他沒有聽見火焰舔舐爐底的聲音。


    這不對勁。


    “姒郎,姒郎,你猜我在哪裏。”六丫扒著水缸,露出一雙水靈靈的眼睛。


    她卻看見,姒妤拄著拐杖站了起來,正神色嚴肅地朝秦鬱等人的方向張望。


    “六丫,你速速從地道離開。”


    “先生!”


    此刻,石狐子也朝秦鬱大步走來,他的臉龐一塊紅一塊灰的,脫落了不少粉。


    “先生,你聞聞這個氣味,氣味不對!”石狐子道,“這炭有問題,摻了雜!”


    阿莆登時嚇得臉都青了:“這,這怎麽會不對呢,先生,我這就去爐邊看看。”


    秦鬱道:“迴來!別去了!”


    阿莆怔在原地。


    秦鬱聞到了一種熟悉而又可怕的氣味,他曾在偷看燭子煉金時體會過,那爐灶驟然灰飛煙滅,若非有屏風阻隔,他已成為一個瞎子。


    “秦司空,在下告辭。”


    寧懷正要離開,卻被秦鬱一手抓住。


    “寧郡守,我隻問一遍,此刻正燒著的白炭裏是不是摻有硝石?”秦鬱說道。


    寧懷道:“我,我怎麽知,知……”


    “豐,停止鼓風,所有人撤離。”秦鬱直接喝令風火台,“姒妤,開坊門。”


    豐鳴金。


    姒妤抽去三道門栓。


    在煉坊,風火令就是天子令,果先生、檀先生一看,以身作則驅趕各個爐正。


    “大家快走!”


    “快走!”


    “走啊!”


    石狐子躍到秦鬱身邊,扶住輪椅。


    寧懷道:“秦先生,這,這不是好好的嗎,為何要停止呢,可惜了大家一夜……”


    秦鬱定了定神,說道:“寧郡守,立刻,立刻讓你的人撤離煉坊,來不及了。”


    寧懷道:“究竟為何。”


    秦鬱道:“爐子會爆炸。”


    寧懷道:“什麽?!”


    這一聲吼醒了千百號人。


    誰都不知道,為何這煉化過無數次鐵英的爐子突然就要炸了,可冶區本就是一個充滿燃料和烈火的地方,工匠對於燙死燙傷不陌生,一聽秦鬱說這句話,他們立刻信以為真,一時間,炒炭的、撥火的、鼓風的、搭範的、蜂擁往外衝去。


    水缸砰地被撞碎,淬水飛濺。


    爐蓋被碰開,灰白鐵漿似瀑布流下。


    腳步紛亂,塵土伴著滾滾氣浪拍打人臉。


    石狐子道:“先生!”


    秦鬱預判硝煙濃度,以冷靜的態度組織了撤離,可下個瞬間,他們失去視聽。


    一道夾帶著粉末的火舌從後排爐坑之中噴射而出,如赤紅的閃電竄過雲層。密閉爐底的硝石、木炭和硫黃均勻地混在一起,終於在這一刻,觸著了高溫鐵水。


    砰!


    煉爐炸裂!灼熱的氣波攜帶烈火橫掃而過,煉坊轟然間倒塌,四周飛沙走石!


    磚瓦碎散,一顆顆鐵珠炸開數十丈之遠,轟,整個房頂被掀到空中又猛地砸下。冶區就像一根竹子,砰,砰,砰連環爆炸,在熏天濃煙之中頃刻淪為廢墟。


    是夜,方圓十裏的村鎮都能感受到北山傳來的震顫,隨後,滔天巨火觸著秋日幹柴雄雄燃燒起來,城北陷入火海之中。天空亮如白晝,還湧動著黑濁的厚雲。


    小兒哭啼不止。


    “走水!”前來滅火的一夥農民用瓢盆澆水,卻被高達二丈的火焰吞入腹中。


    空氣中立時飄出熟肉的氣味。


    “天降異像!”


    人們驚恐無比。


    “是朱雀顯靈!責罰眾生啊!”


    哀嚎遍野,焦骨滿地。


    折斷了翅膀的朱雀從地底重熔而生,它飛過荊山甩去鎖鏈,張開巨喙,盤旋在寧邑的上方,它高鳴一聲,睜開猩紅的雙眼,朝斷劍殘垣伸出了布滿裂痕的爪。


    作者有話要說: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那年盛夏 1個;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先生和他的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又生並收藏秦先生和他的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