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之內, 石狐子用河東新占的三十六座鐵礦鍛成銳士鋼劍四萬, 加上櫟陽武庫最初為河西軍左右部配備的六萬, 十萬鋼劍的工程, 以兩年的工期準時完工。


    這件事和秦鬱奪取寧邑采權並行發生, 令大河南北的冶師對桃氏刮目相看。


    秦國,如今也有了鋼鐵。


    盡管白廿、範忱等玄武舊部依然希望石狐子申請新的工程, 繼續帶領詔事府普及鋼鐵技術, 但,鋼劍雖鋒利無比,其生產速度和穩定程度, 畢竟比不上老式泥範澆鑄的青銅劍,公冉秋權衡利弊, 決定適可而止,再度把鐵礦資源讓給農業。


    石狐子光榮退役。


    河西軍再度歡送石狐子,公孫邈玩笑說, 石狐子遲早會三進工兵營, 鋪位都不用收。公孫予也退役, 隻仍不忘把薑和齊汝從石狐子手中挖出, 留任冶監。石狐子損失兩員愛將, 心痛不已, 卻念及公孫予射殺長子的悲壯, 不敢不從其心願。


    如是,安邑已入深秋,石狐子日日北望, 隔著太行山,想念山那一頭的青龍。


    ※※※※


    一場霜雪過後,飛騎出現在關口。


    “公乘!鹹陽帛書!”


    冶署內,停工許久的桃氏工室登時熱鬧起來,工匠點了火,打開爐房的大門。


    “公乘!”義悠從傳信之人的手中接過錦囊,一路小跑,遞送到石狐子麵前。


    此刻,石狐子和趙悝、雅魚圍坐在一張從軍營偷出的羊皮輿圖前吃著烙餅。餅的香味尚且還飄在空氣中,壁爐中燒著彤紅的火,閑適的氣氛卻突然被打破。


    “一百遍,隻抄到七十八遍,還望先生庇佑,讓我辦成此事。”石狐子笑道。


    趙悝咽下口中的餅末。


    雅魚道:“公乘。”


    石狐子抽去絲線,從鬆開的囊口倒出一小條帛書。他的手指有些抖,掌心的汗很快濡濕了帛書的頭三寸,他的睫毛低垂,目光追著阿葁的字跡,漸變得犀利。


    炭屑飛落輿圖,呲,燒出一個小洞。


    “五千金。”石狐子道。


    “終於盼成了!”雅魚笑道。


    趙悝倏地站起,一雙眼睛漸漸湧出淚光,張了口卻發不出聲,怔著坐了迴去。


    “要迴家了……”


    “章少府說,王上想看趙國短劍,已準我作為使臣,攜五千金去邯鄲采買。”石狐子燒去帛書,迴身按住趙悝的肩膀,認真道,“趙工師,我會先為你買一個邯鄲的假工籍,辦事期間,你忍一忍,待我把雀門從邯鄲趕出去,立刻還你原名。”


    趙悝道:“謝公乘!”


    早在夏季,石狐子新編桃花士百二十人,重新建起上郡-雕陰-晉陽的這條專屬於桃氏的信道,並托阿葁在鹹陽尋找前往趙國的機會,便是為實現最初的理想。


    他成竹在胸,要飛去趙國,在那座以冶鐵業聞名天下的城市留下應龍的印記。


    他要闖邯鄲。


    阿葁伶俐,提著點心探望公冉秋,順便提起石狐子的訴求,再後來,章少府聽聞,覺得石狐子的才華不用可惜,於是就向王室推薦,讓他去韓國進口鐵兵器。


    兜兜轉轉至今日,結果終不負有心人。


    半月內,石狐子交接冶署事宜,令雅魚捋清神木縣烏礦渠道,囑托薑、齊汝二人帶花蛇迴櫟陽。等典客旌節和少府錢資到位,石狐子已將各種工圖抄過百份,便和雅魚、趙悝、義悠準時出發,且還帶上了疾,替眾人抄剩下二十二遍的律令。


    ※※※※


    北方的道路蒼茫壯闊。


    自安邑北上,出關城,至晉陽,湛藍的湖水已結冰,太行山餘脈投影在廣袤的冰麵,似乎無限延伸了下去。胡服馬隊在風與雪絮中、在鉛灰的城郭之外穿梭。


    冰雪亮瑩瑩的。


    二弦琴的聲音,慷慨悠揚。


    市鎮卻從來不乏煙火。


    在趙悝的指引下,石狐子看見了一個不輸於秦人的彪悍民族,盡管是凜凜寒冬,男子身著短袖騎馬馳騁、相聚遊戲,女子則踏屣作舞,擊鼓鳴瑟,無拘無束。


    石狐子很是向往。


    晉陽過後,邯鄲在望。


    許多商賈沿路擺攤,販賣五花八門的鐵器,吆喝聲異常嘈雜,致使人流密集。


    “客,瞧一眼咯,上好的壺碗!”


    壺器與碗碟雕刻鳥獸、蟲魚。


    “此香爐為卓氏鑄法,非五金不賣!”


    鏤空爐壁光澤細膩,線條優美。


    “客從秦地來?當買一雙鐵鞋!”


    鐵鞋的翹頭尖細如錐子。


    更有商賈,見轍痕深便知車隊攜帶資金,越發糾纏,他們是好不容易才擺脫。


    彼時,日出東方。


    趙悝舉起馬鞭,與石狐子指了指遠處雄偉龐大的城郭:“公乘,邯鄲到了。”


    “怪不得你魂牽夢縈。”石狐子笑道,“我若被人從這地方趕走,定不甘心。”


    赤紅岩石與白雪交相輝映,在邯山以東,是籠罩在曼妙晨光之中的趙都邯鄲。


    在鐵匠眼中,邯鄲則是天下最高的山峰,鑄劍趙氏、鑄燈卓氏、做刀具的郭氏、做農具的孔氏等等巨匠皆出身此地,沒有人能算清此城中有多少官私作坊,隻道此地的鐵器精巧絕倫,美豔無比,遍布九州四海,引領著中原的時尚風潮。


    即使此刻白雪紛飛,也無法阻擋城郊露天鐵礦蒸騰出的熱氣以及從冶鐵鋪子中的赤紅光芒。鐵器,被修磨成五光十色的工藝品,點綴在人們的衣食住行中。


    邯鄲布局分為北、西、東三個區,猶如一個“品”字,區間有橋梁道路相通。


    西城是國君宮殿所在,規模最為盛大,那道龍台門時刻敞開,吞吐天下士子。


    趙悝的祖地,衛邑坊,卻在北城。


    ※※※※


    石狐子等人抵達北城之時,正趕上停市之前的最後一場商會,街巷水泄不通。


    雅魚與隨從摘去氈帽,口冒白花花的氣,笑著討論去市署兌換方足布等事宜。


    “總算迴家了。”


    他們要去的地方是秦國駐趙國館驛,接近衛邑坊時,趙悝忍不住也跑到板車旁,掀開絨絮,從妻子的懷裏抱出小兒子,架在頭頂:“毛團,咱迴來咯……”


    突然,歡笑戛然而止。


    “阿翁,阿翁。”


    毛團哭了,縮迴趙悝的氈帽中。


    趙悝一怔。


    衛邑坊門前赫然立著一杆大旗,旗幟上繡著“卓”字。卓記分號的攤位上,擺放著一列一列用鐵水澆鑄出的人傭燈,人傭須發蜷曲,小眼睛,扁鼻梁,有的頭上還長著妖怪的角,卻全是佝僂著腰,兩隻手臂朝兩邊高高舉起,托舉著燈盤。


    這款燈賣的不錯,很多人買。


    石狐子道:“趙工師,這是何故。”


    趙悝艱難地動了一下喉結。


    “當時……”當時,趙敗於魏,雀門進入邯鄲,傾銷鐵器侵占市場,排擠同行,趙氏家族為北城龍頭,一怒之下,把鐵器放在衛邑坊前賤賣,號召諸商,寧願一子不賺,也不讓雀門得逞,然而好景不長,驍勇的趙人抵擋不住雀門的陰謀,趙氏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在西城與他世代交好的卓氏最終背叛了他,卓氏應雀門之邀,出任明顯是傀儡的“白宮門主”,反過來誣陷他勾連魏國,從此,邯鄲的鐵匠徹底分裂,在趙國司空府的引導下,趙氏成為千古罪人,舉族淪為奴隸。


    那些人傭的麵孔正是趙氏的模樣;而那些醜陋的犄角,正是化兇為吉的意思。


    因為這一番話,直至館驛安頓,一行人再沒能笑出聲。石狐子應對完趙國司空府與典客府的官員,拿到各工室的交易符文,便連夜開會,與眾人商量對策。


    “趙工師,你可知,卓氏的工藝,有何長處和短處?”石狐子道,“現在他在明處,咱在暗處,你有驛館的保護,不必顧慮,我來雇工開作坊,攻他的死穴。”


    趙悝道:“卓氏的秘術是石鍋煉鐵,除盡雜質,然後澆鑄,可迅速生產出大小不同、造型各異的器物,至於缺點,器物韌度不夠,一用力掰扯就容易脆裂。”


    石狐子道:“石鍋?”


    趙悝點了點頭。


    石狐子道:“石鍋有何不同之處?”


    趙悝搖了搖頭,不清楚。


    石狐子道:“這好辦。鑄鐵易脆的缺陷可用散鐵粉彌補。至於石鍋,我去學。”


    眾人聽說,麵露訝異。


    雅魚蹙起眉頭道:“公乘,卓氏現在隸屬於雀門白宮,恐怕,對你有堤防。”


    石狐子擼起袖子,微微笑道:“雅魚,你出麵去各工坊挑選短劍,我喬裝成你的隨從,跟著你。都是攻金之人,能有多難,學一學就會了。此外,請趙工師多尋些可燃燒的石頭,看能否替代烏礦,疾,若是抄完先生的律令,也可以幫忙。”


    雅魚頓了一頓。


    “好吧。”


    石狐子決策之後,各部開始執行。


    自此,邯鄲城中多了一件熱鬧事。


    雅魚手持旌節,去三城的各大工室觀光,為秦王室挑選好看又鋒利的短劍,而石狐子頭戴鬥笠,和義悠打扮得一模一樣,跟在後麵,四處收集有用的工藝。


    ※※※※


    第三日,他們來到西城卓氏的工坊。


    “秦,秦使?”


    卓氏主人卓詬請他們入內。


    工坊正在製作特貢少府的一批人形的燈盞,隻見火光衝天,鍬鏟齊揮,卓詬僅僅露了一個麵,隨後讓工匠擺出單環首、雙環首兩種短劍,便匆匆督工去。雅魚問,才得知,相比於以百件生產的鐵製燈具,五千金,在邯鄲根本不算什麽。


    他們既不是出手最闊綽的,也不是第一批從外國遠道而來買邯鄲鐵劍的人。


    “老工師,能讓我近距離驗看石鍋嗎?”石狐子盯著那些用石頭砌起的爐子。


    石砌的爐子是方形的,由四足支撐,底部是燃燒木炭的爐坑,外觀平平無奇,與鼎相似。便是這麽一個“石鍋”,從它口中流出的鐵液異常白亮,越亮,說明火候越高,可見內部定有樞密,然其濺射的鐵花極其刺目,致使周圍無人敢接近。


    “你看吧,可得小心燙傷。”卓氏工匠笑道,“這世間,唯有雀門能解此法。”


    石狐子笑笑,也不反駁,壓低鬥笠,蹲到火坑旁,用圓規和矩尺丈量了一日。


    一日下來,石狐子專心致誌,即使身上的衣服被燒出幾個大洞也渾然不知,甚至還爬上爐頂摸過出氣孔,然而雅魚就沒那麽自在了,雅魚先問單環首短劍,再問雙環首短劍,見石狐子“學”無可“學”,才與卓氏定下一筆三百金的生意。


    “什麽人呐。”


    卓氏工匠翻起白眼,越發想不通,三百金不過六把劍,難道秦人是窮鬼不成。


    雅魚麵不改色,微笑告辭。


    “多謝老工師。”石狐子道。


    “不送!”


    雅魚聳了聳肩膀,提袍走人。


    一場不動聲色的試探就此結束。


    “卓氏畢竟是靠做燈具起家的,短劍未必可觀。”雅魚道,“我們還是……”


    卻正當他們攜著六把短劍從工坊出來的時候,街巷飛卷起黃塵,有人影逼近。


    石狐子捂住口鼻。


    “誰?!”


    塵埃落定,現出幾十杏紅方棋紋窄袖工服,為首之人身披皮甲,腰佩朱雀劍。


    “石公乘,許久不見。”


    荊如風的臉色不陰不陽,定定地看著站在雅魚身後,穿隨從服飾的石狐子。


    “呃,這……”卓詬慌慌張張跑出來,低著頭道,“荊士師,誰是石公乘?”


    石狐子笑了笑。


    “難道荊士師沒告訴你麽。”石狐子喊住卓詬,指向荊如風,“他的耳朵……”


    “夠了!”荊如風道。


    卓詬臉色鐵青,萬沒有意識到自己招惹的是應龍門下,立刻躲到了石鍋後麵。


    石狐子笑得越發歡快。


    荊如風道:“石狐子!不要欺人太甚,卓氏是邯鄲冶鐵世族,豈容你行這般偷雞摸狗之事?!你既然是為秦國來買劍,自去刀劍作坊,何必來攪擾卓先生!”


    “放肆!”義悠拔劍。


    “還想撒潑?!”荊如風道。


    石狐子深吸一口氣,收住燦爛的笑容,轉過身,對卓詬賠禮道:“卓老先生,我不說明身份,正因怕荊士師報複我,我其實不是來偷雞摸狗的,實在是見雀門明明有解決鑄鐵易碎的方法,卻為控製你而故意隱瞞你,開口說句公道話罷了。”


    卓詬的眉毛抬了一下。


    荊如風眯了眯眼:“你竟還公然挑撥離間,其心可誅,卓先生,不要信他……”


    “散鐵粉!”石狐子道。


    “什麽?”卓詬道。


    “住口!”荊如風道。


    卓詬剛開口,見荊如風目含血絲,又把話吞了下去,縮迴石鍋後麵再不露臉。


    “卓先生!”石狐子撇了撇嘴,衝工坊大聲喊道,“不日,我會在北城開一家作坊,與你公平爭生意,如果你想要知道什麽是散鐵粉,私下來,我無償教你。”


    荊如風咬了咬牙,握緊佩劍。


    石狐子畢竟有使臣身份,雀門若是強行擄掠之事,定然得不償失,隻得作罷。


    “離開此地,不許再來。”荊如風道。


    “此坊此街公家之地,我等自由之身,沒做犯法之事,如何不……”雅魚道。


    “雅魚。”石狐子道。


    雅魚緘口,退至他身後。


    石狐子對荊如風道:“我不會再來。”


    雙方各退一步,平息了紛爭。


    一時辰內街道恢複秩序,衛兵巡邏之時,卓氏工匠已灑水清除了飛揚的塵土。


    ※※※※


    傍晚,眾人迴館驛。


    趙悝在搭設煉製散鐵粉的坩堝和熟化生鐵的翁爐,這些程式,原先雖是由澹和齊汝的鍛工坊負責,但應龍門下秉承桃氏師門一貫的傳統,他們早就切磋過。


    “公乘!我拿邯山的湮石與神木縣的烏礦對比過了,完全可以替代!”趙悝笑道,“這太好了!晉陽、靈壽、邯鄲……別的不敢說,趙國可是處處有湮石啊!”


    庭院裏擺著一座山似的湮石、沙子以及木屑和白鹽,下晌,鐵工坊匠人在趙悝的指導之下燒旺一爐火,先把石英砂與烏礦混合炒熟,待聞到焦油的氣味,立即灑入木屑和白鹽合蓋燜製,一個半時辰後,篩除雜質,得到了黝黑晶亮的粉末。


    這種粉末,門下稱為金剛砂。


    金剛砂搭配草木灰,便能合成散鐵粉。


    燜鋼用的散鐵粉,若灑入石鍋煉出的鐵水,能使韌性增強,彌補鑄件的缺憾。


    “要是有石鍋,立刻能見分曉。”趙悝一手捧金剛砂,一手抓草木灰,抬起頭,“公乘……”卻在看到石狐子的臉的那一刻,趙悝怔在原地,不知該說什麽。


    “趙工師,雀門已發現公乘,堤防得很,恐怕我們拿不到石鍋了。”雅魚道。


    石狐子的臉不僅紅腫脫皮,而且眼睛下麵還被鐵水濺出幾道傷口,很是狼狽。


    趙悝道:“公乘,我不甘心啊。”金剛砂如墨玉珠,一顆一顆從指縫間灑落。


    眾人沉默。


    “我也不甘心。”石狐子洗了一把臉,雙手撐水缸,盯著自己的倒影,笑了笑道,“可我們四肢健全,身有絕活啊,既然拿不到石鍋,何不自己做一個呢。”


    聞言,趙悝眼中一亮。


    雅魚微怔。


    雅魚隻道應龍樹大招風,卻忘記了,應龍的根係深紮地裏,從未離開過泥土。


    “公乘,你……”


    “朝夕必爭!”石狐子道,“雅魚,取筆墨來,我把石鍋的玄機畫給你們看!”


    “我,我去取!”趙悝道。


    一場別樣的論劍開始了,隻是這迴,論的不再隻是劍,而是鑄造鐵器的石鍋。


    一晝夜之內,石狐子手持尺規在一張素白帛布上縱橫馳騁,三步,畫出天機。


    “火候!”


    石鍋的第一個秘密,在於極高的火候,為能達到使鐵水白亮的火候,石狐子斷定鍋內定然有一個內腔,既固體鐵英直接與木炭接觸,又能提供足夠的空氣。


    “氣閥!”


    石鍋的第二個秘密,在於內腔與外腔的聯通,為不讓融化的鐵水擠占內腔的空氣,必有一個機關能及時把鐵水導去外腔,石狐子聽到轉動部件的摩擦以及氣流嘯音,便推測導管在內腔底部,而機關設置在內腔頂部,憑空氣膨脹之力觸發。


    “空腔!”


    石鍋的第三個秘密,在於恆溫。鐵水的光澤始終保持白亮,即使工匠中途添炭也紋絲不動,石狐子聯想到豎煉爐的地溝係統,果斷指出,石鍋有雙層壁麵。


    一連串的推理,環環相扣,行雲流水,卓氏的石鍋被石狐子解剖得原形畢露。


    趙悝道:“公乘,你真是神人!”


    石狐子道:“知己知彼罷了。”


    二人又將鍛工坊之中那個撒散鐵粉的圓形碾盤改造為長條形,以契合石鍋。


    天明時分,雅魚端熱粥進工室,隻見席間一片糊塗墨跡,石狐子和趙悝一個趴著一個仰著,狼藉不堪,唯案台工工整整擺著一張線條清晰、色彩簡明的工圖。


    按石狐子後來的話說,發可以染灰塵,手可以積汙垢,唯工圖不可偏差絲毫。


    那是應龍的命脈。


    ※※※※


    整個冬季,市場關閉,石狐子逆其道而行之,以趙悝的假戶籍登記了一處私營作坊,雇工用匠,在衛邑坊對門的位置搭設起二十口石鍋以及散鐵粉煉化爐。


    他從秦國攜來的五千金很快因為從礦山購買鐵英,從市署承包冶具,雇長工生產鐵器而揮霍一空,在經營方麵,趙悝比誰都更有經驗,隻叫雅魚有苦難言。


    趙悝道,邯鄲的冶坊成百上千,若是誰家的工藝落後了,根本撐不過半年。雅魚道,他們畢竟是有公務在身,如此拖延,不好交代。石狐子道,全聽趙悝的。


    於是,待到開春之季,萬戶都要用鐵具之時,趙悝以麵具遮臉,在門前升起應龍大旗,擺出同樣造型的燈盞,隻不過,人傭的形象從趙氏族人換為了卓詬。


    “趙,氏,鐵,鋪?”卓氏族人傻了眼,“這什麽意思,他和趙家什麽關係?!”


    此趙氏非彼趙氏。


    對門叫陣,豈有此理?


    趙悝卻深諳邯鄲。


    河水解凍,士子要夜讀,公族要添光,三三兩兩的顧客來衛邑坊,無不發出驚歎,對門這家趙氏的燈盞和卓氏的同樣傳神,走進一看,門前坐的義渠人竟然還拿著削刀砍燈臂,若是卓氏的燈,莫說這麽狠砍不留印痕,即使冷天裏掉在地上,都有可能碎裂……再細問,才知道這家還賣劍,劍刃削鐵如泥,鋒利無比。


    有好評了。


    接著,農民要耕種。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湧入趙悝的鐵鋪,邯鄲的農民選農具有一個習慣,看刃,刃鍛得好的,往往農具也能造好,而趙氏這家,不僅價格實惠,而且器物上麵都有應龍的標記,如果質量不過關,可憑此標記迴來換,和官府租賃的一樣可靠。


    有願意嚐試的農戶了。


    別家的犁耕不到一尺,便會歪斜。


    他家的犁扛撞耐磨,能耕一尺半。


    趙氏經受住了翻土開山的考驗。


    再接著,草色初現。


    有賣場了。


    應龍的名聲於是從衛邑坊傳至北城,再從北城傳入東城,傳入西城的龍台門。


    卓氏族人受不住了。世道是優勝劣汰的,市場是無情的,他們就像守著一座冰城,隻能眼睜睜看著對手添炭升火,把城化為水,卻沒有改變這個事實的手段。


    終於,三月三這日,卓詬從家族聚會之中溜出來,走進衛邑坊趙氏的鐵器鋪。


    ※※※※


    “石公乘在麽?”卓詬問趙悝。


    趙悝扶了一下麵具,指向後院。


    卓詬看都沒多看一眼,擺正腰間的帶鉤,掀開層層玄青布簾,來到後院柴房。


    石狐子正大汗淋漓地砍柴。


    “石公乘,你聽我說。”卓詬一把按住他手中的斧頭,追著道,“我一直知道,白宮的鍛鋼術是從你這裏學得的,我……我揭發玄宮掌門花蛇,花蛇受荊如風指使,是來偷你的工藝的!這麽多年,雀門說是幫扶我們,其實讓我們越來越窮,表麵給我們風光,卻榨幹了我族人的財產,求你,給我一條生路,求你了。”


    石狐子道:“放開先。”


    卓詬道:“求你了!”


    石狐子一斧頭落下,木柴裂為兩瓣。


    “卓老先生說的話,我越來越聽不懂。”石狐子笑了笑,拿布巾掛在脖子上,“如果是為了求散鐵工藝,我這就讓工師陪你走一遍流程,還可送你一套工圖。”


    石狐子說到做到。


    趙悝帶著麵具,領卓詬走入工坊。


    多年流離在外,趙悝的聲音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先生和他的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又生並收藏秦先生和他的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