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申俞, 婦人之心, 惠相用他,以為能從尹司空手中奪取河東冶權, 實則是貽誤三軍!當初垣郡,他和西門氏百般阻撓尹司空開采黑金,就是前例。”
魏國安邑畢方軍大帳, 將軍昂昆摟著一麵鼓,正當眾將之麵教女奴走舞步。
帳外,衛兵交叉戈戟,以百人為一組,列隊在營地前左右巡邏。冶監和糧監披著皮甲, 大聲地清點兵器、冬襖和麥穀。一麵繡著畢方鳥的正紅軍旗隨風擺動,冰渣掉落, 銀塵洋洋灑灑飛向三裏外的武場, 場中的軍士正在練習平原陣法和帶甲格鬥。自此望安邑古都格局, 東枕崇山峻嶺,西麵平原田壟,南邊道路錯綜複雜連接奇氏、鹽氏兩座屬城, 城外房屋幾乎撞在一起,共守著鹽池的波光。
“是不是啊,林郡守。”
咚。
昂昆敲了敲鼓。
女奴腰掛著銅鈴, 叮叮咚咚,繞過眾將,來到郡守林邕的跟前, 墊腳尖轉圈。
“昂將軍,莫要為難在下。申大夫久在河東,也曾治理垣郡,他此時叫停鹽氏的工事,定然有原因。”林邕抬臉,看向站在沙盤另一頭,初至軍營的申俞。
林邕和申俞早年曾經聯手助惠相治理過河東一帶的鹽業,所以算是有神交,然而,申俞還未開口,旁邊,一位身穿精良軟甲,頭戴玉冠的公子突然笑出了聲。
公子臉蛋渾圓,眉眼細長,正是成年封爵,在畢方軍擔任左部校尉的小西門。
小西門道:“申大夫,你先別著急,家父即刻就到了,有什麽事,商量著說。”
申俞搖著羽扇,笑了笑道:“我隻想在戰前為各地冶署立一個規矩,不誤事。”
“那我倒要聽一聽。”
昂昆眯起眼,凝視申俞。
因七年前“兵不血刃”退秦軍於曲沃,昂昆受封賞,得來景山旁一片千頃封地。他的肚腹日益鼓脹,下巴也長出雙層贅肉,唯獨一身細鱗甲依舊擦得程亮。
沙盤中,象征十萬軍的陶泥武卒俑把守石門山與龍門山之間的每一處關隘。
西邊五萬兵,占據黃河天險汾郡-蒲阪縱線的兩座要塞,像上下兩顆獠牙,一合口便能切斷進犯敵人;東邊三萬兵,守在以砥柱山為屏障的垣郡-曲沃橫線,阻擋從函穀關繞襲腹地的賊寇;餘下的二萬兵正駐紮在此安邑腹地,保障河東物資能夠順暢地往各戰線運輸,如同蛛網的中心,北接趙國,南應韓國,坐鎮中央。
昂昆得虎符,趕在年內完成這樣的布局,聽斥候迴報,趙國軍隊和韓國軍隊也在集結,預備與他們會合,並定於明年春耕結束,以秦國無道為由,聯合攻之。
正這個時期,鹽氏郡將要動工的三千黑金兵器突然被申俞的一封公文叫停,冶監通報部將,部將通報主將,一級一級上來到昂昆這裏,促成了今日的會晤。
申俞是提前赴任的。
此番,他想做的是守護整片河東的冶治,他要剪掉雀門留在各冶署的羽毛。
一路,他看到的是浩浩蕩蕩的秋收,過洛邑,但見神社鍾鳴旗展,藍煙浩渺,過曲沃,田壟油亮,各封邑裏聚集著成千上萬的等待交付農具和上計的農民。
過家鄉垣郡,他也隻是在破廟旁駐足一刻,匆匆見了夫人一麵,便又趕路去。
“匠,當恪守其心。”
申俞定下神,對昂昆行禮,說道:“在戰事爆發之前,河東各地武庫中的兵器儲備應達到三萬,以備折損替換所用,這,我知道,請昂將軍放心。但有句話是磨刀不誤砍柴工,我暫止鹽氏的工事,整飭冶治,隻為三軍效勞,為國家省錢。”
昂昆道:“不就是征工打鐵麽,何地需要,你們按時供給便是,何必囉嗦!”
“但是秦人卻不是這樣。”林邕接道,“河西,各部軍隊的長短兵器、□□、鎧甲、戰袍以及盾器,全部由櫟陽冶署統一提供,郡守無權也不必管理武庫事務。”
說著,林邕的手劃過河水,向秦國的兩座重鎮指去,一為少梁,二為大荔。
“我看不對!”昂昆撲在沙盤前,說道,“林郡守可不能帶頭推卸責任,叫韓趙看笑話!秦國統一調配兵器,那是因為他們窮,沒礦,不比我大魏物藏富饒。眼下,司空府的命令已經抵達,就擺在鹽氏的案頭,年底產成交付,沒得商量!”
林邕道:“豈是推卸……”
“眾位將軍,聽我說。”申俞不緊不慢,令隨從取來竹簡,展開道,“鹽氏冶署近年的記錄疑點甚多,比如,三十斤的黑金隻能造出一把劍,鍛打折損如此之大,不正常,我便打聽冶令的行蹤,得知,他在三年前入了雀門,且,所獻功業大小,與其所接朝廷工程大小息息相關,似這等問題,大家已見怪不怪,我為民生也曾做過妥協,但,現在犀首窮盡心力促成合縱,大戰在即,一兩斤黑金事小,助長貪汙風氣事大,我決定,在其位謀其政,先剿滅一批詆毀大堤的蛀蟲。”
“申大夫這是作甚?雀門哪裏不對麽?”昂昆冷笑,“七年前,隻有雀門敢接朝廷的托付,為我大魏鍛成中原首批黑金長劍,直把跨河的秦狼都嚇了迴去!”
“昂將軍,在座誰都不是三歲小兒。”申俞道,“如果當年秦國真是因看到黑金之劍,自覺不敵而退軍,那麽這迴,雀門如何就不敢承擔三萬劍器了呢?”
聽到這句,林邕和小西門笑了,周圍幾個部將和校尉麵麵相覷,亦忍俊不禁。
昂昆催工不成,反被羞辱,氣得猛敲鼓麵:“本將軍務繁忙,恕不能多奉陪。”
“請給我半個月,將軍。”申俞的羽扇揮向安邑,鎮定道,“河東之地,共有三十六城,我會在明年開春之前,結束這場人事調整,然後督促工匠開始工作。”
“好啊!好!”
昂昆斥退了女奴,突然又敲一下鼓,笑叫道:“垣郡不也有一個祝冶令麽,他是什麽人,你做郡守時就當一清二楚才是,怎當著西門公子的麵,不好說了?!”
“我不分親疏,他有罪,我治。”
申俞道。
小西門本是無所謂,聽到這裏臉一沉,勸道:“申大夫,待家父來,再……”
“沒什麽商量!”
正此刻,帳簾掀起,一個身披栗絨的高瘦男子進入,眾位將軍立即起身行禮。
“西門公。”
“眾位為大魏守疆土,著實辛苦,我倍感慚愧。”西門卻開仆從,自己拍去肩頭雪絮,說話時,即使慚愧二字,聲音依然洪亮,“本想謹遵王令,明年動身,但見申大夫勤勉,我夜不能寐,就跟來了,不過,可不為爭功,而為我唯一的兒。”
小西門低下頭。
“朝廷責令,尹司空讓賢,申大夫監造河東兵器,當之無愧,可,整個大梁都在納悶,為何王上還夾帶了我這麽一個老人?”西門脫去絨袍,按劍長歎道,“隻有我心裏明白,王上是在告誡呀,我的封邑就位於河東,若失守,則萬劫不複呀。我這把年紀倒是沒有什麽,隻是我的兒子,我的孫子,他們可怎麽活!”
申俞微笑道:“西門公大義割舍祝冶令,如此,真可謂河東諸位邑主的楷模。”
西門拍著胸脯道:“所以我方才說,沒什麽商量的,兵器也好,軍糧也好,人丁也好,但凡需要,我的封邑率先交齊,誒,我的兒能在此軍中,我也驕傲。”
申俞收起笑,躬身行禮。
他很欣慰,看來盡管舊時的齷齪未解,然而大敵當前,西門還是拎得清輕重。
這時,昂昆瞪圓了眼睛。
“西門公所說,還,還捐糧?”
西門道:“昂將軍不受?”
昂昆道:“不,不是……”他心中另有一番思量,現既然西門帶頭捐糧,自己豈不是要跟隨,可他又仍覺得自己的防線十分可靠,還不至於需要割舍脂膏。
“昂將軍,昂中府,餓狼可不會挑肥揀瘦。”西門笑了笑,他目光犀利,似瞬間就看透了昂昆那具肥胖的身體,“秦國現在是隻有兩片鐵礦,窮得連黑金之劍都用不起,但,如果他們攻過河水占領這裏,坐擁所有的資源,到那時,秦軍將一馬平川,無人可擋,而你的封邑距此不到十裏,你就這麽自信,可以幸免麽。”
“西門公高義。”昂昆道。
“好了,莫要說這,日後昂將軍凱旋,望光臨寒舍,我為你煮酒。”西門道。
會晤結束,各方達成共識。
申俞攏緊衣袍,乘車過主街,歸驛館。
車輪軋過白雪,留下兩條深色的痕跡。
“申俞啊,申俞,王上是真已經糊塗了,竟然隨意把監造兵器這樣的事,交給你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西門忱撩開車簾,對同行的馬車喊話道,“說是五國合縱,現在也不見盟友的影子,所幸,我雖年紀大,身子還硬朗,能幫你。”
“我依然是那句話,在其位,謀其政。”申俞的聲音隱隱地傳出了車廂,又迅速地消失在風雪之中,“我也答應過那個人,待我把他迎迴魏國時,天清物明。”
“秦鬱?”西門想了想,說道。
“不錯,我會磊落地接迴阿亞,可,西門公的血債,千萬別指望魏國替你還。”
一陣風過,申俞令車夫加速,甩開了西門的車架,徑直衝入驛館的寬敞大院。
天空仍在飄雪。
※※※※※※※※
秦鬱迴到鹹陽之時,天空也正下著大雪,城西的二重門樓已造好,遠望,仿佛一隻銀殼的玄武臥在劑坊通道前,擋住西北的狂吠的風,為各司辟出一片靜天。
隻是離開兩年時間,整座城市擴大一圈,師門弟子原先憑契令領得的郊區田地,大多已被新建的坊裏包圍,竟然成為開設酒肆和樂坊的當紅地段,價值翻倍。
即使寒冬飛雪之際,城中大街小巷依然生氣勃發,賣狐裘羊絨的,蒸餅販肉湯的,運送珠寶香料、綾羅綢緞的絡繹不絕,貨郎嗬出的白氣不斷從坊深處冒出。
我送舅氏,曰至渭。
何以贈之?路車乘黃。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
何以贈之?瓊瑰玉佩。
近冶區,荀三前來迎接。
共同在門樓下等待的還有十五六人,多是桃氏子弟,還有些是石狐子收的人。
“先生,住處已與將作府那說過,還是南院菁齋!”荀三摘下氈帽,笑說道,“可惜是白錫漲價那會兒,那魏國的說客何時來訪,公冉大監迫於壓力,不得不接見雀門工師,叫停我的工事,還讓平栗氏給出玉管,以麻痹敵心,唉,當時好險,都以為再鬧大邦府就要過問,好在,先生及時扭轉了楚國切斷咱白錫的計劃。”
姒妤下馬,笑道:“一支律管曆經這多坎坷,怕要成精,幸而又被先生收住。”
荀三道:“又?”
姒妤從背包中取出那支玉管,拿絲綢擦淨,迎著瑞雪,雙手托舉在眾人麵前。
“芰荷夜宴,雀門以此震懾楚商,未曾想,兩國通商已久,衡製不校自同。”
荀三幾人熱淚盈眶。
“荀工師!”石狐子道。
“小前輩,聽說你做過匪寇!”荀三緩過情緒,眯了眯眼,半天才認石狐子,“難不成,這後頭排得老長的爬滿鐵疙瘩的爐子,就是你們從楚國搶迴來的?”
“是山大王。”石狐子咧嘴一笑。
“公乘。”雅魚領趙悝繞到石狐子身側,悄聲道,“石公乘,將作府定於三日後開會,公冉大監和公孫將軍都會出麵討論軍工,詔事府欲授你得匠之銜,河西軍那邊也想聘你再度出任冶監,但現在,必須先有一套工藝方案,作為說詞。”
石狐子看向趙悝。
“恩人,白得匠亦是此意。”趙悝道。
石狐子點了點頭,躍身下馬,對著垂簾問道:“先生,先到我那兒住兩日吧。”
這時,眾弟子寒暄完畢,才敢把關切的目光投向秦鬱乘坐的那架單轅馬車。
車廂內,秦鬱徑自收起劍譜,從腰係的繡囊中拿出一枚扳指,放在掌中摩挲著,擦亮那隻夔獸頭頂的純白的犄角,端詳片刻,又收起,閉著眼思忖一陣子。
“荀三,方才那位貨郎所唱秦曲,是什麽故事?”秦鬱道,“先前沒聽過。”
荀三嗨了一聲:“隴西老歌[1],唱的是舊時,康公從雍城出發,送舅舅重耳迴國就君位,二人到渭水之陽即將分別,康公思念娘親,送了大車和美玉作為紀念。”
秦鬱道:“重耳,在外而安。”
荀三哈哈笑道:“我隻知道,這曲子就流傳下來,成了貨郎拉生意的吆喝。”
“那正好應景。”石狐子道,“別的不說,這玉應景,我們帶了藍田的迴……”
秦鬱道:“青狐。”
石狐子道:“是。”
“多年未歸,阿葁定還在家中等你,我就不去了。”秦鬱挑起簾子,捂著暖爐,平靜說道,“將作府的軍工會議,我也不參加,我自在菁齋設計鍛床和鍍層,你們要帶人去攬活,我不管,但,不能隨意把人帶迴師門。”
石狐子頓了一頓。
“明白。”
※※※※※※※※
當日,姒妤交辦公驗工籍,石狐子至封地準備會議事項,師門眾人重新安頓。
秦鬱迴到菁齋,親自整理密室,隨後,差仆人去魯國先生的府邸中接秦亞。
在眾多藍田玉佩中,秦鬱為秦亞選的獸紋水蒼玉最為貴重,一是考慮到士族的不凡身份,二是因秦亞去歲滿十七,在秦國律法中,這就意味著男子的成年。
仆人是煉坊奴隸出身,奉命駕車而去,還正愁著如何說詞,卻見府門前立著一位細瘦的少年,一襲石青深衣齊整,而肩膀和襆頭已落滿白雪,仿佛是石雕。
那是秦亞。
“小主人?”
被仆人認出,抱進車裏帶走時,秦亞已經等候了一個多時辰,臉頰凍得紫紅。
“小主人,你既然知道先生今日迴,為何不去迎。”仆人揮著鞭馭馬,急道,“你在這裏守候,先生如何看得見?你若是凍壞了,先生非讓我迴煉坊鏟渣去。”
“不會的。”秦亞溫和的笑了笑。
秦亞抱著竹簡走進菁齋,路過歐冶子畫像時僅微微頷首,至秦鬱跟前,才拜。
房中香薰繚繞。
一枚晶潤的玉佩放在漆盤中。
“亞,快起。”
秦鬱連忙扶住秦亞的胳膊,拉到案邊。他知道秦亞內斂,卻沒有想到,秦亞會對他謹慎至此,秦亞越是表現的恭順,越讓他心疼,奈何,該問的始終躲不過。
“亞父,這是什麽玉?”秦亞看著麵前的尤物,舉起雙手,隔三寸距離托著。
“這塊水蒼呐。”秦鬱抬起眉毛,笑道,“原本雕的是麒麟,但,傳說麒麟是應龍的孫輩[2],好像總有哪裏不對,我呢,自己動砣刀,重新修飾羊角和羊胡子。”
秦亞點頭道:“真像白澤。”
秦鬱道:“誒,對,你很聰明。”
秦亞謝過,收起玉佩。
二人安靜了片刻。
“所以,在姬先生門下學這兩年,”秦鬱平和道,“你弄清楚要做的事了麽。”
秦亞道:“清楚。”
秦鬱道:“哪行哪業?”
秦亞深吸一口氣,解開細繩,散開書寫著密密麻麻的字跡的八十餘條竹簡。
秦鬱拿起其中一枚,其上是農田水利、山林保護方麵的《田律》,又抽一枚,其上是關於國家糧食倉儲、保管、發放方麵的《倉律》,其餘七十餘枚大抵如此。
“亞父,如果法經之中能有《田律》、《效律》、《置吏律》、《倉律》、《工律》、《金布律》這些條文[3],魏國的國力,何至於淪落至如今的地步……”
秦亞跪地,顫聲接道:“若有工律‘無命書不得擅製器物’,雀門如何能逾越本分甚囂塵上;若有‘不同程者毋同其出’,祝冶令當初如何能在父親眼皮下一而再再而三把尚可使用的金石判為廢渣貪汙走;若有詳實的田律統一管理耕牛和農具,父親又何至於早出晚歸去與各鄉紳協調;若有金布律‘賈市居列者及官府之吏,毋敢擇行錢、布’,句芒布幣怎會大行其道,致使張公鄉抗議。”
“亞……”
秦鬱聽後,有些訝異。
麵前這個孩子,年僅十歲就離開父母,卻把在家中見過的事務全都記了下來。
一字不差,就連那張家流浪兒的故事,也盡被秦亞記進心中,刻進了骨子裏。
“亞,秦律重刑,到底過於嚴苛。”秦鬱道,“你的父親,心中裝的是黎民。”
秦亞道:“我知道,待秦國攻陷河東之地時,我想迴垣郡,做一個抄寫律條的書吏。”秦亞的氣息雖不穩,目光中的意誌卻無比堅定,“若要行真正的仁道,就不能愚忠,更不是無限容忍,我希望繼承父親誌向,並且,讓他看到這一點。”
秦鬱道:“好。”
“亞父?”
秦亞抬起臉,一滴汗水從他的鼻尖滴落,啪,濺落在竹簡,燈下泛著光亮。
秦鬱拍了拍秦亞的肩膀:“此次秦國成敗難料,估計明年開春,我們就會去櫟陽做工事。但,你可以先跟在我身邊,為門中寫些律令,我說什麽,你寫什麽。”
“亞父是寫桃氏的律令?”秦亞道。
“是啊。”秦鬱莞爾笑道,“我要焊出一條鐵鏈拴朱雀的喙,讓它無法作惡。”
作者有話要說:感謝閱讀,下更2.17
[1]《國風·秦風·渭陽》
我送舅氏,曰至渭陽。
何以贈之?路車乘黃。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
何以贈之?瓊瑰玉佩。
[2]《淮南子·地形訓》:“毛犢生應龍,應龍生建馬,建馬生麒麟,麒麟生庶獸,凡毛者,生於庶獸。”
[3]秦國法律體係以魏國法經為藍本,文中參考1975年12月在湖北雲夢睡虎地出土的《雲夢秦簡》。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踏雪 1個;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魏國安邑畢方軍大帳, 將軍昂昆摟著一麵鼓,正當眾將之麵教女奴走舞步。
帳外,衛兵交叉戈戟,以百人為一組,列隊在營地前左右巡邏。冶監和糧監披著皮甲, 大聲地清點兵器、冬襖和麥穀。一麵繡著畢方鳥的正紅軍旗隨風擺動,冰渣掉落, 銀塵洋洋灑灑飛向三裏外的武場, 場中的軍士正在練習平原陣法和帶甲格鬥。自此望安邑古都格局, 東枕崇山峻嶺,西麵平原田壟,南邊道路錯綜複雜連接奇氏、鹽氏兩座屬城, 城外房屋幾乎撞在一起,共守著鹽池的波光。
“是不是啊,林郡守。”
咚。
昂昆敲了敲鼓。
女奴腰掛著銅鈴, 叮叮咚咚,繞過眾將,來到郡守林邕的跟前, 墊腳尖轉圈。
“昂將軍,莫要為難在下。申大夫久在河東,也曾治理垣郡,他此時叫停鹽氏的工事,定然有原因。”林邕抬臉,看向站在沙盤另一頭,初至軍營的申俞。
林邕和申俞早年曾經聯手助惠相治理過河東一帶的鹽業,所以算是有神交,然而,申俞還未開口,旁邊,一位身穿精良軟甲,頭戴玉冠的公子突然笑出了聲。
公子臉蛋渾圓,眉眼細長,正是成年封爵,在畢方軍擔任左部校尉的小西門。
小西門道:“申大夫,你先別著急,家父即刻就到了,有什麽事,商量著說。”
申俞搖著羽扇,笑了笑道:“我隻想在戰前為各地冶署立一個規矩,不誤事。”
“那我倒要聽一聽。”
昂昆眯起眼,凝視申俞。
因七年前“兵不血刃”退秦軍於曲沃,昂昆受封賞,得來景山旁一片千頃封地。他的肚腹日益鼓脹,下巴也長出雙層贅肉,唯獨一身細鱗甲依舊擦得程亮。
沙盤中,象征十萬軍的陶泥武卒俑把守石門山與龍門山之間的每一處關隘。
西邊五萬兵,占據黃河天險汾郡-蒲阪縱線的兩座要塞,像上下兩顆獠牙,一合口便能切斷進犯敵人;東邊三萬兵,守在以砥柱山為屏障的垣郡-曲沃橫線,阻擋從函穀關繞襲腹地的賊寇;餘下的二萬兵正駐紮在此安邑腹地,保障河東物資能夠順暢地往各戰線運輸,如同蛛網的中心,北接趙國,南應韓國,坐鎮中央。
昂昆得虎符,趕在年內完成這樣的布局,聽斥候迴報,趙國軍隊和韓國軍隊也在集結,預備與他們會合,並定於明年春耕結束,以秦國無道為由,聯合攻之。
正這個時期,鹽氏郡將要動工的三千黑金兵器突然被申俞的一封公文叫停,冶監通報部將,部將通報主將,一級一級上來到昂昆這裏,促成了今日的會晤。
申俞是提前赴任的。
此番,他想做的是守護整片河東的冶治,他要剪掉雀門留在各冶署的羽毛。
一路,他看到的是浩浩蕩蕩的秋收,過洛邑,但見神社鍾鳴旗展,藍煙浩渺,過曲沃,田壟油亮,各封邑裏聚集著成千上萬的等待交付農具和上計的農民。
過家鄉垣郡,他也隻是在破廟旁駐足一刻,匆匆見了夫人一麵,便又趕路去。
“匠,當恪守其心。”
申俞定下神,對昂昆行禮,說道:“在戰事爆發之前,河東各地武庫中的兵器儲備應達到三萬,以備折損替換所用,這,我知道,請昂將軍放心。但有句話是磨刀不誤砍柴工,我暫止鹽氏的工事,整飭冶治,隻為三軍效勞,為國家省錢。”
昂昆道:“不就是征工打鐵麽,何地需要,你們按時供給便是,何必囉嗦!”
“但是秦人卻不是這樣。”林邕接道,“河西,各部軍隊的長短兵器、□□、鎧甲、戰袍以及盾器,全部由櫟陽冶署統一提供,郡守無權也不必管理武庫事務。”
說著,林邕的手劃過河水,向秦國的兩座重鎮指去,一為少梁,二為大荔。
“我看不對!”昂昆撲在沙盤前,說道,“林郡守可不能帶頭推卸責任,叫韓趙看笑話!秦國統一調配兵器,那是因為他們窮,沒礦,不比我大魏物藏富饒。眼下,司空府的命令已經抵達,就擺在鹽氏的案頭,年底產成交付,沒得商量!”
林邕道:“豈是推卸……”
“眾位將軍,聽我說。”申俞不緊不慢,令隨從取來竹簡,展開道,“鹽氏冶署近年的記錄疑點甚多,比如,三十斤的黑金隻能造出一把劍,鍛打折損如此之大,不正常,我便打聽冶令的行蹤,得知,他在三年前入了雀門,且,所獻功業大小,與其所接朝廷工程大小息息相關,似這等問題,大家已見怪不怪,我為民生也曾做過妥協,但,現在犀首窮盡心力促成合縱,大戰在即,一兩斤黑金事小,助長貪汙風氣事大,我決定,在其位謀其政,先剿滅一批詆毀大堤的蛀蟲。”
“申大夫這是作甚?雀門哪裏不對麽?”昂昆冷笑,“七年前,隻有雀門敢接朝廷的托付,為我大魏鍛成中原首批黑金長劍,直把跨河的秦狼都嚇了迴去!”
“昂將軍,在座誰都不是三歲小兒。”申俞道,“如果當年秦國真是因看到黑金之劍,自覺不敵而退軍,那麽這迴,雀門如何就不敢承擔三萬劍器了呢?”
聽到這句,林邕和小西門笑了,周圍幾個部將和校尉麵麵相覷,亦忍俊不禁。
昂昆催工不成,反被羞辱,氣得猛敲鼓麵:“本將軍務繁忙,恕不能多奉陪。”
“請給我半個月,將軍。”申俞的羽扇揮向安邑,鎮定道,“河東之地,共有三十六城,我會在明年開春之前,結束這場人事調整,然後督促工匠開始工作。”
“好啊!好!”
昂昆斥退了女奴,突然又敲一下鼓,笑叫道:“垣郡不也有一個祝冶令麽,他是什麽人,你做郡守時就當一清二楚才是,怎當著西門公子的麵,不好說了?!”
“我不分親疏,他有罪,我治。”
申俞道。
小西門本是無所謂,聽到這裏臉一沉,勸道:“申大夫,待家父來,再……”
“沒什麽商量!”
正此刻,帳簾掀起,一個身披栗絨的高瘦男子進入,眾位將軍立即起身行禮。
“西門公。”
“眾位為大魏守疆土,著實辛苦,我倍感慚愧。”西門卻開仆從,自己拍去肩頭雪絮,說話時,即使慚愧二字,聲音依然洪亮,“本想謹遵王令,明年動身,但見申大夫勤勉,我夜不能寐,就跟來了,不過,可不為爭功,而為我唯一的兒。”
小西門低下頭。
“朝廷責令,尹司空讓賢,申大夫監造河東兵器,當之無愧,可,整個大梁都在納悶,為何王上還夾帶了我這麽一個老人?”西門脫去絨袍,按劍長歎道,“隻有我心裏明白,王上是在告誡呀,我的封邑就位於河東,若失守,則萬劫不複呀。我這把年紀倒是沒有什麽,隻是我的兒子,我的孫子,他們可怎麽活!”
申俞微笑道:“西門公大義割舍祝冶令,如此,真可謂河東諸位邑主的楷模。”
西門拍著胸脯道:“所以我方才說,沒什麽商量的,兵器也好,軍糧也好,人丁也好,但凡需要,我的封邑率先交齊,誒,我的兒能在此軍中,我也驕傲。”
申俞收起笑,躬身行禮。
他很欣慰,看來盡管舊時的齷齪未解,然而大敵當前,西門還是拎得清輕重。
這時,昂昆瞪圓了眼睛。
“西門公所說,還,還捐糧?”
西門道:“昂將軍不受?”
昂昆道:“不,不是……”他心中另有一番思量,現既然西門帶頭捐糧,自己豈不是要跟隨,可他又仍覺得自己的防線十分可靠,還不至於需要割舍脂膏。
“昂將軍,昂中府,餓狼可不會挑肥揀瘦。”西門笑了笑,他目光犀利,似瞬間就看透了昂昆那具肥胖的身體,“秦國現在是隻有兩片鐵礦,窮得連黑金之劍都用不起,但,如果他們攻過河水占領這裏,坐擁所有的資源,到那時,秦軍將一馬平川,無人可擋,而你的封邑距此不到十裏,你就這麽自信,可以幸免麽。”
“西門公高義。”昂昆道。
“好了,莫要說這,日後昂將軍凱旋,望光臨寒舍,我為你煮酒。”西門道。
會晤結束,各方達成共識。
申俞攏緊衣袍,乘車過主街,歸驛館。
車輪軋過白雪,留下兩條深色的痕跡。
“申俞啊,申俞,王上是真已經糊塗了,竟然隨意把監造兵器這樣的事,交給你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西門忱撩開車簾,對同行的馬車喊話道,“說是五國合縱,現在也不見盟友的影子,所幸,我雖年紀大,身子還硬朗,能幫你。”
“我依然是那句話,在其位,謀其政。”申俞的聲音隱隱地傳出了車廂,又迅速地消失在風雪之中,“我也答應過那個人,待我把他迎迴魏國時,天清物明。”
“秦鬱?”西門想了想,說道。
“不錯,我會磊落地接迴阿亞,可,西門公的血債,千萬別指望魏國替你還。”
一陣風過,申俞令車夫加速,甩開了西門的車架,徑直衝入驛館的寬敞大院。
天空仍在飄雪。
※※※※※※※※
秦鬱迴到鹹陽之時,天空也正下著大雪,城西的二重門樓已造好,遠望,仿佛一隻銀殼的玄武臥在劑坊通道前,擋住西北的狂吠的風,為各司辟出一片靜天。
隻是離開兩年時間,整座城市擴大一圈,師門弟子原先憑契令領得的郊區田地,大多已被新建的坊裏包圍,竟然成為開設酒肆和樂坊的當紅地段,價值翻倍。
即使寒冬飛雪之際,城中大街小巷依然生氣勃發,賣狐裘羊絨的,蒸餅販肉湯的,運送珠寶香料、綾羅綢緞的絡繹不絕,貨郎嗬出的白氣不斷從坊深處冒出。
我送舅氏,曰至渭。
何以贈之?路車乘黃。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
何以贈之?瓊瑰玉佩。
近冶區,荀三前來迎接。
共同在門樓下等待的還有十五六人,多是桃氏子弟,還有些是石狐子收的人。
“先生,住處已與將作府那說過,還是南院菁齋!”荀三摘下氈帽,笑說道,“可惜是白錫漲價那會兒,那魏國的說客何時來訪,公冉大監迫於壓力,不得不接見雀門工師,叫停我的工事,還讓平栗氏給出玉管,以麻痹敵心,唉,當時好險,都以為再鬧大邦府就要過問,好在,先生及時扭轉了楚國切斷咱白錫的計劃。”
姒妤下馬,笑道:“一支律管曆經這多坎坷,怕要成精,幸而又被先生收住。”
荀三道:“又?”
姒妤從背包中取出那支玉管,拿絲綢擦淨,迎著瑞雪,雙手托舉在眾人麵前。
“芰荷夜宴,雀門以此震懾楚商,未曾想,兩國通商已久,衡製不校自同。”
荀三幾人熱淚盈眶。
“荀工師!”石狐子道。
“小前輩,聽說你做過匪寇!”荀三緩過情緒,眯了眯眼,半天才認石狐子,“難不成,這後頭排得老長的爬滿鐵疙瘩的爐子,就是你們從楚國搶迴來的?”
“是山大王。”石狐子咧嘴一笑。
“公乘。”雅魚領趙悝繞到石狐子身側,悄聲道,“石公乘,將作府定於三日後開會,公冉大監和公孫將軍都會出麵討論軍工,詔事府欲授你得匠之銜,河西軍那邊也想聘你再度出任冶監,但現在,必須先有一套工藝方案,作為說詞。”
石狐子看向趙悝。
“恩人,白得匠亦是此意。”趙悝道。
石狐子點了點頭,躍身下馬,對著垂簾問道:“先生,先到我那兒住兩日吧。”
這時,眾弟子寒暄完畢,才敢把關切的目光投向秦鬱乘坐的那架單轅馬車。
車廂內,秦鬱徑自收起劍譜,從腰係的繡囊中拿出一枚扳指,放在掌中摩挲著,擦亮那隻夔獸頭頂的純白的犄角,端詳片刻,又收起,閉著眼思忖一陣子。
“荀三,方才那位貨郎所唱秦曲,是什麽故事?”秦鬱道,“先前沒聽過。”
荀三嗨了一聲:“隴西老歌[1],唱的是舊時,康公從雍城出發,送舅舅重耳迴國就君位,二人到渭水之陽即將分別,康公思念娘親,送了大車和美玉作為紀念。”
秦鬱道:“重耳,在外而安。”
荀三哈哈笑道:“我隻知道,這曲子就流傳下來,成了貨郎拉生意的吆喝。”
“那正好應景。”石狐子道,“別的不說,這玉應景,我們帶了藍田的迴……”
秦鬱道:“青狐。”
石狐子道:“是。”
“多年未歸,阿葁定還在家中等你,我就不去了。”秦鬱挑起簾子,捂著暖爐,平靜說道,“將作府的軍工會議,我也不參加,我自在菁齋設計鍛床和鍍層,你們要帶人去攬活,我不管,但,不能隨意把人帶迴師門。”
石狐子頓了一頓。
“明白。”
※※※※※※※※
當日,姒妤交辦公驗工籍,石狐子至封地準備會議事項,師門眾人重新安頓。
秦鬱迴到菁齋,親自整理密室,隨後,差仆人去魯國先生的府邸中接秦亞。
在眾多藍田玉佩中,秦鬱為秦亞選的獸紋水蒼玉最為貴重,一是考慮到士族的不凡身份,二是因秦亞去歲滿十七,在秦國律法中,這就意味著男子的成年。
仆人是煉坊奴隸出身,奉命駕車而去,還正愁著如何說詞,卻見府門前立著一位細瘦的少年,一襲石青深衣齊整,而肩膀和襆頭已落滿白雪,仿佛是石雕。
那是秦亞。
“小主人?”
被仆人認出,抱進車裏帶走時,秦亞已經等候了一個多時辰,臉頰凍得紫紅。
“小主人,你既然知道先生今日迴,為何不去迎。”仆人揮著鞭馭馬,急道,“你在這裏守候,先生如何看得見?你若是凍壞了,先生非讓我迴煉坊鏟渣去。”
“不會的。”秦亞溫和的笑了笑。
秦亞抱著竹簡走進菁齋,路過歐冶子畫像時僅微微頷首,至秦鬱跟前,才拜。
房中香薰繚繞。
一枚晶潤的玉佩放在漆盤中。
“亞,快起。”
秦鬱連忙扶住秦亞的胳膊,拉到案邊。他知道秦亞內斂,卻沒有想到,秦亞會對他謹慎至此,秦亞越是表現的恭順,越讓他心疼,奈何,該問的始終躲不過。
“亞父,這是什麽玉?”秦亞看著麵前的尤物,舉起雙手,隔三寸距離托著。
“這塊水蒼呐。”秦鬱抬起眉毛,笑道,“原本雕的是麒麟,但,傳說麒麟是應龍的孫輩[2],好像總有哪裏不對,我呢,自己動砣刀,重新修飾羊角和羊胡子。”
秦亞點頭道:“真像白澤。”
秦鬱道:“誒,對,你很聰明。”
秦亞謝過,收起玉佩。
二人安靜了片刻。
“所以,在姬先生門下學這兩年,”秦鬱平和道,“你弄清楚要做的事了麽。”
秦亞道:“清楚。”
秦鬱道:“哪行哪業?”
秦亞深吸一口氣,解開細繩,散開書寫著密密麻麻的字跡的八十餘條竹簡。
秦鬱拿起其中一枚,其上是農田水利、山林保護方麵的《田律》,又抽一枚,其上是關於國家糧食倉儲、保管、發放方麵的《倉律》,其餘七十餘枚大抵如此。
“亞父,如果法經之中能有《田律》、《效律》、《置吏律》、《倉律》、《工律》、《金布律》這些條文[3],魏國的國力,何至於淪落至如今的地步……”
秦亞跪地,顫聲接道:“若有工律‘無命書不得擅製器物’,雀門如何能逾越本分甚囂塵上;若有‘不同程者毋同其出’,祝冶令當初如何能在父親眼皮下一而再再而三把尚可使用的金石判為廢渣貪汙走;若有詳實的田律統一管理耕牛和農具,父親又何至於早出晚歸去與各鄉紳協調;若有金布律‘賈市居列者及官府之吏,毋敢擇行錢、布’,句芒布幣怎會大行其道,致使張公鄉抗議。”
“亞……”
秦鬱聽後,有些訝異。
麵前這個孩子,年僅十歲就離開父母,卻把在家中見過的事務全都記了下來。
一字不差,就連那張家流浪兒的故事,也盡被秦亞記進心中,刻進了骨子裏。
“亞,秦律重刑,到底過於嚴苛。”秦鬱道,“你的父親,心中裝的是黎民。”
秦亞道:“我知道,待秦國攻陷河東之地時,我想迴垣郡,做一個抄寫律條的書吏。”秦亞的氣息雖不穩,目光中的意誌卻無比堅定,“若要行真正的仁道,就不能愚忠,更不是無限容忍,我希望繼承父親誌向,並且,讓他看到這一點。”
秦鬱道:“好。”
“亞父?”
秦亞抬起臉,一滴汗水從他的鼻尖滴落,啪,濺落在竹簡,燈下泛著光亮。
秦鬱拍了拍秦亞的肩膀:“此次秦國成敗難料,估計明年開春,我們就會去櫟陽做工事。但,你可以先跟在我身邊,為門中寫些律令,我說什麽,你寫什麽。”
“亞父是寫桃氏的律令?”秦亞道。
“是啊。”秦鬱莞爾笑道,“我要焊出一條鐵鏈拴朱雀的喙,讓它無法作惡。”
作者有話要說:感謝閱讀,下更2.17
[1]《國風·秦風·渭陽》
我送舅氏,曰至渭陽。
何以贈之?路車乘黃。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
何以贈之?瓊瑰玉佩。
[2]《淮南子·地形訓》:“毛犢生應龍,應龍生建馬,建馬生麒麟,麒麟生庶獸,凡毛者,生於庶獸。”
[3]秦國法律體係以魏國法經為藍本,文中參考1975年12月在湖北雲夢睡虎地出土的《雲夢秦簡》。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踏雪 1個;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