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麽!?你們鄂城壽湖的作坊就可以拿到白錫?!江北現在抓得那麽厲害,咱銅綠山多少兄弟被冶署查封, 飽受刑役之苦, 你們不救濟,反倒還偷生!”


    港口, 貨船靠岸, 葵爹正領著諸坊的工師幫桃花衛清點搬運錫金,忽然看見一張張陌生麵孔向他們走來——眼紅臉青, 鬥笠蓑衣,手執鐵鎬,說著江北方言


    “他們是什麽人?”桃花衛道。


    “銅綠山那邊的。”葵爹擦了一擦眼睛, “荼子我認得,也是淨水師父弟子。”


    突然一陣巨響, 舟船擺動。隻聽江北人喊了一聲:“給我砸!”幾十鐵鎬舉起落下, 鑿破竹筐, 鑿進筐裏的白錫錠子之中,霎時,無數金石暴裂, 沉入湖中。


    上好白錫,一觸到鐵鎬之中的灰錫, 立即崩壞為粉末[1],灑得船艙一團糟。


    “荼子, 作甚!”葵爹道。


    “你少裝好人,月前我就問你要過白錫,你小豎的, 裝聾作啞,藏著掖著?!”


    “這批貨不是我的。”葵爹道。


    “好,那你就站到旁邊去,別心疼!”荼子歪了一下嘴巴,“要有錫石,拿出來與大家分享,這才公平,若是如此昧著良心,那就誰也別想安生,寧可毀了!”


    “放肆!”桃花衛出劍,攔住對方,“秦國冶監的貨物,你們這群刁民敢毀?!”


    荼子道:“你以為我沒見過劍!知會你一句,在銅綠山,誰家不認我的銘文!”


    劍拔弩張之時,郡衙的官兵趕到,一位壽湖工師突然拖過幾筐殘存的錫石拔腿就跑,結果腳下一滑,又撲通跌入河裏,“嘩啦”,兩邊人馬清醒,驟然開搶。


    港口混亂,百姓驚散。


    “都別搶!放下鎬!”


    官兵厲聲喝道。


    石狐子縱馬趕到之時,一道血漿濺進眼睛,馬揚前蹄,“籲”,石狐子收緊韁繩,安撫了小紅,擦完臉再看向棧橋,鄭氏的船已經駛遠,亮出的利刃染了紅。


    官兵為震懾場麵,砍死了荼子的弟弟。荼子跪倒在一片死魚臭蝦和爛白菜中,嚎啕大哭,搖晃著弟弟的那具不停抽搐的淌血的身體,眼淚鼻涕流得滿頭滿臉。


    銅綠山一夥人悉數被綁迴郡衙。葵爹等看見石狐子,一溜煙全部躲在其身後。


    “石冶監。”官兵近前,對石狐子行禮,“刁民尋釁滋事,誤了西秦工事,還望容量,然今日之案牽涉本地冶治,我等不好包庇,必須逮捕葵伯迴衙門調查。”


    “葵伯!”


    石狐子眼睜睜看葵爹被抓去,卻也明白官兵話中的威懾之意,沒有強行留人。


    三日之內,這件事引來無數風雨,荼子的鄉黨湧入鄂城,跪在郡衙的門前擊鼓哭冤,荼子以去郢都告發郡守徇私為由,脅迫郡衙嚴查壽湖作坊,沒完沒了。


    石狐子知道其中微妙之處,隻是沒有想到雀門的攻勢如此迅猛,竟在半年之內就把矛頭指向銅綠山,直逼鄂城而來,若鄂城也淪陷,那麽雲夢澤就危在旦夕。


    他不能允許這樣的事發生。


    石狐子找準了一個時機,從荼子的手中搶過鳴冤的鼓槌,對他道:“這樣鬧下去,非但你們分不到白錫,而且,還會傷害到唯一有能力保護大家的龍泉劍池。”


    荼子道:“那你又是……”石狐子捂住他的嘴,把人帶到江邊一艘烏篷船裏。


    船駛到江心,石狐子放下簾,說道:“我聽說你也曾經向淨水師父學過手藝。”


    荼子道:“那又如何?淨水師父向來隱居於劍池,不過問我們這些俗事,再說,就算現在捅到淨水師父的跟前,依他的脾氣,也絕對會讓南邊人幫助北邊人!”


    “當得知西陽郡守殺害了十餘名荊北工師的時候,淨水是第一個在龍泉劍池站出來保護你們的人,以至於到現在,雀門雖已經在壽春入戶,卻仍然不敢妄動任何本地工匠,這說明,淨水不是不問事。”石狐子說道,“其次,你覺得像這樣領頭鬧事,是互相幫助,還是互相殘殺?上官大夫為何不是同時查封南北所有的黑市,而是緩慢進行,你想過沒有?他正希望看到你們如此。”


    荼子道:“看熱鬧的,說得輕巧。”


    石狐子道:“你若息事寧人,我就豁出一條性命,也幫你們轉運所需的白錫。”


    荼子一怔,次日便把弟弟的屍身從郡衙門前抬走,置喪,入土為安,不再鬧。


    石狐子的幹涉解決一切問題,不日,郡衙門前的重圍不攻自破,葵爹無罪釋放。荼子迴到銅綠山,成為石狐子的一個暗樁,監視著當地冶署的每一條政令。


    這場暴動暫時平息,然而,鄂城卻從此長成江漢平原上一棵招風惹雨的大樹。


    桃氏關於鐵錫冶鑄術的研究進行得如火如荼之時,各路論劍之人紛遝至來。


    有些人剛剛清醒。


    有些人的劍已出鞘。


    是日,石狐子迴到桂舟時,見到餘冶令的馬車停在前院,而師門眾人等候在廊下,一個個坐立不安,伸出脖子往秦鬱的工室探看。煉坊異常安靜,不見火光。


    “誰來了?”石狐子剛開口問,忽觸著甘棠略含責備的目光,一時有些不適。


    敏搖了搖頭,道是,郡守下令,鄂城冶署將不再向桃氏師門提供所需的用度。


    “什麽。”


    敏拉著石狐子,轉到花圃。


    “石狐子,你應該知道,銅綠山已經徹底封閉黑市的錫金渠道,郡守害怕上官大夫再往南查到鄂城,殃及池魚,所以下了逐客令,希望你不要再鋌而走險。”


    “這不是胡來麽。”石狐子道,“奈何不了我,就找先生的麻煩,這不地道。”


    “你年輕,可以一邊研製散鐵粉,一邊鍛煉鋼鐵,還聯合劍池與雀門和上官明爭暗鬥,可你得考慮到,先生病了一場,這很可能是他的最後十八劍。”敏道。


    石狐子才明白,敏為何要把他拉開,單獨說話,甘棠又為何要那般看自己。


    “除了餘冶令,裏麵還有誰。”石狐子拍一拍敏的肩膀,語氣堅定,“我自有分寸。”


    “淨水。”敏道。


    石狐子嗯一聲,走迴廊下,勸眾人迴煉坊做工,然後換了一襲幹淨的褐衣,跪到秦鬱的工室門前等候,決定用自己的方式解決這兩難的問題。


    ※※※※※※※※


    下晌,淨水走進桂舟的工室,看見餘冶令正端一個坩堝,躬著背要對準泥槽。


    “怎麽你也在?!”


    冤家碰麵,異口同聲。


    秦鬱居中,專注地伺候爐火。


    秦鬱知道二人因何而來,所以讓他們碰麵,看看彼此的態度。他很清楚,師門現在最需要的不是對抗雀門,而是安穩研究技術的時間,他必須提供足夠強大的鑄劍初胚,如期燜為鋼鐵,轉而進行鍛打,待工藝成熟,才算能換迴一線生機。


    鐵水在泥槽內緩緩地流動,泛出明亮金黃的光澤,照亮三張神色各異的麵龐。


    “秦先生,我雖隻是北上路過,卻要專門謝你。”淨水卷起袖子,蹲到秦鬱旁邊,幫忙檢查劍範外的草箍,“若非你不計前嫌,出麵平息爭端,雲夢澤早亂了。都是我教過的弟子,看他們為幾鬥米互毆,我做師父的也太沒有顏麵。”


    秦鬱看了淨水一眼,迴想起那個在劍池百般刁難自己的人,竟忽覺友好起來。


    秦鬱道:“這件事我沒有過問,從頭到尾都是青狐自作主張,他現在大了,主意多,我總不能像從前那樣,為了訓誡,就把他拖到井蓋上拿藤條打一頓。”


    “你看看,秦先生,當著淨水師父的麵,你還是承認了,石冶監就是在販錫。”餘冶令一笑,坩堝蓋子啟開,鐵水冒出幾點火星,燙得淨水急匆匆的閃開了手。


    “餘胖子,鄂城白錫都泛濫成了災,你怎麽還沒被郡守大人撤職?”淨水道。


    “我這不就說和來了麽。”餘冶令道。


    “餘冶令,門下管教不嚴,是我的責任,青狐所作所為,我也絕不抵賴。”秦鬱道,“隻是龍泉劍法才煉成一半,若我現在離開,就前功盡棄,我有點不甘心。你看,能不能和郡守疏通,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保證以後不會觸犯楚國的條令。”


    “那怎麽可能呢,我看石冶監的架勢,是擺明要助我龍泉劍池與雀門作對。”淨水笑了笑,纖長的手指又撥動了一下榫頭,“你們觸犯的條令,隻會越來越多。”


    “先生既然開口,我就私下說,還有一條路。”餘冶令道,“石冶監販錫,先生大抵是不知情的,大家看得見,桃氏門下轉運礦石的人一直隻有敏工師,所以,先生若想留,隻要假意與弟子不和,當眾把石冶監逐出師門,便無後顧之憂。”


    澆鑄之時,三個人都不說話,秦鬱扶住坩堝,秉著唿吸,耳朵貼在泥範之上。


    爐火直立如一枚針。


    秦鬱很慶幸能與餘冶令和淨水共同試一次火候,若非如此,他不會意識到,在即將到來的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與他並肩作戰的人未必有文澤,卻定會有他們二人。


    在這片土地,雲泥輪迴,正邪無絕。


    “淨水說,北上路過,是去銅綠山?”秦鬱看向淨水,先避開餘冶令的問話。


    “不錯。”淨水道,“上官想要溫水燒肉,銅綠山就是一道坎,他別想跨過。”


    “除了魚腸,你們還有什麽手段?”


    淨水道:“組織罷工,上官屢次私自加重工人勞役,都是我們以此手段解決的,我們在銅綠山的每座礦井之下都有暗樁,他若有越界之舉,我們就不出工。”


    秦鬱笑道:“聽起來似乎很危險,萬一耽誤了我們秋季的論劍,該當如何。”


    淨水迴道:“當日,秦先生不是也說過麽,劍道之所守,當頭為仁者,此去,我若迴不來,便是用生命捍衛仁義,既與先生論了劍,也不算失信,又有何可笑。”


    “我不是笑你,是欽佩,因為我並沒有你這樣的魄力,去完成這樣的偉業。”


    秦鬱收起笑,低頭剝劍芯,盡管極力掩飾,右手仍有些抖,誤傷了一處脊榫。


    這是他所試的第六十次火候,鐵錫的變化已刻入記憶,但還遠遠不夠,他想知道,鐵有多少種活法,錫有多少種性格,它們如何適於鑄接,又如何適於鍛打。


    他仍在思索那兩個問題。


    白錫,水灰錫。


    白鐵,灰鐵。


    他仍在追尋天機。


    隻要龍泉劍圖還掛在桂舟的圓木之上,他就不願走出這片湖澤,多問世事。


    “方才,我所說的苦情之策,先生認為如何?”餘冶令咳嗽一聲,放下坩堝。


    “不必。”秦鬱平和道,“因為我覺得他對,所以,寧旱死,我也不錯怪他。”


    “那我……可就隻能勉強保證,不讓郡守對你起殺心。”餘冶令如實的說道。


    “好。”秦鬱說道,“我這裏也還需要繼續鑄刃,不送二位,希望前程順利。”


    ※※※※※※※※


    木門一開一關之間,桃氏被奉為座上賓的日子結束,繼而,壽湖的桂舟作坊成為了郡守的眼中釘。冶署吵吵嚷嚷收迴春季發放給各戶的農具,府吏繞著圈敲鑼打鼓,宣告,城中的百口井水不再允許他們使用,但凡工程勞役也不得減免……


    傍晚,一切安靜,秦鬱才聽見煉坊重新燃起的爐火,以及門外石狐子的唿吸。


    劍芯雖有些損壞,但作為試驗還是能用,所以秦鬱沒有更換,直接套入外範。


    卻直到看見映在屏風的影子,秦鬱才意識到石狐子仍跪著,莫名又有些憐愛。


    “青狐,你在做什麽?進來說話。”


    “先生,這事我一定要做,但我不想連累大家,尤其是你,所以你趕我走罷。”


    作者有話要說:感謝閱讀


    補充資料——錫


    [1]中國人開采錫大約在公元前700年的雲南地區,至周朝時,錫器的使用已十分普遍了。錫對人類曆史的直接影響主要是因為合金,它不僅能使熔點變低,也能使其更易於加工,生產出來的金屬會更堅硬,是工具和武器的理想材料。同時,煉錫比煉銅、煉鐵、煉鋁都容易,隻要把錫石與木炭放在一起燒,木炭便會把錫從錫石中還原出來。


    錫對於寒冷的感覺十分敏銳,每當溫度低,它就會由銀白色逐漸地轉變成一種煤灰狀的粉,這叫做“灰錫”,另外,從白錫到灰錫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這就是灰錫有“傳染性”,白錫隻要一碰上灰錫,哪怕是一小點,白錫馬上就會向灰錫轉變,直到把整塊白錫毀壞掉為止。當時人們把這種現象叫做“錫疫”,幸好這種病是可以治療的,把有病的錫再熔化一次,它會複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先生和他的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又生並收藏秦先生和他的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