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鬱,你明知,除了尹昭沒有人可以取出洛邑枯井下殘存的金石,朱雀劍淋著先生的血,你如何能讓他在鹿宴得逞……”


    “秦鬱,我申氏此生力行仁政,並非隻會吟唱詩經,你信我,有朝一日定把西門和尹昭雙雙從那廟堂裏啄下來,替你報洛邑鹿宴之仇,這是魏國欠你的……”


    “秦鬱,你可知在秦國栗氏的殿堂之中貼律奏黃鍾意味著什麽?你今天要是吹這黃鍾調,便是陷進秦國這片土地,卷進秦國這張蛛網,再也無法脫離……”


    玉管飛聲,餘音繞梁。


    徹夜的夢。


    秦鬱夢見青龍從滄海騰躍而起,他伸出手,卻無法阻止它飛向東方殷紅天際。


    “青狐!!!”驚醒的那刹,渾身酸痛,胸膛全是汗跡,掌心劃著兩道血痕。


    秦鬱靜了一靜,喚人侍候洗漱。


    他擋去洛邑的情仇,再迴憶了一遍陳平的話,才明白,從他撥動秦國衡器的那一刻起,桃氏的命運就和這個國家分不開,石狐子請求參軍,就像在垣郡涼亭用一支箭矢斷送他求全的後路,並沒有損壞什麽,隻是逼著他把計劃提前而已。


    該做的選擇,避不開。


    石狐子來時,倒是精神抖擻,就像一覺踏踏實實睡到天亮,什麽都沒有發生。


    “先生今日,容光煥發。”


    “走吧。”秦鬱笑了笑。


    是日,鹹陽戒嚴。


    東西二市關閉,街道肅清,全城就像一張空蕩蕩的棋盤。農戶把耕犁收迴家中,匠人放下吱呀的木機,透過門縫,他們能窺見那些巡邏了徹夜,身披狼紋皮甲,頭戴牛皮冠的都城衛戍軍,三萬衛戍軍以三人一排的陣列在街巷中穿行。


    神社,銅鐸長鳴。


    天清朗。


    將作府的車子才駛出西城門,已能夠感受到土地的震顫,北方旌旗獵獵,萬萬玄黑底色的旗幟在風中飛舞,左衛掛青綬,右衛掛白綬,正中是鑲金的王旗。


    “先生,自來秦國,還沒見過這般陣仗。”石狐子牽著小紅,迎著日光說道。


    秦鬱挑開簾子,目光穿過渭水阡陌飄向巍峨殿宇,那裏,宗室大臣列於階前。


    三公九卿,玄青赤紅,百鳥朝鳳。


    鼓點。


    號角。


    金鍾。


    禁衛軍早已出動。


    軍場四周站滿佩戴徽章的禁衛軍士,他們身上每片細甲都飾有花紋,鐵盔之上佩有雪白的羽飾,格外引人注目,這是號稱全國最精銳的部隊,他們腰懸的禮劍印有少府的銘文,他們手中緊握的戈戟如林,泛出耀眼的令人生畏的光芒。


    少府、將作府、司空府幾座觀營位於軍場西麵,稍顯低調謙遜,而東方的原野陣列著烏茫茫將要進場的新軍,從秦鬱和石狐子的角度看,已經看不清細節。


    石狐子扶秦鬱下車。


    陣陣歌聲從遠處飄來。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


    觀台坐著兩人,公冉秋擺酒暢飲,另外一位頭戴玉簪,身穿綠袍,談吐不凡。


    “章少府,你這些年悶在宮裏,還沒見過大良造新任的大匠吧。”公冉秋起身,晃了晃耳杯,拉著那位玉簪,走到秦鬱麵前道,“大匠秦鬱,魯國公裔孫……”


    “公冉大監就不要折煞我了。”秦鬱道,“我來秦地也有一年了,章少府怎麽會沒聽過我的渾號?倒是我今天看見禁衛軍神采,在少府麵前抬不起頭來。”


    那位玉簪一笑:“豈敢。”


    此人更似家臣,不似匠人。


    少府設在宮闈之內,囊括各路奇人,專為宗室服務,也是為禁衛軍製造甲器的機構,平日不與外冶區相通,所以一直到今日,秦鬱才與少府章百裏相會。


    三人坐下閑聊,斟酒時,秦鬱見麵前的漆案和耳杯隨著軍歌顫動,有些感慨。


    章百裏望向遠處,道:“秦工師,送劍那些天,冶區上下都在唱桃氏師門的采蘋,我現在也跟你說說這首老秦人的無衣,憶一憶我們和你們的四百年緣分。”


    秦鬱道:“章少府提醒的是,王畿人自銘記在心,秦人英勇,昔犬戎來……”


    “誒,昔日犬戎來犯,直逼鎬京,中原諸侯袖手旁觀,平王這才想起了遠在千裏之外牧馬的秦部族啊。是我秦人跪受王命,傾舉國之兵擊退犬戎,平王方得安然東遷洛邑。”公冉秋道,“秦工師啊,這首無衣,便是秦抗擊犬戎時所留。”


    秦鬱飲下一杯酒:“自那以後,平王就把無力掌控的關中地區劃與了秦人,數代秦君浴血奮戰,擊滅西北二十一戎國,擴土千裏,開化戎族部民近乎百萬。”


    “此言不虛。”章百裏的臉龐泛紅,“一曲無衣,唱了秦國的十一代先君。”


    原來,章家本就是舊都鎬京人,家主被平王一並賜給嬴氏後,一脈留在洛邑,一脈便遷來關中之地,世代效忠嬴氏,成為如今熟知宮闈一草一木的少府匠人。


    秦鬱又飲下一杯。


    飲的是章百裏對秦君的情愫。


    秦鬱不擅於政治。


    從小接受的教育決定了他的立場和格局,在他眼中,天下從來隻有一位天子。


    他卻不敢怨言什麽,畢竟肮髒的墨汁已化為相柳刺入他的脊背,他的血早被玷汙了,他現在唯一不安的是,秦人將像四百年前奪走關中那樣,奪走他的青狐。


    “章少府服侍王上多年,可知君上所佩的劍是誰人所造,或,從何處得來。”


    秦鬱問道。


    章百裏合攏衣袖,往南躬身行禮:“這個人已經被君上五馬分屍,但他所建的翼闕仍在南門,他立信的圓木根基無損,他為秦國定的律令,君上至今不改。”


    秦鬱欠身迴禮。


    正此時,東方傳來一聲號角。


    談論戛然而止,眾人極目遠眺。


    秦鬱前傾了身子,扶在觀台的憑欄上,他也需要看得更遠些,以便做出判斷。


    鼓點如浪濤湧過。


    青鷂旗撲打黃塵,各軍進場。


    一刹那,長矛伴著日光,刺入秦鬱的瞳孔。


    ※※※※※※※※


    一排單轅銅甲戰車熠熠前進,車轂尖端的棘刺飛速轉動著,碾碎一切塵泥。


    右兵所持長矛的尖頭用積竹法套裝,隨著旗號三十步一加長;左兵所持弩機,弦高足有半身之距,一聲令下,兵士腳踏弓幹上弦,飛火箭三百步擊中前方油陣。


    一線火焰燃起。


    火舌舔舐原野,五千隻披皮質肩甲,背輕弩的騎士以楔形從熱浪之中衝出。


    他們的馬經過特殊訓練,不畏火,他們機動性極強,在北宮前來迴奔跑,先擺出圍剿所用旋轉陣,聚攏之後立即往左右分流出擊,隻片刻,又匯合排成一字。


    正方大旗緊接入場。


    一萬步兵敲著盾牌,步伐震顫八方。


    “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


    三排戈戟的背後立著三倍於人高的長矛,行經觀營之時,刃上刻的新式的寬扁血槽反射出整齊的光線,一道接著一道,從北宮前的禁衛軍盔的白羽上晃過。


    北宮階前,風拂動著公卿的長袍。


    首排騎兵之中,一人出列。


    那是位俊朗的少年,他的胸甲是織錦所製,墜飾鉚釘,牛皮冠後綰著六股辮。


    “出劍!”少年叫道。


    伴隨齊響,首排騎兵亮出手中長劍,一瞬之間,三千道虹脊的光芒直衝殿堂。


    “先生,輕騎兵的陣法是公孫將軍訓練的,而那發令的少年,正是三郎邈。”


    石狐子轉過身道。


    “嗯,挺好,挺好。”


    秦鬱靜坐在萬眾的歡唿之中,神色既不比公冉秋的殷切,也不比章百裏的癡迷,他很淡然,隻是內心也漸漸承認,並非世上所有的事都能由他來教給石狐子。


    譬如,勇氣。


    這並非匹夫之勇。


    年幼之時他也曾在洛邑參加閱兵,彼時,姒氏和寧氏都是居中駕戰車的長官。


    他記憶中的軍陣清一色是亮晃晃的戰車,因那一千戰車就是周王畿的根底。


    後來在魏國遇到武卒的盾陣,他才領悟,戰車過於笨重,並不是實用的武器。


    現在此地,他又見識到一種全新的以輕騎兵協同部隊作戰的軍事思想,甚至還生出一種預感,將來,在實現桃氏師門信仰的路上,他終會融進這條浩浩湍流。


    秦鬱有些感動。


    軍陣之中,他不僅察出秦人敢於打破舊製的勇,還有他們能收拾山河的氣。從小匠到大監,從士兵到將軍,從平賈人到國君,在這片土地上,萬物皆有勇氣。


    秦鬱又看向揮著拳頭喝彩的石狐子。


    他本隻想借著秦國的爐火鑄造自己的寶劍,卻發現上天和他開了一個玩笑。


    秦鬱悶頭喝一口酒,接著看閱兵。


    可他奇怪的是,一直到此刻,北宮殿宇之中的主座仍然空缺,秦君去哪裏呢。


    不止秦鬱,周圍的人也開始議論,劍,好看是好看,可總不能一直這麽舉著。


    軍士也是人,手也會酸。


    如何是好。


    正當眾人焦急在北宮上下尋找十二章冕服,一陣輕快的馬蹄聲從東方傳來。


    章百裏耳朵一動,猛地站起來。


    “馬!河邊!”


    ※※※※※※※※


    一襲玄黑絨袍執劍飛馳。


    渭水沸然。


    誰都沒想到,嬴駟是騎馬從河邊來的。


    二十六歲的嬴駟英姿勃發,矯捷如豹,他踏過淺灘,劍斬渭水,一路帶浪花。


    那利劍長三尺有餘,通身精鍍奐金,鑲絲線,劍鋒紋飾玄鳥,劍格雕青禾。


    眨眼,君劍已至陣前。


    “舉劍!”


    軍陣首排,公孫邈整個手臂顫抖起來,淚水滿目,嘶吼著,脖頸處青筋暴起。


    “請君上閱劍!”


    “與子偕作!”嬴駟道。


    兩劍相碰而過。


    公孫邈晃了晃神,才確認那張容顏,君劍已經遠去,他捂住自己的胸膛,側身追望君劍的影子,又見,嬴駟跑馬不停歇,一一碰過每位軍士手中問天的虹脊。


    “與子同袍!”


    “與子同仇!”


    “與子同裳!”


    “君上……”公孫邈咬牙清淚,毅然再舉起被賦予過使命的長劍,誓死不放。


    再多豪言,不如一劍刻骨銘心。


    嬴駟十八繼位,先用樗裏甘氏等舊族勢力鏟除威望過高的衛鞅,繼而迎娶魏氏,任魏士衍為大良造,東討河西之地,再,韁繩一拉,止戰曲沃,建軍北伐。


    三劍,幹淨利落。


    北宮大殿燈火通明,站在高階往下眺望,旗幟和甲片似是豔陽天裏流淌的河。


    年輕的魏氏守在空蕩的主座旁,輕撫著隆起的腹部,看她的夫君在軍場馳騁。懷孕九個月,每一天她都過得膽戰心驚,唯有今天,她不必再懼怕麵對母國說客。


    “君夫人。”


    衍從殿前而來,躬身對她行禮。


    “君夫人,八年之內,南北各地皆要建製練兵,秦國的矛頭不會再指向魏國。”


    魏氏的濃密睫毛撲扇了一下,熱淚滾落,唇邊含起心酸的笑:“謝大良造。”


    衍抬起臉,端詳片刻,退下。


    為閱兵能順利舉行,九個月,他幾乎動用所有的能量,然而此刻,他知足了。


    ※※※※※※※※


    場下,輕騎兵仍圍著戰車在他們的國君麵前展示長短軍械的拆裝互換技術。


    公冉秋和章百裏拿木片比劃機理,隔幾十丈說得津津有味,石狐子偶也摻和。


    卻自從看見嬴駟的手中還握著那把傳說中衛鞅留下的寶劍,秦鬱徹底釋然。


    這是他做過的最曲折的決定。


    他要用秦人的方式征服北方那座城。


    “秦先生,秦先生……”


    神思之間,一名禁衛縱馬奔至西觀營。


    諸君停止討論。


    “先生,大良造請先生為君上解劍。”


    聽聞此言,秦鬱還沒有來得及反應,旁邊章百裏手中的木片哢嚓一聲,折了。章百裏急忙又拍了拍衣袍,長歎一聲掩飾住酸溜溜的心境,往西北方向仰望天空。


    石狐子站迴秦鬱身後。


    禁衛清了清嗓子,表示詢問。


    秦鬱莞爾。


    “匠人之心無須解,其利鈍,其長短,其輕重,一試明了,古今不變。”秦鬱扶著木欄站起來,又故作虛弱道,“秦某身有陋印,怕失禮於君上,就不見了。”


    “先生?”石狐子道。


    目送禁衛離去,秦鬱挺直脊梁。


    “青狐,迴去好生收拾一番,三日之後,隨我同去將軍府,拜訪一下公孫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先生和他的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又生並收藏秦先生和他的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