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以采蘋?南澗之濱;於以采藻?於彼行潦!……誰其屍之?有齊季女!”


    春雨灑在長街,霧氣朦朧。


    石狐子騎著他的紅鬃寶馬守在將軍府的坊門下,邊等人,邊聽遠處的歌聲。馬是寧嬰帶他去東市選的,而這送劍的歌,早被鹹陽人挨家挨戶傳唱開去。


    此處往東二十餘裏是衛戍軍把守的鹹陽武庫,為準備閱兵,從河西新軍中遴選出的五千百將已集合於城郊,今日就要領取詔事府的新式長劍,其中,似公孫家這樣從隴西關中舊部調來的占六成,河西本土出身的占四成。


    石狐子本不知這些,隻因公孫邈和範忱都是五千百將中的一員,所以才答應作陪,要慶賀二人領劍參軍。


    一個年關,他經曆了很多事。


    “石狐,前段時間不是在閉關鑄劍麽,約你也不來,怎麽今天就有了興致?”


    “對了,你的新劍叫什麽名字?”


    馬蹄脆響,迎麵兩個身影從霧氣中浮現。公孫邈肩披白袍,發係紋卉冠,細長的眉毛之下生著一雙目光灼人的眼睛。


    另一個軟甲束腰,騎著黑馬,正是範雍之子範忱。其人龍精虎壯,眉宇和範雍相似,一望便知是西戎與關中混的血。


    “劍名應龍,是阿葁給起的,不過現在還沒有成功。”石狐子笑了笑,朝二人招手,“走,一會到武庫,教你們認新劍。”


    “那你可得先跑贏再說!”


    公孫邈謔一聲,縱馬衝去。


    疾風刮過長街。


    石狐子一眨眼,但聞西戎鈴鐺響,範忱也如一道黑色閃電從他麵前竄沒了影。


    “且讓爾等五十步!”


    在將軍府武場裏,石狐子初次遇見了雖不是冶署工師,卻和他一樣懂劍的人。


    公孫邈自幼習武,極其擅長於擊打破綻,動作技巧性極強,他手裏有一把名孝天的三尺長劍,用久了,他便知道劍身何處剛硬,何處柔韌,常交替變化使用。


    石狐子隻是眾多陪練之一。


    他還沒有自己的劍。


    石狐子拿的是公孫予借他的劍,每次不一樣,也正因如此,他才發現公孫邈其實對府中任何一把劍都了如指掌,甚至擊打何處易使劍身震動也一清二楚。


    再說範忱。


    範忱喜好重劍,他的速度和力量讓石狐子可望不可及,劍在他的手中不是劍,而是長在身體上的一根骨頭,其重量永遠不會是累贅,而是恰如其分集中在鋒刃。


    一擊而能致命。


    一開始,石狐子不是二人對手,每次都鼻青臉腫迴去,可他不服,屢敗屢戰。


    他從來不怕挑戰身份高的同齡人,因為經驗告訴他,這些人也是血肉之軀。


    而十七歲的少年就是這樣,隻有先能做對手,才能成為朋友,石狐子不怕被打,打不服,也就從眾多陪練中脫穎而出,練出了秦地那半野架式的格鬥。


    他身手敏捷反應快,還會講故事,他把關於鑄劍的工藝說得神乎其神,終於說動公孫邈和範忱,讓他們一起去西城頭看山看水銅鐵,吹了迴冷風。


    一吹,二人傻了,覺得石狐子是個好兄弟,緊接著念念不忘,真成了朋友。


    石狐子也覺得師門辛苦一年研製出的良劍沒有嫁錯人,漸漸就把對秦鬱求而不得的痛苦轉移到與同齡人的相處之中。


    畢竟,自從他學會用火,秦鬱一直對他不冷不熱,有時徹夜和他談心,有時又對他的請命熟視無睹,看見都繞道走。


    他才明白一個道理,要讓秦鬱接受自己的心意,跟在後麵撿羽毛是沒用的,他得自己打磨一對能上九霄的翅膀。


    就像公孫邈一心想要超越那離家遊曆中原而名遍天下的長兄,就像範忱一人承擔著保住家族爵位的重責,他們都有急迫的欲望,卻隻能是一步一步往前走。


    石狐子也把熾熱感情藏了起來。


    三人橫穿阡陌。


    不久,武庫的青灰瓦頂露出了一角,再往前行,便是臨時駐紮在左右的軍營。


    軍營不大,百麵玄黑的青鷂旗卻時刻昭告著一個信息——河西之地要建軍了


    在兩年前還屬於魏國的近百郡縣內即將要征召起一支多達十萬人的秦國軍隊,而這支新軍,又將孕育出無數的將軍與伯爵。


    營前,石狐子拉住韁繩,揚起馬蹄。


    “你們的良駒跑不過我的小紅!”


    他得意笑道。


    可當他看見公孫邈和範忱走進軍營登記姓名並領取銳士長劍,忽又說不出話。


    在這片土地上,一個男子最光榮的使命無疑是保家衛國,隻有心中有想要守護的事物,握劍的時候才會有銳氣。


    石狐子已經記不清家鄉的樣子。


    如今的師門才是他的家。


    石狐子迴過神,公孫邈和範忱二人已經試過了銳士甲,執劍走到他的麵前。


    “來,展示看看!”


    公孫邈一劍刺在石狐子跟前。


    石狐子笑笑,低頭撫摸劍從銘文。


    “此劍有八刃。”


    下個瞬間,石狐子抽劍,泥土飛濺,劍身僅輕蹭過草皮,劃出三條駭人痕跡。


    “三條劍脊經過淬火,也足以割破皮肉。”石狐子轉身,衝向木樁,“出劍之時,斜刺為佳,繼而以俯衝之力轉平劍從,將比以往造成更大的創麵。”


    一聲悶響。


    木樁被刺透,劍鋒冒出煙氣。


    “好!”公孫邈拍掌。


    範忱站的近,看出些異樣。


    石狐子把劍長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卻忘記側身閃避,而他的右手依然緊攥著劍莖,沒有轉動手腕。


    “石狐,你舍不得劍?”範忱道。


    石狐子點了點頭。


    “正值十七,為何不參軍?”範忱說道,“你可以申請工兵,當年我父親走的就是這條路,在秦地,連刑徒都能靠打仗封爵。”


    語罷,忽又想起什麽,大笑起來。


    “哦對,你差半年,哈哈哈。”


    石狐子斥了他一眼。


    “先生正是用人的時候,他需要我。”石狐子道,“我也曾說過,不離開他。”


    “桃氏師門,確實與軍中無瓜葛,可是,你聽我說。”公孫邈見狀,順著範忱說道,“河西軍就要北上操練備戰義渠,屆時必得依靠上郡,那是北方唯一的冶鑄點,秦先生現是大良造倚重的大匠,你若想證明自己,隨軍監冶是最好的方式。”


    “我……”石狐子雙手拔出劍,連著後退幾步,他揩去眼角的雨水,看向公孫邈。


    公孫邈說道:“這些話是我無意中聽父親與範將軍提到的,他們想栽培你,石狐。”


    石狐子動了一下喉結。


    細雨漸漸冷卻劍鋒。


    一個念頭,就這麽伺機滲入。


    “我,我不陪你們了,我恐怕還是得先征求先生的同意。”石狐子說道,“應龍的事,我還沒和他解釋清楚,我這就迴去。”


    劍落在草地。


    範忱喂了一聲,無奈笑了笑,俯身撿起被石狐子丟下的劍,自同公孫邈操練。


    “罷了,再多勸說,他又要疑心,我們可是坦蕩的君子。”公孫邈轉身應招。


    一騎紅鬃似火,往城中奔馳而去。


    ※※※※※※※※


    冶區南院,菁齋。


    剛躍下馬背,石狐子就看到了這兩三個月所有痛苦和幸福的根源——此刻,秦鬱坐在堂中,手搓暖爐,對著一張輿圖發呆


    將作府通知,因大良造的安排,秦鬱將出席秦君授劍河西新軍將領的儀式。


    這是大事。


    然而,這場事關秦國命運的閱兵,並沒能打擾秦鬱飛在九天之上的宏圖。


    秦鬱要兌現自己對秦人的承諾——三年之內,讓全國的銳士都用上新式長劍


    “咚,咚,咚”


    莆監在正門擊鼓,仆從鋪開七八軟氈,荀三、甘棠、采蘋、敏幾人陸續進堂。


    開始之前,姒妤提來一串木牌,核對姓名分給各戶——憑此契令,家眷可去司農處領取鐵製農具、種子和牛,春耕在即,上半年無工,各戶也可以外出接活


    一時熱鬧。


    “誒,姒相師。”荀三岔開腿坐著,“今年的工餉,我劑坊可是五成全拿下了,看來咱門中還真有些資本,否則光憑詔事府俸祿,怎能又吃羊肉又穿齊錦?”


    姒妤道:“日子會越來越好的。”


    “姒妤,我坊中也……”寧嬰道。


    一塊木牌啪地擲在案前。


    姒妤道:“你坊裏一分工餉都沒有,就這份契令,還是看采蘋的麵子上給的。”


    寧嬰一哂,收木牌入囊中。


    石狐子稍遲,因輩分小,還一身雨水汗水,所以趁亂擠在屏風旁參加會議。


    姒妤瞥見,沒有點名,隻隔空丟了一塊木牌過去。石狐子接住,會心笑了笑。


    發完錢餉,個個都是滿麵紅光。


    姒妤拿拐杖敲了一下地:“好了,收斂著點,入我桃氏師門,不為金銀利祿。”


    “是,請先生說。”采蘋道。


    秦鬱淺笑,看著滿堂的桃李沐浴在和熙春風之中,這才放下暖爐,開口說話。


    “一年前途經長城時,我對大家有過承諾,承蒙不離不棄,現在,這張輿圖就是我為大家獻的驚喜,桃氏冶術將在三年之內被我們普及至秦國的千家萬戶。”


    輿圖風光,遠勝金銀利祿。


    北方的冰雪草原之中赫然立著一座名為上郡的兵工廠;漢中盆地沃野千裏,礦石閃閃發光;西部大漠風沙從雍城冶區唿嘯而過;關中平原在烈日灼燒之下,化為一池金色的海洋;而櫟陽的鐵器和青銅器,則被中原的潮流淘洗得越發精美。


    秦鬱站起來,堂前來迴踱步,繼續說道:“未來三年,我將在鹹陽與諸工室共同研製全套銳士鎧甲,包括箭鏃和弩機等等,而這東西南北幾片地域,我想讓與諸位去耕耘,工程款絕對充足,且,對於出遠門的,浮動工餉將達到八成。”


    不僅如此,秦鬱也允準外出掛帥的工師在所造劍身銘文中,使用自己的名字。


    他要開枝散葉。


    話沒說完,有人率先請了命。


    “明白啦,我說先生這麽大方,一上來又發契令又許自由,原來是先恩後威,想換我們的後半輩子。”荀三朗聲笑道,“行啊,別磨嘰,算我荀老三一個。”


    秦鬱道:“那我可就點將了,首先,隴西的工量減為原來一半,你服不服氣?”


    “服氣,早就應當如此。”荀三搖著那把不離手的鐵扇,眼睛都沒眨一下,“我也知道,隴西風沙大,泥牆需加厚,再者,氣候幹旱,合金必須增加濕度。”


    秦鬱道:“好。”


    姒妤點了點頭,取出竹刻判書。這判書分為兩片,各自鏤空雕刻雲紋和山林,當它們對著陽光交疊於一處,則能合成夔獸的神態。姒妤把判書的雲紋片交給荀三,同時把從冶區各坊抽調的百人也交給荀三,吩咐道,往後在雍城,若有千石以上工程,他們必須見到判書合一,也就是秦鬱同意,荀三發令,他們才能出工。


    荀三幼年少教養,於恩,雙手接下判書,大喝一個謝字,便是最鄭重的答複。


    秦鬱道:“漢中往後要增加工量,我和狄寺工已經商量過,敏,得由你打頭。”


    “先生,當初我離開漢中時,確實沒想過要迴去,隻是自從拜於門下,我自慚形穢。”敏跟著站了出來,當堂行拜禮,“先生,請先生把漢中之地交給我。”


    姒妤道:“敏工師勤儉踏實。”


    秦鬱明白,這群人當初是姒妤招進的,所以姒妤本人不會有意見,然而,漢中之地在南方,與為師門提供錫金的楚國幹係甚緊,敏無主見,必須有人輔佐。


    秦鬱抬眼看寧嬰。


    寧嬰情債太多,且還有一張橫跨秦楚和中原的生意網需要打理,不能強求之。


    秦鬱揉了一下鼻梁。


    采蘋看不見,甘棠卻眼毒。


    當此,甘棠一拍桌案,起身拉過敏的手臂,走到輿圖前,對秦鬱拍了拍胸膛。


    荀三見此,笑了笑道:“到底做過二十坊風火令,甘棠大哥還是愛立軍令狀。”


    秦鬱道:“甘坊主如果願意與敏同去,自然不會錯,可,鹹陽也離不開你呐。”


    甘棠目光堅實,再拜於地,先指著敏比一,再指自己比二,不得迴答便不起。


    秦鬱感動,扶住二人。


    “辛苦二位,也請甘坊主放心,親人一定平安,采蘋留駐礪坊,不會受勞苦。”


    甘棠點頭。采蘋聽見,微微頷首。


    姒妤下發判書於敏:“漢中濕氣重,合金易發生形變,切記要調整白沙用量。”


    敏認真,拿竹片做了筆記。


    隨後,姒妤捏著剩餘判書坐迴軟氈:“先生,我就不必多說,你安排便是。”


    “你的腿腳走不遠。”秦鬱說道,“然而你肩上的擔子卻最重,看到關中和櫟陽了麽?直說了,河西通商,沿路城鄉必將發生巨大的變化,我現在把它全權交給你,你得看著中原的一切動向,包括他們所造的每代武器,所用的每批工師。”


    “是。”姒妤領命。


    如是,幾張竹片劃去了半壁江山,秦鬱在輿圖的東西南三片土地依次標記靛青,因心情明朗,所以下筆也暢快。


    他對各路隻有一個要求,那就是,無論多遠,當地所用的劍範必須完全按照鹹陽的這批劍範複製,不可改變一絲一毫,若工藝上有難度,也必須及時匯報。


    “先生放心,我等定盡全力,在三年之內普及新式銳士長劍工藝。”姒妤道。


    秦鬱道:“好,種子生根發芽,將成大樹,我希望三年之後看到的不僅是同樣鋒利的銳士長劍,還能有一批新的骨幹。”


    眾工師齊迴:“是,先生。”


    石狐子沒有冒失請命,也應了是。


    春雨仍在潤澤萬物。


    決策之後,秦鬱私下又輪流與各坊詳談技術方案,直到閱兵的前夕方才結束。


    ※※※※※※※※


    閱兵前夕,雨停了,紅霞悄無聲息斜在庭院裏,一張張草席泛出柔和的麥色光芒。


    姒妤剛收完草席,迴到廊下記賬,就看見寧嬰轉著木牌,徐徐朝自己走過來。


    寧嬰笑道:“剛才我遇見石狐子端著禮衣去找秦鬱,猜想,是你教他的吧?”


    姒妤擱下筆,說道:“我能有什麽辦法,石狐子不是順受的人,一旦學會用火就很難控製,先生當時不以為然,現在看來的確是後悔,我也隻能裝不知道。”


    寧嬰道:“秦鬱是真被應龍的事蟄疼了,你倒好,還教石狐子給他傷口撒鹽。”


    姒妤道:“他早晚得明白,留不住。”


    二人說的應龍是年節裏的一件小事。


    當時,石狐子想著要鑄出與青龍共舞的劍,秦鬱欣賞,又念及年後無工,就暫把青龍交予石狐子,讓他自己想辦法找出破綻,摸索攻克的方法。


    石狐子全力以赴。


    初一,石狐子在鑄劍。


    十五,石狐子在鑄劍。


    劍一次比一次堅韌,冶區都開玩笑說,秦鬱的這個嫡傳弟子真是萬裏挑一。


    石狐子卻聽不進誇讚。


    春耕在即,誰也沒注意石狐子在和誰學鍛打手藝,隻見,他有事沒事就往鐵兵工室跑,說是找阿葁,其實就趴在門邊,看白廿和安年等人對著一團鐵水用功。


    再要麽,就往將軍府跑。


    如此過了陣子,石狐子忽然又有一個新的想法,他要把鐵料加入合金的配方,並且在澆鑄冷卻之後,再加熱,繼續用鍛打和淬火迴火結合的方式鍛鑄劍體。


    剛開始,劍體不穩定,易碎,但石狐子鍥而不舍,很快就總結出了相關經驗,如此,他又接連鑄鍛過七代,直到劍體的質量達到穩定,才敢和阿葁等人分享。


    阿葁很喜歡石狐子的劍,給劍取名叫“應龍”,石狐子得到肯定,決定試劍。


    他知道自己不成熟,也知道未來路長,卻不想,哐當下去,青龍缺了一個口。


    那刹,電閃雷鳴。


    石狐子顫得厲害。


    完了。


    他無法判斷,缺口究竟是因破綻被擊中,還是因新生的鏽斑沒得到及時處理。


    石狐子嚇得不敢迴菁齋,隻抱著青龍四處求救,可青龍為黑金所精鍛,又常年受秦鬱養護,不比鐵兵工室普通的鐵劍,根本不是白廿等人可以應對的。石狐子又想起疾,然而自從疾被割去舌頭,成天在馬廄做髒臭活計,變得半瘋半傻。


    石狐子急得不行,染了風寒。


    卻是秦鬱聽聞之後,一夜無眠,立即就把石狐子的鑄鍛工藝重複了一遍——說歪打正著也好,融會貫通也罷,石狐子成功把兩種工藝揉入了一把劍之中


    “青狐,新物取代舊物是自然之理,是好事,你放心,青龍雖是老劍,但遇了事呢,修修補補還是能用的。”秦鬱讓姒妤把石狐子勸迴來,悉心安慰道。


    “對不起,先生。”


    好幾天,石狐子高燒不退,秦鬱就在他身邊把青龍重新鍛打修磨了一遍,石狐子看著劍床冒出的火星,聽著金屬的清脆聲響,叮叮當當地,漸才恢複健康。


    “先生,又是為何?!”


    可當他剛能下地,秦鬱就用新鍛的青龍把他辛苦鑄鍛出的應龍斬成了碎末。


    毫不留情麵。


    此事瞞不住,門中之人便紛紛開始揣測秦鬱和石狐子將來如何相處。按秦律,男子十七成人,石狐子還差半年,理當留在門中與秦鬱研習冶術,可有目共睹,石狐子的技藝已經超越大部分的坊師,其能力也足以獨當一麵,該到鍛煉的時候。


    “青龍自鍛成,少說三百年滄桑,缺口隻是早晚的事。”寧嬰拍了拍草席,道,“現在怎麽辦,我勸走還是勸留?”


    姒妤迴過神,目光落在筆尖。


    “先生不提上郡,是舍不得石狐子,可這迴他終究留不住,所以,我去櫟陽之前會想辦法在軍中找人照顧石狐子,你也要幫忙,石狐子絕對不能有危險。”


    “好,你就是爛好人,瞎操心。”


    寧嬰笑了笑,算是聽從建議,幫姒妤把那堆草席抱迴屋內,交在六丫的手中。


    ※※※※※※※※


    在桃氏師門中,草席是比絹帛都更受嗬護的物件,它墊在室內,是最接近地麵的那層禮器,每隔三日,各家都要隆重地將草席擦洗晾曬,保持席麵的光潔。


    菁齋,石狐子脫下鞋履,步入草席。


    這招是姒妤教他的。


    他要和秦鬱提參軍。


    “先生記得試衣裳,這件月白色正,你喜歡,我就熏香了,明日閱兵我同你一起去,也是姒大哥的意思,我可以幫忙。”


    “嗯。”


    秦鬱剛和幾位工師交代完工藝,現就一個人縮在窗邊,看著石狐子拉開屏風。


    二人簡單過禮。


    一件窄袖長袍掛在木架,不僅衣襟有菱形暗紋,腰帶還係玉佩,是秦地禮衣。


    飛在天上時,秦鬱能夠想的很遠,可剛跌下來,首先麵對便是要改變幾十年的衣著習慣。秦地連禮衣都是厚實的窄袖,可他心底,還是依戀中原寬鬆的廣袖。


    廣袖飄飄,不僅顯高挑,也叫人看不出他骨瘦如柴,不似這裹得緊緊的窄袖。


    一縷香煙飄散開。


    秦鬱又打量石狐子。


    石狐子到底年輕,肩背日漸壯實了,兩條腿修長筆直,連穿褐衣都意氣風發。


    秦鬱抱起膝蓋,蜷成一團。


    “你來正好,談一談心。”


    他知道這天終於來了。合金冷卻成型,卻不是在他一手設計的泥範之中,他必須為之去範,卻不能預見劍的麵目如何。


    他寧肯石狐子追問為什麽要收走簪子,為什麽要斬斷應龍,又為什麽不提上郡,也不想看到石狐子現在這樣的溫良恭儉。


    十七歲的少年郎最麻煩。


    想什麽,不說,表麵深沉,可往往一試探又會發現其內心想法幼稚得氣人。


    秦鬱決定從應龍入手。


    “青狐,你別怨我,你應當記得我對翟先生的承諾。我若不斬斷應龍,那麽底下人就會繼續琢磨它的工藝,這樣看似進取,實則對社稷很危險,尤其在國邦還不具備普及條件時,這很可能致命,就好比黑金兵器之於魏國。”


    “先生,我不敢怨你。”石狐子合上香爐,迴道,“我隻是湊巧發現,以赤金為劍芯,鑄鐵為鋒刃,再經鍛打和雙火,能將兩種工藝的優勢融合。”


    秦鬱想再多引導幾句。


    可石狐子洗完手,坐迴他的身邊,岔開了話題:“先生猜,我為什麽想看閱兵?因為我聽聞,公孫將軍受命為河西新軍右部將領,明日就要領取我們的劍。”


    原來是公孫予。


    秦鬱略一思忖:“我記得,在汾郡,他曾經與你帶甲格鬥。他也是我的恩人。”


    石狐子道:“公孫將軍為人講情理,雖然都說,君上與大良造明麵升爵位,實則把許多隴西的將軍都調至河西帶新軍,是為削弱舊部力量,為北伐義渠開辟道路,可公孫將軍不僅沒有像玄武左部那樣反抗,反而還服從調配,自覺做表率。”


    “嗯,嗯。”


    秦鬱明白道理,隻是他想不通石狐子為何接著說那麽多不著邊際的話,好像河西新軍北上練兵出擊義渠,全和師門有關。


    作為私傳,秦鬱本是打算進一步和石狐子討論應龍的工藝的,但他現在意識到,石狐子心不在焉,定是有話憋著還沒說。


    秦鬱生怕引出妖獸。


    一時無語。


    石狐子滿心等著秦鬱接話,可秦鬱忽然啞巴,叫他猝不及防。再過陣子,由於空氣安靜,香煙都飄直了,石狐子胸肺梗塞,仍開不了口,終於敗下陣來。


    “那,我就先去準備車馬。”石狐子起身道,“衣裳若不合適,夜裏還能換。”


    秦鬱緩緩點頭。


    如釋重負。


    “去玩吧。”


    “是,先生。”


    石狐子順手合攏屏風,心想也就這樣,卻聽得“去玩”二字,一琢磨,耳朵發燙。


    從前秦鬱叫他去玩,八成是不願讓他幹涉事務,而這次,倒像在挽留著什麽。


    挽留什麽呢。


    石狐子留在原地,眼中全是密室裏的一排排劍胚,秦鬱對他說過,那是光陰。


    光陰。


    “先生,且慢!”


    屋內,秦鬱自以為石狐子已經走遠,悄摸摸從席中鑽出,想試試久違的禮衣。


    不想,石狐子衝了迴來。


    秦鬱手中玉佩落地。


    “先生,我侍候你更衣。”石狐子一把撥開香煙,氣也有些喘,不等迴絕就近了秦鬱的身,他太熟悉秦鬱,左襟帶子扯去,右邊是從來不裹緊的,一觸就鬆。


    秦鬱的胸膛也有了起伏。


    春日朦朧,石狐子帶過新衣,撿了玉佩,嘩地揚起衣袂,披罩在秦鬱的肩膀。


    “青狐……”秦鬱正自慚形穢,不禁一滴花蜜突然落在青澀葉尖,平日生活他也從沒給過弟子錦衣玉食,所以,麵對石狐子的甘之若飴,他忽就沒了主見。


    他自覺越來越受不住石狐子喊的那一聲先生。他數不清自己田地間的黍葉。


    “別紮太緊了。”秦鬱緩緩張開手臂,縱容石狐子將那衣帶從他的腋下繞過。


    隻是一縱容,果然就出了事。


    “先生,先生在輿圖中也標出了上郡,那是北方的冶鑄命脈,”石狐子的動作嫻熟迅速,就像在打仗,“我想隨軍監冶,跟公孫將軍,替先生把工藝傳過去。”


    手被秦鬱一把捉住。


    “先生,你出汗了。”


    “我不允許你參軍。”


    秦鬱再迴想石狐子拉開屏風的神情,才明白那是步步為營。他又悔了,他實在不敢再在石狐子麵前心軟,因為,隻要他退一步,石狐子就毫不猶豫地進一步。


    北地是重鎮,可太危險,連他自己都還沒有想好,現在應不應該派人去做工。


    秦鬱環顧四周,恨手邊再沒有一塊可以引誘石狐子迴心轉意的肥美的臘肉。


    石狐子頓了頓,為秦鬱掩好右衽,係好玉佩,搬出銅鏡雙手舉在秦鬱的麵前。


    “先生,玄武的事,我算看明白了,若將來咱們要反攻中原,不能軍中無人。”


    “青狐。”


    “先生,製範時,你說我有欲念,不錯,我的欲念就是想看你迴洛邑祭師敬祖,我的欲念就是親手砍掉尹昭的頭顱,先生,我要保護你,我要為你報仇……”


    “你住口!”


    石狐子一怔。


    “那恩怨與你無關!”秦鬱的指尖顫抖著點在鏡中那張消瘦慘白的麵龐上,“你現在是我最親的人,我隻希望你平平安安,而且你也說過,不會離開我。”


    後頭這話,要了石狐子的命。


    銅鏡跟著微微顫。


    石狐子咬了咬牙。


    一切皆空。


    秦鬱突如其來的示弱,把他所有的雄心壯誌都化為柔情,他隻恨秦鬱到底是先生,不似自己,籌劃數夜眼見就要拔寨,臨了,還是連一麵銅鏡都舉不動。


    “對不起,先生,我不應該提此事的,我……明日五更,我在菁齋門前接你。”


    “好。”


    二人分開。


    秦鬱支開窗,看石狐子的背影在落日餘暉中遠去,直到消失在巷子的盡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先生和他的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又生並收藏秦先生和他的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