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坊在冶區的東側,與金坊煉坊距離稍遠,和城東陶土作坊有暗道相連[1]。


    這裏集中為諸工室提供泥範,從不空坊。石狐子每天來,最先看見的是幾百個泥巴池子,刑徒、徒役和官奴婢卷著褲腿在池裏踩泥,腳邊踩踏,手也邊揉。


    內部又分三個區:大牛、二牛所在燒窯區,區設幾十窯坑,狀如幾十張金黃的麵餅;三牛則待在打磨區,那裏有三千多架砣機,作業灑出的泥屑就像農場秋獲打出的穀殼;刻範區位於正中,牛爹等兩三千老工匠操持砣刀來往,蜂窩似的。


    今天,各區依然繁忙。


    “阿兄看!石狐子來了,真戴了簪!”二牛揮起撥火鉗,在大牛麵前晃了晃。


    “別說,那簪子和他挺相配的。”大牛放胚入窯,拿手背搓掉眼前糊的炭灰。


    石狐子卻仰臥在光禿禿的樹枝上曬暖陽,眼含笑意,烏黑發髻戴著一枚骨簪。


    “大牛、二牛,一會先生來了,你們要記得讚美我,不要亂說話,聽見沒有!”


    “好嘞!”兩牛齊聲道。


    桃氏的範片已經做完,但,大家仍然感激著石狐子,事情得從一個月前說起。


    當時的情形不同,一戶負責一工件到底,也就是從準備泥料、複製範片到修磨榫頭均由一戶負責,留一戶的銘文,廩食[2]也按完成的合格的工件進行計算。


    石狐子和幾位師兄剛把鋪蓋搬進範坊工舍,就聽牛爹算了筆賬:一千人要在月內造出五千套劍範是不可能的,要麽秦先生再加派人手,要麽隻能偷工速成。


    大牛也跟著起哄,這石狐子才十六歲,降他也就罷,竟然還想降他爹,沒門。


    石狐子咬咬牙,亮出一根骨簪。


    牛爹仔細看,款式是男子所用的普通單頭簪子,材質也一般,卻是那豐潤的橢圓簪頭上刻著兩道平行的陰線,使得中間的陽紋有了靈動光澤,十分精巧。


    隻有桃氏門中的坊主才可佩戴此簪。


    “石狐子成坊主啦?”牛爹道,“桃氏門下不是隻有金劑煉礪四位坊主嗎?都說模範不二,那我們上千號人,是按照秦先生的範例呢,還是按你的範例呢?”


    “先生的範例和我的是一樣的,他給我這支簪子正是此意,你們不可質疑。”


    石狐子撒了個謊,簪子是他自己刻的。


    可牛爹卻不知道,牛爹咂了咂自己的舌頭,以為真是秦先生意思,不敢不從。


    就這樣,石狐子開始監管範坊。


    剛拿到範例的時候,因為形狀和顏色不同於以往,很多人不敢判斷燒製火候。


    石狐子就轉換思路,以燒窯內的焰色為標準,在爐壁上用丹砂畫了一隻朱雀。


    “你們說世上有玄武,怎麽沒有朱雀和青龍呢?我拿丹砂給你們畫出來。你們看那範片啊,裏層灰中透白,外層泛黃,內焰正好燒到這朱雀的尾巴,你們就把它取出來,完了怎麽辦呢,我再在砣機上畫一隻青龍,打磨的時候,你們對著四個爪把範片擱上去,要做到寬度漸變也不難,隻需照龍鱗的位置調砂輪高度。”


    這些小技巧是石狐子先前做竹飛子和蟲牙的時候用的,現拿出來教習小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小匠再往下教工人,工人不需要思考,隻要照做,效率極高。


    再說與其它工室的交涉,石狐子也沒有吃虧。當時,狄允的車範就在他們隔壁趕造,王玹的鬥拱範正追在他們屁股後麵,甚至連采蘋都來找他們借砂輪,範坊幾個老工師都擔心石狐子年紀小,不敢拒絕年長於自己的人,以至於耽誤工事,但他們沒想到的是,石狐子的性格之中自有一種韌性,表麵爭不過,就死纏爛打,軟磨硬泡,磨到最後,除了被采蘋借走幾隻砂輪,其他的做工用具一概都保住了。


    真正難倒石狐子的是人手。


    人手不夠,生產必然跟不上。


    石狐子知道,密室之中,秦鬱一個雲淡風輕的點頭,便狠狠扣去他所要一半的人手,可秦鬱畢竟是先生,既然先生做此決策,說明一定存在與之適應的方案。


    一天,石狐子正在思考方案,卻又聽砰一聲,麵前的燒窯突然炸成了一鍋粥。


    “怎麽迴事?!”


    “狐工,你總算來了!快給我們評理,這燒窯公用,又不是老孫他自己家的,我這裏幾百件胚子覆了泥,就等燒製,他們倒好,占著茅坑不出屎尿,怎行?”


    “狐工,這也不能怪我阿兄,他才剛學燒窯,動作慢,哪裏比得過陶匠?我孫家祖上本識字,擅長篆刻,你再去砣具那瞧瞧,即使比他們快也都沒吵鬧。”


    一夥關中東部出身的陶匠鬧事,強把窯中正燒的劍胚和劍範掏了出來。小哭包擤著鼻涕,抱著石狐子的手臂死活不放,身後站著孫家、牛家等幾十口鹹陽人。


    石狐子看著廢去的範片,痛心疾首。


    他還忽視了一個問題:和垣郡冶署情況類似,麵前這千人之中,有刑徒、官奴婢,有世為工匠的舊族,還有服徭役農民,可謂各有專長,如此,一戶負責到底的製度就導致工具被浪費,譬如擅燒窯的不會砣機,會打磨的又得重學揉泥。


    再加上,短役工人往往是沒有耐心等候工具的,一旦被耽誤就容易激化矛盾。


    石狐子隻得夜守燒窯盯火候,日蹲泥池防械鬥,他深刻體會到,即使玄武的風波平息下去,相似的矛盾卻每時每刻都會發生,他需要一位貴人為他指點迷津。


    怎麽辦。


    如是,似命中有機緣,在他最狼狽的時候,石狐子再次遇見了五大夫公孫予。


    那個正午,豔陽高照。


    石狐子累得眼睛都睜不開,趴在井邊看幽黑的漣漪,突然聽見一個熟悉聲音。


    “半年不見,竄這麽高了。”


    石狐子擦去臉頰邊的水,一轉身,看見公孫予一襲白衣,就站在庭院的中央。


    “公孫將軍,你從河東迴來了!”


    “君上撤軍,不敢戀戰。”


    二人相視一笑。


    脫去鎧甲的公孫予,平易風趣。


    石狐子才知,公孫予已經被調往河西軍新部,此後,恐怕再不會迴隴西舊軍。


    “一進冀闕,我聽玄武部老範說,詔事府設計出一款新劍,不僅長,且能夠渾鑄一氣嗬成,再不用分鑄焊接,誒,當時我一高興啊,就問,你們知不知道這原先是誰的想法?在汾郡,我還和這個人格鬥過,可惜他們不信。”公孫予道。


    石狐子既激動,又有些不好意思:“將軍,我這亂七八糟的,都被你看見了。”


    “倒不如先放一放。”公孫予見狀,笑著說道,“你也別告訴秦先生,就偷偷跟我迴府,咱敞開架勢再比一場擊劍,完後,我授予你解決問題的秘術,如何?”


    “真的?”


    石狐子心中一動,念及公孫予的身份又不好推脫 ,便跟著去了一趟將軍府。


    將軍府中隻有兩樣講究,一是劍,二是簡,石狐子見多了劍,不以為新奇,卻是竹簡引起他的注意,他從未見過那麽多的文字,密密麻麻,似能把人淹死。


    “石狐,這叫兵法。”


    公孫予意味深長。


    石狐子瞪大了眼睛。


    “其中,隻有一卷是精華。”公孫予挑出最破爛的簡,“其它都是我的注釋。”


    “那寫兵法的又是誰?”


    “孫武先生。”


    石狐子似懂非懂,拿起竹卷跟著念,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忽然,眼角閃過寒芒。


    燭影顫動。


    公孫予拔劍,出其不意地進攻,石狐子一躍開,反身拆出了鈹端的短劍迎擊。


    “將軍,你還沒授我秘術!”


    “先戰!”


    月下,幾百迴酣戰。


    二人從書房渡至庭院。


    石狐子身手敏捷,他先虛刺公孫予的左胸,出擊時,又突然改刺其右手,幾次敲落公孫予手中的劍,一度占得上風,可惜時間一久,耐力跟不上,公孫予穩紮穩打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他的動作就像用了範片,不需思考,兩步前衝一步刺擊,石狐子剛往左邊閃,迎麵就要挨一記劈砍,公孫予側身再橫掃,其勢不可擋。


    最後,石狐子被逼著連連後退,連思考怎麽迴擊的精力都沒有,再度投降。


    “將軍,你又欺我!”


    “技巧長進不少,力量也有提高,半年如此,前途可期。”公孫予一笑,合攏雙手,把劍垂在麵前,躬身交禮,“以後,你和我家三郎邈一同習武,如何。”


    石狐子越聽越覺不對,敢情公孫予邀他來,是想騙他以後陪自己的兒子練武。


    公孫予坐迴廊下。


    “石狐,汾郡一戰,既然你在城中沒有親見,我就再給講一遍。你應知道,魏武卒的盾陣堅固,正麵相迎,天下無人能破,所以我用了兩個兵種,一支步兵陷陣,衝入埋伏,一支輕騎繞敵揚塵,騷擾左右,如此,他們既疲勞,又見勝利近在眼前,就主動改變了陣型,可,他們不知步兵其實是死士,而我的三連弩兵卻已經裝箭上膛,三百步一律射殺,其後,我再發一支重甲騎兵,蕩平了他們。”


    石狐子道:“這些,我聽寧師兄說,和圍棋一樣,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


    公孫予搖了搖頭,說道:“那都是大的道理,實際玄妙之處,你還沒有領悟。”


    石狐子道:“是什麽?”


    “先積累經驗,再,就要懂得計算兵力。”公孫予道,“比如,‘百裏爭利,十一而至;五十裏爭利,其法半至;三十裏爭利,則三分之二至。’作為帶兵的,不僅要知道這個經驗道理,更要學會找到平衡,讓每個兵種都發揮最大作用。”


    一道寒光流過劍刃。


    公孫雲收劍入鞘。


    用兵與用劍,用劍與鑄劍,雖都相隔甚遠,但追其根本,區別隻在一念之間。


    這迴,石狐子沒多話,全聽進心裏。


    公孫予所說四個兵種,也可以比作他的四道工序,找準平衡,才能各盡其能。


    一念之間,石狐子有了方向。


    “謝將軍傳授兵法。”


    “嗯,那就說好了,以後常來府中練習,我家三郎與你同年,武藝不輸於你。”


    石狐子從將軍府中出來,天已亮。


    他明白了,製範雖隻是鑄劍一環,但也可以按工序拆開,如果牛爹專門負責刻範,就不必等窯,燒窯交給大牛二牛,打磨交給三牛,如此分工,定有奇效。


    “你能做主嗎?出了事,可要被秦先生割舌頭的。”牛爹聽了之後,皺眉道。


    “就是,就是。”大牛道。


    “我能做主。”石狐子道。


    徹夜,石狐子在摞好的範堆旁上下翻弄,記錄每位工師手藝的長短,據此,他又把各工序的人數設為待定量,算出了一組使總工時最少的流水作業方案[3]。


    他要重新製定規則。


    隨之,石狐子公布自己的決定:“牛伯,咱大家就這麽辦,廩食還是按照過手的工件計領,但不同工位權重會有區別,這規矩就是我定的,叫做‘合歸之術’。”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


    陶匠們把破碎的範片從窯裏拾撿出來,燒上新火;刑徒包攬了幾百個泥巴池子;孫家的小哭包得以空出手來,仔細參詳範例;三牛如願以償留在了砣機旁。


    一場變革悄然完成。


    剛開始,別的工室都覺得這幫人是異類,卻不想隻磨合半天,他們就在各自的工位熱火朝天地幹了起來,結果,不僅製範速度比原來快出三成,各戶掙得的廩食竟也更多。牛爹再也沒有質疑過石狐子的權威,範坊工師就這樣完成了任務。


    此刻,秦鬱如約前來視察。


    石狐子卻仍爬在樹上。


    天空湛藍,沒有雲朵。


    “先生啊,先生,先生啊……”


    石狐子抱著樹,一眼就發現秦鬱穿了一雙嶄新的縫著絨毛的皮靴,他動了動腳趾,感覺像暖的是自己,於是,他也不打算下地了,就盼著秦鬱踩到他的影子。


    倉庫門前擺放二十套組裝完成的範樣,工簿就呈於幾案,其餘件數摞在草堆。門內範坊工師、關中陶匠、牛家、孫家等人全都等著秦鬱下搬範入煉坊的命令。


    “請秦得匠過目。”


    秦鬱是極認真的,雖然來之前,他已經聽姒妤匯報過石狐子的方法,但這畢竟是千劍以上工程,範片絕對不容許出現錯誤,他必須親自檢查,一處都不能放。


    孔隙,無誤。


    榫頭,無誤。


    銘文,無誤。


    鍍層,無誤。


    直到檢查至最後一組,最後一片,眾人才看見秦鬱的素淡麵容浮出一分笑意。


    範片無誤。


    牛爹拉著大牛道:“秦先生啊,這全是石狐子的合歸術的功勞,咱佩服哩。”


    秦鬱對眾人說:“多謝諸位工師支持青狐,他年輕,氣性浮躁,還需磨礪。”


    工人開始搬運範片。


    門前揚起了黃塵。


    卻直到日頭西偏,人影斜長,秦鬱挪了挪靴子,才發覺最該邀功請賞的人還沒有露麵。


    秦鬱問左右:“青狐呢?”


    “先生!你踩著我了!”


    但聞少年清亮的聲音從空中傳來。


    秦鬱應聲抬頭。


    “我怕先生收簪子!”石狐子笑道。


    秦鬱微怔。


    那麽高,那麽高,石狐子的那雙明亮的眼睛,似乎真的成了天上的星辰。


    “放心,簪子就算是我給了,不會沒收的。”秦鬱走到樹下,拍了拍黝黑的樹幹,笑道,“其實,所有該教的也已經給了你,再過那麽幾年,你就要開始嫌我笨了。”


    “不會。”石狐子一咕嚕滑了下來,“先生如滄海的水,我飲不盡,用不完。”


    秦鬱笑著笑著,又五味雜陳。


    他不是非要把石狐子的話剖開,隻是忽然意識到,他其實一直懷念著被石狐子舔舐指尖的感覺,不僅願意,甚至還想就這麽牽引尚未成年的石狐子進入他心中廣袤的田地。


    地裏的黍種已經冒出青芽,每被石狐子叫過一聲先生,好像都會多兩片葉子。


    這才難為。


    秦鬱走過的路很長,見識也廣,所以他十分清楚,石狐子現在就是煲在純青爐火中的合金,正到要充範定型的時候,在這個時候,他隻能順勢引導,絕對不能下黑手。


    為老不尊,不地道。


    一番熟思,秦鬱還是狠心掐掉了那兩片葉子,然後,從懷裏掏出一個荷葉包。


    包葉片片打開,香味四溢,一塊晶瑩油亮的五花臘肉,水嫩嬌羞地冒著熱氣。


    “先生,這是?”


    石狐子抬起臉,看秦鬱。


    “範將軍秋獵得的鹿,剛成寒肉,還塗了些許蜂蜜,可惜隻送來三份,不夠分,一份給亞了,這你吃,另份你帶給阿葁。”秦鬱湊近,貼著石狐子的耳朵。


    “先生吃吧。”


    “太油,我吃不了。”


    “謝先生。”石狐子這才抓過來啃。


    秦鬱彎起眼睛,看石狐子在他麵前狼吞虎咽,隻覺那肉全都填進了自己腹中。


    他卻不知,石狐子心裏也酸澀。


    石狐子已見識過兵法,耳朵也不聾,自然聽得出,秦鬱方才的話是在試探他。


    他終於明白,為何在密室之中,要等他再三追問,秦鬱才答應讓他監管範坊。


    “先生,模範不二。”吞了肉,石狐子再不拖延,一手抽去骨簪,就地還給秦鬱,“請收迴這支簪子,等到有一天,時機成熟了,我自會再來問先生討要。”


    黑發散在他的肩頭。


    “青狐啊。”


    秦鬱一聲長歎。


    “你可以學用火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先生和他的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又生並收藏秦先生和他的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