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天亮的早,五更時候,農民就紛紛出去勞作了。他們成群結隊,牽著牛,扛著鐵犁,黑壓壓的就像是螞蟻。西門的采邑之中,每隔一頃就立有一座亭子,裏麵設著銅鑼,小西門每天帶隊來敲一次,提醒大家要勤勉,平時就荒廢著,供大家累了過來乘涼說話喝水,小西門貪玩,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不管。
今天到底有些不同,銅鑼敲響時,一列威嚴的隊伍逆著人流湧進垣城。婦女們放下織機,帶上幾塊餅子,領孩兒們穿過東市,匯入了冶署門前的人海之中。
今天,驗劍。
“雀門青宮,鑄師蒹、葭、鵠、蔻……雀門白宮,鍛師張、周、妲、葦……”
孩子們把手指含進嘴裏,清澈的眼睛映著一個個威武高大的身影。婦女們嘰嘰喳喳議論,雀門究竟是哪家哪派,有說方術家的,有說兵家的,也有說雜家的。
申俞站在木台旁邊,迎接這些受荊如風的邀約從四麵八方趕來看劍的賓客。
為了驅趕蚊蟲,郡裏今日還特意調用了十八個失蠟法澆鑄的香爐,用於熏草。
賓客登台時,一個光屁股的孩子突然跑來,笑嘻嘻拿樹枝敲了下荊如風的劍鞘。荊如風一怔。申俞連忙把孩子擋在身後,說,是老張家的孤兒,沒人管教。
張老爹是如何死的呢,他是垣郡拾縣底下的裏正,為了抗用貶值的句芒布幣,拒絕兌換農具,結果壯舉還沒堅持半月,便在山林裏被西門買通的愚民亂棍打死。
這幫愚民,後來也就平步青雲,成為了垣郡冶治的梗喉之霸——祝氏三兄弟
“申郡守,垣郡的每根草你都認得。”荊如風笑笑,把劍鞘別在側邊,信步跨過台階,案前坐下,“不愧是心細如針,隻可惜當今世道,仁政不留民,無用。”
“有沒有用,另當別論。”申俞吩咐人去催冶署開門交劍,迴道,“隻是我申氏九代,世居垣郡,說句不怕人笑的話,荊士師有多愛劍,申某就有多愛民。”
正對麵,霧氣漸漸消散,冶署大門上的朱雀張開雙翅,擁著兩列危坐的劍師。在眾人議論之中,小吏搬上了十尊精雕為一對魚嘴形狀的,由雀門提供的承劍石。
荊如風把手肘搭在膝蓋,把劍拔出放平,從劍鞘裏掏出一包鹽炒過的小豆子。
“申郡守,你說十年的時間一晃而過,肯攀登的,不斷變得強大,站到頂峰製定規則,而那些自視高貴的,卻仍為一炭一銖金發愁,被所謂規則踩在腳下。”
語罷,他把豆子拋起來,用嘴巴接住,一邊嚼著,一邊戲謔地笑看著申俞。
申俞應了一句:“可不是麽。”他正欠身要坐直,突然,荊如風又湊到他的耳邊,那顴骨一下一下凸起,牙關一下一下開合,似是要把豆子嚼碎給他聽。
“秦劍三段分鑄,鑄接處有破綻,申郡守有意安排我魏劍作為防方,其中取巧的路數恐怕還是秦工師告知的吧?隻可惜,熔煉的程式,雀門研究過百千次,不經複煎,未待爐火純青就偷工時鑄成的劍,即使其餘環節再精致,也成不了事。”
申俞不敢說話了。
他未曾見過純青的爐火。
一聲轟鳴,門前塵埃紛揚。
人群躁動。
“是秦先生的劍!”
那光屁股的張家孩子跳起來叫:“冶署開門啦!秦先生的長劍又要入庫啦!”
門縫緩緩張開,民眾踮腳看,一把黑金之劍反射著朝陽之光,炳燁煌煌,映進他們眼中。在光芒閃過的地方,工匠唱著采蘋,將一列列長劍抬出朱雀的胸懷。
迎麵而來的秦鬱,身披麻衣,高挑出塵,挺拔得似一把劍,行經的路都是筆直。他的身後隻跟著一個戴著黑金麵具的魁梧男子,其餘的,連一個侍從都沒有。
“申郡守,工師秦鬱受大梁司空府之令,月內鑄武卒長劍一千,鑄成,請勘。”
申俞起身。雀門諸君也看了過去。荊如風動一下喉結,終於把豆沫吞入腹中。
秦鬱清了清嗓子,笑道:“申郡守,魏武卒長劍一千鑄成,請郡守勘驗,我是秦鬱,他是毐,我們對這批劍器負責,至於其他坊監,累壞了,在睡覺。”
申俞躬身行禮,眸中閃動淚光。
“郡守勿憂。”秦鬱抬頭,看了看木台之上威武陣列著的百八十麵繡名旗幟。
雀門鑄劍師,一個個儀表堂堂。
心想,幸虧他早早就命令了所有弟子待在桃氏大院不準出來,否則,看見這個陣勢,還不知道有多少要夜裏翻牆,攜卷著他辛苦教授的技藝前去投奔。
荊如風道:“驗劍。”
問都沒問秦鬱。
金鼓齊鳴,上庫負責盤點的軍官立即湧上接應。他們的職責一是清數目,二是丈量劍身長度,三是取點測試鋒刃硬度並稱重,把合格的收入,不合格的剔除。
“長,三尺……鋒,齊……”
“量,鈞分其三……刃,齊……”
軍官與工匠常常辦交接,彼此很熟悉,報數的時候吆喝的聲音聽起來就像男女在互訴衷腸。他們打情罵俏,圍觀群眾的熾熱目光則隨著一把把劍的轉運而動。
驗‘齊’是重點,最好看。
用於對比硬度的小刃鑄在扳指上,因各個部位的要求不同,熟練的軍官往往一手戴著三個,當他們依次劃過劍鋒和劍刃的試點並報告結果時,模樣如藝妓彈唱,婦女們就會開玩笑點評,說有經驗的軍官是“老妓”,手生的軍官是“雛妓”。
卻早在第一聲“齊”從軍官口中喊出時,台上荊如風的神色就有了微妙變化。
人的話可以假,人的心可以隔肚皮,然而,劍的軟硬一試便知道,虛假不得。
或許這人並不是個破罐子。
至少,他的劍不是。
“慢著。”
將近一半,未見任何差池,秦鬱守護在他的劍旁,麵前卻突然晃過一道陰影。
荊如風道:“垣郡上庫驗刃的扳指用過五六年了,難免會老舊,不知準不準。”
秦鬱道:“那就用你雀門的。”
荊如風道:“好。”
於是,雀門的工師替換上庫軍官,戴翡翠鑲刃扳指,開始了另場精彩的表演。
秦鬱多少也有些感慨,雀門工師的動作整齊一致,就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一“齊”
二“長”
三“量”
一千長劍,無一把出錯。
千無一失。
“千無一失呐!”雀門的諸位名師,蒹、葭、鵠、蔻、張、周、妲、葦,全都從座位起身,走下台,在發著光芒的劍陣中觀摩,“這可是,一月之內鑄成的!”
誰能相信呢。
滿街歡騰,似是有了這一千把長劍,就能守住魏國疆土,就能保衛所有人家。
荊如風笑了笑,一個縱身跳了下去,站在秦鬱的麵前,貼不到一寸的距離,獵犬般嗅聞著這個人。秦鬱覺著鬱悶,往後站,竟被荊如風活生生扯去一縷頭發。
秦鬱捂著頭:“你是人是狗?”
荊如風退一步,行禮,說道:“狗和狼的區別,秦工師應該比荊某更加明白才是,狗被養在人的身邊,為了那點可憐情意,束縛著自己所有的天性,卻仍然隻能流連在人的房屋之外,而狼不一樣,任是蒼原枯嶺,彼此守契,便自由無羈。”
申俞打了個噴嚏,總覺得有一個自詡是狼的人,在野狗的麵前罵他是家養狗。
“齊、長、量”驗證完畢,接著便要按照尹大夫的意思,拿秦國的劍來劈砍。
秦鬱道:“請這位名為……”
荊如風:“在下荊如風。”
秦鬱道:“請荊士師選劍。”
荊如風幹脆利落:“第一排。”
軍官把第一排的前十把魏劍取來,用絲帕沾脂擦幹淨,鄭重放在承劍石之上。
十位白衣的雀門工師從木台後麵出現,手裏各端尚沾血痕的秦國銳士長劍。
已是正當午,人群中翻滾汗氣,一團團蒲扇上下翻飛,嘈雜不堪,議論嚶嗡。
這可是秦國的劍,沒見過。
秦劍厚重,脊高,劍從呈緩坡線,劍柄直筒無環,劍刃長直呈一字型,短鋒。
“秦工師,舊關是道坎,看清了跨過去便好,可新關是座山,高不見頂。”荊如風笑道,“既然你們的人定了攻防的順序,那我也定一條規矩,不過分吧?”
秦鬱道:“你說。”
荊如風走到其中一把魏劍旁,從陶瓷小瓶子裏倒出油液,在劍叢沿著一條細線塗抹。不久,陽光之下,劍鋒收弧之處冒出細小的泡沫。荊如風眯了眯眼。
就是此處。
秦鬱道:“你要擊此處?”
秦鬱原本以為荊如風不過是唯尹昭之命是從的傀儡,看到此番舉動之後,印象改觀不少,這個在亂世中長成的,奴隸出身的男子,竟摸出了他的“範節”。
因兩範片連接的地方,榫頭再緊也會有縫隙,所以澆鑄時比其餘部位更易氧化,受到酸液腐蝕後有不同痕跡。這是個取巧的辦法,可以輕鬆找到劍的弱點。
隻是,秦鬱想不出,荊如風試驗了幾次才調製出能恰到好處地腐蝕金體的酸。
荊如風道:“正是此處。”
“好。”
秦鬱的神色依然很淡,淡淡地笑著,多少年過去,被歲月磨洗得隻會笑似的。
“請。”
列列旌旗之下,冶署的工師高舉起十把秦劍,萬眾矚目,萬眾屏息凝神以待。留著白胡子的蒹,顧不得擦去嘴角邊殘留的酒液。毐握緊拳頭,一言不發。
申俞背過身去,不直視。對於雀門,這批秦劍隻是刁難異己的工具,對於百姓,這批秦劍隻是從未見過的新奇物品,而對於他而言,這是無法直視的國殤。
若魏劍勝,則置魏國累累敗績於何地?若魏劍敗,則是領先百年的驕傲不複。
“砍下去呀!磨蹭什麽!”
人群中突然傳來一聲叫喊。
小西門拔出佩劍,一手舉起,連同旁邊冶氏的那位砸鍋的祝工師,笑著喊著。
“砍呀!殺呀!”
申俞道:“砍。”
劍下之時,眾人驚退。
仿佛千鈞之力,集於一刻一刃,那刹,電光火石,若有神靈閃現,聲斷九霄。
一聲聲,一次次,起刃,牽動著人的心髒,下刃劈砍,就像天雷轟擊在頭頂。
斷裂的劍片落在魚嘴承劍石下,如神龍的鱗片落於滄海,飛鳥羽毛飄散人間。
一時辰內,秦劍十折,魏劍無折。
高下自明。
魏劍,全勝。
今天到底有些不同,銅鑼敲響時,一列威嚴的隊伍逆著人流湧進垣城。婦女們放下織機,帶上幾塊餅子,領孩兒們穿過東市,匯入了冶署門前的人海之中。
今天,驗劍。
“雀門青宮,鑄師蒹、葭、鵠、蔻……雀門白宮,鍛師張、周、妲、葦……”
孩子們把手指含進嘴裏,清澈的眼睛映著一個個威武高大的身影。婦女們嘰嘰喳喳議論,雀門究竟是哪家哪派,有說方術家的,有說兵家的,也有說雜家的。
申俞站在木台旁邊,迎接這些受荊如風的邀約從四麵八方趕來看劍的賓客。
為了驅趕蚊蟲,郡裏今日還特意調用了十八個失蠟法澆鑄的香爐,用於熏草。
賓客登台時,一個光屁股的孩子突然跑來,笑嘻嘻拿樹枝敲了下荊如風的劍鞘。荊如風一怔。申俞連忙把孩子擋在身後,說,是老張家的孤兒,沒人管教。
張老爹是如何死的呢,他是垣郡拾縣底下的裏正,為了抗用貶值的句芒布幣,拒絕兌換農具,結果壯舉還沒堅持半月,便在山林裏被西門買通的愚民亂棍打死。
這幫愚民,後來也就平步青雲,成為了垣郡冶治的梗喉之霸——祝氏三兄弟
“申郡守,垣郡的每根草你都認得。”荊如風笑笑,把劍鞘別在側邊,信步跨過台階,案前坐下,“不愧是心細如針,隻可惜當今世道,仁政不留民,無用。”
“有沒有用,另當別論。”申俞吩咐人去催冶署開門交劍,迴道,“隻是我申氏九代,世居垣郡,說句不怕人笑的話,荊士師有多愛劍,申某就有多愛民。”
正對麵,霧氣漸漸消散,冶署大門上的朱雀張開雙翅,擁著兩列危坐的劍師。在眾人議論之中,小吏搬上了十尊精雕為一對魚嘴形狀的,由雀門提供的承劍石。
荊如風把手肘搭在膝蓋,把劍拔出放平,從劍鞘裏掏出一包鹽炒過的小豆子。
“申郡守,你說十年的時間一晃而過,肯攀登的,不斷變得強大,站到頂峰製定規則,而那些自視高貴的,卻仍為一炭一銖金發愁,被所謂規則踩在腳下。”
語罷,他把豆子拋起來,用嘴巴接住,一邊嚼著,一邊戲謔地笑看著申俞。
申俞應了一句:“可不是麽。”他正欠身要坐直,突然,荊如風又湊到他的耳邊,那顴骨一下一下凸起,牙關一下一下開合,似是要把豆子嚼碎給他聽。
“秦劍三段分鑄,鑄接處有破綻,申郡守有意安排我魏劍作為防方,其中取巧的路數恐怕還是秦工師告知的吧?隻可惜,熔煉的程式,雀門研究過百千次,不經複煎,未待爐火純青就偷工時鑄成的劍,即使其餘環節再精致,也成不了事。”
申俞不敢說話了。
他未曾見過純青的爐火。
一聲轟鳴,門前塵埃紛揚。
人群躁動。
“是秦先生的劍!”
那光屁股的張家孩子跳起來叫:“冶署開門啦!秦先生的長劍又要入庫啦!”
門縫緩緩張開,民眾踮腳看,一把黑金之劍反射著朝陽之光,炳燁煌煌,映進他們眼中。在光芒閃過的地方,工匠唱著采蘋,將一列列長劍抬出朱雀的胸懷。
迎麵而來的秦鬱,身披麻衣,高挑出塵,挺拔得似一把劍,行經的路都是筆直。他的身後隻跟著一個戴著黑金麵具的魁梧男子,其餘的,連一個侍從都沒有。
“申郡守,工師秦鬱受大梁司空府之令,月內鑄武卒長劍一千,鑄成,請勘。”
申俞起身。雀門諸君也看了過去。荊如風動一下喉結,終於把豆沫吞入腹中。
秦鬱清了清嗓子,笑道:“申郡守,魏武卒長劍一千鑄成,請郡守勘驗,我是秦鬱,他是毐,我們對這批劍器負責,至於其他坊監,累壞了,在睡覺。”
申俞躬身行禮,眸中閃動淚光。
“郡守勿憂。”秦鬱抬頭,看了看木台之上威武陣列著的百八十麵繡名旗幟。
雀門鑄劍師,一個個儀表堂堂。
心想,幸虧他早早就命令了所有弟子待在桃氏大院不準出來,否則,看見這個陣勢,還不知道有多少要夜裏翻牆,攜卷著他辛苦教授的技藝前去投奔。
荊如風道:“驗劍。”
問都沒問秦鬱。
金鼓齊鳴,上庫負責盤點的軍官立即湧上接應。他們的職責一是清數目,二是丈量劍身長度,三是取點測試鋒刃硬度並稱重,把合格的收入,不合格的剔除。
“長,三尺……鋒,齊……”
“量,鈞分其三……刃,齊……”
軍官與工匠常常辦交接,彼此很熟悉,報數的時候吆喝的聲音聽起來就像男女在互訴衷腸。他們打情罵俏,圍觀群眾的熾熱目光則隨著一把把劍的轉運而動。
驗‘齊’是重點,最好看。
用於對比硬度的小刃鑄在扳指上,因各個部位的要求不同,熟練的軍官往往一手戴著三個,當他們依次劃過劍鋒和劍刃的試點並報告結果時,模樣如藝妓彈唱,婦女們就會開玩笑點評,說有經驗的軍官是“老妓”,手生的軍官是“雛妓”。
卻早在第一聲“齊”從軍官口中喊出時,台上荊如風的神色就有了微妙變化。
人的話可以假,人的心可以隔肚皮,然而,劍的軟硬一試便知道,虛假不得。
或許這人並不是個破罐子。
至少,他的劍不是。
“慢著。”
將近一半,未見任何差池,秦鬱守護在他的劍旁,麵前卻突然晃過一道陰影。
荊如風道:“垣郡上庫驗刃的扳指用過五六年了,難免會老舊,不知準不準。”
秦鬱道:“那就用你雀門的。”
荊如風道:“好。”
於是,雀門的工師替換上庫軍官,戴翡翠鑲刃扳指,開始了另場精彩的表演。
秦鬱多少也有些感慨,雀門工師的動作整齊一致,就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一“齊”
二“長”
三“量”
一千長劍,無一把出錯。
千無一失。
“千無一失呐!”雀門的諸位名師,蒹、葭、鵠、蔻、張、周、妲、葦,全都從座位起身,走下台,在發著光芒的劍陣中觀摩,“這可是,一月之內鑄成的!”
誰能相信呢。
滿街歡騰,似是有了這一千把長劍,就能守住魏國疆土,就能保衛所有人家。
荊如風笑了笑,一個縱身跳了下去,站在秦鬱的麵前,貼不到一寸的距離,獵犬般嗅聞著這個人。秦鬱覺著鬱悶,往後站,竟被荊如風活生生扯去一縷頭發。
秦鬱捂著頭:“你是人是狗?”
荊如風退一步,行禮,說道:“狗和狼的區別,秦工師應該比荊某更加明白才是,狗被養在人的身邊,為了那點可憐情意,束縛著自己所有的天性,卻仍然隻能流連在人的房屋之外,而狼不一樣,任是蒼原枯嶺,彼此守契,便自由無羈。”
申俞打了個噴嚏,總覺得有一個自詡是狼的人,在野狗的麵前罵他是家養狗。
“齊、長、量”驗證完畢,接著便要按照尹大夫的意思,拿秦國的劍來劈砍。
秦鬱道:“請這位名為……”
荊如風:“在下荊如風。”
秦鬱道:“請荊士師選劍。”
荊如風幹脆利落:“第一排。”
軍官把第一排的前十把魏劍取來,用絲帕沾脂擦幹淨,鄭重放在承劍石之上。
十位白衣的雀門工師從木台後麵出現,手裏各端尚沾血痕的秦國銳士長劍。
已是正當午,人群中翻滾汗氣,一團團蒲扇上下翻飛,嘈雜不堪,議論嚶嗡。
這可是秦國的劍,沒見過。
秦劍厚重,脊高,劍從呈緩坡線,劍柄直筒無環,劍刃長直呈一字型,短鋒。
“秦工師,舊關是道坎,看清了跨過去便好,可新關是座山,高不見頂。”荊如風笑道,“既然你們的人定了攻防的順序,那我也定一條規矩,不過分吧?”
秦鬱道:“你說。”
荊如風走到其中一把魏劍旁,從陶瓷小瓶子裏倒出油液,在劍叢沿著一條細線塗抹。不久,陽光之下,劍鋒收弧之處冒出細小的泡沫。荊如風眯了眯眼。
就是此處。
秦鬱道:“你要擊此處?”
秦鬱原本以為荊如風不過是唯尹昭之命是從的傀儡,看到此番舉動之後,印象改觀不少,這個在亂世中長成的,奴隸出身的男子,竟摸出了他的“範節”。
因兩範片連接的地方,榫頭再緊也會有縫隙,所以澆鑄時比其餘部位更易氧化,受到酸液腐蝕後有不同痕跡。這是個取巧的辦法,可以輕鬆找到劍的弱點。
隻是,秦鬱想不出,荊如風試驗了幾次才調製出能恰到好處地腐蝕金體的酸。
荊如風道:“正是此處。”
“好。”
秦鬱的神色依然很淡,淡淡地笑著,多少年過去,被歲月磨洗得隻會笑似的。
“請。”
列列旌旗之下,冶署的工師高舉起十把秦劍,萬眾矚目,萬眾屏息凝神以待。留著白胡子的蒹,顧不得擦去嘴角邊殘留的酒液。毐握緊拳頭,一言不發。
申俞背過身去,不直視。對於雀門,這批秦劍隻是刁難異己的工具,對於百姓,這批秦劍隻是從未見過的新奇物品,而對於他而言,這是無法直視的國殤。
若魏劍勝,則置魏國累累敗績於何地?若魏劍敗,則是領先百年的驕傲不複。
“砍下去呀!磨蹭什麽!”
人群中突然傳來一聲叫喊。
小西門拔出佩劍,一手舉起,連同旁邊冶氏的那位砸鍋的祝工師,笑著喊著。
“砍呀!殺呀!”
申俞道:“砍。”
劍下之時,眾人驚退。
仿佛千鈞之力,集於一刻一刃,那刹,電光火石,若有神靈閃現,聲斷九霄。
一聲聲,一次次,起刃,牽動著人的心髒,下刃劈砍,就像天雷轟擊在頭頂。
斷裂的劍片落在魚嘴承劍石下,如神龍的鱗片落於滄海,飛鳥羽毛飄散人間。
一時辰內,秦劍十折,魏劍無折。
高下自明。
魏劍,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