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文湛閉著眼睛,趙毓的手指在他的發絲之間流連,動作很輕,很輕,如輕風拂麵,微雨沾衣。


    過了一會兒。


    “承怡。”


    “嗯?”


    “你心跳的怎麽這麽厲害?”


    “被你嚇的。”趙毓說著還輕聲笑了,“我都說我是覺多的人,戰時那麽嚴峻,對我來說,踏實睡一夜都是窮奢極侈的願望,哪裏來的體力撚三搞四?”


    文湛,“嗯。”


    趙毓又加了一句,“就算我有心,也無力啊。”


    文湛,“……”


    很久,很久,很久。


    久到趙毓以為文湛不會問了,他才說,“承怡,那些年,你,……,曾經 ‘有心’過嗎?”


    自從承怡迴雍京以來,這個問題一直在文湛心口盤旋,一直沒有問出來,今天,他終於開口了。


    趙毓,“有過。”


    文湛,“……”


    趙毓,“那年在玉門關,我拿到你派人送過來的生辰玉佩。”


    ……


    春風不度玉門關。


    玉門關這個地方像足了當年故人為趙毓描述的西疆故土。黃沙萬裏,枯骨成排。到處是那種一千年不死,一千年不倒,一千年不朽的胡楊,還有用黃土夯成了城牆,他似乎看到城牆上飄蕩著狗尾草。


    那是一片沒有記憶的土地。


    伴著風聲,趙毓甚至聽到了有人吟唱著古老的歌謠,——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通關的時候,趙毓的樣子並不像來往於西疆十六國的商旅,所以被守軍攔住問了幾句。


    “你叫什麽名字?”


    “趙毓。”


    “籍貫?”


    “雍京。”


    “出玉門關做什麽?”


    “送故友的骨灰歸葬天山。”


    那個守軍又看了看趙毓,點頭,把通關文書還給他。此時,旁邊來了一名穿著奇秀衣服的軍官,是個宦官。


    他走過來,手中端著一個木製的盒子。這個軍官什麽也不說,就這樣把盒子放在趙毓的手中。


    打開,裏麵放著一塊玉佩。


    南詔貢品,正經的玻璃種,帝王綠翡翠,稀世之珍。玉上九龍環繞,正中用大篆鐫刻著 ‘文湛’二字。玉佩上纏著黑絲,金線,還有一些紅色的絲,很喜慶,像是大婚時候選用的吉祥顏色。


    是皇帝的生辰玉配。


    一旦許給,生死相隨。


    趙毓手指翻過它,背麵刻有三個字:——我等你。


    ……


    “我知道你一直在等我。”趙毓,“可是,我卻不想你這麽做,太自苦了。”


    文湛嘟囔了一句,“我樂意。”


    趙毓又輕輕笑了,他的手指按了按文湛的鼻尖,“當年我想,如果,我身邊珠翠環繞,過著征歌逐酒的日子,是不是就可以斷了你的念想?”


    “可是,……” 歎息一般的聲音:“我豁不出去。”


    “陛下。”


    “我豁不出去。”


    趙毓的手指就在文湛的肩膀上,一下,兩下,三下,……,輕輕拍著。


    皇帝想到遙遠的童年,那個時候,他才六歲,承怡也隻有十歲。那是一個夏天。還是皇太子的文湛被自己貼身伴當下毒,幾乎身死,是承怡救了他,之後養病的時候,承怡一直陪著他。外麵的花已經開到荼蘼,大殿中似乎看不到四季流轉,承怡把他抱到院子中,也是這樣的姿勢,很溫柔的擁著他,陪他看著大正宮中名貴的花草。


    承怡的胳膊很細,擁抱很溫柔,卻沒有那麽強悍,沒有那麽無畏,沒有那麽九死無悔!文湛不懂。他原本以為,那是脆弱。現在他懂了。承怡的溫柔不是脆弱,而是像絲一般細韌;像泥土一般的包容;還有,像水一般,可以澤被萬物、細細無聲,也可以強悍猶如洶湧深淵、驚濤駭浪!


    文湛,“上善若水!”


    趙毓沒聽清楚,“什麽?”


    “沒什麽。”文湛得了便宜便開始賣乖,“承怡,知道你那十年沒有別人,朕甚欣慰。”


    “得知陛下欣慰,微臣這顆心可以徹底放迴肚腹中去了。”趙毓又捏了一下文湛的麵皮,發現,一代雄主的臉蛋子依然帶著小時候的模樣,似醒非醒的他像個剛出籠的小包子,有一種熱氣騰騰的軟嫩,“不然,主憂臣辱,讓主上煩憂定然是微臣的過錯,當真要罪該萬死了。”


    文湛,“不許說 ‘死’這個字!”


    “微臣失言。”趙毓微微用了點力氣,按住文湛的肩膀,不讓他起身,“不說,以後都不說了。”


    文湛抬手,在趙毓胸膛上輕輕摩挲著。他左心口的地方,是一道永遠不會愈合的疤。趙毓揪住他的手指,輕咬了一下,文湛覺得自己指尖酥麻酥麻的,欲念有些蠢蠢欲動,卻聽見趙毓說了一句,“崔珩懷疑徐紹他,……”


    文湛,“崔姓三等侯?”


    趙毓,“老崔說,徐紹可能想要憑借此次的軍功,還有目前北境依舊險峻的局勢,問陛下要山海關外一直向北直到凍土的賦稅。”


    “他不敢明說。”文湛讓趙毓又給擼了迴去,舒展的躺好,才說,“不過,徐紹應該動了這個心思。他遞進來的折子,想要的是一個朝廷正式冊封的北境總督的官位。他說自己目前依然是 ‘甘寧總督’,隸屬西北軍,鎮北境名分不正。名不正則言不順,無法令行禁止,恐以後無法全權調度,貽誤戰機。”


    也許是一夜春宵消弭了皇帝的冷芒,讓他的聲音聽上去溫潤了許多,可熟知他的人明白,——聖主震怒。


    因為,文湛的聲音太輕了,輕的,讓人心寒。


    趙毓,“既然有總督,那麽,他有沒有推薦誰來任北境巡撫?”


    文湛,“沒有。”


    趙毓,“如果任命徐紹為總督,你心中有巡撫的人選嗎?”


    文湛,“人家明裏暗裏說,恐以後無法全權調度貽誤戰機,朝廷不需再委派巡撫,北境事務隻係總督一身即可。”


    趙毓,“北境總督就是正式的疆臣了,代天巡狩,戰時若再加上巡撫空缺,他就可以將財、政、軍三權獨攬。他的胃口不小呀!不過,徐紹目前就在北境,如此請旨不能說逾製。”


    “承怡,你對他的了解勝過我對他的了解。”文湛問,“你認為,他會想要裂土封王嗎?”


    “不會。”承怡說,“如果當真到了那一步,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他不像是這種石破天驚的梟雄。不過,人心隔肚皮,我也隻是猜。其實,我覺得他應該對‘丹書鐵券’很感興趣。”


    文湛,“願聞其詳。”


    趙毓,“懸崖邊上勒住戰馬的人是將才,而在懸崖邊上不勒馬的瘋子才是王!徐紹是難得的將才,不是瘋子,做不了王。他願意勒住戰馬,也當真勒得住戰馬。”


    “可是,世間有個規矩,——漫天要價,就地還錢。”


    “如果他當真隻想要 ‘丹書鐵券’,朝廷以一個不世襲的三等侯,或者是一個恩蔭子孫兩代的一等伯就能打發。如今隻是大風起於青萍之末,遠未到平息戰事、建立不世功勳的時候,結局究竟如何,很難預料。”


    “如果他氣勢洶洶的想要裂土封王,以後朝廷授予他 ‘丹書鐵券’,勢必有一種大家都退了一步的幻覺,頓時一種皆大歡喜的歡樂油然而生。那時,陛下不會覺得肉疼,而他也會得償所願。”


    文湛閉著眼睛,聽著聽著就笑了,“瘋子才能是王嗎?”


    “也不一定。” 趙毓說,“邊陲小鎮落麻衣有一個瘋子,總說自己是老天爺的小老婆生的小兒子,他今後是要當皇上的,還糾結了一群人馬,封了滿朝文武,還從山底下的村子裏麵找了一些村姑封了東西宮七十二位娘娘,結果,裏正從我手中借了幾條槍,薛宣平帶了二十幾個人,一天就給滅了。”


    文湛,“……”


    “瘋子無法建立同時也無法維護一套可以長治久安的政府。”趙毓說,“不過,如果當王僅僅是鬧出一場兵災,封個三宮六院七十二宮娘娘,那麽,瘋子還挺合適的。對了。”他說著,從旁邊拿過海圖,“我讓老崔暗自找些關係,把當年被炸沉入南海的七十多門火銃撈出來,盡量神不知鬼不覺運上北方來。”


    文湛,“崔姓三等侯?”


    趙毓,“別總叫他這個。”


    文湛,“他還總叫我狼崽子呢!”


    又是一段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公案。


    趙毓歎口氣,“好,你願意怎麽樣就怎麽樣吧。老崔他,……,如果當年,他沒有睡過頭誤了殿試,放榜之後他就是進士及第。之後,再有杜閣老的照拂,宦海二十年,如今就算做不到楚楚的位子,也應該是陛下的宰輔。”


    文湛嘟嘟了一句,“沒準是政敵。”


    “對,真沒準兒。” 不過,趙毓又仔細想了想,“不會。先帝說過老崔,呂端大事不糊塗,崔珩再放浪形骸,核子裏是根骨很正的書生,他與杜皬不是一道局,雖然杜閣老是他的老師。”


    “他出生的時候,我舅舅剛考上秀才,有了功名,算是雙喜臨門。舅舅當年翻透了詩書,方才從李商隱的 ‘碧城十二曲闌幹,犀辟塵埃玉辟寒’中挑揀出兩個字 ‘碧城’用作他的名字。後來因為我娘和我的緣由,先帝下恩旨允許他破格進入毓正宮讀書,杜皬嫌棄 ‘崔碧城’ 這個名字過於酸文假醋,親自贈名單字 ‘珩’,同 ‘蘅’音,佩上之橫者,極其貴重。楚之白珩猶在乎?”


    “書生?寧淮侯可不是書生。” 文湛笑道,“他頂多披了一張書生的畫皮。書生封不了萬戶侯。”忍了忍,皇帝終於沒忍住,於是,裝模作樣的又加了一句,“即使區區一個三等侯,書生也做不來。”


    良久。


    “承怡,你怎麽不說話?”


    “我在糾結老崔究竟是書生還是其他什麽別的這件事。”


    “寧淮侯與你說過重塑軍隊建製嗎?”


    “嗯,模糊提過。”趙毓有些意外,“陛下知道?”


    “寧淮侯上過密折。”文湛很平淡,“他自己 ‘親自’捉筆手寫,不經他人之手,居然沒有錯字,也沒有別字和通假字。”


    “……”


    半晌,趙毓才“哦”了一聲,“他如果用點心思,寫的東西還是能看的。有沒有格局另說,這個字嘛,大抵還是可以寫對的。”


    “這件事,書生就不會做。”


    文湛說,“對於天下安寧,書生們隻會大聲叫嚷著解甲歸田,對眼皮子之外的東西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整日捧著聖經賢傳,口中說著之乎者也,居然相信詩書可以退敵百萬雄兵!文臣們對於朝廷在澳門南洋置辦火器也是痛心疾首,一疊一疊的奏折都在規勸,說那些火器不過就是西洋機巧,有辱泱泱上國、煌煌天|朝。最後,還不忘把列祖列宗的規訓再背一遍,以顯示自己識得字,也背得書。蠢貨,一群蠢貨。”


    額頭上有承怡的手指,溫涼的觸覺,一點一點的揉捏,應是想要撫平什麽。


    文湛,“怎麽了?”


    “你的額頭都扭成疙瘩了。”趙毓輕輕的說,“別生氣了。”


    好像,總是聽見承怡說,——別生氣了。


    文湛,“我沒生氣。”


    趙毓,“世上沒有傻人,陛下朝堂上戳著的都是人精,不用插尾巴都比猴兒精。他們這樣說、這樣做,不過是權力搏殺,說透了,人本性而已,也沒啥。大鄭文人當朝,讀書人最清貴,如果以武勳建功立業就可以同他們平起平坐,那麽,十年螢雪的苦熬中失去的姑娘、得的凍瘡、吃的糠、咽的菜換不成高爵厚祿,精通不說人話的八股文章的那些大人們不就廢了嗎?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不要說上馬提槍了,就連馬匹都能錯認成老虎,陛下讓他們再認得西洋火器的厲害,這不是強人所難嘛?”


    很久。


    文湛低聲問了一句,“承怡,建立一支隻屬於王朝的軍隊,朝廷養,令出雍京城,不用再倚賴那些藩鎮,一喜西海春,一怒四海秋,禁止令行,四夷來王。我有生之年,能看得到嗎?”


    “老爹也這樣問過我。”趙毓,“當年我才十四歲,屁都不懂,直接迴答他說,能,父皇千秋萬歲之前一定能看到。”


    “你的意思是,我看不到了,……”皇帝剛輕歎完,就感覺到趙毓在他頭發上扒拉扒拉,問,“承怡,你做什麽?”


    趙毓極認真的翻動著文湛的長發,“陛下,您的口氣越來越像老爹,我得趕緊看看,您有沒有長白頭發。”


    “別鬧。”皇帝抓住了趙毓的手指,“承怡,你覺得,北境的戰事,天命在朕這一邊嗎?”


    在趙毓麵前,文湛極少用 ‘朕’這個自稱,這讓本來沒有深思的趙毓也不禁愕然,“陛下,這次的感覺這麽不好嗎?”


    文湛,“我想聽聽你的想法。”


    趙毓沉默。


    文湛,“我想聽你口中的真話。”他的手指糾纏著趙毓的手指,無分彼此。“承怡,我隻想聽你說。”


    “陛下,什麽是天命?”


    良久,趙毓開口,慢慢問,“是 ‘先王有服,恪謹天命’中的天道主宰?還是 ‘從天而頌之,孰與製天命而用之’的天道法則?亦或是 ‘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中的君權神授?”


    文湛,“俱是。”


    趙毓,“可是,陛下,戰爭中沒有天命。”


    文湛亦是意外,“怎麽這麽說?”


    趙毓,“我在西北這些年,聽到的關於我的不靠譜的傳聞特別多,有些人甚至說我的命格是七殺、貪狼、破軍三方四正會照,所謂的 ‘殺破狼’局。如果當年我娘沒有遇到我那個倒黴爹,她應該嫁在冉莊,那麽,我親爹不是磨豆腐的,就是打鐵的,要不就是開個雜貨鋪的,我能做的營生也不外乎就是這些。難道可以說,我娘遇到我那個倒黴爹,他又被千刀萬剮,我生在大正宮,再去西北征戰就是天命嗎?”


    “先帝在位的時候,曾想一勞永逸,永決倭寇在我東海、南海燒殺擄掠之患,命先靖海郡王東征日本。大鄭水師艦隊在博多登陸,幾場大戰,眼見這那些東瀛武士將要全部切腹,整個日本將亡國滅種,海上卻起了颶風,大鄭水師艦隊全部沉入東海,郡王殉國。可以說颶風毀滅了大鄭水師,倭寇在我東南沿海燒殺搶掠就是天命嗎?”


    “不是的,陛下。”


    “戰爭沒有任何天命可言,甚至沒有天理正義,它就是一場可怕的賭博,老天爺隨心所欲扔骰子,勝負都極其隨意。世上沒有必勝的戰爭,隻有一場一場生與死,絕望與希冀,掙紮與再掙紮的煎熬,屍山血海中的煎熬。所以孫子才說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最好。”


    “不戰,那麽北境的局如何破?” 文湛,“綏靖?”


    綏邊撫裔,嘉靖殷邦。


    活人無法預料身後事,誰也不知道百年之後大鄭北境是否被割據,是否又出現一個西北數百年的亂局。可是,綏靖至少可以保證眼前局勢的安穩。


    “不。”趙毓搖頭,“當戰則戰。”


    “綏靖的確可以帶來眼前的安寧,隻是,這樣的安寧像是腐屍身上塗抹的茉莉粉,表麵看著香氣四溢,內裏不但腐爛、血汙橫流,就連那層香粉也是浮的。”


    “文湛,如果陛下不是你,有些話我死也不會說。”


    “即使是先帝,我也不會說。”


    “世上哪裏有什麽天命所歸?”


    “大鄭那些彪炳史冊的帝王們哪個是眾神庇佑,坐等老天將一切雙手奉上?隻是,再多的艱難險阻也抹不去你說過的那句話,——國土不可以分裂。”


    “因為,……”


    “子民在,疆土在,家國就在。”


    此時,皇帝向外看,雕花窗外,有一縷陽光照射進來。


    明亮的光芒像把鋒利的劍將古老的大正宮刺穿,將蔓藤蓮花的頂,傳了十幾代人的黃花梨的桌、椅與千工床,還有緙絲的帷幕,趙毓與皇帝身上的衣服,與鋪在桌上不曾收拾的字帖,官窯的瓷器都鍍上一層金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王侯的盛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姬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姬泱並收藏王侯的盛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