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


    下了三天暴雨。


    天空灰暗的如同一張鐵幕,籠罩雍京。


    微音殿的燈火燃了三天三夜。


    內閣幾位大學士,在京的三位國公,外加一位寧淮侯,兵部一位尚書,左右兩位侍郎,甚至兵部幾位品級不高卻熟知北境地形地貌的郎官也進入微音殿,諸公侍奉禦前。


    翰林院新晉的兩位庶吉士伺候筆墨。


    北境的軍情異常嚴峻,然而,大鄭的疆土畢竟有大鮮卑山作為天然屏障,並且北境距離雍京萬裏之遙,即使新任高昌王殷忘川的軍隊勢不可擋,目前看來,即使不是疥癬之患,尚且不足為懼,真正的心腹大患則是,……


    蒙古諸王駐紮在唿倫湖西岸,匈奴的左賢王庭也在那一帶。他們雖然沒有挑起戰端,加入高昌軍隊,卻依舊虎視眈眈。


    ‘藩鎮’固守城池,拒不出兵。


    薊遼總督白策鎮守山海關,對於北境遠水不解近渴。


    唯一可以抵抗高昌王的人,則是鎮北境的徐紹。然而,已經過去三天了,卻沒有一絲一縷的消息傳迴雍京城。


    禦膳房用人參肥雞吊湯,又加了一些滋補的中藥,連同魚肚、排骨、冬筍、核桃和紅棗,做成燉盅,裝在宣紙蘸水封住的甜白罐子中,火上蒸了一整夜,天露白的時候,由黃樅菖領著禦前伺候的小宦官們端微音殿,給已經候了三晝夜幾乎沒有合眼的諸公享用。


    文湛嫌湯頭肥膩,他揮了揮手,讓黃樅菖將麵前的甜白燉盅拿走,“沏碗茶水過來。”


    黃樅菖讓人端走燉盅,卻又換了一個扣著蓋子的翡翠色青瓷碗,他雙手把碗放在文湛麵前,拿起來蓋子,裏麵是一碗清湯銀絲麵,上麵窩著兩個荷包蛋,卻是煮成了一雙並蒂蓮花的樣子。


    “主子。”黃樅菖低聲說,“王爺怕您沒胃口,特地讓奴婢煮的,加了紅醋和胡椒,酸辣爽口,您多少吃一些。”


    文湛點了點頭,伸手拿過黃樅菖遞過來的筷子,隨後,不經意的抬頭,看向王座之下擺放的那些紫檀木椅。他的宰輔,內閣大學士們,王侯們,外加兵部與翰林院的官員們都坐在那邊。


    身在其中的寧淮侯崔珩不挑食,他揭開燉盅慢條斯理的開始吃著,不過,他手邊卻有一個小碟子,上麵擺放著白糯米甜糕,塗抹著鹽水釀的桂花醬,稍微顯得突兀一些。


    ——承怡的心意。


    一定是。


    哼!


    楚薔生是首輔大臣,可是內閣中有一位卻是他也無法怠慢的人,就是接替身子太弱已經致仕迴鄉的何雋棠而再次起複入閣的梁徵。


    梁徵曾經是先帝鳳化年間的內閣次輔,為人泥鰍一樣,滑不留手,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在內閣和稀泥。


    隻是。


    當所有人以為他就這點本事的時候,他卻在關鍵時刻站在首輔大臣杜皬的對麵,而得到今上的信任。


    梁徵在六十八歲的時候辭官迴鄉,做了幾年白衣閣老,重人以為他徹底絕跡雍京官場的時候,他卻在三年前迴到這裏。皇帝親自下旨起複,任禮部尚書同時入閣。


    如今,他已經七十四歲了。


    俗話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梁閣老正好過了第一道坎,距離下一道坎還有十年,他鬆了一口氣。


    可是。


    歲月畢竟不饒人。


    他已經很老了,牙齒鬆動,精神不濟。三個晝夜的熬煮,年富力強的楚薔生尚且需要強打精神,梁徵如同幹癟的核桃,又或者是細竹篾紮的紙人,似乎風吹一口過來,他就散架了。


    皇帝特許他離開。


    梁徵顫巍巍的跪拜之後,黃樅菖就把他攙扶出微音殿。


    殿外有空地,這裏種的樹木不高,卻也已經是鬱鬱蔥蔥。濃重的綠色之外,則是浩渺無波的太液池。


    趙毓站在池水邊。


    他聽見輕微的腳步聲,轉頭,看到了已經是風燭殘年的梁徵。


    “殿下,老夫沒想到還能活著見到您。”


    趙毓笑著說,“瞧您老說的,隻要您不死,我不死,我們終究有再見麵的一天。梁夫子,您這是要迴內閣,還是出宮?”


    “出宮。”梁徵說著還咳嗽幾聲,顯得既老朽又弱不禁風,“我這把老骨頭可禁不住了,再熬,就得一命歸西。”


    趙毓又是一笑,“十四年不見,夫子還是一如以往的倚老賣老。”轉而,他告訴黃樅菖,“你迴去吧,我扶梁閣老出去。”


    黃樅菖垂手站立一旁,口中答道,“是。”


    趙毓果然雙手攙扶著梁徵向大正宮外走。距離微音殿遠了一些,天空的烏雲似乎也散開了一些。


    看著流雲散開,趙毓說了一句,“梁閣老此次迴雍京,可謂孤勇。”


    “我一把老骨頭,黃土已經埋到脖子了,有什麽資格談孤勇?”梁徵則說,“不過是陛下惜老憐貧罷了。”


    趙毓,“梁閣老過謙了。”


    梁徵,“對著殿下,也沒什麽可丟人的。我那個兒子文不成武不就,敗家的花招學十足地道,我要不迴來做這個官,領著朝廷一份俸祿,吃一份祿米,我們全家就得喝西北風了。我這個人一生碌碌無為,屍位素餐而已。”


    趙毓聽著隻是笑,“您老可是堂堂禮部尚書,官居一品,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禮,以佐王建保邦國,朝廷上下都要尊稱您一聲 ‘大宗伯’。如此煌煌人物,又怎麽是那些屍位素餐的大人們能比的?”


    梁徵,“我是木雕泥塑,我比他們還不如。”


    何雋棠迴鄉之後,內閣大學士的位子空出來一個,朝野上下,數千雙眼睛緊緊盯著,而內閣中也是波濤暗湧。


    左相為楚薔生。


    鹿有鳴、左桂清是寒門。


    危煥是 ‘酷吏’,也是文湛的刀。


    顧澹、查伊瑝出身江南巨族,雖然不明朗,背後卻隱隱有蘭芝社的影子。


    所以,何雋棠這個空缺,選誰,至關重要。因為這個人需要均衡朝野多方勢力。


    空缺三個月。


    朝野爭論不休。


    似乎選誰入閣都不合適,似乎,沒有這樣一個可以讓所有人都接受的人存活於世。


    這期間,皇帝一直不動聲色。


    沒有人猜透他的心思。


    等到文湛一道聖旨起複梁徵的時候,一切爭端消弭於無形。


    梁徵。


    先帝時候的內閣次輔。


    德高望重!


    宦海沉浮四十載,門生故吏滿朝野。


    卻,……已老朽。


    他看似貴重於泰山,卻時過境遷了。


    趙毓眼前的梁徵就像一個木頭,一座石像,全身披掛著綾羅綢緞,卻不言不語,隻是心安理得的躲藏在香火供奉之後,擺出一副城隍爺的笑容,耐心等待果品點心端上供桌。


    隻是這樣嗎?


    信,才活見鬼!


    趙毓,“那些 ‘藩鎮’ 悶在高山觀虎鬥,趴在橋頭看水流,朝廷上這些大人們,是不是特別幸災樂禍?”


    “殿下何必如何說?”梁徵歎口氣,“這樣無君無父的事,讀書人做不出來。”


    趙毓,“我失言。”說這話的時候,他不笑,隻是低頭,將梁徵腳邊的幾個石子踢走,隨後繼續攙扶著顫顫巍巍的老人,“夫子這邊走,小心,別摔。”


    梁徵感覺趙毓拉拽,似乎特別想要把他趕緊攙出去,為了自己這把脆弱的老骨頭著想,他連忙把袖子從趙毓手中扯迴來,“殿下,我自己走,我自己走。您要是還有別的事,您先忙,小老兒微鄙,不敢勞您大駕。”


    “別介。” 趙毓鬆手後,又扯住老梁的一隻胳膊,他說,“您說連陛下都憐惜您,似梁閣老您這樣一個,……” 說著,他還上下看了看梁徵,似乎絞盡腦汁也想不到一個合適的詞兒,而且是合適的好詞兒,於是貌似無可奈何的繼續說,“似閣老如此一個那個啥一樣的人,我肯定也要多禮敬禮敬。您老認真看腳下,咱們有句老話兒講,摔一跤折三年,閻王爺不叫您自己去,……”


    “殿下,咱們可沒這話!”梁徵把胳膊也從趙毓手中扯迴來,衝著他連忙擺手,“成,成,成,我說實話還不成嗎?”


    趙毓頓時安靜的站在一旁,還像原來那個在毓正宮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般讀書,卻在梁徵麵前偽裝乖巧的學生。


    梁徵深深,深深,無奈的又歎了口氣,說,“大家都是讀書人,也都是出來做官的,自然明白 ‘守望相助’ 的道理。俗話說‘做人留一線,日後好見麵’ ,那些所謂的 ‘藩鎮’ 都是大鄭的功勳之臣,陛下一意裁撤,旁人未免生了一絲兔死狐悲的感傷,這也是人之常情。”


    “還有,……”


    趙毓傾耳恭聽。


    梁徵,“大鄭一向的傳統是東南賦稅贍養西北甲兵,如今西北兵戈已歇,東南總算可以鬆一口氣,難道陛下還想把北境再壓在東南之上嗎?還有,削藩之後,那些苦寒之地的治理,陛下有無任何打算?北境一片凍土,小民耕種狩獵自己糊口尚且不夠,不會為朝廷貢獻多餘的稅賦,並且為了活人,朝廷尚且需要從關內運送糧食過去,人吃馬嚼,這一路的耗費,已是不菲,這些,都需要從長計議。”


    此時,趙毓方才正了顏色,“梁相老成謀國,趙毓想的淺薄,唐突了。”


    “殿下也不是唐突。” 梁徵說,“您的心思我懂。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於不可救。藩鎮不可留,早晚是禍,可是,這一早、一晚,其中的差別猶如天淵。早,可能逼反整個北方,殿下有沒有想過,如果徐紹不能抵禦外敵於大鮮卑山北麓,戰火可能直燒山海關,過了長城,就是京師,再向南,則是無險可守的中原大地。真到了那一步,陛下以一己之欲,致使山河破碎,青史上一世聖名就全毀了。而,如果陛下退一步,徐徐圖之,善待藩鎮,給予高爵厚俸,慢慢蠶食其兵權,長此以往,二十年,五十年,甚至一百年後,則有可能消弭大患於無形。”


    趙毓,“有可能,……”


    “對,這也隻是我的猜想。”梁徵,“我們無法預知身後事。”


    趙毓,“那也可能藩鎮徹底割據,國土分崩離析。”


    梁徵點頭。


    趙毓,“陛下豈不亦是千古罪人?”


    “非也。” 梁徵,“我們無法預知身後事。子孫不肖,非祖宗之過。我們活著的人,隻要做到不欺心,不欺蒼天,已屬不易,不要再籌謀千秋萬代了,那是虛妄。”


    趙毓聽著想樂,卻如論如何也笑不出來。


    梁徵不能說不老成謀國,他把皇帝的生前身後事都謀算清楚明白。


    話說,皇帝有三怕:


    曆史。


    古聖先賢,列祖列宗。


    天。


    文湛也曾經說過,“敬天法祖,敬的是天道,要知道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至於曆史嘛。


    雖然大鄭曆代祖宗們總是把‘千秋功過,後人評說’掛在舌頭上,不過呢,這就好像雍京城每個高門大宅的書房裏麵大多掛著的一幅‘淡泊以明誌,寧靜以致遠’的書法一般,這都是給別人聽,給別人看的。‘淡泊’、‘寧靜’、‘毀譽聽之於人’嘴上說說容易,真正做到的人卻是鳳毛麟角。


    趙毓總是說史書的教化更重於事實,如果當真在乎那些史官書生的話語,就好像裹上了小腳的婦人。他自詡為破瓦罐,豁得出去,隻是一旦果真要涉及到文湛的千秋名聲,他卻不能不多想想。


    送走了梁徵,趙毓迴微音殿,剛到湖水邊緣,就看見崔珩在那邊喂魚。他身後是一個小太監,雙手捧著一個木盤,裏麵裝著一個官窯胭脂水的碗,盛著魚食。趙毓接過那個木盤,讓小太監離開了。


    崔珩一轉身,看到他,“老梁頭兒走了?”


    “嗯。”趙毓給他抓了一把香油牛乳拌的魚食讓崔珩繼續扔著玩兒,隨後問,“你怎麽出來了?”


    崔珩,“你不是讓人給我做了一份白糯米糕嘛?”


    趙毓,“嗯。”


    崔珩,“小狼崽子看著不順眼,把我轟出來了。”


    趙毓,“……”


    “崔侯爺這話說的真虧心,陛下哪裏是那種不容人的主兒?”黃樅菖也出來了,“楚閣老那裏有祖宗吩咐準備的人參蜜茶,用的是正經的長白山八兩老參,陛下可什麽都沒說。”


    “我哪能跟他比?”崔珩撇嘴,“楚大人是文官出身,身子骨本來就弱,如今更是夙興夜寐,再不補著點兒,他還不得熬成小蘿卜幹?再說,他要是倒下了,聖上使喚誰去?”


    趙毓不想同他講,就問黃樅菖,“怎麽迴事?”


    “崔侯吃飯吧唧嘴。”黃樅菖苦著臉說,“這微音殿中如今都是大儒,極講究‘食不言’,所有人吃飯安靜的如同雪花落地,就崔侯爺一個人,吃糯米糕的時候簡直就是甩開腮幫子顛起大槽牙,那副樣子,活像是餓死鬼搶食,根本不能看。陛下怕傳出去讓言官知道了再參一本,不值當的,就以讓他喂魚的由頭把他請出來了。”


    “拉倒吧。”崔珩哼一聲,“黃秉筆在司禮監呆久了,顛倒黑白的功力大漲。我不過就,……”


    “停!”趙毓一聽就知道是葫蘆案,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沒法子斷清楚,趕緊攔住崔珩的話頭,問他正事,“北境有消息了?”


    如果沒有確切的消息,崔珩就算渾破了天,也不敢擅自離開微音殿。


    “是。”崔珩說,“定國公裴檀的密折到了。徐紹擋住了高昌軍隊,而且,那些藩鎮也沒有亂。更好的消息是,裴檀派人去唿倫湖那邊與蒙古王和匈奴左賢王聊了聊,許了些互市的好處,他們似乎也頗為心動。”


    趙毓,“裴公的折子?”


    “是。”崔珩點頭。


    趙毓,“徐紹呢?”


    “你問老黃。”崔珩說,“他也出來了,想必有新消息。”


    黃樅菖連忙說,“徐總督的折子也到了,和裴公寫的一樣。”


    “可是,……”趙毓覺得哪裏不對,“徐總督晚了這些功夫,他是怎麽想的,又在做什麽呢?”


    太液池中波浪翻滾,映著已經破開烏雲、升上天際的朝陽,散著粼粼波光。水中的魚,後背如同鍍上金光,聚在一起上下翻滾,竟然也是瑞彩千條,顯得異常祥和,硬生生的生出一股子百年難見的祥瑞之氣。


    趙毓不信這些,相反,他不太踏實。


    “還能有啥?”崔珩把碗中最後一把魚食兒也撒了,“徐總督祖墳冒青煙,讓他有機會建功立業。他可是人傑,當然知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自然要抓住機會,與朝廷討價還價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王侯的盛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姬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姬泱並收藏王侯的盛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