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事?”我追問。
“太祖爺選定皇宮位置之後,大政殿和十王亭都是他親手設計和規劃,完工之日太祖下達汗諭,要求後世君王對盛京皇宮必須三不。”
“三不?”葉知秋一臉好奇。“哪三不。”
“不樹。”圖爾占指著我們四周。“你們沒發現在這裏看不見一棵樹嗎,甚至連花草都沒有,這是太祖爺定下的規矩,在大政殿和十王亭這塊區域內,不允許栽種一草一木。”
“不能栽種草木這是為什麽?”我愁眉不展看看周圍,果然這裏沒有草木。“既然地下沒有暗室,栽種草木也沒有任何影響啊。”
“還有什麽?”薛心柔問。
“不改。”圖爾占不慌不忙繼續對我們說。“大政殿和十王亭這片區域,所有的建築布局以及陳設,包括道路的規劃都是由太祖爺親手設計,要求後世君王不能對其有絲毫改動。”
“這個我也有聽聞,即便後來對盛京皇宮屢次返修,但這條祖製都一直被遵守,雖然如今看見的這些建築並非是原物,但這裏所有一切還保持著修建當初的原貌。”白近說。
“就連這地上的磚石,都是根據原物大小,分毫不差燒製而成。”圖爾占聲音中透著一絲驕傲。“三百多年過去了,但這裏還和太祖爺修建時一模一樣。”
“最後一個不是什麽?”田雞問。
“讓我猜猜。”葉九卿摸著嘴邊的胡渣,意味深長笑了笑。“不修。”
“您,您怎麽知道?”圖爾占大吃一驚,但同時也點頭說,清太祖要求後世君王不得在這裏修建任何建築,因此盛京皇宮的格局完全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清太祖修建的大政殿和十王亭,而其他建築都是清太祖駕崩後陸陸續續修建,但這些建築都沒有影響到這塊區域。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在揣測太祖爺這三不的原因,但眾說紛紜也沒說出一個所以然,估計隻有太祖爺自己才清楚。”圖爾占說。
“你怎麽知道是最後是不修?”我問葉九卿。
“前麵是不樹和不改,目的顯而易見,清太祖是想保持這裏的原貌,而且極力要求甚至下達汗諭,可見在清太祖心裏,這裏的格局有多重要,既然這裏的一切都不能有絲毫改變,最後當然是不允許在這個區域內修建其他建築,以免破壞了大政殿和十王亭的格局。”葉九卿淡淡一笑迴答。
“爸,您既然能想到是不修,那以您的經驗,清太祖為什麽要定下這三不的規定呢?”
“原來清太祖把秘密藏在這兒”我聽完葉九卿的解釋,忽然恍然大悟。
“你也想到了。”葉九卿笑著看向我。
我來迴重新注視這片區域,清太祖定都盛京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親手營建皇宮,而且還設計了大政殿和十王亭,並且為了監督工程,甚至在盛京逗留一年。
清太祖如此急於修建皇宮,我猜應該是知道自己大限將至,想盡快把龍脈寶藏的秘密和線索傳承下去,但又擔心被白家先祖發現,所以隻有借助修建皇宮來掩人耳目。
但清太祖應該很明白,這些線索早晚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消失,他不會把線索留在建築之中,不管怎麽改變,皇宮的格局不會變。
“清太祖的確在這裏留下了線索和秘密,但並非和這些建築有關,地下也不會有暗室。”我淡淡一笑對其他人說。“大隱隱於市,是布局!是盛京皇宮的布局,清太祖把線索隱藏在了皇宮的布局之中。”
“所以清太祖才定下不樹、不改、不修的汗諭,就是為了確保盛京皇宮中,他親自營建這片區域的格局。”葉九卿點點頭說。
“線索藏在布局裏?”田雞撓撓頭大為疑惑說。“建築格局裏怎麽能藏線索啊?”
“這哪兒能看見盛京皇宮的建築設計圖?”我連忙轉身問圖爾占。
“在西路有皇宮縮略圖展示廳。”圖爾占一邊迴答一邊把我們帶到展示廳。
在那裏我們可以一目了然看清盛京皇宮的全貌,圖爾占告訴我們,這裏的縮略圖是按照比例精細縮建,和皇宮一模一樣。
我目光落在清太祖修建的那塊區域,正如同圖爾占所說,整個盛京皇宮完全分為兩個部分,清太祖修建的大政殿和十王亭呈長方形區域,布局並不繁瑣,大政殿在正中,兩邊是並排分布的十王亭,左右各有五亭。
看了半天也沒瞧出什麽頭緒,旁邊的圖爾占欲言又止。
“您是不是有什麽話想說?”宮爵察言觀色問。
“說起來也真奇怪,各位今兒不提皇宮布局的事,我還忘了這事,我先輩一直留守盛京,據說太祖爺在修建盛京皇宮的時候,的確很在意皇宮的格局,修建期間多次登山遠眺皇宮全景,迴來之後屢次改動,都說太祖是看重風水,不過聽你們之前一說,我估計太祖爺的確是想通過皇宮格局傳遞什麽消息。”
“可是從微縮圖上也看不出來有什麽特別的地方啊?”薛心柔凝眉苦思。
“清太祖修建這裏的時候年事已高,既然這塊區域是他親手設計,為什麽不在設計圖紙上改動,非要不辭辛勞登山遠眺呢?”宮爵自言自語。
“因為隻有居高臨下俯視,才能看見圖紙上無法看見的東西。”我連忙轉身對圖爾占說。“麻煩帶我們去清太祖俯看皇宮的地方。”
第719章 陰陽五行
圖爾占帶我們登上後山,站在山頂俯視,整個盛京皇宮盡收眼底,最醒目的就是大政殿和十王亭這塊區域,因為沒有樹木的遮擋,裏麵的建築一目了然,即便是縱橫的道路也清晰可見。
積雪覆蓋著皇宮,到處一片銀裝素裹,我能清晰的看見正在皇宮中清理被積雪覆蓋道路的人。
隻不過站在這裏和看微縮景觀圖並沒有太大的區別,皇宮的全貌雖然更加直觀,但是我們始終瞧不出有什麽不尋常的地方。
“翻來覆去看都是一個樣的啊,在布局裏能留下什麽線索?”田雞焦頭爛額說。
“你能看出什麽嗎?”葉九卿轉頭問我。
我無力歎息一聲搖頭,盛京皇宮的格局我已經了然於心,整個皇宮以崇政殿為中心,從大清門到清寧宮為一條中軸線,將黃宮分為東、中、西三路。
中路為故宮主體,崇政殿為主體的核心,是皇太極處理朝政之所,配以飛龍翔鳳師善齋、協中齋、日華樓。
後麵有鳳凰樓、清寧宮,還有皇帝妃嬪寢居的東西配宮,以及頤和殿、介祉宮等,東路就是如今我們正在看的區域,以大政殿為中心,輔以左右十王亭。
布局左右對稱厚重莊嚴,從整體上看中規中矩,但吸收了中原建築的特點,除了一些細節上處理不夠完善外,實在沒有什麽可以挑剔的地方,比如清太祖在東路修建的建築,明顯和皇宮中其他建築格局截然不同。
想必清太祖在規劃和設計盛京皇宮的時候,隻關注到了東路的區域,至於其他地方根本沒有在他的構想範圍之內,再加之清太祖的汗諭,不樹、不改和不修導致東路建築雖然在皇宮的範圍之內,但是看上去卻好像是單獨存在,特別是如今我們站在山頂俯視,看的格外明顯。
“我還真沒看出什麽來,如果非要說的話,盛京皇宮的規劃有些雜亂,我估計清太祖的初衷僅僅是為了修東路,至於周圍的建築完全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我迴答。
“不是問你皇宮的格局,我是問你這裏的風水。”葉九卿一臉沉穩。
“風水”
“太祖爺選定皇宮位置之後,大政殿和十王亭都是他親手設計和規劃,完工之日太祖下達汗諭,要求後世君王對盛京皇宮必須三不。”
“三不?”葉知秋一臉好奇。“哪三不。”
“不樹。”圖爾占指著我們四周。“你們沒發現在這裏看不見一棵樹嗎,甚至連花草都沒有,這是太祖爺定下的規矩,在大政殿和十王亭這塊區域內,不允許栽種一草一木。”
“不能栽種草木這是為什麽?”我愁眉不展看看周圍,果然這裏沒有草木。“既然地下沒有暗室,栽種草木也沒有任何影響啊。”
“還有什麽?”薛心柔問。
“不改。”圖爾占不慌不忙繼續對我們說。“大政殿和十王亭這片區域,所有的建築布局以及陳設,包括道路的規劃都是由太祖爺親手設計,要求後世君王不能對其有絲毫改動。”
“這個我也有聽聞,即便後來對盛京皇宮屢次返修,但這條祖製都一直被遵守,雖然如今看見的這些建築並非是原物,但這裏所有一切還保持著修建當初的原貌。”白近說。
“就連這地上的磚石,都是根據原物大小,分毫不差燒製而成。”圖爾占聲音中透著一絲驕傲。“三百多年過去了,但這裏還和太祖爺修建時一模一樣。”
“最後一個不是什麽?”田雞問。
“讓我猜猜。”葉九卿摸著嘴邊的胡渣,意味深長笑了笑。“不修。”
“您,您怎麽知道?”圖爾占大吃一驚,但同時也點頭說,清太祖要求後世君王不得在這裏修建任何建築,因此盛京皇宮的格局完全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清太祖修建的大政殿和十王亭,而其他建築都是清太祖駕崩後陸陸續續修建,但這些建築都沒有影響到這塊區域。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在揣測太祖爺這三不的原因,但眾說紛紜也沒說出一個所以然,估計隻有太祖爺自己才清楚。”圖爾占說。
“你怎麽知道是最後是不修?”我問葉九卿。
“前麵是不樹和不改,目的顯而易見,清太祖是想保持這裏的原貌,而且極力要求甚至下達汗諭,可見在清太祖心裏,這裏的格局有多重要,既然這裏的一切都不能有絲毫改變,最後當然是不允許在這個區域內修建其他建築,以免破壞了大政殿和十王亭的格局。”葉九卿淡淡一笑迴答。
“爸,您既然能想到是不修,那以您的經驗,清太祖為什麽要定下這三不的規定呢?”
“原來清太祖把秘密藏在這兒”我聽完葉九卿的解釋,忽然恍然大悟。
“你也想到了。”葉九卿笑著看向我。
我來迴重新注視這片區域,清太祖定都盛京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親手營建皇宮,而且還設計了大政殿和十王亭,並且為了監督工程,甚至在盛京逗留一年。
清太祖如此急於修建皇宮,我猜應該是知道自己大限將至,想盡快把龍脈寶藏的秘密和線索傳承下去,但又擔心被白家先祖發現,所以隻有借助修建皇宮來掩人耳目。
但清太祖應該很明白,這些線索早晚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消失,他不會把線索留在建築之中,不管怎麽改變,皇宮的格局不會變。
“清太祖的確在這裏留下了線索和秘密,但並非和這些建築有關,地下也不會有暗室。”我淡淡一笑對其他人說。“大隱隱於市,是布局!是盛京皇宮的布局,清太祖把線索隱藏在了皇宮的布局之中。”
“所以清太祖才定下不樹、不改、不修的汗諭,就是為了確保盛京皇宮中,他親自營建這片區域的格局。”葉九卿點點頭說。
“線索藏在布局裏?”田雞撓撓頭大為疑惑說。“建築格局裏怎麽能藏線索啊?”
“這哪兒能看見盛京皇宮的建築設計圖?”我連忙轉身問圖爾占。
“在西路有皇宮縮略圖展示廳。”圖爾占一邊迴答一邊把我們帶到展示廳。
在那裏我們可以一目了然看清盛京皇宮的全貌,圖爾占告訴我們,這裏的縮略圖是按照比例精細縮建,和皇宮一模一樣。
我目光落在清太祖修建的那塊區域,正如同圖爾占所說,整個盛京皇宮完全分為兩個部分,清太祖修建的大政殿和十王亭呈長方形區域,布局並不繁瑣,大政殿在正中,兩邊是並排分布的十王亭,左右各有五亭。
看了半天也沒瞧出什麽頭緒,旁邊的圖爾占欲言又止。
“您是不是有什麽話想說?”宮爵察言觀色問。
“說起來也真奇怪,各位今兒不提皇宮布局的事,我還忘了這事,我先輩一直留守盛京,據說太祖爺在修建盛京皇宮的時候,的確很在意皇宮的格局,修建期間多次登山遠眺皇宮全景,迴來之後屢次改動,都說太祖是看重風水,不過聽你們之前一說,我估計太祖爺的確是想通過皇宮格局傳遞什麽消息。”
“可是從微縮圖上也看不出來有什麽特別的地方啊?”薛心柔凝眉苦思。
“清太祖修建這裏的時候年事已高,既然這塊區域是他親手設計,為什麽不在設計圖紙上改動,非要不辭辛勞登山遠眺呢?”宮爵自言自語。
“因為隻有居高臨下俯視,才能看見圖紙上無法看見的東西。”我連忙轉身對圖爾占說。“麻煩帶我們去清太祖俯看皇宮的地方。”
第719章 陰陽五行
圖爾占帶我們登上後山,站在山頂俯視,整個盛京皇宮盡收眼底,最醒目的就是大政殿和十王亭這塊區域,因為沒有樹木的遮擋,裏麵的建築一目了然,即便是縱橫的道路也清晰可見。
積雪覆蓋著皇宮,到處一片銀裝素裹,我能清晰的看見正在皇宮中清理被積雪覆蓋道路的人。
隻不過站在這裏和看微縮景觀圖並沒有太大的區別,皇宮的全貌雖然更加直觀,但是我們始終瞧不出有什麽不尋常的地方。
“翻來覆去看都是一個樣的啊,在布局裏能留下什麽線索?”田雞焦頭爛額說。
“你能看出什麽嗎?”葉九卿轉頭問我。
我無力歎息一聲搖頭,盛京皇宮的格局我已經了然於心,整個皇宮以崇政殿為中心,從大清門到清寧宮為一條中軸線,將黃宮分為東、中、西三路。
中路為故宮主體,崇政殿為主體的核心,是皇太極處理朝政之所,配以飛龍翔鳳師善齋、協中齋、日華樓。
後麵有鳳凰樓、清寧宮,還有皇帝妃嬪寢居的東西配宮,以及頤和殿、介祉宮等,東路就是如今我們正在看的區域,以大政殿為中心,輔以左右十王亭。
布局左右對稱厚重莊嚴,從整體上看中規中矩,但吸收了中原建築的特點,除了一些細節上處理不夠完善外,實在沒有什麽可以挑剔的地方,比如清太祖在東路修建的建築,明顯和皇宮中其他建築格局截然不同。
想必清太祖在規劃和設計盛京皇宮的時候,隻關注到了東路的區域,至於其他地方根本沒有在他的構想範圍之內,再加之清太祖的汗諭,不樹、不改和不修導致東路建築雖然在皇宮的範圍之內,但是看上去卻好像是單獨存在,特別是如今我們站在山頂俯視,看的格外明顯。
“我還真沒看出什麽來,如果非要說的話,盛京皇宮的規劃有些雜亂,我估計清太祖的初衷僅僅是為了修東路,至於周圍的建築完全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我迴答。
“不是問你皇宮的格局,我是問你這裏的風水。”葉九卿一臉沉穩。
“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