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太多了,不過攻入揚州城的倒是沒幾次。”沈不悔迴想一下對我們說。“從遠由近,最早時期是後周伐唐時,周世宗柴榮偵知揚州無備,命大軍奔襲揚州,拂曉先遣部隊已經入城,不過因為守軍棄城南走並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事,而且統帥入城撫慰居民,沒有造成恐慌。”
“唐朝之後呢?”我問。
“之後就是金宋之戰,也是揚州曆史上最長的戰爭,足足持續了三十多年,但戰火隻蔓延到如今的瓜州灣,直至最後,元軍挾持謝太後和宋恭帝下詔諭降,揚州才被占領,但並沒有發生衝突。”
“你們看看這是什麽?”田雞從青銅宮的一處角落走迴來,手裏拿著一件破舊的衣服,看年代應該很久遠,彈去上麵的灰塵露出灰白的顏色。
葉知秋蹙眉不語,從田雞手中接過去看了半天,緩緩張開嘴震驚的說。
“這是軍服,而且還是”
“還是什麽?”田雞急切的追問。
“還是八旗軍鐵甲!”葉知秋一邊看一邊詫異的說。“而且還是精銳的索倫重騎兵,這鐵甲一共有三層,嚴密程度,可以說是全所未有的。”
“清軍?!”薛心柔大吃一驚。
“這鐵甲以白色為主,周邊暗紅,這是八旗之中鑲白旗的標誌。”葉知秋點點頭迴答。
“不,不是幾萬人”
我聽見沈不悔顫抖的聲音,轉頭看見她正望著我們之前穿過的屍骸走廊,表情惶恐而驚詫。
“姐,怎麽了?”田雞連忙走上前問。
“我知道到這裏的軍隊是誰了。”沈不悔表情凝重。“不管怎麽樣,九鼎如今已經不在關內!”
第710章 揚州十日
我們全都震驚的看向沈不悔,隻有葉知秋和薛心柔先是一愣,然後也跟著沈不悔一樣重新望向那些屍骸,幾乎是同時說出四個字。
揚州十日!
“難怪……”葉九卿恍然大悟聲音低沉自言自語。“會有這麽多屍骸。”
“你也知道?”我有些疑惑。
“揚州十日到底是什麽意思?”宮爵也很好奇。
“這是揚州自建城以來最黑暗的十天。”
葉知秋望著那些堆積如山的屍骸告訴我們,揚州十日的全稱是揚州十日記,裏麵記載了在揚州十日之內發生的事,葉知秋給我們提及書中原文。
……滿地皆嬰兒,或襯馬蹄,或藉人足,肝腦塗地,泣聲盈野,初四日,天始霽。道路積屍既經積雨暴漲,而青皮如蒙鼓,血肉內潰。穢臭逼人,複經日炙,其氣愈甚。前後左右,處處焚灼。室中氤氳,結成如霧,腥聞百裏……
我們麵麵相覷,即便不知道揚州十日到底發生了什麽,但從葉知秋說出的字裏行間,我們也能體會到殺戮和血腥。
“這些屍骸就是揚州十日留下的?”宮爵震驚無比。
“姐,揚州十日的始末到底是什麽?”田雞追問。
沈不悔巨細無遺告訴我們,崇禎十七年五月,南明諸臣在南京擁立福王為帝,建立了南明宏光政權,這個政權班底是由各種勢力拚湊而成,馬士英把持朝政,壓製東林黨。
同時,麵臨著清軍與李自成大順農民軍、張獻忠大西農民軍的威脅,內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史可法的戰略意圖是在加強防禦的基礎上向北進擊,以圖中原。
崇禎十七年五月十三日奏設四鎮,每鎮額兵三萬,東平伯劉澤清駐於淮北,興平伯高傑駐於泗水,廣昌伯劉良佐駐於臨淮,靖南侯黃得功駐於廬州,史可法督師屯駐揚州,居中調遣,此外寧南侯左良玉率軍十多萬駐防武昌。
“當時清兵在多鐸的率領下,分兵亳州、徐州兩路,向南推進,勢如破竹,迅速占領了徐州等地,並乘勢下淮安,奪泗州渡淮河,揮軍向揚州進犯。”沈不悔神情凝重,話語中透著幾分憤恨和遺憾。“若是當時南明上下一心,雖不敢說驅逐清兵,但至少也不會釀出揚州後來慘絕人寰的悲劇。”
“大敵當前,不更應該同仇敵愾?”田雞問。
“當時南明四鎮擁兵自重,互相矛盾,皆欲搶占繁富的揚州,在清軍渡淮前,四鎮間已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奪戰,高傑與南明睢州總兵許定國有隙,許定國計殺高傑後率所部降清,在揚州戰役開始前,四鎮中實力最雄厚的高傑便在自相殘殺中瓦解了。”葉知秋在旁邊痛心疾首說。
關於這段曆史,知道最清楚的莫過於沈不悔,葉知秋因為精通文史也深有了解,就連薛心柔也知道的一清二楚,這場戰役幾乎加速了大清入主中原的過程。
薛心柔在國外時還特意研究過這段曆史,因此提及過往她如數家珍,接過葉知秋的話繼續往下說。
南明軍事主力之一,駐守武昌的左良玉,袒護受馬士英傾軋的東林黨,以清君側為名,舉兵討伐馬士英,向南京進攻,李自成乘機占領武昌。
馬士英於密詔史可法督軍渡江入援,當清軍已進入河南、安徽,行將奪取揚州時刻,左良玉不僅未能保守武昌反而掣肘南京,在左良玉病死,其子夢庚續統大軍繼續進攻,迫使南京倉促宣布戒嚴和急征黃得功、劉澤清、劉良佐三總鎮兵入衛。
導致清軍攻取泗州渡淮,史可法退保揚州,告急求援時,二劉竟然借口入衛,徑自率軍南下。
置揚州危機於不顧的劉澤清並未入衛,反於降清,劉良佐亦於豫王多鐸進入南京後降清,這兩鎮大軍亦未參加揚州戰役。
而黃得功奉命截擊左夢庚於,率所部兵駐蕪湖,根本來不及馳援揚州。
“清軍大軍壓境圍困揚州的時候,隻有史可法帶兵孤立無援堅守,後來城內總兵和監軍副使因為貪生怕死,連夜拔營降清,這對揚州城守來說,無異釜底抽薪。”
“南明布置在南京周圍重兵數十萬,經過一係列的自相殘殺後,紛紛降清,史可法實際上是少兵無援的情況下孤守揚州城。”沈不悔點點頭說。
“後來呢,後來揚州發生了什麽?”我追問。
“清軍自歸德分路南下,豫王多鐸率所部於十三日取泗州,十四日渡淮,十九日圍揚州,揚州守城兵將雖進行頑強抵抗,但雙方兵力相差懸殊,並未經過殘酷的爭奪戰。”葉知秋聲音越說越小:“僅僅一天時間不到,清軍便占領揚州,三天後清軍突然開始縱兵屠掠,足足屠殺十日,後來清軍得到多鐸命令才封刀,這便是史稱的揚州十日。”
“揚州十日是清軍屠殺江北吳語人口的罪惡見證,文史中隻要關於這段曆史的記載和描述都觸目驚心,當時的揚州就猶如人間地獄一般”沈不悔義憤填膺說。“……行過一溝一池,堆屍貯積,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為五色,塘為之平,屋宇深邃,處處皆有積屍……”
“那不是萬人坑。”葉知秋抬手指向青銅宮外麵的堆積如山的屍骸。
“那是什麽?”葉九卿問。
“螺絲結頂!”葉知秋迴答。
我們追問其意,葉知秋告之,螺絲結頂其實是中國揚州的一條古巷,巷子蜿蜒曲折,長約數百米,最窄處一米多寬,最寬的地方不過兩米,地上鋪著板磚石塊。
螺絲結頂其實是壘屍及頂的諧音,意思是揚州十日期間,死人一層鋪著一層地往上壘,最後壘到屋頂那麽高。
“唐朝之後呢?”我問。
“之後就是金宋之戰,也是揚州曆史上最長的戰爭,足足持續了三十多年,但戰火隻蔓延到如今的瓜州灣,直至最後,元軍挾持謝太後和宋恭帝下詔諭降,揚州才被占領,但並沒有發生衝突。”
“你們看看這是什麽?”田雞從青銅宮的一處角落走迴來,手裏拿著一件破舊的衣服,看年代應該很久遠,彈去上麵的灰塵露出灰白的顏色。
葉知秋蹙眉不語,從田雞手中接過去看了半天,緩緩張開嘴震驚的說。
“這是軍服,而且還是”
“還是什麽?”田雞急切的追問。
“還是八旗軍鐵甲!”葉知秋一邊看一邊詫異的說。“而且還是精銳的索倫重騎兵,這鐵甲一共有三層,嚴密程度,可以說是全所未有的。”
“清軍?!”薛心柔大吃一驚。
“這鐵甲以白色為主,周邊暗紅,這是八旗之中鑲白旗的標誌。”葉知秋點點頭迴答。
“不,不是幾萬人”
我聽見沈不悔顫抖的聲音,轉頭看見她正望著我們之前穿過的屍骸走廊,表情惶恐而驚詫。
“姐,怎麽了?”田雞連忙走上前問。
“我知道到這裏的軍隊是誰了。”沈不悔表情凝重。“不管怎麽樣,九鼎如今已經不在關內!”
第710章 揚州十日
我們全都震驚的看向沈不悔,隻有葉知秋和薛心柔先是一愣,然後也跟著沈不悔一樣重新望向那些屍骸,幾乎是同時說出四個字。
揚州十日!
“難怪……”葉九卿恍然大悟聲音低沉自言自語。“會有這麽多屍骸。”
“你也知道?”我有些疑惑。
“揚州十日到底是什麽意思?”宮爵也很好奇。
“這是揚州自建城以來最黑暗的十天。”
葉知秋望著那些堆積如山的屍骸告訴我們,揚州十日的全稱是揚州十日記,裏麵記載了在揚州十日之內發生的事,葉知秋給我們提及書中原文。
……滿地皆嬰兒,或襯馬蹄,或藉人足,肝腦塗地,泣聲盈野,初四日,天始霽。道路積屍既經積雨暴漲,而青皮如蒙鼓,血肉內潰。穢臭逼人,複經日炙,其氣愈甚。前後左右,處處焚灼。室中氤氳,結成如霧,腥聞百裏……
我們麵麵相覷,即便不知道揚州十日到底發生了什麽,但從葉知秋說出的字裏行間,我們也能體會到殺戮和血腥。
“這些屍骸就是揚州十日留下的?”宮爵震驚無比。
“姐,揚州十日的始末到底是什麽?”田雞追問。
沈不悔巨細無遺告訴我們,崇禎十七年五月,南明諸臣在南京擁立福王為帝,建立了南明宏光政權,這個政權班底是由各種勢力拚湊而成,馬士英把持朝政,壓製東林黨。
同時,麵臨著清軍與李自成大順農民軍、張獻忠大西農民軍的威脅,內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史可法的戰略意圖是在加強防禦的基礎上向北進擊,以圖中原。
崇禎十七年五月十三日奏設四鎮,每鎮額兵三萬,東平伯劉澤清駐於淮北,興平伯高傑駐於泗水,廣昌伯劉良佐駐於臨淮,靖南侯黃得功駐於廬州,史可法督師屯駐揚州,居中調遣,此外寧南侯左良玉率軍十多萬駐防武昌。
“當時清兵在多鐸的率領下,分兵亳州、徐州兩路,向南推進,勢如破竹,迅速占領了徐州等地,並乘勢下淮安,奪泗州渡淮河,揮軍向揚州進犯。”沈不悔神情凝重,話語中透著幾分憤恨和遺憾。“若是當時南明上下一心,雖不敢說驅逐清兵,但至少也不會釀出揚州後來慘絕人寰的悲劇。”
“大敵當前,不更應該同仇敵愾?”田雞問。
“當時南明四鎮擁兵自重,互相矛盾,皆欲搶占繁富的揚州,在清軍渡淮前,四鎮間已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奪戰,高傑與南明睢州總兵許定國有隙,許定國計殺高傑後率所部降清,在揚州戰役開始前,四鎮中實力最雄厚的高傑便在自相殘殺中瓦解了。”葉知秋在旁邊痛心疾首說。
關於這段曆史,知道最清楚的莫過於沈不悔,葉知秋因為精通文史也深有了解,就連薛心柔也知道的一清二楚,這場戰役幾乎加速了大清入主中原的過程。
薛心柔在國外時還特意研究過這段曆史,因此提及過往她如數家珍,接過葉知秋的話繼續往下說。
南明軍事主力之一,駐守武昌的左良玉,袒護受馬士英傾軋的東林黨,以清君側為名,舉兵討伐馬士英,向南京進攻,李自成乘機占領武昌。
馬士英於密詔史可法督軍渡江入援,當清軍已進入河南、安徽,行將奪取揚州時刻,左良玉不僅未能保守武昌反而掣肘南京,在左良玉病死,其子夢庚續統大軍繼續進攻,迫使南京倉促宣布戒嚴和急征黃得功、劉澤清、劉良佐三總鎮兵入衛。
導致清軍攻取泗州渡淮,史可法退保揚州,告急求援時,二劉竟然借口入衛,徑自率軍南下。
置揚州危機於不顧的劉澤清並未入衛,反於降清,劉良佐亦於豫王多鐸進入南京後降清,這兩鎮大軍亦未參加揚州戰役。
而黃得功奉命截擊左夢庚於,率所部兵駐蕪湖,根本來不及馳援揚州。
“清軍大軍壓境圍困揚州的時候,隻有史可法帶兵孤立無援堅守,後來城內總兵和監軍副使因為貪生怕死,連夜拔營降清,這對揚州城守來說,無異釜底抽薪。”
“南明布置在南京周圍重兵數十萬,經過一係列的自相殘殺後,紛紛降清,史可法實際上是少兵無援的情況下孤守揚州城。”沈不悔點點頭說。
“後來呢,後來揚州發生了什麽?”我追問。
“清軍自歸德分路南下,豫王多鐸率所部於十三日取泗州,十四日渡淮,十九日圍揚州,揚州守城兵將雖進行頑強抵抗,但雙方兵力相差懸殊,並未經過殘酷的爭奪戰。”葉知秋聲音越說越小:“僅僅一天時間不到,清軍便占領揚州,三天後清軍突然開始縱兵屠掠,足足屠殺十日,後來清軍得到多鐸命令才封刀,這便是史稱的揚州十日。”
“揚州十日是清軍屠殺江北吳語人口的罪惡見證,文史中隻要關於這段曆史的記載和描述都觸目驚心,當時的揚州就猶如人間地獄一般”沈不悔義憤填膺說。“……行過一溝一池,堆屍貯積,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為五色,塘為之平,屋宇深邃,處處皆有積屍……”
“那不是萬人坑。”葉知秋抬手指向青銅宮外麵的堆積如山的屍骸。
“那是什麽?”葉九卿問。
“螺絲結頂!”葉知秋迴答。
我們追問其意,葉知秋告之,螺絲結頂其實是中國揚州的一條古巷,巷子蜿蜒曲折,長約數百米,最窄處一米多寬,最寬的地方不過兩米,地上鋪著板磚石塊。
螺絲結頂其實是壘屍及頂的諧音,意思是揚州十日期間,死人一層鋪著一層地往上壘,最後壘到屋頂那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