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結合這些已經翻譯出來的文字,或許可以開啟重明環。
我聽葉九卿說過中醫中有一種高超的醫術叫懸絲診脈,而宮羽卻練就了如出一轍的本事,不過唯一不同的是,中醫能通過這種方法得知病灶,而宮羽卻能破解機關,看樣子這本事宮爵也駕輕就熟。
我們在旁邊看著宮爵全神貫注,在他輕微觸動的食指下,重明環上的九環被他慢慢撥動,當最後一環在他手裏定格,宮爵如釋重負的長鬆一口氣,他緩緩抽出裏麵的長發。
我看見重明環上竟然真的從上至下排列出一行通順的文字。
臣鑄重明環幸不辱命。
當宮爵把最後一個命字推移過去的瞬間。
哢!
我和葉知秋都震驚的看見重明環居然真的一分為二開啟,我慢慢從宮爵手中接過重明環,看見一張泛黃的紙纏裹在裏麵的軸心之中。
我從裏麵把那張紙取出來,小小的紙上就寫了一句話,當我讀完的刹那頓時臉色的變,葉知秋好奇的剛想伸頭過來看,我二話沒說把紙放進嘴裏吐了下去。
葉知秋氣的直跺腳,怒不可歇的盯著我,我把手裏的重明環毫不吝嗇的塞到她手裏:“咱說話算數,這東西歸你了,這裏沒你事,該幹嘛幹嘛去。”
葉知秋抿著嘴一臉怨氣,拿著重明環瞪了我和宮爵一眼,憤憤不平的轉身離開,我知道她現在很生氣,不過紙上寫的內容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她知道。
“上麵寫的是什麽?”宮爵似乎明白我舉動的意思,等葉知秋走了以後才問。
我重新坐下來,看著宮爵多少有些按耐不住內心的激動。
“隨珠藏邙山玄武掛印之地!”
“隨珠?!”宮爵一愣,和我剛才看見紙上內容時一樣震驚的表情。“隨珠……難道是和和氏璧齊名,被稱為春秋雙寶之一的隨侯珠!”
第11章 北邙少閑土
春秋戰國時期最讓人神往的珍寶莫過於,隨侯之珠,卞和之璧,皆至寶也,故隨和並稱。
至於和氏璧因為傳聞頗多,所以人盡皆知,就連孩童也能說出完璧歸趙的典故,但隨侯珠卻鮮為人知,古書中對隨侯珠的描述更為細致,珠盈徑寸,純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燭室,故謂之隨侯珠,又曰明月珠。
但凡缺失的東西往往也越珍貴,這或許就是物以稀為貴的道理,先不管春秋戰國的隨和雙寶到底有多貴重,我想真正讓這兩樣古物價值連城的,還是因為不可複得的原因。
和氏璧自然不用提,秦王願意以十五座城池交換的寶物,其價值可想而知,可惜和氏璧湮滅在曆史的時間長河之中,下落無人所知。
而隨侯珠在楚武王攻伐隨侯後據為己有,但不久後楚被秦國所滅,秦始皇擁有了隨侯珠及和氏璧。
這個是可以從文獻中考證的,李斯膾炙人口的《諫逐客書》中完全可證實這一點。
書中提及: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
可隨侯珠從秦始皇以後便無下文,傳聞中隨侯珠隨秦始皇殉葬,在墓室以代膏燭。
我和宮爵對視一眼,宮爵說,如果重明環中的紙條上記載線索是真的,那這個傳聞就被徹底推翻,甚至再往前追溯,秦始皇得到的隨侯珠極有可能都是假的。
隨侯珠重現的線索如果讓葉知秋知道,她絕對會窮盡一生陰魂不散的纏著我,這節骨眼上怎麽也不能讓她出來添亂。
我有些遲疑的在兩個手指之間比出一寸的距離,記載中這是隨侯珠的大小,按照描述隨侯珠很可能是一枚夜明珠,可問題是這些年在四方當鋪,雖然沒有參與過葉九卿組織的盜墓,但見過的古玩珍品卻不計其數。
不要說一寸大小的夜明珠,再大的我也見過,也不是什麽稀罕玩意,葉九卿都不會多看一眼的東西。
如此大費周章的藏匿一顆普普通通的夜明珠,估計是和月宮九龍舫有關,由此可見月宮九龍舫早在春秋戰國就有過存在的痕跡。
第二天一早我和宮爵立刻動身趕往洛陽,邙山又名北邙山,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北,黃河南岸,是秦嶺山脈的餘脈,崤山支脈,東西橫旦數百裏。
北邙山山勢逶迤綿延,如巨龍橫亙,氣勢雄偉,南俯瞰伊、洛二河自西向東緩緩流淌,北望黃河如帶,連綿千裏,此地在風水堪輿中被稱之為枕山蹬河。
因此,北邙山曆來被視為殯葬安塚的風水寶地,地脈獨具龍格之妙,所有曆來都有生在蘇杭,葬在北邙的說法。
我和宮爵趕到洛陽北邙山已經是三天以後的中午,登上北邙主峰翠雲峰,峰上樹木鬱鬱蔥蔥,極目望去,邙山上布滿了大大小小數十萬計的古墓葬,數百座高大巍峨的古墓塚,在邙山土嶺上星羅棋布,森然壯觀。
我蹲下身從地上拾起一把土在手裏搓揉,土質緊硬密實,粘結恰到好處,而且北邙山地表以下十幾米都是這樣的土層,水基本很難滲透下去而且極其容易挖掘,簡直是得天獨厚的殯葬之地。
我環顧四周若有所思的對宮爵說,北邙上墓葬興起於東漢,按照我們在重明環中得到的線索,隨侯珠就藏匿在此,秦末便銷聲斂跡的隨侯珠,距離東漢少說也有四百多年,到底是誰一直收藏著隨侯珠,又是什麽原因沒有傳承下去,而選擇埋藏在北邙山?
我說了半天也沒見宮爵答話,抬頭才看見他的目光一直盯著我們身後不遠處幾個人,我轉頭望過去,看見那些人手裏拿著羅盤,看架勢應該是看風水的。
想必是在此選墓地的風水師,多看了幾眼立刻就明白宮爵為什麽如此留意,這風水師手裏的羅盤都拿反了,可樣子卻全神貫注的四處張望,自始至終都沒往羅盤上瞅過一樣,跟著旁邊的人不時蹲下身搓揉地上的泥土。
我和宮爵對視一眼,來這北邙山探墓的居然不止我們,站起身往前麵走了幾步,驚訝的發現山頭四周到處都是這樣的人,幾個衣衫襤褸的乞丐,杵著竹竿端著破碗遊走在山間,若是遇到前來祭拜掃墓的,想給先人積德,多少都會打發點錢財。
那幾個乞丐獐頭鼠目,賊溜溜的眼睛四處張望,走幾步就停下來,像是在歇息,手裏的竹竿隨意的插在地上,等他們再往前走的時候,提起的竹竿上附著泥土。
我眉頭一皺,等這幾個乞丐從我們身邊走過的時候,被我叫住,我從身上摸出一張錢,乞丐先是一愣,連忙點頭哈腰說著感謝,我把錢放過去看著他們走遠。
“今天這北邙山是真熱鬧,一下來了這麽多土耗子。”我對宮爵說。
“之前看風水的應該是。”宮爵點點頭望著遠去那幾個乞丐的背影問。“他們也是?”
我點點頭,我給乞丐的是一張五元的紙筆,在當時可不是一筆小錢,居然連看都沒看一眼,而且他們手裏的竹竿下端是被劈開的,北邙上的土層很容易穿透,竹竿插入地中帶出來的泥土能分辨墓葬的位置,竹竿的作用和洛陽鏟有異曲同工之妙,我給他們錢時,有意無意摸到他們手掌,上麵的老繭我閉著眼睛也知道是什麽留下的。
將軍打了我十年,他手掌上有同樣的老繭,那是長期挖墓才會留下的痕跡。
“雖說北邙山頭少閑土,盡是洛陽人舊墓,可北邙山十墓九空,即便是盜墓的也不會對這地方感興趣。”宮爵壓低聲音沉穩的說。“怎麽會突然來了這麽多盜墓賊?”
“北邙山上不缺大墓,能叫上名字的也有十幾處,但這些人明顯不是衝著大墓來的,似乎在探墓。”我拍拍手上的泥土憂心忡忡的迴答。“這麽多土耗子齊聚北邙不是什麽好事……”
“你是說和我們的目的一樣?”宮爵有些警覺的問。
“還不清楚,但蹊蹺的很,這幫盜墓賊看架勢比我們先到,我擔心萬一消息被泄露,那麻煩就大了。”
“重明環上的線索提及隨侯珠藏在北邙上的玄武掛印之地。”宮爵走到我身邊認真的說。“探墓你在行,玄武掛印是什麽意思?”
我聽葉九卿說過中醫中有一種高超的醫術叫懸絲診脈,而宮羽卻練就了如出一轍的本事,不過唯一不同的是,中醫能通過這種方法得知病灶,而宮羽卻能破解機關,看樣子這本事宮爵也駕輕就熟。
我們在旁邊看著宮爵全神貫注,在他輕微觸動的食指下,重明環上的九環被他慢慢撥動,當最後一環在他手裏定格,宮爵如釋重負的長鬆一口氣,他緩緩抽出裏麵的長發。
我看見重明環上竟然真的從上至下排列出一行通順的文字。
臣鑄重明環幸不辱命。
當宮爵把最後一個命字推移過去的瞬間。
哢!
我和葉知秋都震驚的看見重明環居然真的一分為二開啟,我慢慢從宮爵手中接過重明環,看見一張泛黃的紙纏裹在裏麵的軸心之中。
我從裏麵把那張紙取出來,小小的紙上就寫了一句話,當我讀完的刹那頓時臉色的變,葉知秋好奇的剛想伸頭過來看,我二話沒說把紙放進嘴裏吐了下去。
葉知秋氣的直跺腳,怒不可歇的盯著我,我把手裏的重明環毫不吝嗇的塞到她手裏:“咱說話算數,這東西歸你了,這裏沒你事,該幹嘛幹嘛去。”
葉知秋抿著嘴一臉怨氣,拿著重明環瞪了我和宮爵一眼,憤憤不平的轉身離開,我知道她現在很生氣,不過紙上寫的內容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她知道。
“上麵寫的是什麽?”宮爵似乎明白我舉動的意思,等葉知秋走了以後才問。
我重新坐下來,看著宮爵多少有些按耐不住內心的激動。
“隨珠藏邙山玄武掛印之地!”
“隨珠?!”宮爵一愣,和我剛才看見紙上內容時一樣震驚的表情。“隨珠……難道是和和氏璧齊名,被稱為春秋雙寶之一的隨侯珠!”
第11章 北邙少閑土
春秋戰國時期最讓人神往的珍寶莫過於,隨侯之珠,卞和之璧,皆至寶也,故隨和並稱。
至於和氏璧因為傳聞頗多,所以人盡皆知,就連孩童也能說出完璧歸趙的典故,但隨侯珠卻鮮為人知,古書中對隨侯珠的描述更為細致,珠盈徑寸,純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燭室,故謂之隨侯珠,又曰明月珠。
但凡缺失的東西往往也越珍貴,這或許就是物以稀為貴的道理,先不管春秋戰國的隨和雙寶到底有多貴重,我想真正讓這兩樣古物價值連城的,還是因為不可複得的原因。
和氏璧自然不用提,秦王願意以十五座城池交換的寶物,其價值可想而知,可惜和氏璧湮滅在曆史的時間長河之中,下落無人所知。
而隨侯珠在楚武王攻伐隨侯後據為己有,但不久後楚被秦國所滅,秦始皇擁有了隨侯珠及和氏璧。
這個是可以從文獻中考證的,李斯膾炙人口的《諫逐客書》中完全可證實這一點。
書中提及: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
可隨侯珠從秦始皇以後便無下文,傳聞中隨侯珠隨秦始皇殉葬,在墓室以代膏燭。
我和宮爵對視一眼,宮爵說,如果重明環中的紙條上記載線索是真的,那這個傳聞就被徹底推翻,甚至再往前追溯,秦始皇得到的隨侯珠極有可能都是假的。
隨侯珠重現的線索如果讓葉知秋知道,她絕對會窮盡一生陰魂不散的纏著我,這節骨眼上怎麽也不能讓她出來添亂。
我有些遲疑的在兩個手指之間比出一寸的距離,記載中這是隨侯珠的大小,按照描述隨侯珠很可能是一枚夜明珠,可問題是這些年在四方當鋪,雖然沒有參與過葉九卿組織的盜墓,但見過的古玩珍品卻不計其數。
不要說一寸大小的夜明珠,再大的我也見過,也不是什麽稀罕玩意,葉九卿都不會多看一眼的東西。
如此大費周章的藏匿一顆普普通通的夜明珠,估計是和月宮九龍舫有關,由此可見月宮九龍舫早在春秋戰國就有過存在的痕跡。
第二天一早我和宮爵立刻動身趕往洛陽,邙山又名北邙山,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北,黃河南岸,是秦嶺山脈的餘脈,崤山支脈,東西橫旦數百裏。
北邙山山勢逶迤綿延,如巨龍橫亙,氣勢雄偉,南俯瞰伊、洛二河自西向東緩緩流淌,北望黃河如帶,連綿千裏,此地在風水堪輿中被稱之為枕山蹬河。
因此,北邙山曆來被視為殯葬安塚的風水寶地,地脈獨具龍格之妙,所有曆來都有生在蘇杭,葬在北邙的說法。
我和宮爵趕到洛陽北邙山已經是三天以後的中午,登上北邙主峰翠雲峰,峰上樹木鬱鬱蔥蔥,極目望去,邙山上布滿了大大小小數十萬計的古墓葬,數百座高大巍峨的古墓塚,在邙山土嶺上星羅棋布,森然壯觀。
我蹲下身從地上拾起一把土在手裏搓揉,土質緊硬密實,粘結恰到好處,而且北邙山地表以下十幾米都是這樣的土層,水基本很難滲透下去而且極其容易挖掘,簡直是得天獨厚的殯葬之地。
我環顧四周若有所思的對宮爵說,北邙上墓葬興起於東漢,按照我們在重明環中得到的線索,隨侯珠就藏匿在此,秦末便銷聲斂跡的隨侯珠,距離東漢少說也有四百多年,到底是誰一直收藏著隨侯珠,又是什麽原因沒有傳承下去,而選擇埋藏在北邙山?
我說了半天也沒見宮爵答話,抬頭才看見他的目光一直盯著我們身後不遠處幾個人,我轉頭望過去,看見那些人手裏拿著羅盤,看架勢應該是看風水的。
想必是在此選墓地的風水師,多看了幾眼立刻就明白宮爵為什麽如此留意,這風水師手裏的羅盤都拿反了,可樣子卻全神貫注的四處張望,自始至終都沒往羅盤上瞅過一樣,跟著旁邊的人不時蹲下身搓揉地上的泥土。
我和宮爵對視一眼,來這北邙山探墓的居然不止我們,站起身往前麵走了幾步,驚訝的發現山頭四周到處都是這樣的人,幾個衣衫襤褸的乞丐,杵著竹竿端著破碗遊走在山間,若是遇到前來祭拜掃墓的,想給先人積德,多少都會打發點錢財。
那幾個乞丐獐頭鼠目,賊溜溜的眼睛四處張望,走幾步就停下來,像是在歇息,手裏的竹竿隨意的插在地上,等他們再往前走的時候,提起的竹竿上附著泥土。
我眉頭一皺,等這幾個乞丐從我們身邊走過的時候,被我叫住,我從身上摸出一張錢,乞丐先是一愣,連忙點頭哈腰說著感謝,我把錢放過去看著他們走遠。
“今天這北邙山是真熱鬧,一下來了這麽多土耗子。”我對宮爵說。
“之前看風水的應該是。”宮爵點點頭望著遠去那幾個乞丐的背影問。“他們也是?”
我點點頭,我給乞丐的是一張五元的紙筆,在當時可不是一筆小錢,居然連看都沒看一眼,而且他們手裏的竹竿下端是被劈開的,北邙上的土層很容易穿透,竹竿插入地中帶出來的泥土能分辨墓葬的位置,竹竿的作用和洛陽鏟有異曲同工之妙,我給他們錢時,有意無意摸到他們手掌,上麵的老繭我閉著眼睛也知道是什麽留下的。
將軍打了我十年,他手掌上有同樣的老繭,那是長期挖墓才會留下的痕跡。
“雖說北邙山頭少閑土,盡是洛陽人舊墓,可北邙山十墓九空,即便是盜墓的也不會對這地方感興趣。”宮爵壓低聲音沉穩的說。“怎麽會突然來了這麽多盜墓賊?”
“北邙山上不缺大墓,能叫上名字的也有十幾處,但這些人明顯不是衝著大墓來的,似乎在探墓。”我拍拍手上的泥土憂心忡忡的迴答。“這麽多土耗子齊聚北邙不是什麽好事……”
“你是說和我們的目的一樣?”宮爵有些警覺的問。
“還不清楚,但蹊蹺的很,這幫盜墓賊看架勢比我們先到,我擔心萬一消息被泄露,那麻煩就大了。”
“重明環上的線索提及隨侯珠藏在北邙上的玄武掛印之地。”宮爵走到我身邊認真的說。“探墓你在行,玄武掛印是什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