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信誰疑誰
[三國]謀士求生指南 作者:如是青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到曹操迴師的消息, 荀某人終於肯好好說話。
隻是在賈詡看來也算不得什麽好話。
隻見荀元衡站起身,拍拍袍角走人,“距營二十裏, 騎兵急行頃刻之間, 賈公何不早相告。”
還怪他不早說。
空蕩蕩的軍帳內,賈文和換上幹淨的外袍,束好衣帶, 施施然出帳。
既不能放任朱靈囂張, 又不願與荀元衡過多糾纏, 他才扣留發往朱靈處的文書, 故意弄這一出拙劣淺顯, 一眼能識破的花招。
如今朱靈必將收斂, 他“荀”的身份卻再難洗清。
若不在曹操手底下,任他想點什麽計策, 真要想害荀元衡,以那人毫無防備的姿態, 要取項上人頭都並非難事。
隻是以他所見,曹孟德為人雖狠辣, 但外法內儒, 骨子裏還殘留著儒生的禮義觀,崇尚忠義之士。
他當年長安獻計已經為人詬病,要再給人留下行事不擇手段的印象, 恐怕自惹禍患。
如今荀氏樹大招風,被荀元衡黏上當然有麻煩。
然而塞翁失馬, 禍福相生, 天底下的事誰能說得明白
隻能走一步, 看一步。
營門處, 曹昂見他走過來,帶著自家弟弟上前行禮,“文和公。”
“議郎。”賈文和迴揖,又看向個頭僅僅到兄長胸口的小郎君,同樣迴禮,“郎君。”
曹昂兩年前舉孝廉,不久前任議郎,賈詡隻稱唿官職,恭敬而稍顯疏遠。
曹丕抬眼去望,看著這位相貌平平無奇的老者,很難將聽過的事跡與其本人對上號。
舞勺之年的小郎君生出莫名的敬畏,運籌帷幄的智者,果真深不可測。
剛有這個想法,隻聽自家兄長又向著一處行禮,“荀君。”
俊秀清朗的年輕文吏與眾人打過招唿,過來和他家兄長相對行禮。兩人站在原處交談,曹丕抬眼便能看到青年人光潔白皙的下頜,此人衣袖間隱隱帶著箱匣中用作防蛀的香草氣息。
在眾人麵前兄長老實喚“荀君”,私底下又變成“先生”。
百無聊賴的小郎君無意瞥見荀元衡玄袍衣帶處佩有白玉帶鉤,頓時被吸引去注意力。
玉色細膩如羊脂,全無雜質,成色極美。鉤首僅僅刻幾道弦紋,幾近不加雕琢,卻有渾然天成的美感。
物似其主。
曹丕生來處境優渥,眼界養得高。如金銀漆玉等奢侈器具中,他最喜玉器,尤其喜愛收集純淨無暇的白玉。
正全心交談的曹子修沒有注意弟弟的動靜,被灼灼目光盯著的荀忻若有所覺。
“與公子久別重逢,來得倉促無暇備禮。”荀忻解下腰間玉佩,小郎君眼眸圓睜無辜地望著他。
不是玉佩
他試探地摸索,從香囊摸到帶鉤,隻見曹子桓眼神一亮。
“”荀忻垂眸一看,這是一枚燒窯時無聊,比著帶鉤隨手捏出來,最終還燒成了的小玩意。
他身上穿的窄袖騎裝不需要帶鉤,僅僅是起裝飾作用。
把白瓷帶鉤一齊解下來,遞給曹丕,“公子若不棄”
一旁的曹子修不明所以,以為荀元衡是一時興起,催促仿佛愣住的弟弟,“荀先生心意。”
事實證明曹昂的擔心是多餘的,下一刻他弟弟利落接過,一邊稱謝一邊將禮物飛快地收入袖中。
生怕荀忻反悔的模樣。
曹子修被口水噎住,咳了半晌,終於反應過來,“阿弟,誰曾教過如此行事”
“阿兄。”曹丕望著塵沙滾滾的遠處,轉移他兄長的注意力,“大人歸矣。”
馬蹄聲漸近,數百騎奔馳而來,“曹”字旌旗隨戰馬由遠及近,肆意飄揚。
“明公”
一緊韁繩,曹操在營前勒馬,陽光下他眯著眼環視眾人,似乎在找什麽人。
荀攸與諸將隨後下馬,站在原地看曹公上前去扶起營前拜倒的眾人。
隻見曹操一一撫慰留守的將校,從朱靈等人一直扶到遷徙百姓迴來的夏侯淵,“有賴諸君之力,孤得以陣斬顏良、文醜,大勝而歸。”
“諸君請起。”
顏良、文醜都是河北大將,一聽這消息曹軍人人振奮,長戟的木柄撞地,如戰鼓鼓點。
“明公天威”
“將軍天威”
震天唿喝聲中,朱靈出列躬身揖道,“明公,靈有一事稟告。”
“說。”說話間曹操已走到文吏那一邊,拉著一人的手示意眾人,“若非元衡造筏投於水上”他指向騎兵身後百餘車輜重,笑道,“孤必空手而歸。”
“河北強兵勁弩,孤之所以能使其損兵折將、铩羽而歸,唯賴諸君。”
“賢士大夫,良將校,有諸君相助,孤方能克定四州,得與袁氏爭鋒。”
“願為明公效死”隨曹操凱旋的騎兵齊聲唿喝,人人振奮,士氣如虹。
曹操拉著荀忻,帶著眾人往營內走,走了幾步想起來,“文博方才有何要事”
“文博”是朱靈的表字。
朱靈低著頭,冷汗涔涔。曹操方才的舉動還曆曆在目,荀元衡造筏非但無罪還有功
他心思一轉,咬牙應道,“稟明公,潁川輸糧已至營中。”
曹操“哦”一聲,誇讚他兩句,帶著一眾文吏入帳議事。
“文博有所不知。”與朱靈相熟的路招搭著兄弟肩膀,“此戰可稱驚心動魄,唯恨不能與君並肩而戰。”
朱靈正心情抑鬱,隨口迎合兩句。
路招來了興致,從營門走到所在兵營,一路從輕兵馳援白馬說到延津陣斬文醜,自顧自說得激動。
“大戰方畢,我等收拾戰場,正要輕裝撤軍。”他扼腕歎息,“百餘車輜重,精鐵鎧甲,麥草糧穀,誰能舍得拋棄”
“軍令如山,我等又不得不從。”
“誰料這時”路招一拍兄弟後背,激動得仿佛擊鼓說唱的優人,“文博猜怎著”
差點沒被這一驚一乍,還沒輕沒重的一拍給拍得原地去世,朱靈顧及兄弟情義緩出一口氣,“怎著”
“大河上千筏激蕩,百舸爭流,旗幟亂舞。”
“莫非有敵來襲,曹公急急號令整軍。”路招說到要緊處停下腳步。
朱靈也被他挑起好奇心,“袁軍從水上偷襲,爾等如何應對”這些年大家打仗雖打出了許多花樣,大都講究個出奇製勝,倒沒見過這種路數,派奇兵走水路從側麵偷襲
“非也,非也。”路招心滿意足地搖搖頭,“筏上空無一人。”
“空無一人”
等等,朱靈突然有不好的預感,“曹公言荀忻有功,造筏投水”
“然也,然也。”路招歎口氣,似乎在遺憾觀眾已經被劇透,“曹公何等英明,一見皮筏鋪設油布,置有麻索,便意會到此乃荀參軍所造。”
“於是召集健兒,用筏輸運輜重”
其實曹操確認河上來路不明、順流漂來的筏子時沒有這麽武斷,讓他做出判斷的是筏子上的旗幟。
數張旗幟破破爛爛,布條長短不一,偏偏破爛處一模一樣,絕非巧合。在眾人看來這一點可能隻是稍顯古怪,但曹操很快聯想起郭奉孝曾熱心教他的幾條密令。
用那種長短密令來解,恰好是表示安全。
這種郭奉孝用來開玩笑的密令,知道的人寥寥無幾,創造者荀元衡算得上一個。
再其次,袁軍處於河北下遊,官渡曹營位於上遊,能順流漂過來,可以確認是自家人的手筆。
路招當然不知道這其中的門道,他更不能體會好兄弟此刻的心情。
“順流投筏果真妙計,無怪乎曹公信重荀參軍。”
荀忻參司空軍事,可以被簡稱為參軍。
朱靈聽著“荀參軍”三字極為刺耳,誰能想到荀忻不過一兩年從參軍能升任督率中軍的護軍。
再聽路招對荀忻推崇的語氣,朱文博倒盡胃口,推脫自己身體不適,匆匆告辭迴營。
隻留下在原地撓頭,意猶未盡的路招。
被老曹單獨留在主帳內“洽談”,荀忻掀開帳門,長出一口氣,隻覺得逃出生天。
老曹突如其來的小論文誇得人自慚形穢,抬不起頭。
往所住的營帳走,遠遠就望見一個等待的人影,荀忻加快腳步。
“公達。”
荀公達轉身,眉目沉靜如故,“元衡。”
“家中一切可好”他留在官渡近一年,歲暮時也沒有迴許都。
“尚可。”荀忻仔細看他,人比去年消瘦了些,一邊拉著荀攸進帳,“曾托我帶書信來,在箱匣中。”
臨走時他去過荀攸家,荀攸的夫人辛氏寫了幾封信托他帶過來。
“案上有湯水梅漿,稍坐片刻。”荀忻忙去翻他帶過來的行李,沒過一會兒拿著竹筒坐迴荀公達麵前,把家書交給他。
寒暄幾句,荀攸忽而問起,“此前”他停頓下來,隱晦問道,“可曾帶來”
荀忻知道他說得是什麽,點頭,“輕騎前來,攜帶幾匣而已。”
“易燃易潮,稍有不慎易致死傷,輸送不易。”黑火藥極易受潮,運輸不當也容易爆炸,沒辦法大量輸送。
“將用於何處”荀忻問道。
“此戰必曠日持久,糧草為重中之重。”荀公達接過荀忻遞過來的水,喝一口放下,陶杯落案時加劇這份凝重。
荀忻眉頭微皺又鬆開,“用以引燃糧草”
荀公達這個時候就開始想著燒袁紹的糧草
“可用否”隔著書案坐著的人抬眼看著他,問道。
目光落在陶杯上,荀忻應聲,“可用。”
不用於攻城,火藥也隻能作為助燃劑,動靜與效果都比柴火驚人。
即便是荀公達,對於了解未深的事物也難以發揮其威力。可火器大展神威的場景卻也不是荀忻想看到的。
“賈文和。”荀攸突然提起賈詡,“心思深沉,非良善輩。”
荀忻看著他,笑了笑,“並未深交。”他有點好奇荀公達遠在延津,怎麽知道他每天煩賈詡的
“於此人,過猶不及。”眼前人搖搖頭,袍角猶帶塵土,風塵仆仆,緊皺的眉間壓著家國事。
“知矣。”荀忻歎口氣,放下無關緊要的好奇心,“我識人從未勝過公達。”
“信我”荀攸本來低頭在看收進袖中的竹筒,聞言緩緩問他。
“深信不疑。”
隻是在賈詡看來也算不得什麽好話。
隻見荀元衡站起身,拍拍袍角走人,“距營二十裏, 騎兵急行頃刻之間, 賈公何不早相告。”
還怪他不早說。
空蕩蕩的軍帳內,賈文和換上幹淨的外袍,束好衣帶, 施施然出帳。
既不能放任朱靈囂張, 又不願與荀元衡過多糾纏, 他才扣留發往朱靈處的文書, 故意弄這一出拙劣淺顯, 一眼能識破的花招。
如今朱靈必將收斂, 他“荀”的身份卻再難洗清。
若不在曹操手底下,任他想點什麽計策, 真要想害荀元衡,以那人毫無防備的姿態, 要取項上人頭都並非難事。
隻是以他所見,曹孟德為人雖狠辣, 但外法內儒, 骨子裏還殘留著儒生的禮義觀,崇尚忠義之士。
他當年長安獻計已經為人詬病,要再給人留下行事不擇手段的印象, 恐怕自惹禍患。
如今荀氏樹大招風,被荀元衡黏上當然有麻煩。
然而塞翁失馬, 禍福相生, 天底下的事誰能說得明白
隻能走一步, 看一步。
營門處, 曹昂見他走過來,帶著自家弟弟上前行禮,“文和公。”
“議郎。”賈文和迴揖,又看向個頭僅僅到兄長胸口的小郎君,同樣迴禮,“郎君。”
曹昂兩年前舉孝廉,不久前任議郎,賈詡隻稱唿官職,恭敬而稍顯疏遠。
曹丕抬眼去望,看著這位相貌平平無奇的老者,很難將聽過的事跡與其本人對上號。
舞勺之年的小郎君生出莫名的敬畏,運籌帷幄的智者,果真深不可測。
剛有這個想法,隻聽自家兄長又向著一處行禮,“荀君。”
俊秀清朗的年輕文吏與眾人打過招唿,過來和他家兄長相對行禮。兩人站在原處交談,曹丕抬眼便能看到青年人光潔白皙的下頜,此人衣袖間隱隱帶著箱匣中用作防蛀的香草氣息。
在眾人麵前兄長老實喚“荀君”,私底下又變成“先生”。
百無聊賴的小郎君無意瞥見荀元衡玄袍衣帶處佩有白玉帶鉤,頓時被吸引去注意力。
玉色細膩如羊脂,全無雜質,成色極美。鉤首僅僅刻幾道弦紋,幾近不加雕琢,卻有渾然天成的美感。
物似其主。
曹丕生來處境優渥,眼界養得高。如金銀漆玉等奢侈器具中,他最喜玉器,尤其喜愛收集純淨無暇的白玉。
正全心交談的曹子修沒有注意弟弟的動靜,被灼灼目光盯著的荀忻若有所覺。
“與公子久別重逢,來得倉促無暇備禮。”荀忻解下腰間玉佩,小郎君眼眸圓睜無辜地望著他。
不是玉佩
他試探地摸索,從香囊摸到帶鉤,隻見曹子桓眼神一亮。
“”荀忻垂眸一看,這是一枚燒窯時無聊,比著帶鉤隨手捏出來,最終還燒成了的小玩意。
他身上穿的窄袖騎裝不需要帶鉤,僅僅是起裝飾作用。
把白瓷帶鉤一齊解下來,遞給曹丕,“公子若不棄”
一旁的曹子修不明所以,以為荀元衡是一時興起,催促仿佛愣住的弟弟,“荀先生心意。”
事實證明曹昂的擔心是多餘的,下一刻他弟弟利落接過,一邊稱謝一邊將禮物飛快地收入袖中。
生怕荀忻反悔的模樣。
曹子修被口水噎住,咳了半晌,終於反應過來,“阿弟,誰曾教過如此行事”
“阿兄。”曹丕望著塵沙滾滾的遠處,轉移他兄長的注意力,“大人歸矣。”
馬蹄聲漸近,數百騎奔馳而來,“曹”字旌旗隨戰馬由遠及近,肆意飄揚。
“明公”
一緊韁繩,曹操在營前勒馬,陽光下他眯著眼環視眾人,似乎在找什麽人。
荀攸與諸將隨後下馬,站在原地看曹公上前去扶起營前拜倒的眾人。
隻見曹操一一撫慰留守的將校,從朱靈等人一直扶到遷徙百姓迴來的夏侯淵,“有賴諸君之力,孤得以陣斬顏良、文醜,大勝而歸。”
“諸君請起。”
顏良、文醜都是河北大將,一聽這消息曹軍人人振奮,長戟的木柄撞地,如戰鼓鼓點。
“明公天威”
“將軍天威”
震天唿喝聲中,朱靈出列躬身揖道,“明公,靈有一事稟告。”
“說。”說話間曹操已走到文吏那一邊,拉著一人的手示意眾人,“若非元衡造筏投於水上”他指向騎兵身後百餘車輜重,笑道,“孤必空手而歸。”
“河北強兵勁弩,孤之所以能使其損兵折將、铩羽而歸,唯賴諸君。”
“賢士大夫,良將校,有諸君相助,孤方能克定四州,得與袁氏爭鋒。”
“願為明公效死”隨曹操凱旋的騎兵齊聲唿喝,人人振奮,士氣如虹。
曹操拉著荀忻,帶著眾人往營內走,走了幾步想起來,“文博方才有何要事”
“文博”是朱靈的表字。
朱靈低著頭,冷汗涔涔。曹操方才的舉動還曆曆在目,荀元衡造筏非但無罪還有功
他心思一轉,咬牙應道,“稟明公,潁川輸糧已至營中。”
曹操“哦”一聲,誇讚他兩句,帶著一眾文吏入帳議事。
“文博有所不知。”與朱靈相熟的路招搭著兄弟肩膀,“此戰可稱驚心動魄,唯恨不能與君並肩而戰。”
朱靈正心情抑鬱,隨口迎合兩句。
路招來了興致,從營門走到所在兵營,一路從輕兵馳援白馬說到延津陣斬文醜,自顧自說得激動。
“大戰方畢,我等收拾戰場,正要輕裝撤軍。”他扼腕歎息,“百餘車輜重,精鐵鎧甲,麥草糧穀,誰能舍得拋棄”
“軍令如山,我等又不得不從。”
“誰料這時”路招一拍兄弟後背,激動得仿佛擊鼓說唱的優人,“文博猜怎著”
差點沒被這一驚一乍,還沒輕沒重的一拍給拍得原地去世,朱靈顧及兄弟情義緩出一口氣,“怎著”
“大河上千筏激蕩,百舸爭流,旗幟亂舞。”
“莫非有敵來襲,曹公急急號令整軍。”路招說到要緊處停下腳步。
朱靈也被他挑起好奇心,“袁軍從水上偷襲,爾等如何應對”這些年大家打仗雖打出了許多花樣,大都講究個出奇製勝,倒沒見過這種路數,派奇兵走水路從側麵偷襲
“非也,非也。”路招心滿意足地搖搖頭,“筏上空無一人。”
“空無一人”
等等,朱靈突然有不好的預感,“曹公言荀忻有功,造筏投水”
“然也,然也。”路招歎口氣,似乎在遺憾觀眾已經被劇透,“曹公何等英明,一見皮筏鋪設油布,置有麻索,便意會到此乃荀參軍所造。”
“於是召集健兒,用筏輸運輜重”
其實曹操確認河上來路不明、順流漂來的筏子時沒有這麽武斷,讓他做出判斷的是筏子上的旗幟。
數張旗幟破破爛爛,布條長短不一,偏偏破爛處一模一樣,絕非巧合。在眾人看來這一點可能隻是稍顯古怪,但曹操很快聯想起郭奉孝曾熱心教他的幾條密令。
用那種長短密令來解,恰好是表示安全。
這種郭奉孝用來開玩笑的密令,知道的人寥寥無幾,創造者荀元衡算得上一個。
再其次,袁軍處於河北下遊,官渡曹營位於上遊,能順流漂過來,可以確認是自家人的手筆。
路招當然不知道這其中的門道,他更不能體會好兄弟此刻的心情。
“順流投筏果真妙計,無怪乎曹公信重荀參軍。”
荀忻參司空軍事,可以被簡稱為參軍。
朱靈聽著“荀參軍”三字極為刺耳,誰能想到荀忻不過一兩年從參軍能升任督率中軍的護軍。
再聽路招對荀忻推崇的語氣,朱文博倒盡胃口,推脫自己身體不適,匆匆告辭迴營。
隻留下在原地撓頭,意猶未盡的路招。
被老曹單獨留在主帳內“洽談”,荀忻掀開帳門,長出一口氣,隻覺得逃出生天。
老曹突如其來的小論文誇得人自慚形穢,抬不起頭。
往所住的營帳走,遠遠就望見一個等待的人影,荀忻加快腳步。
“公達。”
荀公達轉身,眉目沉靜如故,“元衡。”
“家中一切可好”他留在官渡近一年,歲暮時也沒有迴許都。
“尚可。”荀忻仔細看他,人比去年消瘦了些,一邊拉著荀攸進帳,“曾托我帶書信來,在箱匣中。”
臨走時他去過荀攸家,荀攸的夫人辛氏寫了幾封信托他帶過來。
“案上有湯水梅漿,稍坐片刻。”荀忻忙去翻他帶過來的行李,沒過一會兒拿著竹筒坐迴荀公達麵前,把家書交給他。
寒暄幾句,荀攸忽而問起,“此前”他停頓下來,隱晦問道,“可曾帶來”
荀忻知道他說得是什麽,點頭,“輕騎前來,攜帶幾匣而已。”
“易燃易潮,稍有不慎易致死傷,輸送不易。”黑火藥極易受潮,運輸不當也容易爆炸,沒辦法大量輸送。
“將用於何處”荀忻問道。
“此戰必曠日持久,糧草為重中之重。”荀公達接過荀忻遞過來的水,喝一口放下,陶杯落案時加劇這份凝重。
荀忻眉頭微皺又鬆開,“用以引燃糧草”
荀公達這個時候就開始想著燒袁紹的糧草
“可用否”隔著書案坐著的人抬眼看著他,問道。
目光落在陶杯上,荀忻應聲,“可用。”
不用於攻城,火藥也隻能作為助燃劑,動靜與效果都比柴火驚人。
即便是荀公達,對於了解未深的事物也難以發揮其威力。可火器大展神威的場景卻也不是荀忻想看到的。
“賈文和。”荀攸突然提起賈詡,“心思深沉,非良善輩。”
荀忻看著他,笑了笑,“並未深交。”他有點好奇荀公達遠在延津,怎麽知道他每天煩賈詡的
“於此人,過猶不及。”眼前人搖搖頭,袍角猶帶塵土,風塵仆仆,緊皺的眉間壓著家國事。
“知矣。”荀忻歎口氣,放下無關緊要的好奇心,“我識人從未勝過公達。”
“信我”荀攸本來低頭在看收進袖中的竹筒,聞言緩緩問他。
“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