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兩宮火起
[三國]謀士求生指南 作者:如是青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將軍府議事廳。
廳中分席列座,滿座峨冠博帶,皆著絳色官袍。
上首之人頭戴武冠,長眉短髯,金印紫綬,腰間佩刀以金玉為飾,正是大將軍何進。
荀攸被任職為黃門侍郎,佩銅印黑綬,默默坐於席尾末位。
鄰座,他的友人侍禦史鄭泰正在諫言,“董卓殘忍寡義,誌欲無厭。若授以朝政大事,其逞兇欲,必危朝廷。”
“明公您位高權重,可秉意獨斷,誅除有罪,誠不宜再召卓為援。”他言辭懇切,目光殷殷。
“況且事久生變,殷鑒不遠。”鄭泰鞠躬長揖,“明公速決!”
荀攸本欲起身附議,隻是望向何進,察其神色後不由皺了皺眉,沉默未動。
何進未曾吭聲。
上首一老臣直立而起,其人身高八尺有餘,長須髯,雖年老仍相貌堂堂,乃是尚書盧植。
盧植聲音蒼老而洪亮,“大將軍,我曾與卓數度共事,素知其人兇悍難製,召其入京必生後患,願乞三思!”
何進沉吟道:“尚書請坐。進固知其人兇悍,已有防備,隻是還需借卓兵勢以懾宵小。”
“進自有打算,諸位勿憂。”
荀攸的目光從何進臉上移開,停留在大將軍印信上,轉而垂眸沉默。
會散後,荀攸追上快步而走的鄭泰,“公業,公業止步!”
鄭泰被他拽住袖子,顧視質問道:“公達方才為何一言不發?”
荀攸搖了搖頭,“多言無用。”
鄭泰湊近他低聲道,“我知公達善察人心,公達告訴我,何公方才可曾被我等勸動?”
他凝視著友人的雙眼,隻見荀公達還是微微搖了搖頭。
鄭泰苦笑,“何公未易輔也。”
他神色悲哀,甩了甩袖子,轉身欲走。
“公業何去?”
鄭泰再不迴頭,“棄官歸家。”
……
八月仲秋,太學中桂樹飄香,顧伯梁坐於高堂,麵前施絳紗帳,諸生百數端坐席上,聽博士講經。
荀忻坐在側首聽得昏昏欲睡,然而作為親傳弟子,他要是敢公然課上睡覺,太學諸生的唾沫星子能把他淹了。
少年狠掐了一把大腿,勉強靠痛感提神。
終於熬到下課,荀忻在諸生羨慕的目光裏跟隨在顧博士身後。
顧伯梁朝小弟子看一眼,窺見少年眼底青黑,關懷道:“昨夜未睡好?”
荀忻很想賣慘,然而又很慫,隻好低著頭如實道,“昨日先生所授兵法,弟子未曾明白,研讀至夜深。”
先生您上午講經書,下午又要教我學兵法,沒學懂隻好課後再繼續學,作業負擔量這麽大,我真的太難了。
顧博士聞言道:“有何處不懂,不必當日就定要領會,不妨留到翌日再來問我,入夜便當休息。”
荀忻拜了拜先生,點頭稱諾。
先生說作業可以拖到第二天,先生真好。
少年欣喜而笑,唇角帶出了一對梨渦,他學著荀攸,行禮賣乖道:“先生憐我。”
顧伯梁一笑,揉揉弟子的頭發,朗聲道,“先生自然相憐,深夜不眠,唯恐卿難長高。”
顧博士瞥了眼少年的頭頂,還隻到自己肩膀,搖頭歎氣。
荀忻看著先生那意有所指的眼神,笑容逐漸消失。
顧博士朗笑而去,荀忻望著他寬衣博帶的背影,無可奈何地跟了上去。
到了顧伯梁家裏,荀忻跪在案旁,從袖中掏出兩卷竹簡,奉給先生看自己的作業。
顧伯梁展開一卷竹簡,精讀過後提筆圈點,為荀忻講解他理解有誤之處。
等到他翻開另一卷竹簡,荀忻在一旁皺了皺眉,“先生,這卷我拿錯了,這是我兄長從前所注筆記。”
“哦?”顧伯梁凝神一視,其上字跡清雋雅致,的確不像出自他弟子之手。
“卿兄字跡遠勝於卿。”
荀忻眨了眨眼,毫不臉紅,這不是理所應當的事嘛。
顧伯梁品讀片刻,點了點頭,“見解獨到,剖析入理,我不及也。”
顧博士又道:“卿兄可是荀文若?”
待荀忻點頭答是後,他又歎道,“何伯求果然有識人之能。”
“竟無一處削改之處,可見心思縝密。”
荀忻聞言心中一動,他之前沒注意到這點,荀彧寫字時他常在一旁,竟然沒見荀彧用過書刀。
就是極少有寫錯的時候,也是直接將整卷竹簡棄之不用,重新再寫。
所以他哥是有強迫症,還是完美主義者呢?
荀忻若有所思。
於是等荀彧休沐迴家時,就發現了少年舉動有些奇怪,不太對勁。
荀彧看了眼麵前水碗內上下雜亂懸浮的幾瓣桂花,再看看公達碗內的清水。
見公達神思不屬,他躊躇片刻,將兩人的漆碗調換過來,這才將水飲盡。
荀攸對此一無所覺,等他迴過神來,注意到什麽,疑道:“文若有事相瞞?”
荀彧做好表情管理,神色自然,“公達何出此言?”
荀攸疑惑地打量著眼前的桂花水,以及荀彧麵前的空碗,淺飲一口沒發現什麽問題,便略過此事。
荀彧路過書架,見架上原本整齊碼放的簡牘中有一卷被抽出了些許,他走過去將竹簡按迴原位。
他走到正在伏案寫字的荀忻身旁,坐在對席上,少年抬頭以眼神詢問他的來意,“兄長?”
青年在家中隻穿了一件素色長袍,秀眉如月,望閥高華,聲音低沉清澈,“忻弟若有惑,但問無妨。”
“彧平生事,皆可相訴。”
荀忻被這架勢鎮住了,他握筆的手指摩挲兩下,放下筆,向兄長低頭道歉,“忻知錯,不該試探兄長。”
青年道,“彧素來不喜雜亂之物,不喜殘缺破損之物。”
“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1]。”
他溫柔道:“我知忻弟望我糾正此癖,然而習性養成豈止朝夕之功?”
荀忻抿唇,他抬頭望著眼前溫潤如玉的兄長,認真道:“兄長,我知矣。”
我不該試圖改變你,為什麽非要你改變呢?
荀忻想到一件事,當即不做隱瞞道:“兄長可要暫時蓄須?”
“為何?”
荀忻解釋道,“袁本初執意盡誅宦官,兄長在宮中當值……”
青年聞言蹙眉,答應下來,“確須如此。”
八月二十五日,中常侍張讓等假稱何太後詔令,召何進入宮,何進進宮,這一次再沒有第二個舊故示警他。
待他進了嘉德殿,卻見中常侍等數十人手持刀劍,早已潛伏在殿內。
張讓等人將何進團團圍住,罵道:“天下憒憒,亦非獨我曹罪也!”
天下大亂,也不單單是我們的過錯。
這句話是迴應何進曾說,“天下匈匈,正患諸君耳。”
何進猝不及防刀劍加身,隻能為人魚肉,聽著張讓等人繼續道:“先帝曾經幾欲廢後,是我等涕泣求情,為了解救太後,我等各出家財千萬為禮,取悅陛下。”
“但欲托卿門戶耳。”隻是為了投靠在你門下罷了。
“如今你要滅我種族,豈非過甚!”
何進聽到最後一句話正要辯解,我何時要滅你們種族?
可惜這個誤會他這輩子沒機會解釋,便被一劍斬首。
何進的人頭被擲出宮門那一刻起,在亂世中勉強維持繁華表象的雒陽也徹底亂了。
何進的部將引兵攻宮門,袁術放火燒南宮宮門,想要威脅張讓等人出宮。
張讓等人也不是傻子,不可能坐以待斃,他們挾持少帝劉辯、陳留王劉協倉皇逃出宮外。
袁紹等人殺死宦官黨羽,關上雒陽北宮門,派兵捉拿宦官,不論老少,殺了二千餘人,更乘勢進軍掃蕩宮禁。
自王莽篡漢後,東漢王朝四百年的積威,在桓靈二帝的荒淫無道中,在自上到下貪得無厭地搜刮民脂中,在靈帝賣官鬻爵中,在百年宦官作亂中,在近二十年的禁錮黨人中,在各地前仆後繼的農民起義中,逐漸消耗殆盡。
直到這一天,雒陽南北兩宮火光衝天,太後公主衣裳散亂,宮娥驚叫宦者身死,少帝皇子竟被挾持,如喪家之犬,倉皇夜逃,皇室威嚴終於蕩然無存。
這個苟延殘喘的朽爛王朝迎來了它的掘墓人。
董卓屯兵雒陽城外,見到火起便知有亂,他急忙帶兵奔赴城中,聽說公卿都在趕往北芒山,便引兵往北芒而來。
十四歲的少帝驟然遭逢如此驚變,恐懼間又看見浩蕩軍隊、玄甲鐵騎,令人膽寒,不由驚懼哭泣。
太尉崔烈嗬斥董卓,使其避駕。
董卓憤憤罵道:“我晝夜三百裏而來,何雲避,我不能斷卿頭耶?”
眾人懼其兵勢,不敢言逆,董卓更加氣盛,他拍馬上前與少帝見禮,少帝畏懼不敢應。
董卓心中不快,又見與人共乘的陳留王劉協,問道:“殿下可是從董太後撫養?”
年少的陳留王端坐馬上,應答間麵無懼色。
董卓自以為與董太後同宗,喜道:“我董卓也,從我抱來。”
陳留王斥道:“豈不聞‘君臣無禮,而上下無別’?”
董卓隻笑不惱,“臣無禮。”於是與陳留王並馬而行。
他顧視身後公卿,心中浮現一個想法。
……
荀彧在宮省內聽見喧嘩聲起,便去找正在當值的荀攸,兩人避開四處搜尋的亂軍,艱難地從被燒得破敗的南宮宮門出宮。
剛出宮門,便被一隊迎麵趕來的步卒撞上,刀戟相向,泛著寒光的白刃架上脖頸。
“不得出宮!”
廳中分席列座,滿座峨冠博帶,皆著絳色官袍。
上首之人頭戴武冠,長眉短髯,金印紫綬,腰間佩刀以金玉為飾,正是大將軍何進。
荀攸被任職為黃門侍郎,佩銅印黑綬,默默坐於席尾末位。
鄰座,他的友人侍禦史鄭泰正在諫言,“董卓殘忍寡義,誌欲無厭。若授以朝政大事,其逞兇欲,必危朝廷。”
“明公您位高權重,可秉意獨斷,誅除有罪,誠不宜再召卓為援。”他言辭懇切,目光殷殷。
“況且事久生變,殷鑒不遠。”鄭泰鞠躬長揖,“明公速決!”
荀攸本欲起身附議,隻是望向何進,察其神色後不由皺了皺眉,沉默未動。
何進未曾吭聲。
上首一老臣直立而起,其人身高八尺有餘,長須髯,雖年老仍相貌堂堂,乃是尚書盧植。
盧植聲音蒼老而洪亮,“大將軍,我曾與卓數度共事,素知其人兇悍難製,召其入京必生後患,願乞三思!”
何進沉吟道:“尚書請坐。進固知其人兇悍,已有防備,隻是還需借卓兵勢以懾宵小。”
“進自有打算,諸位勿憂。”
荀攸的目光從何進臉上移開,停留在大將軍印信上,轉而垂眸沉默。
會散後,荀攸追上快步而走的鄭泰,“公業,公業止步!”
鄭泰被他拽住袖子,顧視質問道:“公達方才為何一言不發?”
荀攸搖了搖頭,“多言無用。”
鄭泰湊近他低聲道,“我知公達善察人心,公達告訴我,何公方才可曾被我等勸動?”
他凝視著友人的雙眼,隻見荀公達還是微微搖了搖頭。
鄭泰苦笑,“何公未易輔也。”
他神色悲哀,甩了甩袖子,轉身欲走。
“公業何去?”
鄭泰再不迴頭,“棄官歸家。”
……
八月仲秋,太學中桂樹飄香,顧伯梁坐於高堂,麵前施絳紗帳,諸生百數端坐席上,聽博士講經。
荀忻坐在側首聽得昏昏欲睡,然而作為親傳弟子,他要是敢公然課上睡覺,太學諸生的唾沫星子能把他淹了。
少年狠掐了一把大腿,勉強靠痛感提神。
終於熬到下課,荀忻在諸生羨慕的目光裏跟隨在顧博士身後。
顧伯梁朝小弟子看一眼,窺見少年眼底青黑,關懷道:“昨夜未睡好?”
荀忻很想賣慘,然而又很慫,隻好低著頭如實道,“昨日先生所授兵法,弟子未曾明白,研讀至夜深。”
先生您上午講經書,下午又要教我學兵法,沒學懂隻好課後再繼續學,作業負擔量這麽大,我真的太難了。
顧博士聞言道:“有何處不懂,不必當日就定要領會,不妨留到翌日再來問我,入夜便當休息。”
荀忻拜了拜先生,點頭稱諾。
先生說作業可以拖到第二天,先生真好。
少年欣喜而笑,唇角帶出了一對梨渦,他學著荀攸,行禮賣乖道:“先生憐我。”
顧伯梁一笑,揉揉弟子的頭發,朗聲道,“先生自然相憐,深夜不眠,唯恐卿難長高。”
顧博士瞥了眼少年的頭頂,還隻到自己肩膀,搖頭歎氣。
荀忻看著先生那意有所指的眼神,笑容逐漸消失。
顧博士朗笑而去,荀忻望著他寬衣博帶的背影,無可奈何地跟了上去。
到了顧伯梁家裏,荀忻跪在案旁,從袖中掏出兩卷竹簡,奉給先生看自己的作業。
顧伯梁展開一卷竹簡,精讀過後提筆圈點,為荀忻講解他理解有誤之處。
等到他翻開另一卷竹簡,荀忻在一旁皺了皺眉,“先生,這卷我拿錯了,這是我兄長從前所注筆記。”
“哦?”顧伯梁凝神一視,其上字跡清雋雅致,的確不像出自他弟子之手。
“卿兄字跡遠勝於卿。”
荀忻眨了眨眼,毫不臉紅,這不是理所應當的事嘛。
顧伯梁品讀片刻,點了點頭,“見解獨到,剖析入理,我不及也。”
顧博士又道:“卿兄可是荀文若?”
待荀忻點頭答是後,他又歎道,“何伯求果然有識人之能。”
“竟無一處削改之處,可見心思縝密。”
荀忻聞言心中一動,他之前沒注意到這點,荀彧寫字時他常在一旁,竟然沒見荀彧用過書刀。
就是極少有寫錯的時候,也是直接將整卷竹簡棄之不用,重新再寫。
所以他哥是有強迫症,還是完美主義者呢?
荀忻若有所思。
於是等荀彧休沐迴家時,就發現了少年舉動有些奇怪,不太對勁。
荀彧看了眼麵前水碗內上下雜亂懸浮的幾瓣桂花,再看看公達碗內的清水。
見公達神思不屬,他躊躇片刻,將兩人的漆碗調換過來,這才將水飲盡。
荀攸對此一無所覺,等他迴過神來,注意到什麽,疑道:“文若有事相瞞?”
荀彧做好表情管理,神色自然,“公達何出此言?”
荀攸疑惑地打量著眼前的桂花水,以及荀彧麵前的空碗,淺飲一口沒發現什麽問題,便略過此事。
荀彧路過書架,見架上原本整齊碼放的簡牘中有一卷被抽出了些許,他走過去將竹簡按迴原位。
他走到正在伏案寫字的荀忻身旁,坐在對席上,少年抬頭以眼神詢問他的來意,“兄長?”
青年在家中隻穿了一件素色長袍,秀眉如月,望閥高華,聲音低沉清澈,“忻弟若有惑,但問無妨。”
“彧平生事,皆可相訴。”
荀忻被這架勢鎮住了,他握筆的手指摩挲兩下,放下筆,向兄長低頭道歉,“忻知錯,不該試探兄長。”
青年道,“彧素來不喜雜亂之物,不喜殘缺破損之物。”
“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1]。”
他溫柔道:“我知忻弟望我糾正此癖,然而習性養成豈止朝夕之功?”
荀忻抿唇,他抬頭望著眼前溫潤如玉的兄長,認真道:“兄長,我知矣。”
我不該試圖改變你,為什麽非要你改變呢?
荀忻想到一件事,當即不做隱瞞道:“兄長可要暫時蓄須?”
“為何?”
荀忻解釋道,“袁本初執意盡誅宦官,兄長在宮中當值……”
青年聞言蹙眉,答應下來,“確須如此。”
八月二十五日,中常侍張讓等假稱何太後詔令,召何進入宮,何進進宮,這一次再沒有第二個舊故示警他。
待他進了嘉德殿,卻見中常侍等數十人手持刀劍,早已潛伏在殿內。
張讓等人將何進團團圍住,罵道:“天下憒憒,亦非獨我曹罪也!”
天下大亂,也不單單是我們的過錯。
這句話是迴應何進曾說,“天下匈匈,正患諸君耳。”
何進猝不及防刀劍加身,隻能為人魚肉,聽著張讓等人繼續道:“先帝曾經幾欲廢後,是我等涕泣求情,為了解救太後,我等各出家財千萬為禮,取悅陛下。”
“但欲托卿門戶耳。”隻是為了投靠在你門下罷了。
“如今你要滅我種族,豈非過甚!”
何進聽到最後一句話正要辯解,我何時要滅你們種族?
可惜這個誤會他這輩子沒機會解釋,便被一劍斬首。
何進的人頭被擲出宮門那一刻起,在亂世中勉強維持繁華表象的雒陽也徹底亂了。
何進的部將引兵攻宮門,袁術放火燒南宮宮門,想要威脅張讓等人出宮。
張讓等人也不是傻子,不可能坐以待斃,他們挾持少帝劉辯、陳留王劉協倉皇逃出宮外。
袁紹等人殺死宦官黨羽,關上雒陽北宮門,派兵捉拿宦官,不論老少,殺了二千餘人,更乘勢進軍掃蕩宮禁。
自王莽篡漢後,東漢王朝四百年的積威,在桓靈二帝的荒淫無道中,在自上到下貪得無厭地搜刮民脂中,在靈帝賣官鬻爵中,在百年宦官作亂中,在近二十年的禁錮黨人中,在各地前仆後繼的農民起義中,逐漸消耗殆盡。
直到這一天,雒陽南北兩宮火光衝天,太後公主衣裳散亂,宮娥驚叫宦者身死,少帝皇子竟被挾持,如喪家之犬,倉皇夜逃,皇室威嚴終於蕩然無存。
這個苟延殘喘的朽爛王朝迎來了它的掘墓人。
董卓屯兵雒陽城外,見到火起便知有亂,他急忙帶兵奔赴城中,聽說公卿都在趕往北芒山,便引兵往北芒而來。
十四歲的少帝驟然遭逢如此驚變,恐懼間又看見浩蕩軍隊、玄甲鐵騎,令人膽寒,不由驚懼哭泣。
太尉崔烈嗬斥董卓,使其避駕。
董卓憤憤罵道:“我晝夜三百裏而來,何雲避,我不能斷卿頭耶?”
眾人懼其兵勢,不敢言逆,董卓更加氣盛,他拍馬上前與少帝見禮,少帝畏懼不敢應。
董卓心中不快,又見與人共乘的陳留王劉協,問道:“殿下可是從董太後撫養?”
年少的陳留王端坐馬上,應答間麵無懼色。
董卓自以為與董太後同宗,喜道:“我董卓也,從我抱來。”
陳留王斥道:“豈不聞‘君臣無禮,而上下無別’?”
董卓隻笑不惱,“臣無禮。”於是與陳留王並馬而行。
他顧視身後公卿,心中浮現一個想法。
……
荀彧在宮省內聽見喧嘩聲起,便去找正在當值的荀攸,兩人避開四處搜尋的亂軍,艱難地從被燒得破敗的南宮宮門出宮。
剛出宮門,便被一隊迎麵趕來的步卒撞上,刀戟相向,泛著寒光的白刃架上脖頸。
“不得出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