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坐在對麵抱著一卷左傳看的如癡如醉的戲誌才,張易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麽就莫名其妙同意了和對方一同上路的邀請,怎麽就稀裏糊塗堅定了前往洛陽短住的決心。
他甚至連解釋的家書都已經托同鄉的商隊帶迴去了——本來是想讓胡黑帶信加入商隊好迴去安安他娘的心,結果胡黑木著臉堅持要護送他全程,於是人選隻好換成了俞大。
出發前說好隻在隔郡來迴的路線拐了個大圈,原定的行程又要拖後幾個月,張易簡直不敢想自己下次出行的時候又該怎麽取信薑氏。
人果然不能在晚上不理智的時候做決定!
戲誌才這個人簡直有毒!
“子恆怎如此看我?”又聽得一聲歎息,戲誌才放下手中裝樣的書簡,挑眉看向張易,“潁陽未至,若子恆你又改了主意,現在還來得及,本就是我多事才累你同行一路的。”
張易搖頭。他知道自己身上一直有點拖延症和選擇困難症,這兩種毛病跟著他穿越了一迴也沒治好多少,所以他從來很理智的不會把責任推到其他人身上。更何況,在確定要前往司隸的前提下,與戲誌才同行無疑是讓他多了一重安全保障。
“前往司隸是我一直便有的想法,誌才兄你隻是為我分說了一下利弊,之後也是我自己權衡做的決定,又有什麽好怪你呢?隻是我計劃驟改,迷茫前路,心下不安又無處排遣,所以借誌才兄寬慰一下心緒,還請誌才兄不要見怪。”
戲誌才:“……”
話都被新交的易弟說了怎麽辦?
失笑搖搖頭,戲誌才把手裏的書簡丟到張易懷中:“子恆未免也過於憂慮了些,眼下雖說四處動蕩,但天柱尚在,司隸還不至於有旦夕傾覆之危。”
“誌才兄可還記得昨日在汾丘看到的布告?”張易隨手整理著書簡,拉開側廂的木窗,“改刺史為州牧,擁一州軍政大機,選派列卿、尚書出任,代天子牧民……這下對那些有心人來說正是名正言順的好事。”
張易以前就奇怪自己記憶裏的三國各方擁兵軍閥都是類似荊州牧、兗州牧之類的名號,時下卻隻知刺史不知州牧,現在總算被中央朝廷的這番騷操作解惑。
“地方賊寇群起,朝廷無力轄之,分設州牧也是順理成章,我倒好奇到底是誰向天子提奏的廢史立牧一議,如今丹陛之上那位可有好一手帝王製衡之術,此事非親信之人不可議。”
戲誌才不以為意,說著說著,卻又起了興致:“不如我和子恆作個賭吧,就賭何時天子會下詔整頓洛陽軍備,如何?”
張易懵了一瞬,才理解對方話中的意思。
漢靈帝素來喜歡以宦官製外戚,以外戚製宦官,這次把大權下放到地方,肯定又要以中央來轄製地方,不拘是外戚還是宦官,拉幾個人出來招一支中央大軍,保他在洛陽皇宮內穩掌皇權……漢末的“西園八校尉”之名多半就是由此而來。
不愧是青史留名的謀士,戲誌才對時局變化的敏銳程度令人心驚。
“左右不過是這幾個月的事情,有什麽好賭的。”
要說賭,張易更想把自己的記憶和盤托出,然後讓對方賭一下漢靈帝駕崩到底是哪年哪月會發生的事,省得他每天看著如今正在發生的曆史一點一點靠近他記憶裏的那個三國亂世,卻又像孤身行路於夜間那樣辨不清危險來臨的時機。
不過,他若真這麽幹了,大概隻會被人斥成是目無尊長,狂言亂世。
春日景和,騾車順著潁水邊岸慢悠悠往司隸方向行去,微熏的春風順著小窗蕩過車廂內部,一方小小的陽光也隨之落了進來。張易收拾了一下心情,想起另一件事。
“先前誌才兄曾言及幾次遊曆洛陽,可有什麽故事嗎?”
“確實有不少經曆可以一說。”戲誌才想了想,從善如流的換了話題,“我第一次去洛陽時,和你現在的年歲差不多。那是光和元年,天子在洛陽開設了鴻都門學,由州郡選送學生。”
張易應是,鴻都門學這事他曾經在族裏聽人說起過,由宦官主持,多選平民子弟,戲誌才的出身他雖沒探問過,卻也看得出家底平平,這確實是個不錯的機會。
“然後呢?我聽說如今有不少官員都是自鴻都門學,其間與太學可有何差異?”
“天、差、地、別。”見張易對鴻都門學感興趣,對那裏沒什麽美好記憶的戲誌才吐出四個字,翻了個白眼,“其間所授無一經史子集,多為辭賦書畫,媚上之技,我在學堂裏待了三天就迴鄉了。”
也就是藝術學校。
張易有些失望的點點頭,聽戲誌才怒噴了一通庸常俗流的趨炎附勢,士林清流的外勇內怯,以及十常侍之流的混亂朝綱,總結:就因為在鴻都門學藝術專校裏待的那三天,他在洛陽的時候被清流士子鄙視,迴鄉以後被同窗學子排擠,簡直是天下第一倒黴人。
不得不說,這的確是場無妄之災,張易表示同情,並且給他倒了一杯清水潤喉。
“至於第二次去洛陽,是應我同郡友人之邀,他的名字子恆或許聽說過,出身潁川荀氏,名彧,字文若。我這次去洛陽就打算住在他家的別館。他這個人也是極妙,若是日後得見,你應當能與他為友。”
戲誌才不想說自己一開始其實覺得張易和荀彧很像,君子端方又無拘小節,但真正相交後,他才發現張易內心底遠要比荀文若恣肆逸放的多!
張易還沉浸在能見識一下王佐之才的期待中,完全沒注意到戲誌才看自己的微妙眼神。
*
借著經史棋弈和談天說地消磨時間,張易和戲誌才兩人在騾車上沿潁水一路行至登封,經軒轅關過兩山進入司隸,又走了幾天,終於進入了洛陽地界。
傅毅的《洛陽賦》中曾以“被昆侖之洪流,據伊洛之雙川;挾成皋之岩阻,扶二崤之崇山”的磅礴之語形容都城洛陽偉貌,直到真正來到洛陽,張易才知道其言不虛——
洛陽城外,雙川交匯高山據險,車馬如雲;洛陽城內,南北兩宮複道行空,人流如織,各閭各道內的屋舍遠遠看去稱不上規整精致,但相比鋼筋水泥的城市更有一種蓬勃蒼勁的生命力。
唯一出乎張易意料、但其他所有人都顯得習以為常接受良好的一點,整座洛陽城周圍居然都沒有營建城牆,隻依靠幾條河渠作為天然防線,幾乎是一輪騎兵衝城或是勁弓齊射就能越過的距離。
住在這種城市裏,萬一哪天大軍壓境,平民百姓們幾乎隻有四處潰逃等死一條路可走,安全感不大於五,張易簡直想不通當初規劃洛陽城的人都是怎麽想的,就連涅陽這樣的小縣城這兩年都加固了好幾次城牆!
張易堅定了絕不在洛陽久居的想法。
等參觀完這座古都,該辦的事情都辦了,他就啟程迴南陽。
作為京畿天下之都,洛陽滿大街都是人貨車馬,人車在洛水浮橋上來來往往,通行極慢。戲誌才不知道張易在想什麽,向駕車的胡黑指點清楚荀家別院的方向,拍了拍他的肩膀:“子恆你真不和我一起去荀家別院住?”
“不了,你不是說荀文若此陣不在京中?總不好貿貿然上門,我在洛陽亦有幾個友朋需去拜訪,等安定下來就去找你。”張易能接受戲誌才和他尚不相識時就敲門借宿的舉動,自己卻是沒法如此坦然做事的,尤其還有別的選擇。
“也罷,那我等你來,到時候介紹公達給你認識,他現今可是天子近臣。”
“好。”
騾車經過宣陽門逐漸進入城中,張易和戲誌才約定了下次見麵的時間,從行李裏取出出發前鄭安帶給他的書信。
鄭安在太學當過一年學生,更有長輩曾在鴻臚寺做官,對洛陽比他熟悉得多。他給他的兩封信,一封打頭的名字是崔寧崔公致,另一封則是李涪,尚未有字。
眼見天色還早,送別戲誌才後,張易沿著鄭安給的地址慢慢尋去。
他甚至連解釋的家書都已經托同鄉的商隊帶迴去了——本來是想讓胡黑帶信加入商隊好迴去安安他娘的心,結果胡黑木著臉堅持要護送他全程,於是人選隻好換成了俞大。
出發前說好隻在隔郡來迴的路線拐了個大圈,原定的行程又要拖後幾個月,張易簡直不敢想自己下次出行的時候又該怎麽取信薑氏。
人果然不能在晚上不理智的時候做決定!
戲誌才這個人簡直有毒!
“子恆怎如此看我?”又聽得一聲歎息,戲誌才放下手中裝樣的書簡,挑眉看向張易,“潁陽未至,若子恆你又改了主意,現在還來得及,本就是我多事才累你同行一路的。”
張易搖頭。他知道自己身上一直有點拖延症和選擇困難症,這兩種毛病跟著他穿越了一迴也沒治好多少,所以他從來很理智的不會把責任推到其他人身上。更何況,在確定要前往司隸的前提下,與戲誌才同行無疑是讓他多了一重安全保障。
“前往司隸是我一直便有的想法,誌才兄你隻是為我分說了一下利弊,之後也是我自己權衡做的決定,又有什麽好怪你呢?隻是我計劃驟改,迷茫前路,心下不安又無處排遣,所以借誌才兄寬慰一下心緒,還請誌才兄不要見怪。”
戲誌才:“……”
話都被新交的易弟說了怎麽辦?
失笑搖搖頭,戲誌才把手裏的書簡丟到張易懷中:“子恆未免也過於憂慮了些,眼下雖說四處動蕩,但天柱尚在,司隸還不至於有旦夕傾覆之危。”
“誌才兄可還記得昨日在汾丘看到的布告?”張易隨手整理著書簡,拉開側廂的木窗,“改刺史為州牧,擁一州軍政大機,選派列卿、尚書出任,代天子牧民……這下對那些有心人來說正是名正言順的好事。”
張易以前就奇怪自己記憶裏的三國各方擁兵軍閥都是類似荊州牧、兗州牧之類的名號,時下卻隻知刺史不知州牧,現在總算被中央朝廷的這番騷操作解惑。
“地方賊寇群起,朝廷無力轄之,分設州牧也是順理成章,我倒好奇到底是誰向天子提奏的廢史立牧一議,如今丹陛之上那位可有好一手帝王製衡之術,此事非親信之人不可議。”
戲誌才不以為意,說著說著,卻又起了興致:“不如我和子恆作個賭吧,就賭何時天子會下詔整頓洛陽軍備,如何?”
張易懵了一瞬,才理解對方話中的意思。
漢靈帝素來喜歡以宦官製外戚,以外戚製宦官,這次把大權下放到地方,肯定又要以中央來轄製地方,不拘是外戚還是宦官,拉幾個人出來招一支中央大軍,保他在洛陽皇宮內穩掌皇權……漢末的“西園八校尉”之名多半就是由此而來。
不愧是青史留名的謀士,戲誌才對時局變化的敏銳程度令人心驚。
“左右不過是這幾個月的事情,有什麽好賭的。”
要說賭,張易更想把自己的記憶和盤托出,然後讓對方賭一下漢靈帝駕崩到底是哪年哪月會發生的事,省得他每天看著如今正在發生的曆史一點一點靠近他記憶裏的那個三國亂世,卻又像孤身行路於夜間那樣辨不清危險來臨的時機。
不過,他若真這麽幹了,大概隻會被人斥成是目無尊長,狂言亂世。
春日景和,騾車順著潁水邊岸慢悠悠往司隸方向行去,微熏的春風順著小窗蕩過車廂內部,一方小小的陽光也隨之落了進來。張易收拾了一下心情,想起另一件事。
“先前誌才兄曾言及幾次遊曆洛陽,可有什麽故事嗎?”
“確實有不少經曆可以一說。”戲誌才想了想,從善如流的換了話題,“我第一次去洛陽時,和你現在的年歲差不多。那是光和元年,天子在洛陽開設了鴻都門學,由州郡選送學生。”
張易應是,鴻都門學這事他曾經在族裏聽人說起過,由宦官主持,多選平民子弟,戲誌才的出身他雖沒探問過,卻也看得出家底平平,這確實是個不錯的機會。
“然後呢?我聽說如今有不少官員都是自鴻都門學,其間與太學可有何差異?”
“天、差、地、別。”見張易對鴻都門學感興趣,對那裏沒什麽美好記憶的戲誌才吐出四個字,翻了個白眼,“其間所授無一經史子集,多為辭賦書畫,媚上之技,我在學堂裏待了三天就迴鄉了。”
也就是藝術學校。
張易有些失望的點點頭,聽戲誌才怒噴了一通庸常俗流的趨炎附勢,士林清流的外勇內怯,以及十常侍之流的混亂朝綱,總結:就因為在鴻都門學藝術專校裏待的那三天,他在洛陽的時候被清流士子鄙視,迴鄉以後被同窗學子排擠,簡直是天下第一倒黴人。
不得不說,這的確是場無妄之災,張易表示同情,並且給他倒了一杯清水潤喉。
“至於第二次去洛陽,是應我同郡友人之邀,他的名字子恆或許聽說過,出身潁川荀氏,名彧,字文若。我這次去洛陽就打算住在他家的別館。他這個人也是極妙,若是日後得見,你應當能與他為友。”
戲誌才不想說自己一開始其實覺得張易和荀彧很像,君子端方又無拘小節,但真正相交後,他才發現張易內心底遠要比荀文若恣肆逸放的多!
張易還沉浸在能見識一下王佐之才的期待中,完全沒注意到戲誌才看自己的微妙眼神。
*
借著經史棋弈和談天說地消磨時間,張易和戲誌才兩人在騾車上沿潁水一路行至登封,經軒轅關過兩山進入司隸,又走了幾天,終於進入了洛陽地界。
傅毅的《洛陽賦》中曾以“被昆侖之洪流,據伊洛之雙川;挾成皋之岩阻,扶二崤之崇山”的磅礴之語形容都城洛陽偉貌,直到真正來到洛陽,張易才知道其言不虛——
洛陽城外,雙川交匯高山據險,車馬如雲;洛陽城內,南北兩宮複道行空,人流如織,各閭各道內的屋舍遠遠看去稱不上規整精致,但相比鋼筋水泥的城市更有一種蓬勃蒼勁的生命力。
唯一出乎張易意料、但其他所有人都顯得習以為常接受良好的一點,整座洛陽城周圍居然都沒有營建城牆,隻依靠幾條河渠作為天然防線,幾乎是一輪騎兵衝城或是勁弓齊射就能越過的距離。
住在這種城市裏,萬一哪天大軍壓境,平民百姓們幾乎隻有四處潰逃等死一條路可走,安全感不大於五,張易簡直想不通當初規劃洛陽城的人都是怎麽想的,就連涅陽這樣的小縣城這兩年都加固了好幾次城牆!
張易堅定了絕不在洛陽久居的想法。
等參觀完這座古都,該辦的事情都辦了,他就啟程迴南陽。
作為京畿天下之都,洛陽滿大街都是人貨車馬,人車在洛水浮橋上來來往往,通行極慢。戲誌才不知道張易在想什麽,向駕車的胡黑指點清楚荀家別院的方向,拍了拍他的肩膀:“子恆你真不和我一起去荀家別院住?”
“不了,你不是說荀文若此陣不在京中?總不好貿貿然上門,我在洛陽亦有幾個友朋需去拜訪,等安定下來就去找你。”張易能接受戲誌才和他尚不相識時就敲門借宿的舉動,自己卻是沒法如此坦然做事的,尤其還有別的選擇。
“也罷,那我等你來,到時候介紹公達給你認識,他現今可是天子近臣。”
“好。”
騾車經過宣陽門逐漸進入城中,張易和戲誌才約定了下次見麵的時間,從行李裏取出出發前鄭安帶給他的書信。
鄭安在太學當過一年學生,更有長輩曾在鴻臚寺做官,對洛陽比他熟悉得多。他給他的兩封信,一封打頭的名字是崔寧崔公致,另一封則是李涪,尚未有字。
眼見天色還早,送別戲誌才後,張易沿著鄭安給的地址慢慢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