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暄迴來本來是想教導一下他這個堂弟的。


    子為父喪,本就該泣血稽顙才能表達孝心。像易弟這樣的做法,知道內情的人能理解他是因為心疾而必須養護身體,但世上更多的人是不知內情甚至知道內情也不想理解的。到時候萬一有有心人推波助瀾,他的聲名平白就會沾上汙點。


    張暄想的很仔細,可在堂弟疑惑的抬眼看過來時,他遲疑了一瞬,隻克製的說了一句“人言可畏”。


    “人言不足畏。不過我知道大兄是為我好。”張易不願討論這種三觀上的差異,整了整衣袍在張暄對麵坐下,“待養足精神,守孝一應事務我不會懈怠的。倒是大兄,這次累得你又要從郡衙裏迴來齊衰了。”


    “怎可如此言說!”張暄眉頭一跳,就知道他這堂弟不會乖順。


    雖然是再親近不過的同支兄弟,但張暄足足比張易大了十餘歲,幾乎可以說是看著他長大的,對他的為人行事再熟悉不過。


    從小他這堂弟就不同於尋常孩童,同輩裏他被長輩訓誡的最多,卻又格外受到長輩們的喜愛。他一向是個極有主意的人,屢屢會做出口上受教但行跡不改的事情,祖父誇他是卓然獨立天賦奇才,張暄卻還想在這條評語後麵加個“外平內倔”,叔父給他取的“子恆”一字再貼切不過!


    除了祖父和叔父,家裏沒人能勸動易弟改主意,他費再多的口舌也沒用。張暄在心裏念叨了幾遍長兄如父,就當自己沒聽到他的胡言。


    “叔父往日裏一向照拂我如同親子,文章處世托賴指點。而今他驟然辭世,我自然應當全盡哀孝,有何勞累之說?”


    “……我知道。”張易眨了眨有些刺痛的眼睛,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麽。這個時代的宗族牽係遠超他穿越前的那個年代,這個時代的人的情感也尤其濃烈。張氏族風樸厚,他爹照拂侄子,大伯二伯生前對他也是視如親子般的愛護。


    想了想,他換了個話題:“大兄你新從宛城迴來,郡衙的情況現在怎麽樣?”


    “秦太守勇武善謀,郡裏現在最主要的兩件事就是剿除黃巾殘部和勸歸農桑,”張暄順著他的話開口,“前者尚好,但後者……張曼那群惡匪去年盤踞宛城大肆放糧,郡裏的幾個糧倉到現在還是空的。”


    張暄在郡衙裏負責的雖然隻是些文書統計的瑣碎事務,能接觸到的信息卻著實不少。見易弟對這些感興趣,他細細給他分說起郡裏的情況。


    去年黃巾賊在天下各處起事,南陽正是受害最深的地區之一。十餘萬賊軍禍害郡中,郡治宛城被賊匪占據長達半年之久,連前太守褚貢也不幸殉國。幸好當時有新太守秦頡和右中郎將朱儁及時馳軍來援,才能將全郡局勢扭危為安。


    然而,黃巾易剿,人心難聚。郡裏經曆了這麽大的一場劫難,朝廷又沒有什麽安撫救濟的行動,從世家大族到升鬥小民都是人心惶惶,幾乎所有人的那根神經都是繃緊的。


    “二月時京師大火,朝中詔令加賦,畝稅十錢,又下詔要求各郡采運材木文石送到京師。郡裏的錢糧二倉全部空的能跑馬,今年的秋賦估計都湊不齊。”張暄的眉心重重打起一個結。


    “陛下富有四海,真不知行事卻為何如此、如此……現在就連刺史、太守和茂才、孝廉的遷除都要交納一份修宮錢糧!”


    “竟有此事?”張易以前隻知道朝中的官位明碼標價必須花錢贖買,卻不知道現在竟到了連官員升遷調任都要出錢的地步,“看來朝中清流的力量越來越弱了。”


    這也正常,不願意花錢買官做的人都在朝堂之外,花錢登上高位的人肯定不會在錢上給靈帝找不痛快。


    “如今陛下受小人蒙蔽,朝野敗壞……”


    “說說郡裏吧。”張易把這件事丟到一邊,打斷張暄的憤憤,“秦太守可有準備再增加稅賦?”


    “今年秋賦,太守下令畝稅加兩錢,我已經跟族裏說了。”


    張易吐出一口氣:“兩錢,加的不算多。”


    “是,秦太守向來體恤民力,隻是郡衙上下及軍中都有錢糧缺口,才不得不忍痛加賦。”張暄對新太守的印象很好,若不是他及時蕩除黃巾之禍,緊抓武備,或許涅陽縣早不得在賊害下保全。


    張易無語。


    皇帝要錢攤派給官員,官員要錢攤派給各地大族,世家大族也不可能良善的掏自己的庫房承擔橫征暴斂,轉而攤派給雇戶小民。這麽層層加賦下來,南陽的黃巾軍剿得完才怪。


    不過他現在也是世家一員,靠著張氏才不用真正為生計發愁,大哥不笑二哥,沒什麽好說的。


    這麽想著,張易將杯中的溫湯一飲而盡:“大兄需齊衰一年,一年之後可有什麽打算?”


    “左右不過是治經教子打理家業。迴鄉前我已經在上官那裏打點過,若日後衙內有缺,他會再來征召於我。”


    想起他那個胖墩墩還不會走路的大侄子,張易點點頭。


    這時候的人普遍結婚較早,世家子弟較為寬鬆,但像張暄這樣年近三十才得一子的情況也已經算是晚的。這幾年重重孝衣加身,也難為他還能抓住時機成家生子。不過,這樣就不好托他去洛陽看看朝廷的情況了。


    也怪他以前翻看演義的時候總是囫圇吞棗!知道曹操發跡自黃巾之亂卻不知道他是在哪一路立的功;知道十八路諸侯酸棗結盟討伐董卓卻不知道董卓進京到底是什麽時候;知道虎牢關前三英戰呂布卻不知道劉備是怎麽混進的討董聯盟……


    “易弟,你對日後可有什麽計劃?如果走舉薦一路,切記要提前準備好錢糧,出孝後多多參加文會;如果想投奔族親,仲景伯父那裏倒是可以多多聯係。”


    聽到張暄的問詢,張易搖搖頭,揉了揉酸脹的雙眼:“我打算先去潁川、陳留等地遊學。”


    張易的迴答讓張暄有些意外,不過他想了想,倒也讚同他的打算。他們南陽雖是帝鄉,但要論文風之盛還是得數汝潁等地為先,世家林立人才輩出,是個求學遊曆的好地方。


    若知道張暄的想法,張易怕是隻能給他一個誠懇的微笑。


    潁川之地可以說是曹魏謀士的大本營,先不說他到底能不能在那麽多智謀之士中打出聲名,就算真能做到這點,到時候大概黃花菜都要涼了。遊曆汝潁隻是一個順帶的目的,他真正的目標是找到酸棗!


    酸棗之盟的時候曹操還沒有真正發跡,他一個識文斷字通經曉史的士族子弟投靠過去,應該還能搭上對方班底組建的末班車。隻要站在曹營這邊,他、還有整個張氏,至少可以太太平平的苟到東西兩晉時期……說起來他身體再好也活不到幾百年以後。


    想到這裏,張易忍不住扯了扯嘴角——他果然就不是個能做事的人,其他穿越者穿越以後想的都是振臂一唿征伐天下,再不濟也是金榜題名青史流芳,就他隻想著能苟一段日子是一段,最多也就帶著全族一起苟。


    “易弟,你在想什麽?”


    “苟……沒什麽,我現在感覺好多了,我們去前堂吧。總不能一直勞累四叔他們幫我們。”


    狗?


    習慣了張易總是神來一筆的思路,張暄一邊默念著長兄如父,一邊迴憶著親友中誰家有豢養好狗,一邊起身同他往前頭走去。


    曠野荒茫,青山埋骨,葬禮結束後,張易住進了他爹新墓旁倉促搭建起來的簡陋棚屋裏。醫聖伯父以心疾需要調養為由,給他爭取到了一塊小小的蒲草席,以及棚屋內壁可以塗泥擋風的待遇。


    對著前來送他的幾個兄弟,張易拱手致謝:“這段日子,小弟家裏就托賴幾位兄長看顧一二。”


    “易弟且放心。你我兩家相鄰,你家有什麽事我都會注意著的。”


    “說的沒錯,我聽我阿母說叔母早上已經能進一些糜粥了,易弟你在這兒也要照顧好自己。守孝哀苦,我在廬裏給你放了幾卷書,但是久讀勞神,還是得以身體為要。”


    “多謝子升從兄。”張易有些感動。


    像是都約好了似的,以張子升為首,這個說會送一副圍棋過來,那個說會按時將族裏縣裏的消息傳信與他。輪到張暄,他招手喚來遠遠候在一旁的仆從,從他手中接過一個藤籃,張易眼尖的發現籃裏的布包似乎自己扭了一下。


    他有種不祥的預感:“這是?”


    “前陣子你不是想養狗?我給你尋摸了一隻兩個多月大的幼犬,已經被訓練的粗通人性了,正好養在廬前看家護院。”見張易一臉意外之色,張暄越想越覺得自己的主意好,托著藤籃遞過去,“你放心,它每日的飯食我都會讓送飯的仆從一並給你送來的。”


    ……


    這是飯食的問題嗎!?


    他為什麽要在守孝的時候伺候一隻狗?


    他住在破茅廬裏每天吃糠咽菜,卻還要看著一隻狗在他麵前吃肉啃骨頭?


    張暄木木的接過藤籃,看了眼籃子裏睡的正香的肥嘟嘟的小黑狗,隻覺得自己全身的力氣都被它壓垮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學醫救不了大漢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星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星集並收藏學醫救不了大漢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