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態進一步擴大,《請汾王就國書》一唿百應,不但新黨踴躍發言,許多老成謀國的中立人士也委婉地表示了讚同,畢竟儒家的立國之本便是一個“禮”字,太子再沒有存在感,那也是名正言順的太子。在大義的名份之下,就連舊黨也不敢明顯偏袒汾王,隻得扣住“三皇子年齡尚小,不忍見天家骨肉分離”這個中心,小心翼翼地拖延汾王就藩的時間。
八月初三,前朝的混戰尚未分曉,紫禁城內又掀波瀾。皇帝召錦衣衛指揮使狄更斯進宮,半個時辰的密談過後,錦衣衛北鎮撫司急調精兵入宮,聯合金吾衛封鎖了內城門!
青天白日、眾目睽睽,這群虎狼之師肆無忌憚地抄檢了天下最尊貴的皇宮,各宮內侍、宮女、侍衛,甚至低級嬪妃……所有人被趕至一旁噤若寒蟬地發抖,如有違抗,當場格殺!
鄭皇後沒有迴自己的長春宮,而是留在毓慶宮隔壁的齋宮,陪伴三皇子。
齋宮內一向清靜,此時也不例外,她立在宮門的台階之上,隔著重重漢白玉欄杆,隻能聽到秋風旋轉著刮過藍色天幕的聲音。
她極目遠眺,望不見想象中的刀兵寒刃,聽不到任何兵戈之聲,也聞不到絲毫的血腥氣。仿佛這就隻是一個安靜而平淡的秋。
三皇子百裏擴九歲了,長高了不少,像個小大人似地蹙著眉踱著四方步走過來,站在母後身邊。
兩母子平靜地看了一會兒風景,或者說觀望了一會兒毓慶宮那片陡峭的、頗有幾分猙獰之色的屋脊。百裏擴昂起頭,長而卷的睫毛撲閃了兩下,輕輕地問:“母後,這都是太子哥哥的主意?”
毓慶宮沉默地矗立在一牆之外,鄭皇後同樣一言不發,隻是伸出手,牽住三皇子肉乎乎暖乎乎的小手。
她想著,百裏昕隱忍退讓多年,突然來這著反手,果然是忍不下去,試圖反擊了。但這一番敲山震虎的舉動,卻分明不是他的主意,更像是……皇帝的主意。
鄭皇後想要笑一笑,緊抿的紅唇卻勾不出一個真正的笑容。
陛下,你以為事到如今,我還能收手嗎?
===
前朝後宮亂成一團,上至輔相下到微末小吏全都無心政事,不是忙著打嘴仗就是著急站隊,連國子監的監生每天都要分派別吵一架,吵到性起再拳腳齊飛,或者組隊上街遊行宣傳自己的觀點,反正端朝不以言論罪人,順天府和五城兵馬司也不敢拿這些有功名的書生怎麽樣。
就像一顆足夠重量的石塊投入湖心,帝都北郢這一潭死水被攪出重重漩渦,不但將湖麵的浮萍蓮葉卷入其中,並且隨著漩渦地擴大,漸漸殃及湖畔的垂楊……對於整個帝國,政壇的這一場異變禍福難測,但具體到某些人,比如楊無端來說,卻算得上好事。
她於七月二十七日入京,被關押至刑部大牢,整整十天過去,沒有經曆一場審問或者刑訊。便像是所有人都遺忘了她,風雨飄搖之際,根本無人有暇顧及這樣一個小人物。
因此,楊無端坐牢坐得很悠閑。
刑部大牢共分三層,一層關押犯官,二層關押罪不至死的犯人,深入地下的第三層則關押著專候秋決的死刑犯。
曆朝曆代犯官的待遇都比普通犯人要好,理由也簡單,做官本來就是一件高風險也高收益的事,今天的階下囚難保明天又變成了手握重權的某大人。尤其前明以來官員結黨成風,再小的官兒,隻要是科舉出身,那也是拔蘿卜連著泥的一堆同學同鄉同年,誰知道他背後坐著哪尊大佛。刑部不是錦衣衛,獄吏獄卒不敢把犯官們得罪狠了,就怕惹來禍及妻兒的報複。
所以刑部大牢的犯官一般都過得比進了北鎮撫司的同僚滋潤,有單間住著,幹草睡著,每天定時定量的飯菜供應,隻要肯出錢,紙墨筆硯也不是沒有。另有一點好處,由於前後左右關押的都是官員,大家還能隔空喊話社交,這把牢底坐穿的交情可是非同小可,將來說不定什麽時候就能用到。
楊無端坐牢十天,便這樣結識了同層三分之二的犯官,剩下的三分之一要麽是罪有應得,要麽本來就是她的舊識。
這次上京,丁新語把方圖硬塞給她,她入獄之後方圖上下打點,不知給了獄吏和獄卒多少好處,使得他們為她大開方便之門,她在獄中大肆交遊,寫了小紙條傳來遞去,獄卒們統統裝沒看到。
那張小紙條最後傳迴她手中,楊無端展開來,就著天窗漏下來的一點微光虛著眼睛辨識字跡,發現又多了幾個熟識的新黨同僚。
她心下一沉,這些人都是受她所托上書附和《請汾王就國書》的,京察尚未結束,刑部居然敢將他們下獄,這是要開以言罪人的先河?
哪有那麽容易,她冷笑,端朝不是前明,前朝的皇帝手裏捏著錦衣衛和東西廠,才敢與士大夫集團一戰,且屢戰屢敗。本朝的這位皇帝沒有那個實力,更沒那個魄力。
皇帝不足懼,皇後三皇子也不過是跳梁小醜,真正的敵人來自士大夫集團內部,楊無端想著,她已經盡量把炮火集中在三皇子身上,沒想到舊黨不小心上了皇後那條破船,現在是破著頭皮下不來。
怎麽樣才能拆解他們的同盟?她深思著爬起身,背著手在狹窄的監房裏轉起了圈圈,有什麽辦法讓舊黨袖手旁觀,給新黨機會把三皇子一脈打得再也起不了身?
她不知轉了多少圈,每走一步,腦中都有無數個詭計冒頭。楊無端不屑於使用陰謀詭計,就像她寫《請汾王就國書》那樣,即便要鬥,她也更願意光明正大地鬥。但並不代表她也不懂得陰謀詭計,她腦子裏裝著五千年的中華曆史,有的是可供借鑒的成功先例。
也罷,除惡務淨,楊無端頓足,望著腳尖前方投下來的一線微光,心道,既然已經對皇後和三皇子全麵開火,也沒必要留手。
她搖了搖頭,又閉上眼,等著腦海中孩童百裏擴無辜的麵容消散……
再睜開眼時,她毅然扯過一張紙,提筆書寫。
隻寫了一個字,外麵傳來獄卒的腳步聲,伴著一聲拖長聲調的唿喝:“犯官楊無端,有人來探你。”
------題外話------
不好意思,去了一趟杭州,剛迴來。最近換工作,九月中旬之前估計更新都會慢一點。
八月初三,前朝的混戰尚未分曉,紫禁城內又掀波瀾。皇帝召錦衣衛指揮使狄更斯進宮,半個時辰的密談過後,錦衣衛北鎮撫司急調精兵入宮,聯合金吾衛封鎖了內城門!
青天白日、眾目睽睽,這群虎狼之師肆無忌憚地抄檢了天下最尊貴的皇宮,各宮內侍、宮女、侍衛,甚至低級嬪妃……所有人被趕至一旁噤若寒蟬地發抖,如有違抗,當場格殺!
鄭皇後沒有迴自己的長春宮,而是留在毓慶宮隔壁的齋宮,陪伴三皇子。
齋宮內一向清靜,此時也不例外,她立在宮門的台階之上,隔著重重漢白玉欄杆,隻能聽到秋風旋轉著刮過藍色天幕的聲音。
她極目遠眺,望不見想象中的刀兵寒刃,聽不到任何兵戈之聲,也聞不到絲毫的血腥氣。仿佛這就隻是一個安靜而平淡的秋。
三皇子百裏擴九歲了,長高了不少,像個小大人似地蹙著眉踱著四方步走過來,站在母後身邊。
兩母子平靜地看了一會兒風景,或者說觀望了一會兒毓慶宮那片陡峭的、頗有幾分猙獰之色的屋脊。百裏擴昂起頭,長而卷的睫毛撲閃了兩下,輕輕地問:“母後,這都是太子哥哥的主意?”
毓慶宮沉默地矗立在一牆之外,鄭皇後同樣一言不發,隻是伸出手,牽住三皇子肉乎乎暖乎乎的小手。
她想著,百裏昕隱忍退讓多年,突然來這著反手,果然是忍不下去,試圖反擊了。但這一番敲山震虎的舉動,卻分明不是他的主意,更像是……皇帝的主意。
鄭皇後想要笑一笑,緊抿的紅唇卻勾不出一個真正的笑容。
陛下,你以為事到如今,我還能收手嗎?
===
前朝後宮亂成一團,上至輔相下到微末小吏全都無心政事,不是忙著打嘴仗就是著急站隊,連國子監的監生每天都要分派別吵一架,吵到性起再拳腳齊飛,或者組隊上街遊行宣傳自己的觀點,反正端朝不以言論罪人,順天府和五城兵馬司也不敢拿這些有功名的書生怎麽樣。
就像一顆足夠重量的石塊投入湖心,帝都北郢這一潭死水被攪出重重漩渦,不但將湖麵的浮萍蓮葉卷入其中,並且隨著漩渦地擴大,漸漸殃及湖畔的垂楊……對於整個帝國,政壇的這一場異變禍福難測,但具體到某些人,比如楊無端來說,卻算得上好事。
她於七月二十七日入京,被關押至刑部大牢,整整十天過去,沒有經曆一場審問或者刑訊。便像是所有人都遺忘了她,風雨飄搖之際,根本無人有暇顧及這樣一個小人物。
因此,楊無端坐牢坐得很悠閑。
刑部大牢共分三層,一層關押犯官,二層關押罪不至死的犯人,深入地下的第三層則關押著專候秋決的死刑犯。
曆朝曆代犯官的待遇都比普通犯人要好,理由也簡單,做官本來就是一件高風險也高收益的事,今天的階下囚難保明天又變成了手握重權的某大人。尤其前明以來官員結黨成風,再小的官兒,隻要是科舉出身,那也是拔蘿卜連著泥的一堆同學同鄉同年,誰知道他背後坐著哪尊大佛。刑部不是錦衣衛,獄吏獄卒不敢把犯官們得罪狠了,就怕惹來禍及妻兒的報複。
所以刑部大牢的犯官一般都過得比進了北鎮撫司的同僚滋潤,有單間住著,幹草睡著,每天定時定量的飯菜供應,隻要肯出錢,紙墨筆硯也不是沒有。另有一點好處,由於前後左右關押的都是官員,大家還能隔空喊話社交,這把牢底坐穿的交情可是非同小可,將來說不定什麽時候就能用到。
楊無端坐牢十天,便這樣結識了同層三分之二的犯官,剩下的三分之一要麽是罪有應得,要麽本來就是她的舊識。
這次上京,丁新語把方圖硬塞給她,她入獄之後方圖上下打點,不知給了獄吏和獄卒多少好處,使得他們為她大開方便之門,她在獄中大肆交遊,寫了小紙條傳來遞去,獄卒們統統裝沒看到。
那張小紙條最後傳迴她手中,楊無端展開來,就著天窗漏下來的一點微光虛著眼睛辨識字跡,發現又多了幾個熟識的新黨同僚。
她心下一沉,這些人都是受她所托上書附和《請汾王就國書》的,京察尚未結束,刑部居然敢將他們下獄,這是要開以言罪人的先河?
哪有那麽容易,她冷笑,端朝不是前明,前朝的皇帝手裏捏著錦衣衛和東西廠,才敢與士大夫集團一戰,且屢戰屢敗。本朝的這位皇帝沒有那個實力,更沒那個魄力。
皇帝不足懼,皇後三皇子也不過是跳梁小醜,真正的敵人來自士大夫集團內部,楊無端想著,她已經盡量把炮火集中在三皇子身上,沒想到舊黨不小心上了皇後那條破船,現在是破著頭皮下不來。
怎麽樣才能拆解他們的同盟?她深思著爬起身,背著手在狹窄的監房裏轉起了圈圈,有什麽辦法讓舊黨袖手旁觀,給新黨機會把三皇子一脈打得再也起不了身?
她不知轉了多少圈,每走一步,腦中都有無數個詭計冒頭。楊無端不屑於使用陰謀詭計,就像她寫《請汾王就國書》那樣,即便要鬥,她也更願意光明正大地鬥。但並不代表她也不懂得陰謀詭計,她腦子裏裝著五千年的中華曆史,有的是可供借鑒的成功先例。
也罷,除惡務淨,楊無端頓足,望著腳尖前方投下來的一線微光,心道,既然已經對皇後和三皇子全麵開火,也沒必要留手。
她搖了搖頭,又閉上眼,等著腦海中孩童百裏擴無辜的麵容消散……
再睜開眼時,她毅然扯過一張紙,提筆書寫。
隻寫了一個字,外麵傳來獄卒的腳步聲,伴著一聲拖長聲調的唿喝:“犯官楊無端,有人來探你。”
------題外話------
不好意思,去了一趟杭州,剛迴來。最近換工作,九月中旬之前估計更新都會慢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