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逆流而上,在寂靜的夜色中,水波拍打船體的聲音聽得異常清晰。
方圖站在船頭上張望,今夜無月無星,漆黑的江麵上隱約能望見一點白色的反光,除此之外什麽都沒有。
他不放心地又盯了一會兒,直到一名船工過來小聲地通知他:另一位差爺請他過去。
方圖迴過頭,那船工指向的角落裏懸著一盞暖黃色的燈籠,淡淡的長著毛邊的暈光正好包圍住一個人形,他認出是黃五。
黃五本名黃山,本是梧州府衙的一名衙役,自從被丁新語調給楊無端擔任護衛,便被她叫了這個渾名,久而久之,倒比他的本名更為眾人熟知。
這時分黃五該在船艙外守著楊無端,方圖皺了皺眉,走過去沉聲問道:“大人有事?”
方圖年紀雖輕,但天生骨寬大,個子比黃五高出半個頭,肩膀也寬出一截,黃五被他近距離盯著,不由自主地縮了縮。
“沒什麽事。”他說了半句,見方圖臉色不好看,連忙補充道:“就是躲在艙裏不肯見人,晚飯也不吃,我有點擔心。”
方圖想了想,又問:“刑部那人沒搗亂吧?”
“沒有。”黃五說起來還忍不住笑,“那草包被咱們大人罵過一次,諒他也不敢再去惹她。”
方圖緊抿的唇邊也漏出一絲微笑,刑部派來傳諭的隻是一名吏員,也不是科舉正途出身,有眼無珠地想要羞辱“五魁”,卻被楊無端當場給罵得掩麵而逃。
現在迴想起來,方圖依然覺得有點吃驚,這實在不像是楊無端會做的事。
他和他家公子一樣,幾乎是看著楊無端長大,十二歲的楊無端雖有些少年老成,整體仍是個正常的孩童,四年後在京中重會,楊無端顯得比小時候冷淡,還有幾分她自己恐怕都沒發覺的驕傲。那時候方圖就覺得,楊無端骨子裏的倨傲並不比他家公子少,隻是表現方式不同。他家公子目下無塵,對他看不上眼的人連敷衍都懶待;楊無端卻恰恰相反:她對每個人都不錯,但和每個人都不交心。
方圖想,那是另一種形式的高高在上,就像大人哄騙孩童,又如同一個人百無聊賴地瞧著螞蟻打架。
再後來,楊無端也來到梧州,她協助公子一起革新,她居然是個女人。方圖對最後一點並沒有太大的感觸,他不像織文,讀過一點書就相信書上說女子無才便是德。方圖打小練武,在武學的世界裏沒有男人女人,隻有比他強的人和比他弱的人。所以方圖雖未表現出來,但他其實很有些佩服楊無端。這時期的楊無端還是那樣淡淡的,既沒見過她特別高興也沒見過她真的生氣,就算織文得罪了她,她戲耍他的樣子也像是逗弄一隻頑皮的小貓。方圖聽人說過讀書人要練養氣功夫,他想,楊無端這門功夫可稱得上爐火純青了。
他怎都不會料到,當他已經放棄之後,他終於還是見到楊無端失態。
===
“叩叩。”方圖頓了頓,再度敲響船艙,道:“大人,小的方圖。我進來了。”
艙內沒有傳來迴應,方圖不以為意地推開艙門,埋下頭跨了進去。
因楊無端是以官身被傳上京,刑部沒有定罪之前她的品級未變,所以丁新語給她備了這艘官船,船艙寬大軒敞,一應物事應有盡有。
方圖進艙後隻覺眼前大亮,不知點了多少支蠟燭,明晃晃的燭光差點激出他的眼淚。他閉上眼,隔了好一會兒才敢睜開,仍是被燭光刺得瞳孔收縮。
他看到楊無端屈膝跪坐在一張長幾後麵,乍眼看去還以為她在彈琴,定睛再看,才辨出她是用兩隻手同時執筆在寫字。
方圖又吃了一驚,他從來不知道楊無端能用左手寫手。
她上身伏得很低,紮得亂七八糟的發結已經散開了一半,水波般淹沒了她右半側的身體,發尾隨著她右手的大動作晃來蕩去。
左手捏的筆卻比右手的筆要細了一圈,相較之下動作也更斯文,仔細看能發覺她左右手節奏不同,並不是同時在書寫,更像打著兩份腹稿然後各寫幾句。
方圖猶豫了一下,沒有再出聲喚她,而是往前走幾步,站到側方,歪過腦袋看她在寫什麽。
這一看……沒看懂。
他先看到左邊那張紙上有抬頭,似乎是一封信,但他讀書不多,這樣滿紙之乎者也的信,在他眼裏跟四駢六儷的文章差不多,一樣看不懂。
方圖隻得研究那個抬頭,連猜帶估還有迴憶,依稀是寫給楊無端中進士時的同年,好像叫“王大均”。
他又看向右邊那張紙,心頭先是一涼:這次連個抬頭都沒有!不過再看了幾眼,他發覺這邊比那封信好懂,都是些淺顯的白話,且辭鋒銳利,字裏行間充滿煽動性。
看著看著,他發現自己不知不覺讀了出來:“……綱常之道上應天心,太子與汾王君臣名份已定,卻有此等奸猾逐利之徒蒙蔽視聽,令天下隻知汾王,不知太子,今上天示警,尚不曉畏乎?祖宗以來,封國不少,使親王割一大郡,謂祖製也。王子而不就國,祖訓有之乎?會典有之乎?略朝之功令有之乎?自古開國承家,必循理安分為可久,鄭莊愛太叔段,漢竇後愛梁孝王,皆及身而敗……”
這是--方圖驚得住了口,埋頭疾書的楊無端兩手同時拖下最後一捺,擲了筆,並沒有抬頭看他,苦笑了一下,似乎自言自語地道:“我不想鬥,你們卻不肯放過我……如果想做事必須先做官,那我也隻能入鄉隨俗。”
她又笑了笑,這次笑容中沒有了苦澀,隻餘下仿如利器出鞘一般鋒芒畢露的傲然,方圖看得心頭一跳,這神情與他家公子何等相似。
“鄭皇後,三皇子……”她伸指彈了一下墨跡淋漓的信紙,輕蔑地道:“母子情深?那就請先品嚐骨肉分離的滋味。”
方圖終於看到了那張紙最右側的標題:《請汾王就國書》。
方圖站在船頭上張望,今夜無月無星,漆黑的江麵上隱約能望見一點白色的反光,除此之外什麽都沒有。
他不放心地又盯了一會兒,直到一名船工過來小聲地通知他:另一位差爺請他過去。
方圖迴過頭,那船工指向的角落裏懸著一盞暖黃色的燈籠,淡淡的長著毛邊的暈光正好包圍住一個人形,他認出是黃五。
黃五本名黃山,本是梧州府衙的一名衙役,自從被丁新語調給楊無端擔任護衛,便被她叫了這個渾名,久而久之,倒比他的本名更為眾人熟知。
這時分黃五該在船艙外守著楊無端,方圖皺了皺眉,走過去沉聲問道:“大人有事?”
方圖年紀雖輕,但天生骨寬大,個子比黃五高出半個頭,肩膀也寬出一截,黃五被他近距離盯著,不由自主地縮了縮。
“沒什麽事。”他說了半句,見方圖臉色不好看,連忙補充道:“就是躲在艙裏不肯見人,晚飯也不吃,我有點擔心。”
方圖想了想,又問:“刑部那人沒搗亂吧?”
“沒有。”黃五說起來還忍不住笑,“那草包被咱們大人罵過一次,諒他也不敢再去惹她。”
方圖緊抿的唇邊也漏出一絲微笑,刑部派來傳諭的隻是一名吏員,也不是科舉正途出身,有眼無珠地想要羞辱“五魁”,卻被楊無端當場給罵得掩麵而逃。
現在迴想起來,方圖依然覺得有點吃驚,這實在不像是楊無端會做的事。
他和他家公子一樣,幾乎是看著楊無端長大,十二歲的楊無端雖有些少年老成,整體仍是個正常的孩童,四年後在京中重會,楊無端顯得比小時候冷淡,還有幾分她自己恐怕都沒發覺的驕傲。那時候方圖就覺得,楊無端骨子裏的倨傲並不比他家公子少,隻是表現方式不同。他家公子目下無塵,對他看不上眼的人連敷衍都懶待;楊無端卻恰恰相反:她對每個人都不錯,但和每個人都不交心。
方圖想,那是另一種形式的高高在上,就像大人哄騙孩童,又如同一個人百無聊賴地瞧著螞蟻打架。
再後來,楊無端也來到梧州,她協助公子一起革新,她居然是個女人。方圖對最後一點並沒有太大的感觸,他不像織文,讀過一點書就相信書上說女子無才便是德。方圖打小練武,在武學的世界裏沒有男人女人,隻有比他強的人和比他弱的人。所以方圖雖未表現出來,但他其實很有些佩服楊無端。這時期的楊無端還是那樣淡淡的,既沒見過她特別高興也沒見過她真的生氣,就算織文得罪了她,她戲耍他的樣子也像是逗弄一隻頑皮的小貓。方圖聽人說過讀書人要練養氣功夫,他想,楊無端這門功夫可稱得上爐火純青了。
他怎都不會料到,當他已經放棄之後,他終於還是見到楊無端失態。
===
“叩叩。”方圖頓了頓,再度敲響船艙,道:“大人,小的方圖。我進來了。”
艙內沒有傳來迴應,方圖不以為意地推開艙門,埋下頭跨了進去。
因楊無端是以官身被傳上京,刑部沒有定罪之前她的品級未變,所以丁新語給她備了這艘官船,船艙寬大軒敞,一應物事應有盡有。
方圖進艙後隻覺眼前大亮,不知點了多少支蠟燭,明晃晃的燭光差點激出他的眼淚。他閉上眼,隔了好一會兒才敢睜開,仍是被燭光刺得瞳孔收縮。
他看到楊無端屈膝跪坐在一張長幾後麵,乍眼看去還以為她在彈琴,定睛再看,才辨出她是用兩隻手同時執筆在寫字。
方圖又吃了一驚,他從來不知道楊無端能用左手寫手。
她上身伏得很低,紮得亂七八糟的發結已經散開了一半,水波般淹沒了她右半側的身體,發尾隨著她右手的大動作晃來蕩去。
左手捏的筆卻比右手的筆要細了一圈,相較之下動作也更斯文,仔細看能發覺她左右手節奏不同,並不是同時在書寫,更像打著兩份腹稿然後各寫幾句。
方圖猶豫了一下,沒有再出聲喚她,而是往前走幾步,站到側方,歪過腦袋看她在寫什麽。
這一看……沒看懂。
他先看到左邊那張紙上有抬頭,似乎是一封信,但他讀書不多,這樣滿紙之乎者也的信,在他眼裏跟四駢六儷的文章差不多,一樣看不懂。
方圖隻得研究那個抬頭,連猜帶估還有迴憶,依稀是寫給楊無端中進士時的同年,好像叫“王大均”。
他又看向右邊那張紙,心頭先是一涼:這次連個抬頭都沒有!不過再看了幾眼,他發覺這邊比那封信好懂,都是些淺顯的白話,且辭鋒銳利,字裏行間充滿煽動性。
看著看著,他發現自己不知不覺讀了出來:“……綱常之道上應天心,太子與汾王君臣名份已定,卻有此等奸猾逐利之徒蒙蔽視聽,令天下隻知汾王,不知太子,今上天示警,尚不曉畏乎?祖宗以來,封國不少,使親王割一大郡,謂祖製也。王子而不就國,祖訓有之乎?會典有之乎?略朝之功令有之乎?自古開國承家,必循理安分為可久,鄭莊愛太叔段,漢竇後愛梁孝王,皆及身而敗……”
這是--方圖驚得住了口,埋頭疾書的楊無端兩手同時拖下最後一捺,擲了筆,並沒有抬頭看他,苦笑了一下,似乎自言自語地道:“我不想鬥,你們卻不肯放過我……如果想做事必須先做官,那我也隻能入鄉隨俗。”
她又笑了笑,這次笑容中沒有了苦澀,隻餘下仿如利器出鞘一般鋒芒畢露的傲然,方圖看得心頭一跳,這神情與他家公子何等相似。
“鄭皇後,三皇子……”她伸指彈了一下墨跡淋漓的信紙,輕蔑地道:“母子情深?那就請先品嚐骨肉分離的滋味。”
方圖終於看到了那張紙最右側的標題:《請汾王就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