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晃動,惹得劉瑤玉輕聲抱怨,“也不知那馬車裏坐的什麽人,在山道上也敢這樣橫行無忌。”
餘嬌將手遞給她,扶著劉瑤玉下了馬車,韜哥兒自己從馬車上跳了下來。
劉夫人和劉老太太已經在前麵等著,三人走上前,庵門外已經有位比丘尼在等著,迎了她們一行人入庵中,正殿裏供著三世佛,殿中侍香火的比丘尼給她們分了香,上完香後,眾人依次跪在蒲團上拜佛祖。
殿內香煙繚繞,莊嚴而又肅穆。
餘嬌跪在蒲團上,仰頭去看悲憫眾生的金身佛像,格外虔誠的拜了下去。
她從前是不信神佛的,哪怕爺爺從小便叫她看周易,學觀星占卜,但餘嬌總覺得觀星象其實是可以用科學去解釋的,五行八卦其實也是一門測算,就像西方古典哲學一樣,屬於哲學範疇,哲學指導科學,這個東西需要辯證的去看待。
但經了魂穿太晏這一遭,也許冥冥之中是存在天命的。
人在極度無力的情況下,寄希望於神佛,也是一種精神寄托。
拜完因三世佛後,劉夫人要去觀音殿,劉瑤珍嫁去崔家已經兩年,到現在肚子還沒有動靜,劉夫人每次來蓮溪庵都要去觀音殿幫大女兒求子。
老夫人也是知道的,她讓劉夫人自去觀音殿,自己則帶著餘嬌、劉瑤玉和韜哥兒去地藏殿見主持師太。
地藏殿內擺了上百盞黃色的燈筒,裏麵燃著青燈,整個殿內都散發著暖黃色的燭暈,更突顯出金身的地藏王神像尊貴大氣。
主持師太手執經卷,跪坐在燭台桌旁的蒲團上,口中梵音繞梁。
嫋嫋檀香中,再沒信仰的人,也能生出慈悲之心來。
主持妙常師太誦完一卷經書,才站起身,引著劉老夫人她們去偏殿坐下。
老夫人常年禮佛,保壽堂裏就修了一座小佛堂,與妙常師太甚是相熟,她讓餘嬌將製的篆香和寶和香餅拿出來,與妙常師太道,“這是我家三丫頭親手製的,香料中用了藥材,焚後能寧神清心,禮佛誦經時焚此香是極好的,老身便給師太帶了些來。”
妙常師太打開木盒,看見盒內的卍字篆香,眼睛微微一亮,低頭嗅了嗅,她看著餘嬌慈祥的笑著,讚道,“令府三姑娘當真心靈手巧,打香篆耗時又磨性子,心性浮躁之人斷製不出這麽精細的篆香來,三姑娘小小年紀,便能有如此耐心,倒是少見。”
餘嬌淺淺一笑,“師太謬讚了。”
妙常師太淡笑道,“出家人不打誑語。”
篆香最大的特點便是點燃其中任何一端,香自身就會依照篆形印記全部燃盡,寺院更是常用篆香計時,故篆香又稱為百刻香,除了可以聞香,還可以觀煙。
妙常師太取了一頂扁形印文遍滿十方界的芸香爐,將餘嬌製的卍字篆香放入其中,焚燃,凝神靜觀。
劉瑤玉知道祖母每次過來都要與妙常師太說許久佛法,如今妙常師太又焚了餘嬌製的篆香觀煙,一時片刻餘嬌怕是離不了這偏殿了。
她原想著在祖母與妙常師太探討佛法的時候,拉著餘嬌去後山那處院子看兔子呢!
劉瑤玉對佛法實在不感興趣,她枯坐了一會兒,湊到餘嬌耳邊,輕聲與她道,“我去後山看兔子,你待會兒去後山尋我。”
說罷,劉瑤玉便輕手輕腳的起身離開了偏殿。
韜哥兒瞧見了,也躡手躡腳的跟了出去。
劉老夫人注意到兩人的動靜,礙於在妙常師太麵前,不好失禮,便沒出聲,由著他們去了。
梵煙縹緲,妙常師太閉上眼睛,聞著空中清淡的降真香,隻覺得心神都受到了洗滌,四周好似瞬間清淨起來,全身也跟著輕飄飄的,她聽見了屋外的風聲,後山深林的鳥叫聲,溪流潺潺的水聲,有種超然物外的感覺。
妙常知她這是入了禪定的輕安,陷入了忘我的境界,等從禪定中迴過心神來,她看著餘嬌,雙手合十,鄭重的念了一聲禪號,道,“這篆香的味道少一分則淡,多一分則過,很適合佛門清修。”
“師太喜歡便好。”餘嬌十分有禮的道。
妙常師太去觀香爐,望著爐中飄出的縷縷輕煙,靜默了一會兒,與劉老夫人道,“三姑娘很有禪心,與我佛門有緣。”
“此話怎講?”劉老夫人聽了妙常師太說餘嬌有禪心,自是分外高興,可又聽了後半句,心情一時複雜起來,與佛門有緣,豈非是說餘嬌適合與青燈古佛相伴。
餘嬌將手遞給她,扶著劉瑤玉下了馬車,韜哥兒自己從馬車上跳了下來。
劉夫人和劉老太太已經在前麵等著,三人走上前,庵門外已經有位比丘尼在等著,迎了她們一行人入庵中,正殿裏供著三世佛,殿中侍香火的比丘尼給她們分了香,上完香後,眾人依次跪在蒲團上拜佛祖。
殿內香煙繚繞,莊嚴而又肅穆。
餘嬌跪在蒲團上,仰頭去看悲憫眾生的金身佛像,格外虔誠的拜了下去。
她從前是不信神佛的,哪怕爺爺從小便叫她看周易,學觀星占卜,但餘嬌總覺得觀星象其實是可以用科學去解釋的,五行八卦其實也是一門測算,就像西方古典哲學一樣,屬於哲學範疇,哲學指導科學,這個東西需要辯證的去看待。
但經了魂穿太晏這一遭,也許冥冥之中是存在天命的。
人在極度無力的情況下,寄希望於神佛,也是一種精神寄托。
拜完因三世佛後,劉夫人要去觀音殿,劉瑤珍嫁去崔家已經兩年,到現在肚子還沒有動靜,劉夫人每次來蓮溪庵都要去觀音殿幫大女兒求子。
老夫人也是知道的,她讓劉夫人自去觀音殿,自己則帶著餘嬌、劉瑤玉和韜哥兒去地藏殿見主持師太。
地藏殿內擺了上百盞黃色的燈筒,裏麵燃著青燈,整個殿內都散發著暖黃色的燭暈,更突顯出金身的地藏王神像尊貴大氣。
主持師太手執經卷,跪坐在燭台桌旁的蒲團上,口中梵音繞梁。
嫋嫋檀香中,再沒信仰的人,也能生出慈悲之心來。
主持妙常師太誦完一卷經書,才站起身,引著劉老夫人她們去偏殿坐下。
老夫人常年禮佛,保壽堂裏就修了一座小佛堂,與妙常師太甚是相熟,她讓餘嬌將製的篆香和寶和香餅拿出來,與妙常師太道,“這是我家三丫頭親手製的,香料中用了藥材,焚後能寧神清心,禮佛誦經時焚此香是極好的,老身便給師太帶了些來。”
妙常師太打開木盒,看見盒內的卍字篆香,眼睛微微一亮,低頭嗅了嗅,她看著餘嬌慈祥的笑著,讚道,“令府三姑娘當真心靈手巧,打香篆耗時又磨性子,心性浮躁之人斷製不出這麽精細的篆香來,三姑娘小小年紀,便能有如此耐心,倒是少見。”
餘嬌淺淺一笑,“師太謬讚了。”
妙常師太淡笑道,“出家人不打誑語。”
篆香最大的特點便是點燃其中任何一端,香自身就會依照篆形印記全部燃盡,寺院更是常用篆香計時,故篆香又稱為百刻香,除了可以聞香,還可以觀煙。
妙常師太取了一頂扁形印文遍滿十方界的芸香爐,將餘嬌製的卍字篆香放入其中,焚燃,凝神靜觀。
劉瑤玉知道祖母每次過來都要與妙常師太說許久佛法,如今妙常師太又焚了餘嬌製的篆香觀煙,一時片刻餘嬌怕是離不了這偏殿了。
她原想著在祖母與妙常師太探討佛法的時候,拉著餘嬌去後山那處院子看兔子呢!
劉瑤玉對佛法實在不感興趣,她枯坐了一會兒,湊到餘嬌耳邊,輕聲與她道,“我去後山看兔子,你待會兒去後山尋我。”
說罷,劉瑤玉便輕手輕腳的起身離開了偏殿。
韜哥兒瞧見了,也躡手躡腳的跟了出去。
劉老夫人注意到兩人的動靜,礙於在妙常師太麵前,不好失禮,便沒出聲,由著他們去了。
梵煙縹緲,妙常師太閉上眼睛,聞著空中清淡的降真香,隻覺得心神都受到了洗滌,四周好似瞬間清淨起來,全身也跟著輕飄飄的,她聽見了屋外的風聲,後山深林的鳥叫聲,溪流潺潺的水聲,有種超然物外的感覺。
妙常知她這是入了禪定的輕安,陷入了忘我的境界,等從禪定中迴過心神來,她看著餘嬌,雙手合十,鄭重的念了一聲禪號,道,“這篆香的味道少一分則淡,多一分則過,很適合佛門清修。”
“師太喜歡便好。”餘嬌十分有禮的道。
妙常師太去觀香爐,望著爐中飄出的縷縷輕煙,靜默了一會兒,與劉老夫人道,“三姑娘很有禪心,與我佛門有緣。”
“此話怎講?”劉老夫人聽了妙常師太說餘嬌有禪心,自是分外高興,可又聽了後半句,心情一時複雜起來,與佛門有緣,豈非是說餘嬌適合與青燈古佛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