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這些傳聞,沙麵租界卻仍舊沒有任何動靜,那個馬文仙也沒有再來泮塘生事,要求租地,想必是因為那晚雖然出動了“虎神打”仍舊铩羽而歸,因此不敢再輕舉妄動。[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
而陳久如還帶來了“鬼仔譚”、龔千擔最為振奮的消息,他是從廣東高等師範學校的進步學生處得來的:援閩粵軍在惠州已經集結完畢,陳競存、許崇智已經分別通電粵、湘、桂、閩,通緝莫榮新、陸榮廷等桂係人物,誓師迴攻省城,粵境還粵。省城內各界人士已經鼓動起來內應外合,更有粵漢鐵路局工人罷工,拒絕為桂軍運送軍火。看來省城內桂軍大樹將傾,大有樹倒猢猻散之象。
龔千擔又問起“小紅棉”的下落,陳久如說道已經通過同窗的關係,將她安置到了東山培正女子學校,眾人都甚感高興。陳久如卻說並沒有湯姐帶和他姐姐的消息,想必最近省城混亂,其父親也不準他出來胡鬧了。
到了次日,“火麻仁”一早就來找“鬼仔譚”和龔千擔。龔千擔焦急道:“仁哥,究竟什麽時候‘生死片’呀?”“火麻仁”道:“生你個頭,今天可是有事情要交代你們去辦。”龔千擔悶了兩天,聽說有任務,甚感興奮,早就在摩拳擦掌,連忙追問是什麽事情。
“火麻仁”道:“最近太平南那裏我們有一家‘番攤檔’還有‘竹館’和一家‘字花’遇到了些怪事,所以要找兩個可靠的人去查看一番。”
“竹館”就是舊日對“麻將館”的稱謂,當時20年代的省城從長堤一路到沙基上“竹館”、“番攤”和“字花檔”林立,一到入夜那是喧鬧非常,賭徒雲集。
龔千擔大為失望,道:“原來是那些賭檔呀,關我什麽事?”
“火麻仁”怒道:“什麽不關你的事?這次生死片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這些賭檔引起的。<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太平南是我們沙基和‘十三行’的交界,現在遇到了怪事自然不能掉以輕心,提防是十三行的‘水龍’來搞鬼!況且派你們兩個去是‘帶妹哥’的意思。”
兩人本來對賭檔是深惡痛絕,但是聽說是“打仔洪”的吩咐,連忙就不再出聲。“火麻仁”笑道:“再說了,你們兩個加入我們沙基‘聯興順’,片功未立,又沒有收入。如果你們這次能查探出個究竟,就能領一份‘水錢’,也算是自食其力了。”
龔千擔正是窮光蛋一名,身無分文,本正窘迫,聽了立刻兩眼放光。“鬼仔譚”道:“仁哥,究竟是什麽怪事?”
“火麻仁”臉色一變,道:“就是有人來出‘老千’(賭法作弊)。”
“鬼仔譚”心細如發,道:“賭檔向來是五行出入,有人來‘老正’出千根本就不是什麽怪事呀。”
“火麻仁”尷尬一笑,道:“因為這個可能不是個人。”
“鬼仔譚”總算明白為何會派他和龔千擔二人前去太平南辦事了,原來又是別有內情。龔千擔膽大心粗,無所顧忌,還是覺得“火麻仁”好關照,起碼可以掙一份竹館的“水錢”,不用再身無分文,很是高興。
隻不過他也忍不住有些微詞:“仁哥,原來你是派我們兩個去做‘睇場’呀(現場保安)?那和一般的地痞流氓有什麽分別?我們可是‘細眼皇帝’的熱血門生呀。”
“火麻仁”道:“你個短命種,生死片將會在太平南對開的江麵進行。帶妹哥其實是要派你們預先在那裏熟悉情況,以做準備。”“鬼仔譚”更加清楚哪裏是什麽好事,分明又是出了怪事,要他和龔千擔這兩個愣頭青去探個明白。反正他們二人也經曆了不少稀奇古怪,特別是龔千擔血性過人,粗疏無防,正好派上用場。
太平南就是省城舊城牆西的太平南街,也就是今之人民南路的所在,當年是省城西關和南關的分界線,同時也是省城真正的平民和三十六行聚集之地,有點相類似香港的“大笪地”。
前清時省城城牆的西邊護城河西濠湧從這裏流入珠江,時至今日“西濠湧”這個地名還保留了下來,可知其中曆史殘跡。不過民國九年開始省城政府已經開始拆除舊城牆,擴闊修建馬路,當時還是保留有舊城牆基。城牆未拆的時候太平南往北些許就是當年省城外城西側城門太平門,往南就是油欄門,中有一橋溝通西關和南關。太平門以東之內、濠畔街以南就是省城傳統的外城,也就是俗稱的南關,是真正的省城平民居住的地方,三十六行之所聚集。時至今日濠畔街這個地名依然存在。
百年前的省城有句俗語流傳:“旗人居內城,西關為商,平頭住南,城北亂葬崗。”平頭者為真正的市井平民也,各行各業之群集:太平門對開不遠西關內有條“槳欄街”,也就是今日之槳欄路,前清時省城的各行各業喜歡聚集成群,其所在之街自然而成,稱為“欄”,好似沙基三欄之一的的“塘魚欄”,而“槳欄街”顧名思義就是同船舶行業有關,因為臨近江畔和沙基碼頭,自前清時期就是商貿發達,三教九流聚集之地,前清鼎鼎大名的十三行就在“槳欄街”附近,數百年前省城還是唯一通商口岸之時,世界各地前來商人就是將船停泊在太平南對開的珠江麵,然後上岸前往“十三行”。而“槳欄街”靠近十七甫的地方就是黃飛鴻的“寶芝林”醫館正館,隻不過晚年的他多數是居住在上西關的另外一間寶芝林醫館,也就是當晚“打仔洪”帶著“火麻仁”求醫的地方。
“太平南”向來就是龍蛇混集之所在,每天熙來攘往,同時也是紛爭之地,兩大洪門公司更是為了此處的利益爭鬥不下幾十年,可謂是“打架多過吃飯。”
臨近江畔又是靠近沙基碼頭,自然商旅雲集,賭檔生意更加是興旺至極,自清末至民初,這裏大大小小的番攤、“字花”、“竹館”如遍地開花,主政者樂於其稅所出,自然任由不管。相傳民初龍濟光主粵期間每月光是太平南這些賭業抽頭居然可達數十萬銀元,上者中飽私囊就不知其數了。至於由這些賭業而帶旺的各行各業就更不勝數了。地處兩關之界,“義合興”、“聯興順”兩大洪門爭的是頭破血流,而且“十三行義合興”向來獨霸長堤一帶的“番攤”、“字花”經營,豈會放過這塊肥肉?
雖然近日關於“生死片”的流言頗多,太平南一帶的賭檔關閉了不少,遜色很多,但還是有幾間依然開門,其中一間就是“火麻仁”的名下----“同興竹館”。這間“同興竹館”很有特色,同時也是太平南的王牌,因為它是唯一三合一的賭檔:賭客來此除了可以“竹戰”(麻將),也可以玩簡單的番攤,還可以由“竹館”的夥計代買“字花”。
由於“字花”是每晚都開,而且花樣繁多,本少利大,很受歡迎,就連居家主婦都會用積蓄來買。通常來太平南消遣的賭客在“同興竹館”賭後,就會去“陳塘南”的大寨開廳喝花酒,因此“太平南”、“陳塘南”被當時省城的好事之人稱為“尋風弄月雙番南”,“夜月樓”是“陳塘南”的名牌,而“同興竹館”則是“太平南”的名牌。
但是現在這間鼎鼎大名的“同興竹館”卻遇到了個大麻煩,看著門口的茶水夥計苦瓜臉色就可以猜到幾分。
“鬼仔譚”、龔千擔二人雖然萬般不願,但是礙著“打仔洪”之命,不敢不從,好不容易到了傍晚時分,草草吃了頓晚飯,沿著沙基大街走到了太平南靠近江邊的“聯興街”。此時太平南江畔處正是華燈初上,雖然時局混亂,但依舊熱鬧。水麵上的疍家船戶、還有街邊“騎樓”下的夜攤小販已經齊集,附近街上的幾個“番攤檔”也開始營業,有不少賭徒早就湊在一起,吆五喝六,好不熱鬧。往東看去,再過去就是仁濟大街,也就是南關長堤一帶,該屬“十三行義合興”的地盤了,龔千擔居然有些膽怯,問“鬼仔譚”道:“我們現在怎麽辦?”
按照“火麻仁”的指示,是要找到“同興竹館”的主持,“火麻仁”手下門生之一,此人姓朱,雖然掌管竹館多年,在太平南也算是個人物,但他的名字很是有趣,雙字“義勝”,因此常常被人取笑。那“同興竹館”就在江邊太平南街街尾上,再往東一走就到南關了。
三扇開闊的門麵,門上有個烏黑的匾額,燙金四個大字“同興竹館”,兩層的騎樓上下。入門是個大堂門麵,十分寬廣,倒像是個大茶樓的門麵,照牆上掛著副畫,正中一張長桌,龔千擔抬頭看去,見到梁上卻是懸著好幾個像是茶煲模樣的東西。(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而陳久如還帶來了“鬼仔譚”、龔千擔最為振奮的消息,他是從廣東高等師範學校的進步學生處得來的:援閩粵軍在惠州已經集結完畢,陳競存、許崇智已經分別通電粵、湘、桂、閩,通緝莫榮新、陸榮廷等桂係人物,誓師迴攻省城,粵境還粵。省城內各界人士已經鼓動起來內應外合,更有粵漢鐵路局工人罷工,拒絕為桂軍運送軍火。看來省城內桂軍大樹將傾,大有樹倒猢猻散之象。
龔千擔又問起“小紅棉”的下落,陳久如說道已經通過同窗的關係,將她安置到了東山培正女子學校,眾人都甚感高興。陳久如卻說並沒有湯姐帶和他姐姐的消息,想必最近省城混亂,其父親也不準他出來胡鬧了。
到了次日,“火麻仁”一早就來找“鬼仔譚”和龔千擔。龔千擔焦急道:“仁哥,究竟什麽時候‘生死片’呀?”“火麻仁”道:“生你個頭,今天可是有事情要交代你們去辦。”龔千擔悶了兩天,聽說有任務,甚感興奮,早就在摩拳擦掌,連忙追問是什麽事情。
“火麻仁”道:“最近太平南那裏我們有一家‘番攤檔’還有‘竹館’和一家‘字花’遇到了些怪事,所以要找兩個可靠的人去查看一番。”
“竹館”就是舊日對“麻將館”的稱謂,當時20年代的省城從長堤一路到沙基上“竹館”、“番攤”和“字花檔”林立,一到入夜那是喧鬧非常,賭徒雲集。
龔千擔大為失望,道:“原來是那些賭檔呀,關我什麽事?”
“火麻仁”怒道:“什麽不關你的事?這次生死片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這些賭檔引起的。<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太平南是我們沙基和‘十三行’的交界,現在遇到了怪事自然不能掉以輕心,提防是十三行的‘水龍’來搞鬼!況且派你們兩個去是‘帶妹哥’的意思。”
兩人本來對賭檔是深惡痛絕,但是聽說是“打仔洪”的吩咐,連忙就不再出聲。“火麻仁”笑道:“再說了,你們兩個加入我們沙基‘聯興順’,片功未立,又沒有收入。如果你們這次能查探出個究竟,就能領一份‘水錢’,也算是自食其力了。”
龔千擔正是窮光蛋一名,身無分文,本正窘迫,聽了立刻兩眼放光。“鬼仔譚”道:“仁哥,究竟是什麽怪事?”
“火麻仁”臉色一變,道:“就是有人來出‘老千’(賭法作弊)。”
“鬼仔譚”心細如發,道:“賭檔向來是五行出入,有人來‘老正’出千根本就不是什麽怪事呀。”
“火麻仁”尷尬一笑,道:“因為這個可能不是個人。”
“鬼仔譚”總算明白為何會派他和龔千擔二人前去太平南辦事了,原來又是別有內情。龔千擔膽大心粗,無所顧忌,還是覺得“火麻仁”好關照,起碼可以掙一份竹館的“水錢”,不用再身無分文,很是高興。
隻不過他也忍不住有些微詞:“仁哥,原來你是派我們兩個去做‘睇場’呀(現場保安)?那和一般的地痞流氓有什麽分別?我們可是‘細眼皇帝’的熱血門生呀。”
“火麻仁”道:“你個短命種,生死片將會在太平南對開的江麵進行。帶妹哥其實是要派你們預先在那裏熟悉情況,以做準備。”“鬼仔譚”更加清楚哪裏是什麽好事,分明又是出了怪事,要他和龔千擔這兩個愣頭青去探個明白。反正他們二人也經曆了不少稀奇古怪,特別是龔千擔血性過人,粗疏無防,正好派上用場。
太平南就是省城舊城牆西的太平南街,也就是今之人民南路的所在,當年是省城西關和南關的分界線,同時也是省城真正的平民和三十六行聚集之地,有點相類似香港的“大笪地”。
前清時省城城牆的西邊護城河西濠湧從這裏流入珠江,時至今日“西濠湧”這個地名還保留了下來,可知其中曆史殘跡。不過民國九年開始省城政府已經開始拆除舊城牆,擴闊修建馬路,當時還是保留有舊城牆基。城牆未拆的時候太平南往北些許就是當年省城外城西側城門太平門,往南就是油欄門,中有一橋溝通西關和南關。太平門以東之內、濠畔街以南就是省城傳統的外城,也就是俗稱的南關,是真正的省城平民居住的地方,三十六行之所聚集。時至今日濠畔街這個地名依然存在。
百年前的省城有句俗語流傳:“旗人居內城,西關為商,平頭住南,城北亂葬崗。”平頭者為真正的市井平民也,各行各業之群集:太平門對開不遠西關內有條“槳欄街”,也就是今日之槳欄路,前清時省城的各行各業喜歡聚集成群,其所在之街自然而成,稱為“欄”,好似沙基三欄之一的的“塘魚欄”,而“槳欄街”顧名思義就是同船舶行業有關,因為臨近江畔和沙基碼頭,自前清時期就是商貿發達,三教九流聚集之地,前清鼎鼎大名的十三行就在“槳欄街”附近,數百年前省城還是唯一通商口岸之時,世界各地前來商人就是將船停泊在太平南對開的珠江麵,然後上岸前往“十三行”。而“槳欄街”靠近十七甫的地方就是黃飛鴻的“寶芝林”醫館正館,隻不過晚年的他多數是居住在上西關的另外一間寶芝林醫館,也就是當晚“打仔洪”帶著“火麻仁”求醫的地方。
“太平南”向來就是龍蛇混集之所在,每天熙來攘往,同時也是紛爭之地,兩大洪門公司更是為了此處的利益爭鬥不下幾十年,可謂是“打架多過吃飯。”
臨近江畔又是靠近沙基碼頭,自然商旅雲集,賭檔生意更加是興旺至極,自清末至民初,這裏大大小小的番攤、“字花”、“竹館”如遍地開花,主政者樂於其稅所出,自然任由不管。相傳民初龍濟光主粵期間每月光是太平南這些賭業抽頭居然可達數十萬銀元,上者中飽私囊就不知其數了。至於由這些賭業而帶旺的各行各業就更不勝數了。地處兩關之界,“義合興”、“聯興順”兩大洪門爭的是頭破血流,而且“十三行義合興”向來獨霸長堤一帶的“番攤”、“字花”經營,豈會放過這塊肥肉?
雖然近日關於“生死片”的流言頗多,太平南一帶的賭檔關閉了不少,遜色很多,但還是有幾間依然開門,其中一間就是“火麻仁”的名下----“同興竹館”。這間“同興竹館”很有特色,同時也是太平南的王牌,因為它是唯一三合一的賭檔:賭客來此除了可以“竹戰”(麻將),也可以玩簡單的番攤,還可以由“竹館”的夥計代買“字花”。
由於“字花”是每晚都開,而且花樣繁多,本少利大,很受歡迎,就連居家主婦都會用積蓄來買。通常來太平南消遣的賭客在“同興竹館”賭後,就會去“陳塘南”的大寨開廳喝花酒,因此“太平南”、“陳塘南”被當時省城的好事之人稱為“尋風弄月雙番南”,“夜月樓”是“陳塘南”的名牌,而“同興竹館”則是“太平南”的名牌。
但是現在這間鼎鼎大名的“同興竹館”卻遇到了個大麻煩,看著門口的茶水夥計苦瓜臉色就可以猜到幾分。
“鬼仔譚”、龔千擔二人雖然萬般不願,但是礙著“打仔洪”之命,不敢不從,好不容易到了傍晚時分,草草吃了頓晚飯,沿著沙基大街走到了太平南靠近江邊的“聯興街”。此時太平南江畔處正是華燈初上,雖然時局混亂,但依舊熱鬧。水麵上的疍家船戶、還有街邊“騎樓”下的夜攤小販已經齊集,附近街上的幾個“番攤檔”也開始營業,有不少賭徒早就湊在一起,吆五喝六,好不熱鬧。往東看去,再過去就是仁濟大街,也就是南關長堤一帶,該屬“十三行義合興”的地盤了,龔千擔居然有些膽怯,問“鬼仔譚”道:“我們現在怎麽辦?”
按照“火麻仁”的指示,是要找到“同興竹館”的主持,“火麻仁”手下門生之一,此人姓朱,雖然掌管竹館多年,在太平南也算是個人物,但他的名字很是有趣,雙字“義勝”,因此常常被人取笑。那“同興竹館”就在江邊太平南街街尾上,再往東一走就到南關了。
三扇開闊的門麵,門上有個烏黑的匾額,燙金四個大字“同興竹館”,兩層的騎樓上下。入門是個大堂門麵,十分寬廣,倒像是個大茶樓的門麵,照牆上掛著副畫,正中一張長桌,龔千擔抬頭看去,見到梁上卻是懸著好幾個像是茶煲模樣的東西。(未完待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