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千擔急道:“我絕對不會逃迴鄉下,我好不容易才出來省城,不會就這樣迴去的。[.超多好看小說]”


    打仔洪笑了笑,道:“你放心,我安排一個差事給你。我讓你去‘蓮香大茶樓’做學徒,暫時避個把月,等我安排好再說。”


    龔千擔一直希望追隨打仔洪加入洪門之後,可以揚名立萬,縱橫沙基,一嚐快意江湖的生活,現在居然安排自己去茶居做學徒,那豈不是大材小用?


    立即道:“帶妹哥,難道你要我去蓮香茶樓學做餅呀?”


    打仔洪和縮骨全都相視一笑,縮骨全道:“千擔,學做餅不好嗎?蓮香大茶樓的蓮蓉月餅馳名省港澳,除了學做餅,還可以學做‘企堂’(侍應),然後再升作司理,最後說不定還能做茶樓老板呢。”


    龔千擔怒道:“我去茶居做工,我還不如迴鄉下耕田呢!”


    飲茶風氣在省城由來已久,是一大傳統。早期還沒有茶樓的出現,隻是簡陋的飲早茶糕點之所,雅稱為“茶居”。後來經過發展,開始出現了比較正式的建築,稱為“茶樓”。而在第十甫街上的“蓮香大茶樓”是前清時期就開始設立的老字號,飲譽羊城,是為數不多的幾間不受“聯興順”勢力覆蓋的幾間著名大茶樓,不過“聯興順”的洪門中人與茶樓業者都保持良好關係,蓋因為茶樓、茶居所在,除了飲早茶吃點心,也同時是交換信息和社交的重要場所,例如清平路上的多如茶樓。


    “洪門四教,茶煙飯炮”,多如茶樓多為洪門中人出入,而蓮香大茶樓則是西關的商人聚集聊天的一大沙龍。第十甫和第九甫都是西關通衢鬧市,每日熱鬧非常,打仔洪之所以安排龔千擔去那裏,就如滴水入海,確是隱藏的好去處。


    縮骨全道:“千擔,這次‘十三行’一定是大陣仗,所以在我們未準備好之前,你在那裏避風頭也是個好辦法。你暫且忍耐一陣,不要魯莽。”


    龔千擔見打仔洪和縮骨全主意已定,隻好遵從。打仔洪囑咐了幾句就率領眾紅棍急匆匆而去,想必是去向火麒麟交待。


    隨後幾天卻是出奇地風平浪靜,山主火麒麟、姑爺仔沒有查找火麻仁的下落;長堤廣利大舞台弄出了這麽大的風波也很快就平息了下去,連徐季雲的遇刺也無聲無息、無人與聞“義合興”和水龍一直按兵不動,沒有來興師問罪。


    隻因為這個時候人人關心的是省城越來越混亂的情況。


    桂係和滇係各派別未等對手攻到就開始了內訌,軍政府內爭權奪利。[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陸雲豹率部撤往北校場,隨後又進駐城外燕塘,傳聞他已經有意倒戈,向粵軍投誠。當時的軍閥將領三姓家奴,隨意倒戈都是常事,也不令人吃驚,隻是想不到這家夥反應如此敏捷。


    而省城內迎合粵軍迴師的唿聲也十分高漲,各大院校學生和各業工人都開始出現響應孫文和粵軍的行動。而孫文也通電號召驅逐軍政府的代表岑春煊、莫榮新等和桂軍反正。桂軍的不少散亂軍隊開始在省城附近搶掠,治安日壞、人心惶惶。


    至於沙麵租界的英法當局鑒於情勢變化,將重點放在了粵桂相爭,反倒沒有聽說任何關於那晚在沙麵的任何消息。而雅芳小姐又按耐不住,返迴了法租界幾次,仗著她父親的名頭安然無事,英軍和法軍都沒敢追究和搜查她的大宅。


    龔千擔躲在聯順米鋪內兩天平安無事,他雖然年紀尚輕,也漸漸感到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意,又是惶恐又是擔心。


    反倒是那個湯姐帶還是天真爛漫、無憂無慮,三天兩頭跑來找龔千擔詢問什麽時候能加入“聯興順”,搞到龔千擔煩惱不已。


    火麻仁傷勢漸見好轉但還是要臥床養息,龔千擔不時也前往探望。打仔洪卻一直沒有現身。


    到了第三天,縮骨全就帶著龔千擔前往蓮香大茶樓,引薦他做雜工學徒。


    有縮骨全的引薦,蓮香大茶樓的司理很爽快就應承下來,但是茶樓學徒雜工無工無酬,隻包三餐。幸好這種待遇跟聯順米鋪沒有分別,龔千擔也毫不介意,總好過留在沙基提心吊膽。


    他當時不曾想到自己會在第十甫的蓮香大茶樓”遇到“聯興順”碩果僅存、輩分尊崇的上三代元老“雞糠”王繼康。


    蓮香大茶樓直到今天已經是百幾年曆史的老字號,曆史悠久、聲譽長遠。老店始創於光緒年間,在清末民初遷址到了第十甫,後來民國初期省城開始了拆除舊城牆開築馬路,第十甫和第九甫成為了西關東西的通衢大道,商鋪林立,十分繁榮,也就是今天羊城的上下九步行街。


    而蓮香大茶樓就是位於這條通衢之上,是一棟三層建築,底層大堂照例高大通闊,因為嶺南地區炎熱潮濕,茶樓多數要通風透氣,其氣勢遠超多如茶樓。底層主要是製造糕點和倉庫,二樓設有有大廳及卡位,三樓則有專廳,裝飾雅致古樸,為人稱道。


    龔千擔當日就馬上上工,由糕點師傅帶著在底層大堂開始學做糕點。蓮香大茶樓以其蓮蓉月餅馳名省城及港澳,每到中秋佳節臨近,在底層大堂必定立起巨大的牌匾來吸引顧客,為當時盛況。


    龔千擔本就窩了一肚子氣,最討厭就是這種動手輕巧的活計,所以十分不耐煩,馬虎應事。


    民國時期各行各業做學徒乃是一職多能,不但沒有薪酬,還要做不同的工作。作為茶樓糕點學徒,除了學做糕點,還要上樓麵做雜工。


    以前傳統的廣式茶樓,在樓麵工作的有分企堂(侍應、服務員)、“茶煲叔”,也就是專門看護開水爐子的人,因為茶樓最重要的就是“水滾茶靚”,對開水很有講究。還有一種就是雜工,就是專門負責打掃地麵、擦拭茶壺,一般都是由學徒擔任。


    底層大堂的糕點師傅們見龔千擔心不在焉,雖然忿怒,但是也約摸知道此人有洪門背景,不敢得罪,隻好向茶樓司理投訴。


    茶樓司理也就是今天酒樓的樓麵經理,能夠擔任此職的人必定是聰明絕頂、玲瓏剔透。蓮香大茶樓的的司理姓譚,見到龔千擔已經觸犯師傅們的眾怒,隻好打發他上二樓樓麵做雜工。


    龔千擔在聯順米鋪已經打過雜,絲毫不介意,而且可以在樓麵聽聽茶客們談天說地,還能聽到不少新聞,總比在大堂做糕點強,所以欣然同意。


    樓麵上工作可是要求為人精明伶俐,例如企堂要隨時準備為客人的茶杯添水,還有一種是叫“執盤”,當年的傳統茶樓一般在桌麵上都配有果脯、小食供客人享用,所以要隨時將小食的碟子裝滿。


    至於為客人添水更考功夫,茶樓的添水銅茶煲連水足有十斤重,要不偏不倚添水在客人的茶盅內。待客人要結賬離開的時候,還要迅速地向櫃台報賬,分號不能有差,全憑心算。同時也要密切注意客人是否有結賬、“走數”,俗稱的吃“霸王餐”。


    龔千擔在二樓樓麵連續兩天都是在做雜工,擦拭地麵,打掃雜物,還要幫茶客的桌子下的痰盂倒水換水,想不到比在大堂做糕點更加糟糕,隻好暗叫倒黴。


    所幸在樓麵都是茶客談天說地的場所,常常有人大聲叫喊,帶來最新的時局消息,但多半是道聽途說、捕風捉影。


    在茶樓的“吹水”當中不斷有人傳言,說虎門炮台的桂軍已經“反水”,落入了粵軍手內。一會又有人說桂軍乃是假投誠、真做反,又反攻炮台,互有死傷。但是


    總而言之,粵軍明顯占據優勢,惠州指日可下,這樣的話滇、桂兩係在省城就岌岌可危了,因為惠州乃是東江離省城最後一個重鎮。


    滇、桂軍閥自從護國運動驅除龍濟光之後就占據省城多年,很不得人心,搞到省城烏煙瘴氣、盜賊橫行,那些巡警簡直是猶如虛設,市政建設荒廢,所以省城人都盼著粵軍迴主,人心一時所向。


    而茶客更多的則是談論最近風傳的省城兩大洪門公司“聯興順”和“義合興”的摩擦,龔千擔連續幾天都以為是風平浪靜,自然豎起了耳朵傾聽。


    原來近幾天在長堤到沙基一帶的“番攤”檔和“字花檔”全部都沒有開業。


    所謂“番攤”是兩廣一種由來已久的傳統賭博,因為其賠率而命名,玩法就是莊家用一堆銅錢或其他替代品,用碗覆蓋,而後由賭客下注。莊家再用一根小木棒又


    稱“神仙筆”來分組,一次四個,最後剩下的數目作為輸贏。如果賭客猜中了最後所剩銅錢數目就為“中番”,根據賠率贏錢。


    由於賭法簡單直接明確,賠率也高,所以在民間十分受歡迎。眾賭客在那根神仙筆之下,心情緊張地去看所剩下銅錢數目,十分刺激。


    當年“義合興”的山主“神仙餘”就是以“番攤檔”起家,因為使動這支“神仙筆”而得了這個外號。


    至於“字花”也是另外一種更大眾化和曆史悠長的賭博,一般玩法就是選出三十六個字或者是三十六個曆史人物,又或者是三十六種物品,莊家選出“花底”,高懸起來,然後由賭客投注競猜,有很多的下注方式,以小搏大。然後莊家或字花檔主持“開底”,揭曉答案。


    這種玩法在當年省城民間市井簡直是風靡大眾,每到字花“開底”,可以說是萬人空巷。其曆史可以追溯到當年張之洞為兩廣總督期間,當年頗受爭議的“闈姓”開賭。


    “闈姓”開賭就是類似“字花”,以猜估當年府試、鄉試甚至是會試中榜的舉人、貢士的姓氏為賭。但是後來流於作弊,對科舉損害很深,出現了主考、學政大人和賭局通同作弊,甚至有專門取錄冷僻姓氏的情況以來贏錢的歪招。


    但是當年的張之洞為了籌措軍餉、錢糧、器械,支援中法戰爭,隻好開放“闈姓”開賭以來抽稅,受到當時朝廷最好鬥的清流的攻擊。清流又叫“青牛”,在牛頭帶領下,不明青紅皂白就群起而攻之,隻問心性和愛國,不問經世致用之道。


    所以“闈姓”開賭引起非常大的爭議,後來“闈姓”開賭漸漸就演變成了字花檔,成為了“字花”的前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混在洪門的日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中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中泊並收藏混在洪門的日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