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例就舉例,那年也較了真,隨口吟道:“窗前明月光。”


    “快說快說,下麵是什麽?”那個同學催促道。


    “你媽脫光光”年是冪思苦想終於又擠出一句。


    “哈哈”幾個同學笑的前仰後合,又催促道:“快點,快點。”


    年稍作沉思繼續道:“你爸賊眼光。”


    在幾個同學的嬉笑催促下,那年又大聲補上一句,“吃你媽耳光。”


    “窗前明月光,你媽脫光光。你爸賊眼光,吃你媽耳光。”幾個同學幾番咀嚼,嬉笑聲中,不覺來了興致,其中有個提議道:“不妨我們也吟上幾首。”


    “好啊好啊。”就聽一人吟道:“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好詩啊好詩。”見有人讚賞,那個同學仿佛更來了精神,細觀眼前之美景,不覺脫口吟道:“窈窕一淑女,君子也好逑。”


    兩句吟完,不覺僵立在那兒,再無下言,幾個同學也是苦思良久,接不上去,這時其中一人高聲喊道:“年哪,快補兩句吧。”就聽那年隨口吟道:“求到了之後,兩手趕快揉。”


    “混賬!”一句罵聲傳來,不但那幾個同學立馬鴉雀無聲,年也感到是魂飛魄散,因為這個聲音正是那孔老夫子的聲音,年抬眼一望,就見那孔老夫子一改往日之斯文相,兩手叉腰,麵孔紅漲,怒眼圓瞪:“食色,性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多麽好的一句話,被你年活活糟蹋了,明天早上,你先到教室裏的黑板上寫一份公開檢查,寫的好拉到,寫得不好,我立即將你逐出師門。”說完氣衝衝的走了。


    沒有辦法,寫吧,不就是一份檢查嘛,我年要是連這一點文筆都沒有的話,還出來混個鬼啊,對,要先打個腹稿,待到明早是一氣嗬成,讓你孔老夫子瞧瞧也沒白收了我年一場,我把你老夫子吹捧上天去,看你還怎麽將我逐出師門。


    說到做到,那年在床上輾轉反側,苦思冥想,直到自己感到滿意了,立馬起來,跑到教室裏,點亮了火把,找到半截粉筆,是刷刷點點,龍飛鳳舞,一揮而就。


    “好,迴去睡大覺去咯。”正在迷糊之中,就見有人將他推醒,年揉了揉惺忪的眼睛,見是同宿舍的一個同學,忙問何事,那個同學說道:“不好了,老師正在為你寫的檢查大發雷霆呢。”


    “不會吧,我的那份檢查除了好話,還是好話,簡直是把老師捧上了天,他怎麽會生氣呢?”


    其實那年本性不壞,而且確確實實也有點小聰明,見那老師孔子一改往日之謙謙君子的形象,年就感覺出孔老夫子最近肯定是遇到了什麽不開心的事,既然老師心情不大好,那麽,我就想辦法哄哄你逗逗你,讓你開心一笑,事情嗎,也就能打發過去了。


    因此,年的這份檢查在構思上就是多說一些恭維的話,來拍孔老夫子的馬屁的,因為年知道,對於人來說,什麽都沒有馬屁管用,可以說年的這份檢查寫的還是滿有水平的,但是,就是因為裏麵有了幾個錯別字,意思就好象有點大相徑庭了。為了讓讀者朋有望個仔細瞧的明白,我現在就將那年的這份檢查原文抄錄如下:


    檢查


    昨天,我正與幾個同學在郊外淫屍作樂,不知怎麽老師就冒了出來,並對我等之行為大驚小怪,大唿小叫,大發雷霆,並責令我寫檢查,不就是一份檢查嗎,寫就寫唄。


    如果我的讀者朋友當中有做老師的,再假設你就是那孔子,不知對年的這份檢查的開篇會感覺如何,先不說此淫屍作樂與彼吟詩作樂在實際行為上有什麽多大的差別,就是在那語氣上也令孔子當時是隻感到天昏地暗,眼前是金星亂冒,但似乎又是漆黒一團。


    還好,如果不是因為前麵正好有個講台來給他兩手扶住的話,那孔老夫子就準備一屁股坐到地上算了。


    過了也不知多長時間,那老夫子總算迴過神來,強迫自己一定要堅持住,看看這個家夥到底這份檢查是怎麽來檢查的。


    俗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想我們的老師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呢,他怎麽會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動幹戈呢,下麵我就先給同學們講一個老師小時候的故事。


    據說,孔子年少而好禮,有一年的秋天,烏雲滾滾,寒風嗖嗖,落葉從樹上紛紛飄下來,隨風翻飛。這時,年少的孔丘正聚精會神的在窗下讀書,由於天氣太冷,他又穿著單薄的衣服,不時地搓著手。坐在一旁的母親心痛地說:“孩子。歇一會兒吧!”


    “好啊!”孔子答應著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當時行禮用的器具),不聲不響地出了屋門。


    母親忙說:“孩子,外麵風大,天又這麽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裏去玩了吧。”


    孔子一臉正色地迴答:“不是啊,母親,我這是在祭祀神靈,行大禮呢!”


    “你行大禮幹什麽呢?”母親問他。“


    如果我現在不學好禮儀,長大就不知道怎麽做人了。”


    母親聽了孔子的話,驚訝的說不出話來。在一個禮崩樂壞的年代,老師的舉止確實是不同凡響的,其實我們的老師還是一個往往有很多獨到見解的人,下麵我再來給同學們講兩個最近發生在老師身上的小故事。


    魯國有個規定,凡是到國外旅行去,看到有魯國人在外國被賣為奴隸的,可以花錢把他贖出來,迴到魯國後,到國庫去報帳,國庫照付。


    孔子有一個學生,真的在國外看到有魯國人被賣為奴隸了,他就把他贖出來。贖出來以後,他沒到國庫去報帳,別人都說這個人品格高尚。孔子知道後,大罵這個學生,說這個學生做錯了。


    別人奇怪了,做好事嘛,又贖了人,又不去報帳,這不是好事嗎?不是品格高尚嗎?孔子說看問題不能這樣看,他這個做法,實際上妨礙了更多的奴隸從魯國人被贖出來。這個人迴來後沒有去報帳,將來別人看見做奴隸的魯國人,本想贖他出來,又想,我贖了以後,如果去報帳,別人就要議論:以前某某人不報帳,你去報帳,你的品格不如他。這樣,這個人就可能裝作沒看見,不去贖人了。所以,這個做法就妨礙了更多的魯國奴隸被人家贖買出來,是有害的。


    還有一個故事:一個人掉到水裏去了,孔子的一個學生跳下水去,把人救起來了,家屬感謝他,給他一頭牛,他就收了。別人就議論了:下水救人還要錢?孔子知道了,表揚這個學生,說這個學生做得對,這會使更多的落水人被救。因為救了人之後,人家給錢,是可以收的,於是再有人落水,就有人願意去救。所以要看客觀的效果。


    而且我們的老師在治學方麵也是一個很好的表率,我再給大家講一個孔子學習的故事:


    孔子在學習方麵是很虛心,尤為刻苦。有一次孔子隨師襄子學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練了很多日子,師襄子說“可以了”。


    孔子說:“我已經掌握了這個曲子的彈法,但未得其數”。


    又練了很多日子,師襄子又說“可以了,你已得其數”


    可是孔子仍說“不可以,未得其誌”。


    又過了相當的時間,師襄子認為這迴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認為自己沒有彈好這首樂曲,於是,反複的鑽研,體會琴曲的內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樂曲中表現出來了,才罷休。


    他的精神深深的感動了師襄子,直到現在,孔子的名言“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仍是我們的座右銘。現在我們的老師又在修《詩》《書》,訂《禮》《樂》,序《周易》,作《春秋》。可見,我們的老師不但可稱為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而且,還可稱得上是文學家,理論政治家,社會活動家,古文獻整理家,是真正的儒家學派創始人,故此,我們的老師現在不僅僅是一個聖人,而且是聖人中的聖人,可稱作“至聖”。


    看到這裏,那孔老夫子早一掃臉上的怒氣,不由感到鼻子發酸,眼框兒發紅,幾乎有眼淚唿之欲出,就隨便用衣袖兒抹了抹,又情不自禁地継續往下看去。


    同學們哪,因此我建議我們大家應該把老師過去的一言一行都收集整理出來,再加上以後的都給它記錄在案,繪編成冊,姑且就命名叫《論語》,以傳後世,讓我們的老師不但現在就能毒領風騷,淫領時尚新潮流,而且流芳百世,千古流傳。弟子年扣謝,口拜口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誰能看到誰的明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二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二先生並收藏誰能看到誰的明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