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早早起床,起來看一遍鹹陽農業技術學校的校規,隨後出門,他在附近的小攤位要了一碗粟米飯、一碟子小鹹菜,裏頭配上幾片豬肉。


    現在也才由春轉夏,青菜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沒什麽好吃的,這家店裏的菜其實有些鹹了,他幹脆沒動,埋頭大口吃飯。


    吃過飯迴到租賃的房舍,洗了臉,照著清水重新梳了頭發,又換了身幹幹淨淨的青衣,將自己收拾的立立正正,這才胳膊夾著兩卷竹簡出門。


    今天是鹹陽農業技術學校招考教導主任的日子,考試時間定在巳時一刻。


    但才辰時過半,報過名的人都來了,負責這事兒的人也不好讓這二十來號人都在學校門口站著吹風,便讓人先去一會兒考試的空教室等著。


    李斯到學校有一個姓周的老師接他進去。


    進門後穿過一片空地,就見著了規劃整齊的房屋,與旁人所說的一般,三層樓、青磚大屋、窗戶上是玻璃裝飾而成,他匆匆一眼,看著好多黑黑的腦袋在窗子裏頭,最前麵是個翠衣年輕人,麵對著牆壁走動,手裏似乎拿著什麽,那扇黑色的牆壁上有許多白花花的字跡。


    教學樓大門開在一側,四開扇的烏漆木門,上頭鑲嵌著透明的玻璃,現在四扇門全開,李斯跟著人上去隻見磚石地板幹幹淨淨。


    教學樓大門正對著的就是樓梯,秦老師帶李斯上了二樓,把他送到第一間教室。


    “考試時間還沒到,你現在這裏歇歇,或是看看書都隨意。”


    銅鍾聲響起,李斯看一眼太陽,約麽計算出現在的時間,正好是巳時。


    三聲銅鍾聲過,樓下喧嘩。


    一男一女兩個老師踏入教室。


    兩人沒帶竹簡,一人帶個竹筒。


    來參加考試的人自覺保持安靜。


    女老師拆開竹筒,倒出一卷微黃色東西,放到桌上自然展平,質地像布,卻似乎更加柔韌,人們看著也說不清是個什麽東西。


    男老師拆開竹筒,同樣倒出一卷微黃色東西,從後麵看似乎有點點墨痕。


    二人一左一右開始發,李斯收到女老師發來的東西,質地像布帛,但沒那麽軟,似乎還有些脆。一不小心,給食指指腹割開個細小傷口,他隨意在袖口擦擦指尖血跡,將手裏的東西鋪在桌上。


    不一會兒,男老師發到卷子到他這兒,是一張相同的東西,隻是正麵有均勻字跡,是這次考試的試題。


    這東西應該很貴重。


    前頭女老師站在桌子邊上說:“一個半時辰後交卷,請大家珍惜時間。大家手裏的紙張怕水不能折,使用時須得注意點。”


    眾人可算知道這些東西叫什麽了。


    有生之年,這些人第一次見到紙。


    大多數人,包括李斯在內也來不及多想,看起了試卷。


    第一部分是校規,第二部分是秦律,第三部分是問答題,這三部分加起來,雜而多,令人頗為禿頭。


    考試結束,一行人出去,認識的人互相交談。


    此時正是課間時分,樓道裏熱熱鬧鬧的都是孩子的笑鬧聲,幾個半大孩子一人扛著一打書本書進來,跑得像陣風似的,書頁被吹開,露出裏頭的字跡。


    看材質應該是和他們剛剛考試用的紙差不多,隻是顏色略有區別。


    幾人剛剛用過紙,自然知道紙的好處,這東西看上去和布帛一樣,比布帛還好用。


    而且布帛貴重,就連王公大臣尋常也隻用竹簡。


    但這樣相同的書一拿就是幾百本,也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這年頭看書都是抄借,一卷一卷地寫,一本兩本還可以,除非典籍,否則什麽書也沒有人會抄寫幾百本。


    一人身邊經過一個孩子,他打個招唿,笑問道:“不知小哥搬的這些事什麽?以前從未見過。”


    那孩子大約十三四歲,聞言停下,把舉到肩上的東西抱到身前。


    “這是我們的課本。”


    藍色封麵上印著一行字,寫著:語文,側麵用棉線裝訂。


    那人道:“能否容在下一觀?”


    此人長得彬彬有禮,學生知道這人是來考老師的,對他生出幾分好感,道:“你看罷,隻是得快些,我得在鈴聲響之前到班級去把東西發下,下節課就是語文了。”


    此人撿起最上頭的一本,這個重量讓經常拿竹簡的人覺得非常陌生,翻開查看,隻看一眼便咦了一聲。


    “這字跡和我們剛才用的試卷一樣?”


    旁人也來看一眼,可是不,一模一樣的字跡,仿佛都是一個人寫的。


    那學生笑笑,“你們的試卷和我們的課本都是一套銅版小字印的,當然一樣。”


    “不知何為銅版小字?”


    銅鍾響了一聲,這學生說:“不好意思,我得迴班級了,先生若是好奇不如到我們學校東邊那家印刷坊去看看,我們的書都是在那印的。”


    那人將書還迴去,學生一陣風地跑了。


    幾人出了校門,不約而同像那學生說的往學校東邊去。


    這一片的都是什麽工坊,木匠鋪子、清漆鋪子、布料鋪子、大門敞開,隻等人登門。


    “你們說印刷坊?再往前走一走就是了,他家整天的關著門,不愛接待人,也不知道是印什麽刷什麽,除了學校的老師也沒人去。”


    往前走幾步之後,他們果然見著了印刷坊,是個小門戶的工坊,一人上前敲門。


    “來了來了。”裏頭人應著,片刻後門被打開,是個十六七的小少年,身前係了一件圍裙,沾著些許油墨,臉上也有一道模糊的油墨痕跡。他起先有些不耐煩,但看門外是十幾個讀書人,臉上才出現幾分笑意。


    這些天自打開店,來了許多看熱鬧敲門的,總算是來了幾個正經客人。


    “先生們要印些什麽?先請進來。”


    少年身後便是賣東西的廳堂,他們正對著的是一個木架子,上頭是些個藤編方籃子,裏頭裝的東西是他們眼熟的白紙。


    整整一麵牆的都是,還有幾個格子裏是零零散散幾本那些孩子剛剛搬運的課本。


    “不知店裏怎麽做生意?”


    那人其實想買些紙,但想起來學校是太後開的,才給學生用這些好東西,是財大氣粗,進門又有些怕買不起。


    “先生們先進來吧。”他扭頭喊了一聲,“小石頭,和老板說有生意啦!”


    幾人跟他進來,這小年輕去櫃台後麵,從裏頭摸出一本他們在學校見過的課本,在櫃台上翻閱給幾人看。


    “我們是做印刷的,把文字印到紙上,這樣的書,您要多少本我們都能印,紙張大小都行。隻是字跡,暫時隻有這一種。過程就是先生把原稿給我們,我們排版,印刷。”


    “多少本都行?”


    “對,多少本都行,光鹹陽農業技術學校的書我們店就印了好幾千本,費用得問我們老板。”


    幾千本,諸人驚訝。


    那人已然有些心動。


    不一會兒,店裏的老板來了,他是個三四十歲的人,看上去細皮嫩肉的,身上略微帶點書生氣。


    老板先朝著幾人拱拱手,說:“各位海涵,我們店裏最近接了幾筆單子,人手有限,恐怕十天半月內做不了幾位的單子。”


    剛剛問話的人說:“我這不急,確有些書想要印個百十來本,十天半個月等等也無妨,不知你們印幾百本需要多久?”


    老板說:“光是印書,三天足矣。”


    那人心裏算了一下,也還不到一個月,若是用人來抄寫至少也得幾年,然而也沒什麽人耐煩把一本書抄上一百來遍。


    “先生若是要印,可以先拿來原稿我們這就找人排版,等這邊的書印完,直接幫您印。”


    “要印一百六十本《春秋》需要多少錢?”


    老板說:“春秋?我們這兒剛接了客戶的單子,其中就有春秋,一條街外的書店,明天開張,先生要的量少不如去那兒買,正好明天就要開張了。”


    “可否賣我些紙?”李斯問。


    老板說:“這沒問題。”


    他要價比竹簡貴,但遠不如布帛,幾人都很舍得錢。


    徐諮的孫子徐文在鹹陽農業技術學校讀書,他是被徐福哄過去的,隻是才吃一頓食堂就吃服了,徐諮問他便是滿口的心甘情願。


    今天學校終於發了課本,他迴到家裏,繞到花園,果然見兩個爺爺一起在池塘邊釣魚,便一屁股坐到二人中間。


    “大爺爺二爺爺你們看我們學校發的課本。”徐文從膝蓋上的書袋子裏頭掏出兩本紙質課本,翻開上麵那本語文書,一臉驕傲,“爺爺們看好不好,你們有沒有用過這樣的書本?”


    徐福撂下釣竿,驚走了過來聞餌的遊魚,他拿過小侄子手裏的書來迴翻看,徐諮拿了另一本,一邊翻一邊驚歎,“這可是好東西,就這麽給你們這些娃娃用?”


    徐福卻問:“這叫紙?”


    徐文瞪大眼睛:“二爺爺你怎麽知道?”


    徐福微微一笑:“今早大王下了文書說三日以後上奏一律用紙,可見就是這東西了,不過官府的工坊還沒出,爺爺也是第一次見紙。”


    徐文陪著兩位爺爺釣魚,不知道什麽時候睡著了,小孩子能睡,第二天早上被家僮叫醒,這才洗漱吃飯上學。


    他把自己的課本拿出來放桌上,隨後不自覺“嗯?”


    封麵上“語文”兩個字的下麵多了一副小圖,一隻大尾巴狐狸拎著隻雞側頭顧盼。再看下頭的數學書,封麵也多了副小圖,一條錦鯉從荷花缸裏越起。


    他同桌剛到,還沒坐下就看著徐文書上的兩幅畫,“畫的真好看,能不能也給我畫一個?”


    “是我爺爺畫的,不是我。”


    一準是他昨天睡著了,二爺爺拿走這兩本書去畫畫了!


    和不起眼的印刷坊不同,書店在市肆,紅漆大門,黑質招牌,開門即可看到門口一個書台,上麵擺著基本書。


    那天從印刷廠知道這塊有個紙質書書店開張的人紛紛來看,其中包括李斯。


    店裏有五個大書架,一本書挨著一本書立著放書,都是些近些年流行的書,什麽《詩經》《春秋》《秦律》等等。


    來人看得目不暇接,他看過的沒看過的書都在這兒,覺得這一方小店恐怕收集了所有的書。


    他打開一本《春秋》,裏頭的文章和他看過的竹簡一字不差。


    便和站在書架便的小二說:“給我拿一百六十冊。”


    李斯也在這兒,他在書架之間慢慢踱步,從上到下看著這些書籍的名字,偶爾抽出一本翻兩下。


    考試那天知道什麽是紙隻覺得此物十分好,今天進了這店裏卻覺得有一百分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始皇親媽的種田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點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點之並收藏秦始皇親媽的種田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