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6章
秦始皇親媽的種田生活 作者:點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陸嬌嬌伸了個懶腰,站起來,自然被人扶住。
“小金子,去廚房看看。”
也許是過於震驚,戎金臉上一片空白,聲音都有點小,無辜抬頭,像複讀機一樣問:“去膳房?”
話音落地,他自己先反應過來,“太後,您去膳房做什麽?”
“當然是為了做飯。”
趙姬從來沒有做飯的愛好,但很符合最近太後娘娘說風就是雨的性格。
戎金想了想說:“廚房煙熏火燎的,恐怕不太好,您想吃什麽奴婢去看著他們做,保證一定做出合您心意的東西。”
陸嬌嬌慢慢搖搖頭,“我們去做個你沒見過的吃食”她略抬起下巴,示意左右侍女:“給我找一件不勾絲的窄袖衣裳。”
這一趟她是非去不可。
秦朝主食五穀,栗、豆、麻、麥、稻,栗與豆,即小米和大豆種植最為廣泛,產量最大。
自打穿過來,陸嬌嬌吃得最多的是小米飯,其次是豆麵烤餅、青菜、烤肉。
說實話,她吃夠了!
沒有麻布衣裳,便找了個花紋素淨些的衣裳,半刻鍾之後到了廚房。
膳房是一排簡單的房子,房門開著,白色蒸汽順著風往上走,像棉花雲朵。
正好一個提水的內侍從井邊起身,一抬頭就被陸嬌嬌頭上金釵晃了眼睛,待看清來人,手一鬆木桶裏水灑出來。
小內侍習慣性要跪,頭腦中想起前兩天來了條令,說什麽太後見人下跪就眼睛疼,嚴令不許人在她眼前下跪,便低頭彎腰,無師自通領會了鞠躬九十度,“小的見過太後。”
他這聲明明不算大,屋子裏頭的人像是長了順風耳一樣,立刻擁擠出來,往屋簷下一站,眼睛利的看著前頭的榜樣,學習鞠躬行禮。
聲音齊刷刷的:“小的們見過太後。”
“不必多禮,哀家來做個飯而已,你們該做什麽做什麽吧。”
做個飯而已,不就是來玩?但沒人敢有意見,大家都一臉的“歡迎領導”。
陸嬌嬌往前走,一排人分開,總管宋秋跟在她身後半步,亦步亦趨,雜役們迴去幹活。
灶台下麵燒著火,亮堂堂的,木柴之間嗶啵作響,上頭架著個粗細一人合抱的黑色大甕。
打眼一看就知道和前幾天見過的農具鐵頭一個材質,裏頭燒著一鍋奶白色的骨頭湯。
這個味道太熟悉了,每天飯桌上都有。
陸嬌嬌轉了一圈,在簸箕架子上拿了一把韭菜,三枚雞蛋,一塊瘦肉。
瘦肉剁碎,韭菜洗幹淨,切成小碎段,放在漆盆中備用,隨後空鍋加熱油,雞蛋在鍋沿邊輕輕一磕,兩手掰開蛋殼,透明蛋清裹著蛋黃一起滾到熱油裏,吱吱作響,一瞬間,天然土雞蛋特有的鮮香味被放大了幾百倍,從鍋口飄出來,彌漫到整間屋子裏,將鍋裏的雞蛋攤開,貼著鍋的那層雞蛋立刻變得焦黃熏香,趁著上層還沒熟鏟碎雞蛋,炒熟,鏟到小盆裏。
軟絨絨的雞蛋屑在銅盤裏堆成一個蓬鬆的小山,焦香可人,泛著些微光澤,冒著熱騰騰的香氣,隻讓人想拿起筷子送到嘴裏。
誰能相信這麽美妙的味道居然是三個雞蛋發出來的,房間裏各處的視線目光齊刷刷的盯住陸嬌嬌手邊的手中的小盆,無聲咽下口腔中逐漸泛濫的口水。
就從來沒有人這麽做過雞蛋,不!應該說從來沒有人這麽做過菜!
秦朝的菜不是炒出來的,而是煮出來、烤出來的。
再用一道炒雞蛋閃瞎一眾狗眼之後,再也沒人相信陸嬌嬌不會做飯了。
她把切好的韭菜倒入炒雞蛋裏,二者攪拌均勻,從鍋裏盛出化好的豬油,再放一點鹽攪拌均勻。
“哪些是佐料?”
宋秋端過來個托盤,裏頭擺著十來個陶罐,裝著醬料青菜,彎腰舉到陸嬌嬌身側,她略微看了下,基本都不認識,索性一樣放捏一點放進去,筷子攪一攪,香味出來,就差不多了。
隨後,挖點麵,加水,揉成光滑的麵團,切下一條,在案板上滾成圓潤的長條,切成大小均勻的麵劑子。
“找個擀麵杖來,這麽粗,這麽長,幹幹淨淨光溜溜的木棍子。”陸嬌嬌用手和對方比劃。
宋秋應一聲“諾”,出門去。
陸嬌嬌一個一個把麵積子壓扁,正好壓完最後一個,宋秋進門了,拿著一個小木棒過來,“太後,您看著這可用嗎?”
一看就是剛削出來的木棍,還帶著一層草木清香,入手微涼,往上撒一層薄麵,她順手將案板上一個麵積子擀成餃子皮。
“不錯,挺好用的。”
隨後,往裏頭加點拌好的餡,兩手一捏,一個皮薄餡大的韭菜雞蛋餡餃子就誕生了。
宋秋看直了眼,他做了二三十年的廚子,知道麵加水能和成麵團,知道怎麽烤肉餅,但從來沒想過做一張小餅子往裏頭加點東西,捏一捏。
這麽一會兒功夫,陸嬌嬌又包了三個,她問旁邊的管事兒,“你看會了嗎?”
管事兒一愣,反應過來,“奴婢會了。”
陸嬌嬌便讓開,“剩下的你們來吧。”
那麽大一塊麵團,她自己擀麵皮包餃子得弄到什麽時候。
幾個內侍,洗手找了擀麵杖,一起圍著案板擀麵皮包餃子,他們剛才都看著陸嬌嬌動作,剛拿起擀麵杖擀麵皮比較慢,擀了幾個之後逐漸就快起來了。
不一會兒功夫,幾十個餃子擺在案板上,管事兒找到在外麵吹風的陸嬌嬌,“太後,餃子已經包好了。”
“可以入鍋了。”
一個內侍抬案板,另一個內侍把負責把餃子倒入鍋中,鍋開第一遍後轉中火,如此三遍之後,餃子就熟了,像一層花瓣一樣飄在水麵上,找個竹籮撈起來。
陸嬌嬌吃一個,味道還不錯。
剩下的一大半,撈出來過涼水,讓內侍把這部分給秦王送過去。
到底多了個兒子,雖然不用抱著哄著,但有好吃的總應該分享一下。
宋秋親自提著食盒,一路疾走到章台宮,與那宮人說太後送了吃食過來,進去後出來說:“大王還在讀書,不讓人打擾。”
一個半時辰過去了,秦王今天的課業結束,喝杯水,內侍在一旁說:“剛才太後讓人送來的吃食還在外頭等著,他等了一個時辰,食盒裏的東西應該已經涼了,不如讓他把東西熱了再拿過來。”
管事兒得了吩咐便由人領著往廚房去,等到了廚房一掀開蓋子心裏打了個突。
水餃還是一個個地擺在盤子裏,隻是肉眼可見的餃子皮有些發軟膨脹。
他想起太後交代的話,便說:“勞駕,換一口煮鍋。”
那人倒也隨和:“這有燒好的水,你用吧。”
“不,要用一口空鍋,再借一些豬油。”
對方有些莫名其妙,還是如此辦了,找一口空鍋,一隻豬油碗。
隻見宋秋熱鍋後也不加水,而是鏟了一塊豬油放進去,用鏟子按著在鍋底抹了一層,在油香了之後,將食盒裏頭已經變形的餃子慢慢倒進去,熱油滋滋作響,空氣飄香。
宋秋抹把汗,還好沒把差事辦砸了。
“這是什麽,味道怪香的。”
“裏頭好像是韭菜,黃的那是什麽?”
“這是什麽做法?”
……
不知道什麽時候管事兒的身後圍了一群人,一個個的伸著長脖子往鍋口裏瞅。
熱騰騰的油煙裹著香氣一層層的往外冒,送到所有人的鼻子前麵。
管事兒與這些人拱手,“此物名為餃子,是太後給大王做的,今日時間緊,改天小弟來與諸位細說。”
說罷,鍋裏的東西已經熟了。
這盤煎餃送到秦王麵前,他拿起筷子,蘸著魚露醬汁吃一個,沒說話,不一會兒,整盤餃子就已經被消滅了。
餐具由人收拾下去,秦王看向下麵的內侍,問他:“這些都是太後做的?”
“是太後親手所做。”
“沒人幫手?”
“奴婢等人做些雜事。”
“你是廚子?”
“奴婢是廚子。”
秦王笑笑,說:“內侍,你去幫我和母親道謝”
他又看向下麵的宋秋,“至於你,就留在章台宮膳房吧。”
煮飯不難,誰都會,但秦王不覺得趙姬能做出好吃的東西來,多半還是要靠幫手。
另一頭,陸嬌嬌出了廚房,隨手折一段樹枝,在路邊地上畫了口大鐵鍋,和戎金說:“你去工坊,讓人打幾口這樣的鐵鍋來,鍋口一臂半左右。”
炒菜還是尖底鐵鍋好吃,平底鍋總要差許多。
迴宮不過一會兒時間,就收到了秦王送來的點心,淺黃色,一股花香,挺好聞的。
內侍還帶來一個消息,秦王把她的膳房總管扣下了。
秦王這邊的宮人剛走,就有玻璃工坊的匠人前來拜見。
四五十歲的匠人抱著一個長方形盒子進來,四十歲的男子,麵目克製,眼神止不住欣喜,“太後,您要的東西我們做出來了。”
“快拿過來看看。”
戎金接過盒子,放在陸嬌嬌身側的小桌上,打開蓋子,掀開裏頭的素麻布,就見到了這段時間玻璃工坊一直在嚐試製作的東西。
一塊普普通通,現代社會隨處可見的平板玻璃,一尺長,半尺寬,玻璃平整剔透,不是純透明,帶著些微青綠色。
“不錯。”陸嬌嬌垂著眼睫,目光平靜,自然露出滿意的微笑。
這才是陸嬌嬌創建玻璃工坊最想要的東西。
平板玻璃,這是一種應用廣泛而重要的建築材料。
奢侈品玻璃球也好、玻璃盤子也好,都可以被其他東西代替,隻有平板玻璃不可替代。現代社會隨處可見玻璃窗、玻璃門,使用的都是平板玻璃。
很長一段曆史中玻璃都是作為奢侈品存在,後來逐步普及入生活,燈泡、燈罩,罐頭瓶子,腐乳瓶子等等,所使用的幾乎都是曲麵玻璃,因為沒有生產大量平板玻璃工藝。
最初的平板玻璃使用機械法製作,大體是將玻璃加工到半融化,然後拉扯出一個平麵,再切割成小塊精細加工打磨。
浮法玻璃工藝是玻璃工藝發展的一個裏程碑,它使玻璃的製作成本降低,玻璃才開始快速大量生產。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它最先由英國玻璃公司研究成功,在當時英國公司對中國實行技術封鎖,花費了十年時間左右,中國人獨立研究出了“洛陽浮法玻璃工藝”,並成了最大的玻璃製造國之一。
浮法工藝的主要過程是:熔融玻璃從池窯中連續流入並漂浮在相對密度大的錫液表麵上,在重力和表麵張力的作用下,玻璃液在錫液麵上鋪開、攤平、形成上下表麵平整、硬化、冷卻後被引上過渡輥台。輥台的輥子轉動 ,把玻璃帶拉出錫槽進入退火窯,經退火、切裁,就得到浮法玻璃產品 。[1]
開個窯不難,至少不會有兵馬俑大窯難。而古代最早使用的金屬是銅和錫,錫液不難尋。
陸嬌嬌把這兩種製作玻璃的方法都告訴工匠了,前者容易操作但費力氣,所得到的成品質量比不過後者,而後者存在個現在幾乎不可能達到的條件。
浮法製玻璃的整個工藝過程需要氮氣和氫氣做保護氣體的條件下進行,直到完成。
在這一點陸嬌嬌就無能為力,工業製取氮氣依照現在的科技水平根本就操作不了,深冷空分製氮氣達不到這個低溫,變壓吸附製氮沒有分子篩,最後一種膜分離製氮是現代應用最廣最經濟的製氮方法,但是,工藝、材料、機器,都沒有!
氮氣和氫氣的作用是保護錫槽,沒有氮氣和氫氣如何保護錫槽,這個問題被交給了工匠們,現在他們解決了。
“先多造一些平板玻璃,其他的瓶瓶罐罐暫時就不用造了,人不夠就找管事去雇,缺錢就說。”
想到今天被秦王扣下的膳房總管,陸嬌嬌說:“你找個徒弟帶著平板玻璃問大王要不要用這個裝窗子,你們幾個工匠師傅別親自去。”
隻要秦王裝了就可以往下普及,正好學校的房子造的差不多了,可以用玻璃做窗戶,內外兩層,防風透光,一年四季都亮堂堂的。
“小金子,去廚房看看。”
也許是過於震驚,戎金臉上一片空白,聲音都有點小,無辜抬頭,像複讀機一樣問:“去膳房?”
話音落地,他自己先反應過來,“太後,您去膳房做什麽?”
“當然是為了做飯。”
趙姬從來沒有做飯的愛好,但很符合最近太後娘娘說風就是雨的性格。
戎金想了想說:“廚房煙熏火燎的,恐怕不太好,您想吃什麽奴婢去看著他們做,保證一定做出合您心意的東西。”
陸嬌嬌慢慢搖搖頭,“我們去做個你沒見過的吃食”她略抬起下巴,示意左右侍女:“給我找一件不勾絲的窄袖衣裳。”
這一趟她是非去不可。
秦朝主食五穀,栗、豆、麻、麥、稻,栗與豆,即小米和大豆種植最為廣泛,產量最大。
自打穿過來,陸嬌嬌吃得最多的是小米飯,其次是豆麵烤餅、青菜、烤肉。
說實話,她吃夠了!
沒有麻布衣裳,便找了個花紋素淨些的衣裳,半刻鍾之後到了廚房。
膳房是一排簡單的房子,房門開著,白色蒸汽順著風往上走,像棉花雲朵。
正好一個提水的內侍從井邊起身,一抬頭就被陸嬌嬌頭上金釵晃了眼睛,待看清來人,手一鬆木桶裏水灑出來。
小內侍習慣性要跪,頭腦中想起前兩天來了條令,說什麽太後見人下跪就眼睛疼,嚴令不許人在她眼前下跪,便低頭彎腰,無師自通領會了鞠躬九十度,“小的見過太後。”
他這聲明明不算大,屋子裏頭的人像是長了順風耳一樣,立刻擁擠出來,往屋簷下一站,眼睛利的看著前頭的榜樣,學習鞠躬行禮。
聲音齊刷刷的:“小的們見過太後。”
“不必多禮,哀家來做個飯而已,你們該做什麽做什麽吧。”
做個飯而已,不就是來玩?但沒人敢有意見,大家都一臉的“歡迎領導”。
陸嬌嬌往前走,一排人分開,總管宋秋跟在她身後半步,亦步亦趨,雜役們迴去幹活。
灶台下麵燒著火,亮堂堂的,木柴之間嗶啵作響,上頭架著個粗細一人合抱的黑色大甕。
打眼一看就知道和前幾天見過的農具鐵頭一個材質,裏頭燒著一鍋奶白色的骨頭湯。
這個味道太熟悉了,每天飯桌上都有。
陸嬌嬌轉了一圈,在簸箕架子上拿了一把韭菜,三枚雞蛋,一塊瘦肉。
瘦肉剁碎,韭菜洗幹淨,切成小碎段,放在漆盆中備用,隨後空鍋加熱油,雞蛋在鍋沿邊輕輕一磕,兩手掰開蛋殼,透明蛋清裹著蛋黃一起滾到熱油裏,吱吱作響,一瞬間,天然土雞蛋特有的鮮香味被放大了幾百倍,從鍋口飄出來,彌漫到整間屋子裏,將鍋裏的雞蛋攤開,貼著鍋的那層雞蛋立刻變得焦黃熏香,趁著上層還沒熟鏟碎雞蛋,炒熟,鏟到小盆裏。
軟絨絨的雞蛋屑在銅盤裏堆成一個蓬鬆的小山,焦香可人,泛著些微光澤,冒著熱騰騰的香氣,隻讓人想拿起筷子送到嘴裏。
誰能相信這麽美妙的味道居然是三個雞蛋發出來的,房間裏各處的視線目光齊刷刷的盯住陸嬌嬌手邊的手中的小盆,無聲咽下口腔中逐漸泛濫的口水。
就從來沒有人這麽做過雞蛋,不!應該說從來沒有人這麽做過菜!
秦朝的菜不是炒出來的,而是煮出來、烤出來的。
再用一道炒雞蛋閃瞎一眾狗眼之後,再也沒人相信陸嬌嬌不會做飯了。
她把切好的韭菜倒入炒雞蛋裏,二者攪拌均勻,從鍋裏盛出化好的豬油,再放一點鹽攪拌均勻。
“哪些是佐料?”
宋秋端過來個托盤,裏頭擺著十來個陶罐,裝著醬料青菜,彎腰舉到陸嬌嬌身側,她略微看了下,基本都不認識,索性一樣放捏一點放進去,筷子攪一攪,香味出來,就差不多了。
隨後,挖點麵,加水,揉成光滑的麵團,切下一條,在案板上滾成圓潤的長條,切成大小均勻的麵劑子。
“找個擀麵杖來,這麽粗,這麽長,幹幹淨淨光溜溜的木棍子。”陸嬌嬌用手和對方比劃。
宋秋應一聲“諾”,出門去。
陸嬌嬌一個一個把麵積子壓扁,正好壓完最後一個,宋秋進門了,拿著一個小木棒過來,“太後,您看著這可用嗎?”
一看就是剛削出來的木棍,還帶著一層草木清香,入手微涼,往上撒一層薄麵,她順手將案板上一個麵積子擀成餃子皮。
“不錯,挺好用的。”
隨後,往裏頭加點拌好的餡,兩手一捏,一個皮薄餡大的韭菜雞蛋餡餃子就誕生了。
宋秋看直了眼,他做了二三十年的廚子,知道麵加水能和成麵團,知道怎麽烤肉餅,但從來沒想過做一張小餅子往裏頭加點東西,捏一捏。
這麽一會兒功夫,陸嬌嬌又包了三個,她問旁邊的管事兒,“你看會了嗎?”
管事兒一愣,反應過來,“奴婢會了。”
陸嬌嬌便讓開,“剩下的你們來吧。”
那麽大一塊麵團,她自己擀麵皮包餃子得弄到什麽時候。
幾個內侍,洗手找了擀麵杖,一起圍著案板擀麵皮包餃子,他們剛才都看著陸嬌嬌動作,剛拿起擀麵杖擀麵皮比較慢,擀了幾個之後逐漸就快起來了。
不一會兒功夫,幾十個餃子擺在案板上,管事兒找到在外麵吹風的陸嬌嬌,“太後,餃子已經包好了。”
“可以入鍋了。”
一個內侍抬案板,另一個內侍把負責把餃子倒入鍋中,鍋開第一遍後轉中火,如此三遍之後,餃子就熟了,像一層花瓣一樣飄在水麵上,找個竹籮撈起來。
陸嬌嬌吃一個,味道還不錯。
剩下的一大半,撈出來過涼水,讓內侍把這部分給秦王送過去。
到底多了個兒子,雖然不用抱著哄著,但有好吃的總應該分享一下。
宋秋親自提著食盒,一路疾走到章台宮,與那宮人說太後送了吃食過來,進去後出來說:“大王還在讀書,不讓人打擾。”
一個半時辰過去了,秦王今天的課業結束,喝杯水,內侍在一旁說:“剛才太後讓人送來的吃食還在外頭等著,他等了一個時辰,食盒裏的東西應該已經涼了,不如讓他把東西熱了再拿過來。”
管事兒得了吩咐便由人領著往廚房去,等到了廚房一掀開蓋子心裏打了個突。
水餃還是一個個地擺在盤子裏,隻是肉眼可見的餃子皮有些發軟膨脹。
他想起太後交代的話,便說:“勞駕,換一口煮鍋。”
那人倒也隨和:“這有燒好的水,你用吧。”
“不,要用一口空鍋,再借一些豬油。”
對方有些莫名其妙,還是如此辦了,找一口空鍋,一隻豬油碗。
隻見宋秋熱鍋後也不加水,而是鏟了一塊豬油放進去,用鏟子按著在鍋底抹了一層,在油香了之後,將食盒裏頭已經變形的餃子慢慢倒進去,熱油滋滋作響,空氣飄香。
宋秋抹把汗,還好沒把差事辦砸了。
“這是什麽,味道怪香的。”
“裏頭好像是韭菜,黃的那是什麽?”
“這是什麽做法?”
……
不知道什麽時候管事兒的身後圍了一群人,一個個的伸著長脖子往鍋口裏瞅。
熱騰騰的油煙裹著香氣一層層的往外冒,送到所有人的鼻子前麵。
管事兒與這些人拱手,“此物名為餃子,是太後給大王做的,今日時間緊,改天小弟來與諸位細說。”
說罷,鍋裏的東西已經熟了。
這盤煎餃送到秦王麵前,他拿起筷子,蘸著魚露醬汁吃一個,沒說話,不一會兒,整盤餃子就已經被消滅了。
餐具由人收拾下去,秦王看向下麵的內侍,問他:“這些都是太後做的?”
“是太後親手所做。”
“沒人幫手?”
“奴婢等人做些雜事。”
“你是廚子?”
“奴婢是廚子。”
秦王笑笑,說:“內侍,你去幫我和母親道謝”
他又看向下麵的宋秋,“至於你,就留在章台宮膳房吧。”
煮飯不難,誰都會,但秦王不覺得趙姬能做出好吃的東西來,多半還是要靠幫手。
另一頭,陸嬌嬌出了廚房,隨手折一段樹枝,在路邊地上畫了口大鐵鍋,和戎金說:“你去工坊,讓人打幾口這樣的鐵鍋來,鍋口一臂半左右。”
炒菜還是尖底鐵鍋好吃,平底鍋總要差許多。
迴宮不過一會兒時間,就收到了秦王送來的點心,淺黃色,一股花香,挺好聞的。
內侍還帶來一個消息,秦王把她的膳房總管扣下了。
秦王這邊的宮人剛走,就有玻璃工坊的匠人前來拜見。
四五十歲的匠人抱著一個長方形盒子進來,四十歲的男子,麵目克製,眼神止不住欣喜,“太後,您要的東西我們做出來了。”
“快拿過來看看。”
戎金接過盒子,放在陸嬌嬌身側的小桌上,打開蓋子,掀開裏頭的素麻布,就見到了這段時間玻璃工坊一直在嚐試製作的東西。
一塊普普通通,現代社會隨處可見的平板玻璃,一尺長,半尺寬,玻璃平整剔透,不是純透明,帶著些微青綠色。
“不錯。”陸嬌嬌垂著眼睫,目光平靜,自然露出滿意的微笑。
這才是陸嬌嬌創建玻璃工坊最想要的東西。
平板玻璃,這是一種應用廣泛而重要的建築材料。
奢侈品玻璃球也好、玻璃盤子也好,都可以被其他東西代替,隻有平板玻璃不可替代。現代社會隨處可見玻璃窗、玻璃門,使用的都是平板玻璃。
很長一段曆史中玻璃都是作為奢侈品存在,後來逐步普及入生活,燈泡、燈罩,罐頭瓶子,腐乳瓶子等等,所使用的幾乎都是曲麵玻璃,因為沒有生產大量平板玻璃工藝。
最初的平板玻璃使用機械法製作,大體是將玻璃加工到半融化,然後拉扯出一個平麵,再切割成小塊精細加工打磨。
浮法玻璃工藝是玻璃工藝發展的一個裏程碑,它使玻璃的製作成本降低,玻璃才開始快速大量生產。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它最先由英國玻璃公司研究成功,在當時英國公司對中國實行技術封鎖,花費了十年時間左右,中國人獨立研究出了“洛陽浮法玻璃工藝”,並成了最大的玻璃製造國之一。
浮法工藝的主要過程是:熔融玻璃從池窯中連續流入並漂浮在相對密度大的錫液表麵上,在重力和表麵張力的作用下,玻璃液在錫液麵上鋪開、攤平、形成上下表麵平整、硬化、冷卻後被引上過渡輥台。輥台的輥子轉動 ,把玻璃帶拉出錫槽進入退火窯,經退火、切裁,就得到浮法玻璃產品 。[1]
開個窯不難,至少不會有兵馬俑大窯難。而古代最早使用的金屬是銅和錫,錫液不難尋。
陸嬌嬌把這兩種製作玻璃的方法都告訴工匠了,前者容易操作但費力氣,所得到的成品質量比不過後者,而後者存在個現在幾乎不可能達到的條件。
浮法製玻璃的整個工藝過程需要氮氣和氫氣做保護氣體的條件下進行,直到完成。
在這一點陸嬌嬌就無能為力,工業製取氮氣依照現在的科技水平根本就操作不了,深冷空分製氮氣達不到這個低溫,變壓吸附製氮沒有分子篩,最後一種膜分離製氮是現代應用最廣最經濟的製氮方法,但是,工藝、材料、機器,都沒有!
氮氣和氫氣的作用是保護錫槽,沒有氮氣和氫氣如何保護錫槽,這個問題被交給了工匠們,現在他們解決了。
“先多造一些平板玻璃,其他的瓶瓶罐罐暫時就不用造了,人不夠就找管事去雇,缺錢就說。”
想到今天被秦王扣下的膳房總管,陸嬌嬌說:“你找個徒弟帶著平板玻璃問大王要不要用這個裝窗子,你們幾個工匠師傅別親自去。”
隻要秦王裝了就可以往下普及,正好學校的房子造的差不多了,可以用玻璃做窗戶,內外兩層,防風透光,一年四季都亮堂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