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3章
秦始皇親媽的種田生活 作者:點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夜色漸濃,群星璀璨,林光宮靜謐安寧,燈火貴重,路無人行則不設,僅有書房小窗投在迴廊青磚地上一片被分割成四方小塊的柔光明影。
書房中,兩台連盞燈架立在書桌旁,二十來盞小火苗在透明的玻璃燈罩裏頭寂靜燃燒,將書案四周照得如白晝一般明亮。
陸嬌嬌身著窄袖素衣,兩隻做工精巧外形簡潔的金釵僅僅將滿頭烏發挽起,麵前鋪了一大張素白布帛,她脊背挺直,低眉懸腕,毛筆柔軟的筆尖沾了墨在布帛上拖曳出一條筆直工整的線條,這幅圖已經勾勒過半,大體外形已經完成,隻剩下些許細節需要完善。
可以看出上麵的物件是什麽,一把犁,曲轅,前麵帶一個軲轆,犁身上還有一些精細的機關。
中國古代的犁,從最簡單的耒耜到直轅犁,再到曲轅犁,從人手動到可以用牲畜牽引,再到能調整耕地深度,一步步向著更省力輕便的方向發展。
曲轅犁在唐代出現,犁的發展似乎也從此停滯下來,唐往後的幾百年裏人們一直使用曲轅犁。
直到解放後,戰火平息,農業重新發展,到此時,某些地區才給犁安上輪子。
圖上這張犁可以說是古今中外相互結合。
這時,侍女素女從外頭進來,她穿一身杏粉,圓圓臉,看上去十七八歲。
“太後,天上彗星落了!好長的尾巴!”
她伸手比劃一下。
研墨的戎金手一頓,連忙看向陸嬌嬌,見她筆尖沒抖才鬆了口氣,說那個宮女:“大唿小叫的,當心驚了太後的筆。”
“太後,奴婢錯了。”素女膝蓋一彎就要下跪,戎金輕咳一聲,侍女立即打直雙腿,下一刻又垂手低頭。
“沒事兒,已經畫完了。”陸嬌嬌將筆遞給戎金,挺直身子錯手捏肩,問素女:“流星好看嗎?”
彗星又稱掃把星,彗星出現是個相當不吉利的事兒,倒沒有多少人關心好看不好看。
據記載秦始皇七年曾出現哈雷彗星。
素女見太後不怪罪,想了想,喏喏說:“好看。”
戎金接了陸嬌嬌的手,幫她捏肩,陸嬌嬌盤腿換了個綿軟坐姿,素女過來收拾筆墨,看一眼布帛上畫的犁說:“太後畫的犁和真的一樣,但這畫仿佛有些不同。”
圖上的犁,雖然是用水墨所繪,但卻不是寫意畫法,細節清晰精巧,筆墨線條如一,克製工整,素女也說不出來哪裏不一樣,就是覺得圖上的畫法和尋常的不一樣,還有些標注。
“仔細看看,哪裏不一樣?”
素女便又仔細認真地看起來,說道:“是這裏,尋常沒有這條線,別人畫的東西是扁的,太後畫的像真有個犁立著一樣。”
“素女,你明天把這張圖紙送到工坊,讓他們看著把犁打出來。”
“太後,素女一定辦好。”
素女把圖紙放在架子上晾幹,戎金見陸嬌嬌眯眼,對不遠處內侍使了個眼色,曾平過來吹滅幾盞油燈,室內光線便暗了下來,朦朧熹微,使人生出困意。
戎金在陸嬌嬌身後輕聲說:“太後,時辰不早了。彗星剛來,恐襲擾貴人,可要躲晦?若在書房歇息,奴婢這就吩咐人安置。”
書房裏沒有臥榻,寢衣等貼身物品也沒有,若在此過夜少不得興師動眾。
“不用了。”
“對了,大王那邊可要躲晦?”
古人常常將天子與星辰天象相連,哪顆星星一有動靜就是個事兒。
“今夜或明天應召方士入宮占卜。”
陸嬌嬌一下子就想到秦始皇晚年召方士煉長生不老藥這件事兒,現在也說不準他是不是信重方士。
她起身,“走罷,迴去睡覺。”
戎金幫陸嬌嬌披上鬥篷,“夜晚風冷,太後注意身體。”
夜色漸濃,星辰愈亮,提燈侍女走在前頭,遙遙看去如幾隻星星點點的螢火蟲。
章台宮前火把剛滅,一身白衣的方士帶著三個弟子站在廊簷下,他看上去二三十歲,身形修長麵容沉靜,此時背對身後木門,麵迎群星,一雙眼卻落在廊簷下掛著的油燈上。
油燭貴重,高官顯貴家裏入夜後也是一片漆黑,若是出門,則如他們應召入宮,一路由火把帶路,畢竟油燈蠟燭不過點豆之光,畏風畏冷,疾行自滅。而屋簷下掛著的油燈,如果沒看錯,外頭竟然罩著一層頗黎。
年輕的徐福背影深沉,眼神沉靜,瞳孔裏映著微微搖曳的燈火。
沒錯,他被鎮住了,頗黎做燈罩,這是什麽新鮮豪法,比什麽酒池肉林優雅一百倍。
片刻之後,木門打開,內侍出出來,聲音尖細:“請徐大人入內。”
徐福轉身,斂衣入內,室內明如白晝,每一盞油燈外罩水色透明頗黎罩,罩身弧度優美如少女,一眼望去這樣的燈罩少說也得有個幾十隻。
他覺得自己有點維持不住這張不動聲色的臉了,下巴有點堅持不住,要掉。
這時,終於見到了秦王,徐福將全部目光放在對方身上,躬身下拜,“微臣見過大王。”
“愛卿辛苦,東西業已備好。”
秦王在前,徐福目不斜視盯著對方後腦勺往前走,秦王停下,徐福也停下。
屋子中間擺了個銅黃色火盆,裏頭火炭燒的通紅,上層空氣烤得微微變形,看火加炭的內侍臉色通紅。
“開始吧。”秦王迴座位。
內侍加過最後一遍炭火彎著腰退下。
一秒之後,徐福閉眼,猛地一睜開,提起身邊鉗子,夾著龜甲在火上烤,三個弟子高舉銅鈴,圍著火盆和徐福一圈一圈的轉,口中念念有詞。
年輕的秦始皇一臉嚴肅目睹著這場封建活動。
過了一會兒,龜甲終於在火焰的烘烤下發出細微聲響,幾道細小的裂痕在寫滿甲骨文的龜甲上生長。
龜甲從火焰上移開,三個弟子動作隨即停下,各歸其位,站在一旁不礙事的地方。
徐福將龜甲放在地上,龜殼後背上已經滋生的裂痕繼續生長,滿滿地,空氣裏傳來一聲清脆的聲音,龜甲破碎成幾塊不規則的形狀。
他一臉嚴肅看著地上的龜甲,弟子端來托盤,徐福親自將龜殼一塊一塊夾起來,在托盤上擺成一排。
氣氛莫名緊張,三個弟子大氣不敢喘,秦王端坐於書案後,年輕的麵容不動聲色,雙目漆黑,專注審慎。
徐福從弟子手上拿過托盤,走到燈架邊細看龜甲上的字跡與裂痕。
片刻之後,他說:“大王,此卦不吉。”
“此年彗星先出東方又見北方,前有異後有禍,異者無災,禍於王側,及人身。”
秦王眸色微深,“可算得出禍及何人?”
徐福慢慢搖頭,弟子接過龜甲,他一臉深不可測的神秘,長歎:“臣得天幸,執龜甲窺其渺渺行跡,然天意不可知,不可見其鱗爪麵貌,所以卦不具人算不具事。禍於王側猶傷於王,臣請祭告神明,以求澤被。”
秦王道:“善。”
“此夜已深,臣將歸家,火把難近,求賜頗黎明燈。”
秦王看了眼老神在在的徐福,啟唇:“可,取一盞燈與徐福。”
“謝大王賞賜。”
與廊簷下掛著的油燈相差無幾,底座與蓋子是銅製,中間為玻璃罩,外加兩道交叉而過的金屬絲保護,上方蓋子邊緣處留有氣孔,手提油燈在上頭加個小圓環,此時徐福要手提,就再加個帶鉤子的提杆。
內侍將油燈交給徐福的弟子,徐福躬身告辭,出門後,由內侍送徐福出章台宮。
宮裏宮外常年往來,徐福和這小太監認識,他問:“我才半月不出門,不知錯過多少時事,若非在王宮見到這些燈火,還不知早有匠人燒出水色頗黎。”
內侍笑笑:“大人若在宮外也見不著這水色頗黎,章台宮中水色玻璃器物都由林光宮使人送來,太後有一工坊,匠人工巧,才得這水色頗黎,也隻用來做燈罩。”
提燈火光如杏,透過玻璃罩子未損分毫。
徐福看著前方頗黎燈罩道:“隻用來做頗黎罩未免可惜,蜻蜓眼璧玉雕琉璃盞少一絕色。”
可惜宮裏宮外呂相與太後逸事多有傳說,王與呂相合隻存於表。太後貌美貪歡,不知危亦無懼,放權與呂相,且與大王母子相遠。呂相權傾朝野,大王威勢漸成,臣子明哲保身,即使知太後單純若握權可掌半朝,亦不敢近。
徐福抬頭看一眼天上群星,又瞥一眼越看越漂亮的頗黎燈罩忍不住歎了口氣。
已近宮門,內侍辭別,“夜間行路,大人多保重。”他看一眼徐福弟子手裏的燈罩,說道:“長安君成礄[1]亦喜寶盞,近日頻頻入宮,目光流連,卻未開口。”
啊?
出了宮門,徐福和弟子說:“累了吧,燈給我。”
書房中,兩台連盞燈架立在書桌旁,二十來盞小火苗在透明的玻璃燈罩裏頭寂靜燃燒,將書案四周照得如白晝一般明亮。
陸嬌嬌身著窄袖素衣,兩隻做工精巧外形簡潔的金釵僅僅將滿頭烏發挽起,麵前鋪了一大張素白布帛,她脊背挺直,低眉懸腕,毛筆柔軟的筆尖沾了墨在布帛上拖曳出一條筆直工整的線條,這幅圖已經勾勒過半,大體外形已經完成,隻剩下些許細節需要完善。
可以看出上麵的物件是什麽,一把犁,曲轅,前麵帶一個軲轆,犁身上還有一些精細的機關。
中國古代的犁,從最簡單的耒耜到直轅犁,再到曲轅犁,從人手動到可以用牲畜牽引,再到能調整耕地深度,一步步向著更省力輕便的方向發展。
曲轅犁在唐代出現,犁的發展似乎也從此停滯下來,唐往後的幾百年裏人們一直使用曲轅犁。
直到解放後,戰火平息,農業重新發展,到此時,某些地區才給犁安上輪子。
圖上這張犁可以說是古今中外相互結合。
這時,侍女素女從外頭進來,她穿一身杏粉,圓圓臉,看上去十七八歲。
“太後,天上彗星落了!好長的尾巴!”
她伸手比劃一下。
研墨的戎金手一頓,連忙看向陸嬌嬌,見她筆尖沒抖才鬆了口氣,說那個宮女:“大唿小叫的,當心驚了太後的筆。”
“太後,奴婢錯了。”素女膝蓋一彎就要下跪,戎金輕咳一聲,侍女立即打直雙腿,下一刻又垂手低頭。
“沒事兒,已經畫完了。”陸嬌嬌將筆遞給戎金,挺直身子錯手捏肩,問素女:“流星好看嗎?”
彗星又稱掃把星,彗星出現是個相當不吉利的事兒,倒沒有多少人關心好看不好看。
據記載秦始皇七年曾出現哈雷彗星。
素女見太後不怪罪,想了想,喏喏說:“好看。”
戎金接了陸嬌嬌的手,幫她捏肩,陸嬌嬌盤腿換了個綿軟坐姿,素女過來收拾筆墨,看一眼布帛上畫的犁說:“太後畫的犁和真的一樣,但這畫仿佛有些不同。”
圖上的犁,雖然是用水墨所繪,但卻不是寫意畫法,細節清晰精巧,筆墨線條如一,克製工整,素女也說不出來哪裏不一樣,就是覺得圖上的畫法和尋常的不一樣,還有些標注。
“仔細看看,哪裏不一樣?”
素女便又仔細認真地看起來,說道:“是這裏,尋常沒有這條線,別人畫的東西是扁的,太後畫的像真有個犁立著一樣。”
“素女,你明天把這張圖紙送到工坊,讓他們看著把犁打出來。”
“太後,素女一定辦好。”
素女把圖紙放在架子上晾幹,戎金見陸嬌嬌眯眼,對不遠處內侍使了個眼色,曾平過來吹滅幾盞油燈,室內光線便暗了下來,朦朧熹微,使人生出困意。
戎金在陸嬌嬌身後輕聲說:“太後,時辰不早了。彗星剛來,恐襲擾貴人,可要躲晦?若在書房歇息,奴婢這就吩咐人安置。”
書房裏沒有臥榻,寢衣等貼身物品也沒有,若在此過夜少不得興師動眾。
“不用了。”
“對了,大王那邊可要躲晦?”
古人常常將天子與星辰天象相連,哪顆星星一有動靜就是個事兒。
“今夜或明天應召方士入宮占卜。”
陸嬌嬌一下子就想到秦始皇晚年召方士煉長生不老藥這件事兒,現在也說不準他是不是信重方士。
她起身,“走罷,迴去睡覺。”
戎金幫陸嬌嬌披上鬥篷,“夜晚風冷,太後注意身體。”
夜色漸濃,星辰愈亮,提燈侍女走在前頭,遙遙看去如幾隻星星點點的螢火蟲。
章台宮前火把剛滅,一身白衣的方士帶著三個弟子站在廊簷下,他看上去二三十歲,身形修長麵容沉靜,此時背對身後木門,麵迎群星,一雙眼卻落在廊簷下掛著的油燈上。
油燭貴重,高官顯貴家裏入夜後也是一片漆黑,若是出門,則如他們應召入宮,一路由火把帶路,畢竟油燈蠟燭不過點豆之光,畏風畏冷,疾行自滅。而屋簷下掛著的油燈,如果沒看錯,外頭竟然罩著一層頗黎。
年輕的徐福背影深沉,眼神沉靜,瞳孔裏映著微微搖曳的燈火。
沒錯,他被鎮住了,頗黎做燈罩,這是什麽新鮮豪法,比什麽酒池肉林優雅一百倍。
片刻之後,木門打開,內侍出出來,聲音尖細:“請徐大人入內。”
徐福轉身,斂衣入內,室內明如白晝,每一盞油燈外罩水色透明頗黎罩,罩身弧度優美如少女,一眼望去這樣的燈罩少說也得有個幾十隻。
他覺得自己有點維持不住這張不動聲色的臉了,下巴有點堅持不住,要掉。
這時,終於見到了秦王,徐福將全部目光放在對方身上,躬身下拜,“微臣見過大王。”
“愛卿辛苦,東西業已備好。”
秦王在前,徐福目不斜視盯著對方後腦勺往前走,秦王停下,徐福也停下。
屋子中間擺了個銅黃色火盆,裏頭火炭燒的通紅,上層空氣烤得微微變形,看火加炭的內侍臉色通紅。
“開始吧。”秦王迴座位。
內侍加過最後一遍炭火彎著腰退下。
一秒之後,徐福閉眼,猛地一睜開,提起身邊鉗子,夾著龜甲在火上烤,三個弟子高舉銅鈴,圍著火盆和徐福一圈一圈的轉,口中念念有詞。
年輕的秦始皇一臉嚴肅目睹著這場封建活動。
過了一會兒,龜甲終於在火焰的烘烤下發出細微聲響,幾道細小的裂痕在寫滿甲骨文的龜甲上生長。
龜甲從火焰上移開,三個弟子動作隨即停下,各歸其位,站在一旁不礙事的地方。
徐福將龜甲放在地上,龜殼後背上已經滋生的裂痕繼續生長,滿滿地,空氣裏傳來一聲清脆的聲音,龜甲破碎成幾塊不規則的形狀。
他一臉嚴肅看著地上的龜甲,弟子端來托盤,徐福親自將龜殼一塊一塊夾起來,在托盤上擺成一排。
氣氛莫名緊張,三個弟子大氣不敢喘,秦王端坐於書案後,年輕的麵容不動聲色,雙目漆黑,專注審慎。
徐福從弟子手上拿過托盤,走到燈架邊細看龜甲上的字跡與裂痕。
片刻之後,他說:“大王,此卦不吉。”
“此年彗星先出東方又見北方,前有異後有禍,異者無災,禍於王側,及人身。”
秦王眸色微深,“可算得出禍及何人?”
徐福慢慢搖頭,弟子接過龜甲,他一臉深不可測的神秘,長歎:“臣得天幸,執龜甲窺其渺渺行跡,然天意不可知,不可見其鱗爪麵貌,所以卦不具人算不具事。禍於王側猶傷於王,臣請祭告神明,以求澤被。”
秦王道:“善。”
“此夜已深,臣將歸家,火把難近,求賜頗黎明燈。”
秦王看了眼老神在在的徐福,啟唇:“可,取一盞燈與徐福。”
“謝大王賞賜。”
與廊簷下掛著的油燈相差無幾,底座與蓋子是銅製,中間為玻璃罩,外加兩道交叉而過的金屬絲保護,上方蓋子邊緣處留有氣孔,手提油燈在上頭加個小圓環,此時徐福要手提,就再加個帶鉤子的提杆。
內侍將油燈交給徐福的弟子,徐福躬身告辭,出門後,由內侍送徐福出章台宮。
宮裏宮外常年往來,徐福和這小太監認識,他問:“我才半月不出門,不知錯過多少時事,若非在王宮見到這些燈火,還不知早有匠人燒出水色頗黎。”
內侍笑笑:“大人若在宮外也見不著這水色頗黎,章台宮中水色玻璃器物都由林光宮使人送來,太後有一工坊,匠人工巧,才得這水色頗黎,也隻用來做燈罩。”
提燈火光如杏,透過玻璃罩子未損分毫。
徐福看著前方頗黎燈罩道:“隻用來做頗黎罩未免可惜,蜻蜓眼璧玉雕琉璃盞少一絕色。”
可惜宮裏宮外呂相與太後逸事多有傳說,王與呂相合隻存於表。太後貌美貪歡,不知危亦無懼,放權與呂相,且與大王母子相遠。呂相權傾朝野,大王威勢漸成,臣子明哲保身,即使知太後單純若握權可掌半朝,亦不敢近。
徐福抬頭看一眼天上群星,又瞥一眼越看越漂亮的頗黎燈罩忍不住歎了口氣。
已近宮門,內侍辭別,“夜間行路,大人多保重。”他看一眼徐福弟子手裏的燈罩,說道:“長安君成礄[1]亦喜寶盞,近日頻頻入宮,目光流連,卻未開口。”
啊?
出了宮門,徐福和弟子說:“累了吧,燈給我。”